林则徐(1785-1850)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
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
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历任江西、云南乡试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和陕西等省按察使,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布政使。
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皇帝以则徐“出膺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靠”,擢升为东河河道总督,主持修浚黄河、运河等工程。
十二年升江苏巡抚,十八年(1838年)任湖广总督,严禁吸食鸦片,成效卓著,11月,钦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并节制广东水师。
林则徐在广东宣誓旦旦:“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英商义律等慑于林则徐的正气,被迫缴出鸦片2万多箱,即于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病逝。
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赐祭葬,谥号“文忠”,晋赠太子太傅。
林则徐逝世后,全国哀悼,福州建祠奉祀。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
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
英国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在当时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
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正是英国资产阶级梦寐以求的潜在市场。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林则徐1785年出生,福建侯官人。
他出身于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家庭。
他的父亲林宾日是个私塾先生,收入不很丰裕,而且还要还林则徐祖父积欠的债务,因此,生活十分清苦。
林则徐的母亲和姐妹,都必须从事女工,赚钱补贴家用。
在这样艰苦的家庭环境中,林则徐养成了一种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为困难所屈的品格。
而且他的父亲为人正直,有安贫守道的骨气,林则徐小时候,还亲眼看到父亲把米送给一贫如洗的三伯父,自己一家人则挨饿。
这种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情操,对林则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林则徐的父亲对他十分疼爱,又因为他聪慧过人,父亲在他四岁那年带他入私塾,他是班上最小的学生。
但他自小就很懂事,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刻苦学习,十分自觉地读书,从来不用父母多说半句。
夏天,他就在自家院子后面的泉边读书,蚊虫叮得他一身大包他都没觉察到。
冬天,他屋子里的灯总要到深夜才会熄灭。
父亲曾经问他为何这样用功,小小年纪的林则徐答道:“上不愧对父母,下不辜负前程。
”父亲听得眉开眼笑,觉得自己的辛苦没白费,老天有眼,赐给他这样懂事的一个儿子。
一年春天,父亲带着林则徐和自己馆里的学生去附近的鼓山游玩。
林宾日在登山观海的过程中不由触景生情,豪情万丈,一时兴起就让学生以“山”和“海”为题作一副对联,要求是将两字嵌入上下联中,这联有点难度。
可就在其他学生还在冥思苦想的时候,九岁的林则徐已经脱口而出了: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上下一体,气象浑成,对仗工整,情景交融,众学生全都拍手叫好。
林宾日更是惊喜异常,看着昂首挺胸、一脸正气的儿子,欣慰极了。
林宾日细细品味这副对联,觉得气势磅礴,借着对景色的赞美抒发了广大的胸怀和宏伟的志向,真是副好对子。
其实直到今天,这副对子还常作为典范对联给学对联入门的人们学习哪!林家的客厅,书房上的很多对联都是笔迹不同的父子两个人写的,因为经常是父亲出了上联,儿子对下联,这样的“父子双书联”在家里随处可见。
林则徐生平事迹介绍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虎门销毁。
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就在揭晓成绩排名的那一天,他正式迎娶郑淑卿为妻,自此林则徐在郑淑卿在世时都没有纳过妾侍,终其一生情深不渝(但据林则徐长房后人林鸿汉表示,郑淑卿逝世后林则徐曾续弦再娶)。
林则徐逝世后,同治至光绪年间,英国的杜莎夫人蜡像馆特地为林则徐郑淑卿夫妇制作蜡像,成为少数可长期展出的名人蜡像,以表敬意。
年底,新婚燕尔的林则徐离开家人前往京师参加会试但名落孙山。
回乡后就在福州北库巷开设“补梅书屋”开班授徒,等待下一次的会试。
2.张师诚幕僚时期嘉庆十一年(1806年),林则徐担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专责处理商贩洋船来往、米粮兵饷的文书记录。
那时厦门的走私鸦片问题严重,历任厦门海防同知皆是贪官污吏,外商贿赂成风,无人打击走私。
林则徐见识到鸦片问题、烟贩伎俩,开扩视野。
其任内他得到汀漳龙道百龄和福建巡抚张师诚赏识,张师诚招他成自己的幕僚。
张师诚为何选林则徐为幕僚的说法不一,依照林氏家族后人传说,张师诚翻阅各地呈交给他的贺启,发现林则徐的贺启写得最好。
那时正值除夕,惯例都要各地官员向皇帝呈拜折。
于是将林则徐召来代草拜折,途中诸多刁难,整夜在他居所外连放爆竹,又改动拜折,要林则徐重抄一遍。
张师诚观察林则徐的修养和态度,只见他认真誊写一遍,深感欣赏他人品及才华,就请他纳入幕僚。
张师诚位极人臣,对典章大政等政治学问均有所知,他将自己公事上的知识、权术一一传授给林则徐,甚至他在嘉庆十四年八月(1809年9月),镇压海盗蔡牵时亦一同随往,令林则徐间接参与镇压。
张师诚事后称赞林则徐:“是役也,僚属睹余督剿之劳,佥谓非余先得贼踪,飞檄催战,未必能如斯神速。
林则徐的故事虎门销烟林则徐的故事——虎门销烟。
林则徐,字韫玉,号梅庵,江苏常州人,清代政治家、思想家。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者,其一生都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而他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他在虎门销烟的故事。
虎门销烟,发生在1841年的一件重大事件。
当时,英国人通过鸦片贸易大大削弱了中国的经济实力,严重危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林则徐深知鸦片问题的严重性,遂上书朝廷,请求禁烟。
然而,朝廷并未重视此事,反而以其扰民为由,不予理会。
林则徐深感愤慨,便决定自行行动,于是在虎门率领官兵,严令查禁鸦片,并发动了虎门销烟的行动。
林则徐的这一行动,在当时可谓是轰动一时。
他以自己的名誉和责任感,率领官兵,坚决查禁鸦片,展现了一位政治家的担当和决断。
虽然他的行动并未获得朝廷的支持,但他却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尊敬。
他的这一举动,不仅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更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抗英斗争树立了典范。
虎门销烟的故事,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成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林则徐的这一行动,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也展现了他对法理的坚守和对民族利益的维护。
他的这一行动,为中国的反侵略斗争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崇高的精神标杆。
虎门销烟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抗英斗争精神,更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林则徐的这一行动,为中国的反侵略斗争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崇高的精神标杆。
这一段历史,不仅让我们铭记过去,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民族精神的伟大和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
虎门销烟的故事,不仅是林则徐的故事,更是中国人民的故事。
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为民族利益而奋斗的决心。
在今天,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林则徐虎门销烟林则徐: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者林则徐,字少穆,唐朝莆田望族九牧林后裔,1785年生,清朝中期户籍福建侯官。
林则徐于道光七年所撰的《先考行状》中记述:“府君讳宾日,号阳谷,系出莆田九牧林氏,先世由莆田徙居福清之杞店乡(今海口镇岑兜村),国(清)初再徙省治(福州)。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他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
他雷厉风行,严禁鸦片,在虎门公众销毁没收的鸦片烟237万斤,取得禁烟运动的胜利,名振中外。
嘉庆三年(1798年),林则徐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
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
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
先后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
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
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臣。
谥号文忠。
关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说到林则徐,第个想到的就是虎门销烟吧!那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关于虎门销烟的故事,来了解下林则徐吧!虎门销烟公元1820年9,嘉庆帝在承德中暑,突然病死。
皇旻宁继位,改元道光,世称道光帝,也叫清宣宗。
道光帝除了同他亲样,疲于应付国内此伏彼起的反清起义外,还临了另重危机,即外国资本主义势的侵略和威胁。
第次鸦战争,就是在他在位期间发的。
道光年间,江南暴成灾,时饥民遍野。
户部尚书潘世恩正在苏州家乡守孝,家中囤积了数万。
这天,有江苏按察使登门求见,请求潘开仓救济灾民。
潘世恩眼珠转,推托说:“开仓济民,义不容辞,只是不巧得很,仓库上就空了!”来沉稳地笑,说道:“那正好,下官就借来贮吧!”他当即派下将各仓加盖封条,然后下令散发仓赈济灾民。
事后按市价偿还了钱,弄得潘哭笑不得。
这位机智能的按察使,就是后以禁毁鸦名垂青史的林则徐。
进九世纪以来,以英国为代表的西资本主义国家产过剩,急需打开中国这个巨的市场。
清政府实闭关守的政策,只许可在州地同外国通商。
中国的封建经济是给的农经济,进的业品没有销路。
外国商于是转向了罪恶的鸦贸易。
鸦是种摧残体的毒品,会使吸成瘾,这就使鸦交易始终保持着六倍以上的额利润。
西国家向中国全倾销鸦,仅在道光帝执政的前五年间,就造成了六千万两以上的银外流,全国染上烟瘾的达百多万。
对国计民的恶化,林则徐再也看不下去了。
公元1838年9,他在湖总督任上向道光帝上了份奏折,声疾呼:如果再不严禁鸦,那么年后,中国乎没有可以派出抵抗敌的军队,且没有可以发军饷的银,国家就被鸦蛀空了!道光帝本也抽过鸦,亲感受过洋烟的毒害,林则徐的警告使他触惊。
于是他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前往州查禁鸦。
公元1839年3,林则徐到了州。
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_廉政故事:刚直不阿林则徐林则徐(1785年一1850年),清末政治家。
字元抚,一字少穆。
福建侯官(今福州)人。
嘉庆进士。
任东河河道总督时曾尽力修治黄河。
后任江苏巡抚,又兴修白茆、浏河等水利。
1838年(道光十八年)在湖广总督任内,严厉禁烟,成效卓著,为禁烟派代表人物。
同年12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与总督邓廷桢协力查办,严令英美烟贩缴出鸦片237万多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1840年1月任两广总督。
6月,鸦片战争爆发后,严密设防,使英军在粤无法得逞。
10月受诬陷,被革职。
次年派赴浙江,协办海防。
不久充军新疆,曾在新疆兴办水利,开辟屯田。
后被起用为陕西巡抚擢云贵总督,因病辞职回籍。
1850年受任钦差大臣,途中病逝于广东普宁。
廉吏有三个层次之分。
第一个层次是不贪不占,洁身自好,两袖清风,淡泊高洁;第二个层次是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第三层次当是视个人的荣华富贵如粪土,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最根本利益,不顾个人的安危,刚正不阿,不怕“犯上”。
虽然要做到第一、第二层次已属不易,然而,这只是廉吏的基本条件。
第三层次才是更高层次的廉吏,要做到这一点,可谓难上加难。
他在另一首诗中写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集中而鲜明地表达了这种信念和决心。
早在1833年(道光十三年)林则徐在任江苏巡抚的时候,该地就因连年水灾,民不聊生,灾民“鸠形鹄面,扶老携幼,流浪四处,亦恐不被逼而倒毙,而流窃,而造乱……窘迫之状,已致极端矣”,为此,林则徐认为只有上奏皇上缓征漕赋、拨发赈银,才能“以苏民困,解燃眉之急”。
但是,对漕政只有部分议事权的林则徐不能为此事单独上奏,需与两江总督陶澍一起才可。
林则徐便上门与陶澍商量此事。
陶澍说:“例行报告秋灾、请缓征赋已超过时限,即是急奏,亦大为迟矣。
林则徐虎门销烟故事林则徐,字韫玉,号梅溪,江苏常州人。
他是清朝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他在虎门销烟的故事。
虎门销烟,是指1840年发生在广东虎门的一场重大事件。
当时,英国向中国大量输出鸦片,导致中国社会上瘾者众多,社会秩序严重动荡。
林则徐作为一位忠良之士,深知鸦片对国家的危害,因此决心要禁绝鸦片。
他深知中国的国力不足以与英国对抗,于是决定从禁绝鸦片入手,以振兴国家。
林则徐首先上书皇帝,请求禁烟。
然而,由于当时朝政腐败,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
林则徐深知时不我待,于是决定采取果断行动。
他在虎门海域设置封锁线,并发布了《海禁令》,严禁鸦片的输入和贩卖。
英国人对中国的禁烟行动感到愤怒,于是派遣军舰前来虎门,企图以武力打破中国的封锁。
然而,林则徐并不为所动,他坚定地守护着虎门海域,不让任何鸦片进入中国。
最终,英国人以武力威胁,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了《虎门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
虽然《虎门条约》对中国不利,但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行动却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他的坚定决心,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抵抗精神,也激励了后人对外国侵略的抵抗。
他的英勇事迹,被后人誉为“林则徐力挽狂澜,壮哉我华夏”。
林则徐虽未能阻止鸦片战争的爆发,但他的虎门销烟行动却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丰碑。
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也让我们懂得了民族自尊的重要性。
正如林则徐所说,“海疆未宁,何以家基?”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虎门销烟》林则徐介绍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一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
1811年考取进士,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江宁布政使、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职。
1838年在湖广总督任上,颁六条禁烟章程,实行禁烟,并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之害,主张禁烟。
12月道光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惩办鸦片贩子,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20200余箱,在虎门当众销毁。
1840年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林则徐备战认真,防守严密,英军在广东未能得逞,于是北上占定海,犯大沽。
清政府把英军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
10月林被革职,不久发配新疆垦辟屯田。
1849年因病返籍。
1850年病死于广东潮州。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尊严,不愧是一位民族英雄。
为弘扬、纪念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的丰功伟绩,由中国著名天文学家陈建生倡议,经国际天文学会批准,北京史密德(CCD)行星项目组于一九九六年六月七日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将命名为“林则徐星”。
“林则徐星”的命名,不仅反映了中国天文学家对民族英雄、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的崇敬和爱戴,也反映了国际天文组织对林公伟业的肯定。
详细介绍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在福建侯官(今福州)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家庭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虎门销烟”时威震中外的林则徐。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林则徐是一位得到过最多赞誉的政治家。
其谥号“文忠”,是清朝皇帝表彰其维护朝廷长远利益的辛劳所赐,维新派则称颂其开学习西方“长技”之先河。
全国解放后,从开国领袖毛泽东到改革开放后的创业者,又都称赞过林则徐的变革开拓精神,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的评价最贴切,那就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到广州前也认为洋人的腿不会打弯,接触“夷务”后迅速开阔了眼界林则徐一生的大部分轨迹,还是按传统封建仕途行进。
1785年他生于福建,20岁时中举人。
26岁便金榜题名中了进士。
后来,他历任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成为汉族大臣中最受满清皇帝重用的人物。
《虎门销烟》林则徐介绍《虎门销烟》林则徐介绍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
1811年考取进,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江宁布政使、两江总督、湖总督等职。
1838年在湖总督任上,颁六条禁烟章程,实禁烟,并上书道光帝痛陈鸦之害,主张禁烟。
12道光帝任命他为钦差,到州查禁鸦,惩办鸦贩,迫使外国鸦商交出鸦20200余箱,在虎门当众销毁。
1840年6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林则徐备战认真,防守严密,英军在东未能得逞,于是北上占定海,犯沽。
10林被职,不久发配新疆垦辟屯。
1850年病死于东潮州。
林则徐在鸦战争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尊严,不愧是位民族英雄。
为弘扬、纪念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的丰功伟绩,由中国著名天学家陈建倡议,经国际天学会批准,北京史密德(CCD)星项组于九九六年六七发现的颗星,将命名为“林则徐星”。
“林则徐星”的命名,不仅反映了中国天学家对民族英雄、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的崇敬和爱戴,也反映了国际天组织对林公伟业的肯定。
详细介绍林则徐1785年830,在福建侯官(今福州)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家庭中,个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虎门销烟”时威震中外的林则徐。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林则徐是位得到过最多赞誉的政治家。
其谥号“忠”,是清朝皇帝表彰其维护朝廷长远利益的劳所赐,维新派则称颂其开学习西“长技”之先河。
全国解放后,从开国领袖泽东到改开放后的创业者,都称赞过林则徐的变开拓精神,著名历史学家范澜的评价最贴切,那就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到州前也认为洋的腿不会打弯,接触“夷务”后迅速开阔了眼界林则徐的部分轨迹,还是按传统封建仕途进。
1785年他于福建,20岁时中举。
26岁便榜题名中了进。
后来,他历任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成为汉族中最受满清皇帝重的物。
1838年,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揭开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章,也不自觉地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幕。
他在禁烟时,又积极整顿海防,筹备战守。
1840年夏,英军入侵后,道光皇帝认为是他惹的祸,将他革职后充军伊犁。
后来,皇帝又念及林则徐的忠心,于1846年重新起用他,并授予林则徐陕甘总督、云贵总督等要职,直至他1849年因病辞官返乡。
林则徐禁烟前,中国封建王朝仍以“天朝君临万国”的妄自尊大心态紧闭大门,国人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认为英国人吃的是牛羊肉磨成的粉,食之不化,离开中国的茶叶、大黄就会“大便不通而死”。
清朝官员也称英国人膝盖不能打弯,所以拜见中国“万岁”就不能下跪。
林则徐刚到广州时,也称茶叶、大黄是“制夷之大权”,相信夷人膝盖伸展不便,认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
因此,他对英国发动战争的估计也是不足的。
不过,林则徐和那些顽固、愚昧的封建官僚的区别在于,他一旦接触到外部世界,便逐步发现和承认西方有许多长处值得中国学习借鉴。
他虽然不懂外语,却注意“采访夷情”,派人专门收集澳门出版的外国人办的报纸书刊,并把出身低下却懂英文的人招入钦差行辕,进行被当时顽固派认为是大逆不道的翻译工作。
林则徐夜夜仔细阅读、研究译文资料,并把译成中文的《澳门月报》编辑为《论中国》、《论茶叶》、《论禁烟》、《论用兵》、《论各国夷情》等5辑。
最有价值的工作是他组织翻译了1836年伦敦出版、英国人慕瑞所著的《世界地理大全》,命名为《四洲志》,成为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自然地理、社会历史状况的译著。
1841年,林则徐被流放途经扬州时,遇到了学识渊博的友人魏源,便把《四洲志》等有关资料交给魏源。
魏源随后编出《海国图志》,书中概括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思想,正是源自林则徐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求富强,来抵抗西方侵略以求独立的爱国主义主张。
举国痛感英国威胁时,他却最早敲响俄患警钟,后来北方果然失去最多的领土鸦片战争中英国的坚船利炮,一时使国人感到很大威胁。
然而林则徐在率先进行抗英后,又最早预见到北方俄罗斯的威胁更为严重。
1849年10月,林则徐因病势加重辞去云贵总督之职回闽治病养老。
途经长沙时,经人推荐在舟中招见了左宗棠。
鸦片战争时,二十多岁的左宗棠就对这位老人无比钦慕,见面后便拜师求教,两人彻夜畅饮阔论天下形势。
林则徐此前在新疆办理过屯垦和水利,深感西北边防须未雨绸缪,并把自己收集的资料送给了正在研究地理和兵法的左宗棠。
当左宗棠请他畅谈对英国等海上强敌的制敌方略时,林则徐却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
”林则徐注意到沙俄隐患决非偶然,他早在广东抗英时就了解到俄国不但可以通过水路,也可从旱路运走中国的茶叶。
后来,他充军到伊犁时,受当地官员多方优待并委以治边之任,于是又对国境附近的形势进行三年实地研究。
尽管当时边境基本相安,他却目睹守备松弛,并了解到俄军实力强大,预感到这一可任骑兵驰骋的陆地边患最为严重。
由于清廷将守备力量多移往沿海,又以主力对付国内起义,林则徐死后仅十几年,沙皇俄国果然乘北方空虚,兵不血刃地侵吞了150万平方公里中国土地,不祥的预言变成了灾难性的事实。
更糟糕的是,当时新疆也一度沦于外人之手。
幸亏弟子左宗棠后来始终记住“林文忠公”的嘱托,于19世纪70年代经营西北,力排众议率军远征收复了新疆,并以武力为后盾“探已投虎口之食”,向沙俄索回伊犁,在中国近代受尽屈辱的历史上总算写下令人欣慰的一页。
死因曾有“被毒害”之疑团,从朝廷记载看却是自然病亡以对外反侵略著称的林则徐,最后猝死于弹压内变途中(从后来的政治评价看却是幸事,否则曾国藩那顶“镇压太平天国”的帽子肯定会扣在他头上)。
1850年秋,因洪秀全在广西组织拜上帝会造反,天地会也起事呼应,刚继位的咸丰皇帝又倚重林则徐,派他赴桂总督军务。
林则徐毕竟是封建统治阶级一分子,虽年已65岁且抱病在原籍休养,接诏后仍以忠君之心躺在轿子里“星驰就道”。
仅17天后,便于11月22日在广东普宁县驿馆猝然逝世。
林则徐去世时在场的三儿林聪彝曾回忆,其父临终最后一刻,曾举起一个手指只大呼一声:“星斗南……”后来,福州民间及部分林氏后裔认为:“星斗南”实为广州十三洋行附近的“新豆栏”街。
林则徐禁烟时曾严惩过十三行的鸦片贩子,他们对林则徐一直怀恨在心,就以重金收买了厨子往其粥中搅入巴豆汤,致使林则徐吐泻不止,衰竭而终。
不过,从林则徐死后的官方记载看,还找不出中毒证据。
当时,他官居一品且为特命钦差大臣,警卫森严,又有儿子和侍从医官跟随照顾,不仅投毒不易,若真中毒也应迅速发现症状。
林则徐亡故之地的官员奏报称,他是因年老体虚途中又感伤寒,导致吐泻不止病亡。
得知林则徐死讯,正盼他奏凯的清廷大为伤悼。
咸丰皇帝曾命御医审看了当地医生上报的临终药方,最后确认用药正确,钦命对医生给予表彰。
于是有人认为,他临终大呼“星斗南”,可能是提醒洋行洋商仍将是中国之祸,表达了对失败的禁烟斗争的遗憾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