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心梗、肺栓塞等致命疾病,它们的幕后黑手往往是同一元凶——血栓。这如同道路中的障碍,无情地阻断血液的流畅,成为生命的绊脚石。
那么,在我们的身体中,哪些部位最容易成为血栓的“目标”?当血管遭遇堵塞时,又会向我们发出哪些警示信号呢?
血栓最容易堵在什么地方?
依据其起源,血栓可细分为动脉型与静脉型,而在临床实践中,它们最常侵扰的3大“重地”便是心脏、脑部以及下肢。
1.心脏
特别是冠状动脉,是血栓的频发之地。当血管内皮受损,血流减缓,红细胞、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等便趁机在血管内壁沉积,致使管腔日渐狭窄,为血栓的形成铺路。一旦这些凝固的血块封锁了血管通道,心肌或脑组织便可能因缺血而遭受重创,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梗死。
2.脑部
血栓的威胁同样严峻,它可导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特别是对于那些房颤患者,其左心房内的栓子极易脱落,进而堵塞脑血管,使得我国房颤患者的脑栓塞风险相较于正常人高出5~17倍之多。
3.下肢
血栓来临,身体有什么预警?
血栓性疾病,往往突如其来,危机四伏。然而,在血栓逐渐阻塞血管的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其实会悄悄发出警告。
1.胸痛、胸闷
当不明原因的胸痛、胸闷袭来,特别是左侧或双侧手臂疼痛,并伴有强烈的濒死感,这可能是血栓在冠状动脉中作祟,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严重时甚至可能心肌梗死。
久坐或卧床后起身活动,若突然感到胸闷气短,甚至晕倒,需警惕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它们可能已悄悄堵塞了肺动脉。
2.单侧手臂或腿不听使唤
无法言语、单侧手臂或腿失去控制,伴随视觉和感觉功能障碍,这可能是血栓在颅内血管或颈动脉中捣乱,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进而影响大脑功能。
3.单侧下肢水肿
长期卧床、久坐不动或脱水的患者,若发现下肢肿胀、疼痛,且两侧水肿程度不一,这往往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征兆。
4.间歇性跛行
行走时腿疼,休息后缓解,再次行走疼痛又现,这被称为“间歇性跛行”。若忽视下肢动脉堵塞,病情可能进一步恶化。糖尿病患者需特别警惕下肢病变。
5.类似惊恐发作
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类似惊恐发作,这可能是血栓堵塞肺动脉,导致肺循环压力增大,右心负荷加重。胸痛、心悸、焦虑、惊恐、肺水肿、咯血等症状随之而来,严重者可晕厥甚至猝死。
防血栓做好5件事
为了维护血管健康,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的5个方面入手进行调整。
1.均衡膳食营养
在日常饮食中,应多摄入五谷杂粮、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如苹果、海带、玉米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它们对于保护血管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应尽量减少腌制、烧烤和油炸类食品的摄入,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重口味食物对血管造成负担。
2.保持适量运动
3.确保充足睡眠
4.远离烟酒危害
烟酒是血管健康的大敌。吸烟会增加缺血事件、动脉硬化和冠状动脉钙化的风险,而戒烟则有助于降低这些风险。因此,应尽量做到不吸烟,并远离二手烟的侵害。同时,也要避免过量饮酒,以免对血管造成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