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与生活(通用6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启引

师语:在汉语的广阔天地里,有一个歇后语王国,那里有许多居民,他们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每天过着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的平静日子.有一天,来了两个外地人,见这里环境幽雅,人们悠然自得,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东看看,西看看,更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于是,向正在下其的一老一小打听,小孩是茶壶里煮饺子----满肚子的话说不出,老人说:"你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吧来者道:我可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哟,你不说便罢,别赖好人,说不定有一天,我们那比你这里强百倍,来个"砌墙的砖头---后来者居上".老者回答:"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评点:在这节课中,教师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巧设情境,声情并茂讲述了一个故事,很快就抓住了学生的心,使孩子们在愉快中学习,增长知识.)

刚才周老师讲的故事中使用了许多什么揭题释题:歇后语像个谜语,破折号前似谜面,破折号后似谜底.

猜一猜:师生

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歇后语

曹操食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蚂蚱对公鸡——自不量力

张飞战马超——不相上下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师评价: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学习书上的歇后语

1,出示内容,自读,指名读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读后评价: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齐读

师指出以上为"故事类"歇后语,破折号前是一个故事,破折号后是说明的一个道理.

学生根据课前准备,自己选择讲一个歇后语故事.

师生合作读.

师说故事内容,生说后半道理{恍然大悟说

风趣地说

深情地说

坚定地说

运用

出示内容:p41

这些歇后语你会用吗请试着填一填.

1,才艺展示会上,同学们,有的挥毫,有的剪纸,有的弹琴,有的烹饪……他们的精彩技艺赢得了来宾们的交口称赞.

2,李时珍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百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这真是啊!

(评点:这一练习为下面实践运用作一铺垫,起到了一个示范作用.)

四,拓展

1,字屏出示:

在歇后语的王国里除了"故事类"歇后语外,还有"谐音类","喻事类","喻物类"等歇后语,如: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猫哭老鼠——假慈悲

秋后的蚂蚱——溜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生自读学习

分类指示

师总结归纳

歇后语从生活中的一个事物揭示一个道理,歇后语来自于生活——(板书:生活与语文),生活孕育了歇后语,歇后语又丰富滋养了语文.

五,再次实践运用

1,挑战自我(一)

这几天,火箭队总是输①.今天是火箭队对老鹰队的比赛,火箭队的球迷心里很紧张②.没想到火箭队今天改变了战术,球员们在球场上个个很神勇③,打得老鹰队是莫名其妙④.最后火箭队以108:85赢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打破了七连败的僵局,真是⑤.

①自由读,思考何处可以换上歇后语

②学生交流用何歇后语

分别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半夜三更打大炮——一鸣惊人

③连起来读一读

2.相声《能说会道》.

歇前:在一次联欢会上,我请你唱支歌,你的歌唱得真好,真是

飞机上挂水壶——'

歇后:高水平(瓶)!

主持:这都是哪儿的事啊

歇前:你是有名的小歌手,可以说是高山上打大锣——

歇后:四方闻名(鸣)!

主持:我唱不好.

歇前:你别水仙不开花——'

歇后:装蒜了.

主持:我最近着了凉,喉咙痛.

歇前:那你就和同学表演双簧吧!你只做动作,不说话.表演

结束后,大象热烈鼓掌,我大声嚷:"表演真是狗撵鸭子——

歇后:呱呱叫!

主持:你说得真逗乐!

歇后:这就是幽默,风趣.不过,使用这种语言要注意场合,不

能为了显示自己能说会道,随便乱说.

主持:嗅

歇前:不信咱们再试试.譬如有一次你住医院,我到医院来看

望.听说你住医院,我是孙悟空大闹天宫——

歇后:慌了神.,

主持:你可别到这儿来大闹啊!(呻吟)

歇前:你哪儿不舒服

主持:(指头)痛!

歇前:我看不要紧,好比是牛身上拔根毛——

歇后:无伤大体.

主持:我成牛了!(大叫)哎哟!

歇前:病得还挺厉害,唉,我是大象逮跳蚤——

歇后:有劲使不上!

歇前:是和尚的脑袋——

歇后:没法(发)!

主持:什么乱七八糟的,走!

歇后:我说得没错吧.歇后语一定要用得贴切,自然,不能乱用.

主持:对.

歇前:咱俩的演出也该结束了,说句歇后语下场吧.

歇后:那就请你先说.

歇前:行,我和你都是唱戏的忘了台词——

歇后:赶快下台

3,挑战自我(二)

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二句歇后语,用上它,结合生活实际写一段话,要做到恰当,有趣.

秦琼卖马——没办法和尚的木鱼——合不拢嘴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没病抓药——自讨苦吃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脚底下抹油——溜之大吉

窗户边吹喇叭——名声在外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大展神威

隔着门缝看人——把人看扁了水中捞月——一场空

肚皮上磨刀——好险打破沙锅——问到底

拉琴的丢唱本——没谱保险柜上挂大锁——万无一失

矮子排队——倒数第一

一、教材解读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下单元练习教材的编排与第三学段前三册相同,整个单元练习构成了一种综合的、实践的、开放的、灵动的训练特质,同时又有意境、有韵味、有情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灵世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单元练习的第一项“语文与生活”,仍以“大语文观”为指导,保持了该板块最明显的综合性特色,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做相互渗透,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巧妙融合。但有所区别的是,在六下教材中,该板块设计的视点更高、视野更宽,将语文与生活、与人的发展成长紧紧联系在一起,引领学生走进大千世界、多维时空。鼓励学生在生活的涓涓细流中捕捉情感的浪花,找寻语文的身影,激发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将语文教育与语文学习推到了一个更新更高的层次。具体地说,有以下四个特点:

1.抓住根本,巧妙整合,突显主题。“语文与生活”这一板块中的每一次训练一般有二至三道训练题,这些题分开看各自相对独立,单独成题;统整看来,各道题又互为依赖,紧密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符合认识规律的小的练习体系。每一个练习体系都暗含着一个训练主题,使之从目标到内容,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巧妙的整合。如《练习3》:

《红楼梦》里,有一段描写众人被刘姥姥逗得哈哈大笑的情节,十分精彩。同是写笑,笑的神态各不相同。仔细读读有关句子,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

有各种各样的笑,下面四个句子中该是什么样的笑?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然后选词填空。

你能照样子再写几个表示“笑”的词语吗?

哈哈大笑……

走上街头,你会看到下面这些招牌。你知道它们经营的范围和特点吗?

超市自选商场百货商店电子城……

皇甫东打算开个超市,请你帮他起个新颖而又有意思的店名。起个什么店名好呢?谈谈你的创意。

皇甫东新进了一批货物,但他不知道怎么摆放。你能帮他把货物分分类吗?请将类别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教材中这种全新的设计给我们指出了语文教学的新的思路: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语文教育环境,让学生爱学语文,学有用的语文。

3.巧妙渗透必要的实用的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

晚上,陆小英把刚刚写好的习作送给爸爸看。爸爸细细地读了一遍,亲切地说:“写得不错。不过我给你提个建议,你看‘小溪哗啦啦地流淌着'这一句,如果写成‘小溪唱着欢乐的歌往前跑'是不是更生动一些?”

读读下面每组句子,你觉得哪一句更生动有趣些?

(1)风儿不停地吹,小草来回地摇摆。

风儿不知向小草说了什么笑话,乐得小草前仰后合。

你的房间里一定有许多你喜爱的东西……你能把这些事物写一写,让它们“活”起来,跟我们一样有喜怒哀乐吗?

这三项内容紧紧围绕着把句子及生活中的事物写活、写趣、写生动的训练要求,巧妙渗透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掌握常用的修辞方法,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语言,体会句子表达的效果,进而学以致用,使学生能更准确、更生动、更有效地进行语言表达。

再如《练习2》,从认识农具、了解农具的用途入手。有机地把认识事物与复习巩固生字词、查字典等语文基础知识结合起来,把复习古诗与理解古诗中的农具(字、词)联系起来,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

4.注意与第四学段(初中)的衔接。

由于过去小学与初中语文教材衔接不够,学生刚刚步入初中,对语文学习往往不大适应。此次编写六下教材,在教材结构形式上、选文的难度上和练习的梯度上,都注意向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靠拢。这样就减缓了梯度,有利于小升初的衔接。如《练习7》: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下面几句都是孔子的名言。谁知道意思,就先给大家说说,然后背一背。

回忆一下,老师说过的哪句话对你最有启发?

二、教学建议

作为课堂教学重要一环的“单元练习·语文与生活”,具有伸展性,富有张力。学生通过学习本部分内容,如同打开了一扇窗,进而可以找到连接生活、认识世界、步入知识殿堂的通道,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学习语文。教师通过使用教材,也不难从中获得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确定新的教学观:即拥有新的视野,采取新的策略,实现语文教学的开放,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1.立足文本,讲求实效。

2.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

“语文与生活”围绕一个专题展开训练,一般由二至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提示有关知识。二、三部分引导学生用前面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实际训练。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进行学习。例如本册《练习2》,围绕“农具”这一专题展开了三项训练,这三项训练又突显了这样两条训练主线:

认识农具——了解农具的用途——古诗中(古代劳动人民使用)的农具。

认识事物(农具)与复习巩固生字词相结合——了解事物与语文基础知识(查字典释词)训练相结合——生活实践中的事物与理解古诗相结合。

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本次训练的主题是“农具”;其次,弄清楚三项训练之间层层递进、相互渗透、紧密结合的关系。在这种逐层深入的分析训练中,学生不仅弄清了知识固有的内在联系,而且体验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这就为知识的内化和存储打下了基础。

3.开放课堂,发挥课内外训练的整体效益。

“语文与生活”系列是以“活化”训练的思路编写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为此,开放课堂,也就是指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

(2)课堂场景的开放。根据教学需要,可使用配乐、配音、投影幻灯、多媒体课件、录像等教学辅助手段,让课堂声、光、图、色、文并茂,实现学生学习情感和思维的迁移,增强感性认识和体验,形成情景交融、生动活泼的课堂场景。例如本册《练习3》,可在读文的基础上播放《红楼梦》中众人被刘姥姥逗得哈哈大笑的录像片段,体会不同神态的“笑”。然后自己表演各种各样的“笑”来体验在各种语言情境中的“笑”,让学生在笑声中获得体验和感悟。同时又进行了有情有趣的语文基本功训练。

(3)学习行为的开放。学生学习行为的开放是教学开放的显著标志。为此要做到: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他们主动地大胆提问、讨论、争辩、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不局限于已有的答案,教师要抓住训练的重点、难点,扼要地提出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投一石而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4)学习活动的开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满是七彩阳光,唯有放开视野,才能激发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因此,教师要重视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例如本册《练习5》,可带领学生走上街头,观察各种商店、商场、超市等商业场所的名字,了解其经营范围和特点,再设想自己开什么店,经营什么,起什么店名等创意活动。这样的语文学习不仅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学习了有用的语文,而且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使语文教学成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片沃土。

教学指导思想

语文源于生活,而生活又时时处处蕴涵语文。本课教学正是抓住了“笑”这一生活素材,通过赏析《红楼梦》里众人被刘姥姥逗得哈哈大笑的情节,使学生体会同是对笑的描写,但笑的神态各不相同,初步领会语言文字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写作方法。然后在四个不同的语境中让学生正确选择该用什么样的笑,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笑有千姿百态,再回归到生活。在生活中积累关于笑的词汇,为学生能运用语言文字具体形象地记录、表现生活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要求

1.赏析《红楼梦》里众人被刘姥姥逗得哈哈大笑的情节,体会同是写笑,但写出了笑的不同神态,从而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和生动。

2.笑的神态各种各样,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并正确选择句子中该用什么样的笑。

3.积累表示“笑”的词语。

教学流程及其说明

一、激趣导入

1.师: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我说动作你来做”的游戏吧。老师说几个关于笑的词语,大家来做一做动作好吗?(微笑、傻笑、捧腹大笑……)

(通过孩子直观、具体地去感受不同方式的笑,引发学习兴趣。在语文知识学习和语文能力训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

2.师:瞧,大家笑得多开心呀,可见笑是嘴边的一朵花,是脸上的一朵云;是美的姐妹,艺术的娇儿;是治病的良方,健康的朋友。自古以来就有“笑一笑,十年少”的说法,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也都留下了关于笑的诗句篇章。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就有这么一段众人被刘姥姥逗得哈哈大笑的情节,十分精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赏析美文

1.自由读短文,看看曹雪芹是怎样描写这一情景的。想想从各人的笑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播放影片片断。

3.指名读,说说对哪个人的笑印象最为深刻。

4.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朗读,体会同是写笑,但笑的神态各不相同。

5.表演读,模仿文中人物的动作,想象当时的情景朗读片断。(指名读、小组表演读、全班读)

6.师:看,同是写笑,但文中人物笑的神态各不相同。有的笑弯了腰,有的笑岔了气,还有的笑得要揉肠子。可见当时刘姥姥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是多么地令人发笑。

(通过让学生自由读——理解读——表演读等不同层次的读来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达到赏析美文的教学目的。)

三、学用字词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笑。比如:大笑、哄笑、讥笑、苦笑、冷笑等等。看看下面这些不同的笑的方式,做做动作,体会一下这是怎样的笑。

2.出示:大笑、微笑、哄笑、讥笑、苦笑、冷笑和狞笑。学生做动作。

3.师:下面这四个句子中该是什么样的笑?你能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然后选一选,填一填吗?

4.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5.汇报交流。

6.全班齐读四个句子。

(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寻找与文中描写相似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的情感和文本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积累运用

1.师:除了我们刚才说到的几种笑,你能照样子再写几个表示“笑”的词语吗?

2.教师指导完成练习。

3.你能用刚才出示的表示“笑”的词语,任选一个说一句话吗?

(积累词语为学生的自主写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有利条件。学以致用,马上将学生所积累的词汇与生活情景相联系,既为词语赋予了形象,注入了生命,又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是语文,语文中处处有生活。)

五、回归生活

1.师:当你成功地解决了一道难题,你会得意地笑;当你化解了和同学的矛盾,你会轻松地笑;当你被老师表扬了,你会自信地笑。笑是我们生活的润滑剂,笑可以化解人们之间的摩擦,笑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快乐。当然有的笑也是不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比如:讥笑、嘲笑、皮笑肉不笑等。可见不同方式的笑,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课后呀,大家都来做一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拿起手中的照相机,把生活中笑的瞬间记录下来,并用我们积累的有关笑的词语在相片背后写一写这生活中的小故事。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有了生活才有学习的动力,有了生活才有学习的精彩。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设计感言:

语文课程资源除课堂教学以外,还有课外学习资源,内容十分宽广。语文教学的场所不仅仅是课堂,甚至学生的家庭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场所。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都有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

“苏教版下决心要在‘练习'上来一番改革,不是小修小改,而是从根本上进行改革。”这是张庆主编在《教材编写的“潜台词”》中针对“练习”编写说的一句话。高年级教材的“练习”编写是如何从根本上进行改革的呢?本文想仅就六年级上册单元练习的“语文与生活”练习,谈谈我的浅见。

一、教材编写

这7项,有语言的“现象性知识”,也有语言运用的“策略性知识”。这些“知识”注意与课文、习作有机相融,与“课标”第三学段目标密切相连。如《练习1》、《练习7》的语文知识现象是从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中来的,《练习7》还与本单元的主题相吻合。《练习3》呼应习作的编排,落实了“课标”中“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的目标。

这些知识是在怎样的“活的语境”中呈现出来的?教材是如何变“静态描述”为“动态运用”,让这些“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自主语文实践活动的?如何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明白了这几点,我们就把握住了教材编写的意图。

苏教版教材呈现的是一个个生活化的场景,是直接指向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在鲜活的、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是语文知识的讲解,更不是让学生苦做习题。你看,《练习1》的“轻声”是在诵读、对话的生活情景中引发的“冲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妻子”该怎样读?学生在这个单元刚学过这首诗,这样的诵读、对话情景真实、可信;《练习2》的“同音词”辨析是以“开心辞典”节目为模拟,集知识性、娱乐性、实践性为一体,让学生开心地“玩一把”;《练习3》、《练习4》、《练习5》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呈现训练内容的;《练习6》以“相声”的形式,巧妙地渗透“有些词倒过来念,就成了另一个词,意思也不一样了”这样的语言知识;《练习7》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的情景呈现的。

1.目的:发展语文素养。

一定要站在“语文素养”的高度设计,不要把其中的“练习”单抽出来,搞成单项的听、说、读、写训练,而要有“联络”、“板块”的意识,认真揣摩每个练习中各个板块之间的联系,有效利用教材的“语境”,尽可能地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与学生的生活和思考紧密地联系起来,体现语文学习的生活化,使学生学得有兴趣,有收获,达成三维目标。

2.内容: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

课堂情境下的练习,区别于自然形态的听说读写活动,而偏重于“对所要培养的语文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潜藏着特定内容的实践活动”和“语言知识转化为语感的语文实践活动”。(王荣生语)教学练习前,我们要有较宽的知识视野和明晰的目标意识。如《练习1》中“板块二”列举的6组词语,我们在课前都要把它放在具体的句子、具体的语境中一一理解,这样才能在学生的练习、交流中点化、指导。《练习2》中的5组同音词,每组提供一个句子供学生选择,我们可以“变式”一下,利用剩余的词语换一种语境供学生选择,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精确地辨析词语,还可以增加活动的挑战性和趣味性。“板块三”的设计很开放,“这一次,由咱们自己来出题,题目的形式也可以变一变,再来玩一把!”更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

3.结构:动机—目标—行为—反馈—矫正。

“练习”的教学以“动机—目标—行为(语文实践活动)—反馈—矫正”为基本要素。如教学《练习1》,可利用丁大勇和陆小英的对话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然后明确目标,提示学生联系生活环境理解,反复接触“板块二”、“板块三”的练习材料,在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自悟”,最后进入反馈、矫正的环节。

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动机的激发很重要,它是决定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步骤。每个练习都提供了一个学习情境,多数可以直接使用,既经济又方便。有的可以当作学习情境的素材,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不能一成不变地生搬硬套。但无论怎样处理,都要体现“语文性”和“有效性”。

在“反馈”和“矫正”的环节,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以利于迁移和应用。

4.评价:善于肯定,乐于赞美。

既然是“练习”,就要有“评价”。在学生自主的言语实践中,教师要多鼓励,注重“柔性”、“弹性”的评价,不宜作“标准化”的评估。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必须密切联系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弘扬人文精神。在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中,已有大量的题目联系生活实际,让广大的师生更明白语文学科的价值,它已经不是再孤立或独立的学科,可以说,语文学科已经是一个全面兼容的学科,尤与生活密不可分。

中考语文与科技

这些科技文大致内容如下:

(一)生态和环境方面的.如“淡水危机”、“海洋污染”、“噪光污染”、“预报沙尘暴”、“海底世界”等.

(二)微生物与细菌病毒的.如“炭疽热的自白”、“病毒话题”、“人类被亮黄牌”等.

(三)气候、物候的.如“短期气候预测”、“生命与物候共同进化”.

(四)动植物结构特点和功能的.如“花香的作用”、“树与鸟的生死之交”“蚂蚁的本领”等.

(五)新技术、新科技、新产品、新能源的.如“纳米技术”、“气流的功能”、“新型电动车”、“家电EVD时代”等.

(六)人体的某些机能的.如“大脑的功能”、人体各系统等.

中考语文与时事

2003-2004媒体热词:三农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安全生产神州五号登陆火星西部大开发课程改革执政为民美伊战争朝核问题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

在教学训练中,老师与学生应充分利用时事这一学习资源,来发展语文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中考语文与审美

除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还要注重生活积累。如一些开放性试题或作文中会用到。建议学生作如下积累:

1.积累一些有关天气物候季节时令的农谚.

2.积累动植物的某种奇特的现象和生活小百科小窍门等.

3.积累一些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的成就和著作以及名人成功的经历.

4.积累一些生活和学习的名言格言警句等.

5.积累一些必要的体育卫生知识.

6.积累一些名胜古迹建筑等旅游景点的名称和一些风俗人情.

……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处处传达生活。语文如果脱离了生活,它会变得多么的枯燥无味,又何所谓乐趣呢?这又跟古时候的“死读书”“读死书”有何两样呢?作为教师,要突破学生局限与书本知识的狭窄的学习圈子,把语文与生活衔接起来,让学生在对生活现象的洞察中,真切地感悟到语文与生活密切联系,在语文中恰当地反映生活,在生活中正确地运用语文。

THE END
1.人走茶凉什么意思内涵(人在人情在人走茶凉什么意思)金银花是常见的花茶之一,由于其清热解毒、美容养颜的功效,深受人们的青睐。那么本文详细的为你介绍金银花茶的制作方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1、主料制备金银花茶需要70%的茗茶作主料。将采收来的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的鲜嫩茶叶,按照绿茶的制作方法制成干茶。要求含水量不https://www.ksrmyy.com/special/81406.html
2.泉州地方文献?美文抒古郡书香漫名城《茶·街·庙》(研究文献类) 本书是对闽南的人类学的观察,包括安溪铁观音的人文状况、泉州城南人文区位学考察、惠东小岞研究、国际汉学家对泉州的研究、闽南与东南亚的关系、闽台宗教文化。该书从人类学的视角看中国东南,并记录了国内外人类学家对中国东南地域研究的成果,是深入了解东南社会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 https://m.qzwb.com/gb/content/2021-11/19/content_7116046.htm
3.美文何止于米相期以茶美文|何止于米 相期以茶 杨胜云 哲学家冯友兰与金岳霖同庚。1983年的一天,两位老先生共度88岁生日,冯友兰写下“何止于米,相期以茶”对联,勉励老友和自己延年益寿,二十年后再相聚。(“米”字可拆为八十八,“米寿”即88岁;“茶”字上面“艹”类似“廿”,下面可拆为八十八,“茶寿”即108岁)。岂料盈虚有数,https://book.rednet.cn/m/c/2016/09/07/4079109.htm
4.美文欣赏丨耶律楚材的茶意生活美文欣赏丨耶律楚材的茶意生活 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东岸北头的一个小庭院中,至今保留着一个人的坟墓和祠堂。他就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生于1190年,卒于1244年,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湛然居士。他受汉文化、儒家文化影响较深,写下了不少诗,有《湛然居士文集》流传于世,其文集共https://travel.hebnews.cn/2023-02/03/content_8942228.htm
5.一杯茶一份情作文一杯茶一份情作文2024-12-04 小学作文 炎热的夏天,我被太阳晒得直冒汗。我不想做作业。我决定去外面买西瓜。刚到楼道的时候,听到爷爷咳嗽了几声。我踮起脚尖,走到爷爷家门口,伸出手,拧门把手,悄悄把头伸进去,眼睛交叉着看着爷爷,脚趾头都在抖。我准备把花茶拿出来,泡好之后想给爷爷一个惊喜。我在厨房里http://m.gx996.com/xiaoxuezuowen/1114155.html
6.轻音乐底部评论中的美文美句不生不灭自金刚莫叹烦恼为何生,且问心地与谁争, 人间芳草年年绿,心地无碍自纵横。 用一种内心的宽阔去看待世界,待人接物。哪里是福田?用好你的眼界和度量,改善自己的心地,相由心生,心随境转,就是真实的福田。 苦雪烹茶茶亦苦 一人别有一人愁 不要期待,不要假想,不要强求,顺其自然,如果注定,便一定会发生。 https://blog.csdn.net/fangmin723/article/details/128848650
7.青年文摘美文.doc文档全文预览青年文摘美文 [标签:标题] 篇一:美文集锦50篇 美文集锦50篇 1、最浪漫的事 作者:林冰燕 曾有多少人感叹:“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是你变了,还是他变了?是发现了婚前未曾暴露的诸多缺点,还是岁月冲淡了你们的感情?你们也曾信誓旦旦地说过要相爱到永远,为什么现在却不能好好地相互爱怜? 其实,真正的爱情只有在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106/5031142334001344.shtm
8.关于成长的美文(摘抄)发展的孤单更多英语美文-约请点击这里得到We're like the cream. When the cream rises to the top, it separates itself from the milk. Perhaps that is what the New Age Movement is really all about. We find ourselves lonely at the top. Yes, it is.It is no different with political enlightenmehttps://www.xdyy8.com/wenxue/zuowen/71522.html
9.你的生活美文欣赏(精选14篇)你的生活美文欣赏(精选14篇) 篇1:你的生活美文欣赏 自从中了益达广告的毒之后,一直幻想有朝一日,有一位帅气的便利店小哥哥,陪我演一出。 甚至想过,哪天公交车大叔来一句: “ 你的交通卡,oh ~ 不,刷我的交通卡。” 但至今为止,广告里的场景没有发生过(还不是因为长的不好看~)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y3k3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