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2023年第3期|王西平:王安石的“邋遢引力”新作品

宋代崇尚士林风雅,如果一个文人,不懂得游宴狎妓、听歌观舞会被人鄙视的。

王安石就是这么一个人。从小学霸的他,平日里除了读书还是读书,不理发,不洗澡,不参加派对,不给小姐姐打赏,人间风情他不解,一心只想考功名。正所谓“颜值不行,才华来凑”。

据说王安石眼睛长得像司马炎的女婿王敦,说明也是蜂目,威严勇烈。《宋史》记载,有面相师说“安石牛目虎顾,视物如射,意行直前,敢当天下大事”。黄庭坚见过王安石后也被他那双大灯泡般的眼睛所折服:“人心动则目动,王介甫终日目不停转。”就连晚生陆游在五十年后也发出了“王荆公目睛如龙”的感叹。

奇人必有奇相,奇相必有奇命。王安石后来果然当了官,拼到宰相的位置上,试图像奥特曼一样拯救世界,不料一意孤行,处处树敌。即使是皇上,他也敢当着面怼,一言不和写辞职报告卷铺盖回家,把京城官场搅得乌烟瘴气。

王安石是个有争议的人,变法失败,自然成为众失之的的大恶人。

头号抹黑人物就是苏洵,凭《辨奸论》跻身“唐宋八大家”,批王安石“囚首丧面”,也够损的;沈括埋汰他脸黧黑,是长期不洗澡包浆出效果的缘故;写《邵氏闻见录》的那个邵氏,直笔丑化王安石之子王雱的形象,说他性情阴恶,嚷嚷着要削掉韩琦、富弼的头悬于菜市,简直就是个变态狂。等等。这些人抹黑的目的,如清代李绂所言,为了“使天下后世读之者,恶元泽因并恶荆公”。

那么真实的王安石到底是怎样的?

生活“邋遢”不讲品位,据说有一次开会的时候,虱子顺着他的脖子光顾到胡子上直播跳舞,连神宗也忍不住笑了。还有一次,王安石和吕惠穆、韩献肃三人去僧寺里洗澡,同伴偷偷为他备了一件更换的新衣,出浴后竟然二话不说穿上就走,也不问衣服是哪来的。

晚年的王安石退居二线做学问,向佛事,时而骑着毛驴游四方,看野寺云卷云舒,时而与南来北往的清尚之士,共尽朝夕、品享食寡人生。就这样,王相公走过了一生,临终前,把所有房产捐出去变成了庙,留下惆怅几许供后人唏嘘。

总之,成也好,败也罢,王安石以他的“邋遢引力”,冰冷绝意地将帝国的天空引向了最后的倔强……

糊涂吃学有假象

作为一个载入史册的“邋遢大王”,在吃上,王安石更是不挑不捡,没有贪爱呼喝的积习。

有一天,王夫人听说自家相公只喜欢吃獐肉,其他菜一筷子都不动,觉得很奇怪,心想,那个木头疙瘩,平时给啥吃啥,哪有什么嗜好啊!为了破解传闻,王夫人给安石的秘书交待,说下次换道菜放在他的眼皮下试试看,秘书照做了,结果离筷子近的菜被吃光了,而那盘獐肉却丝毫未动。

这样的糗事时有发生,甚至丢丑丢到了国宴上。

宋仁宗时,王安石为知制诰,即皇帝办公室负责草拟诏书的官儿。《邵氏闻见录》记录,在一次赏花钓鱼宴上,工作人员将鱼饵端上放在茶几上,一转眼,却被王安石给吃了个精光。这事很快传进皇帝的耳朵,第二天开会时说:“王安石诈人也。使误食钓饵,一粒则止矣;食之尽,不情也。”皇帝说王安石你可真是个怪人,就算误食鱼饵一粒也就罢了,竟然硬生生将一整盘的鱼食给吃了,太不合情理了吧。

王安石对自己狠,待别人也够狠的。说他节俭吧,近乎没有人情味。

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子来京城,王安石请客。“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萧氏子觉得这么大的官请客吃饭,一定是盛宴,于是就早早地到了。结果一直等到中午还不见开席,甚至连盘水果都没有。好不容易开席了,他所期待的山珍海味没有,只上了两块饼子,外加几块肉。萧氏子很不高兴,连掀桌子的心情都有了,但毕竟是客人,得矜持,所以他采取报复性用餐羞辱亲家,“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将饼子中间挖着吃掉,四边都留下。王安石见状,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子顿时傻眼了。

在吃这件事上,王安石与苏东坡的风格完全不同。

平日里喝酒还得看心情,心情不好,天王老子劝也没用。某日,包拯请他的两位下属司马光、王安石喝酒赏牡丹。司马光虽然不善饮酒,但为人圆滑,不愿驳领导的面子,强饮数杯,“介甫终席不饮”,王安石却自始至终连酒杯都不碰一下,包拯也不能勉强他。

那时候,王安石和司马光的关系没有破裂,二人与吕公著、韩维组成了一个很有名气的铁桶圈子,下班后经常聚在一起笔砚厮磨,品评肴佳,“暇日多会于僧坊,往往谈燕终日”,其他人纵使有多羡慕嫉妒恨,那也很难挤进这个高逼格的圈子内。

王安石对“吃”不上心,这只是他的一个侧影,或许是一种假象。

你说他对吃没任何兴趣吧,却对海鲜如痴如迷。

北宋时期,随着南北文化交融,中原人已经不满足于只吃牛羊肉、酪浆等,一些新奇特的海鲜食材涌进京都,撩拨着士大夫们胃里的馋虫,他们要吃米饭配鱼汤,要在餐桌上品评吟诵竞风潮。

北宋一哥欧阳修就是一位舌尖推手,有一次他邀请梅尧臣、韩维、王安石等人到家里品尝车螯(蛤的一种),顺便搞个同题诗会。

红炉炽炭烹车螯!这玩意大伙都第一次见,很稀奇。欧阳修先动筷子,其他人哗啦跟上,吃了几口,连连赞叹。

欧阳哥率先写下《初食车螯》:“……螯蛾闻二名,久见南人夸。璀璨壳如玉,斑斓点生花。含浆不肯吐,得火遽已呀。共食惟恐后,争先屡成哗。但喜美无厌,岂思来甚遐。多惭海上翁,辛苦斲泥沙。”韩维同步唱和,“有馈奇味众莫觇,久秘不出须宾酣”。梅尧臣吟道,“王都有美酝,此物实当对”,在老梅看来,车螯配上美酒味道会更好。

王安石则一口气写了两首,即《车螯二首》,其一:“车螯肉甚美,由美得烹燔。壳以无味弃,弃之能久存。予尝怜其肉,柔弱甘咀吞。又尝怪其壳,有功不见论。醉客快一噉,散投墙壁根。宁能为收拾,持用讯医门。”这首诗写得细致入微,交待了车螯的烹制手法和吃法,连酒后醉态也一并刻画,穿过历史的云烟,我们都能感受到当时用餐的场景是何等狼藉,吃相是多么难看。

在宋代,海产品已经成为上层阶级打点关系的伴手礼,其中食蟹风潮尤为强劲。

当时,有一个叫吴正仲的人频繁出现在王安石和梅尧臣的朋友圈里,应为二人的共同好友。吴与梅是安徽老乡,他们的关系更铁,王安石则是通过梅尧臣认识的吴先生。

王安石在给吴正仲的一首诗中写到了吃蟹的情景:“越客上荆舠,秋风忆把螯。故烦分巨跪,持用佐清糟。”这年秋天,一场食蟹雅集正在举行,参加的人有梅尧臣、吴正仲等。秋风起,蟹正美,大伙乘上小船,肥蟹佐上美酒,宴游山水,优哉游哉。

种种迹象表明,吴正仲经常给王安石、梅尧臣送蛤蜊、活蟹、茶酒,还曾私下给老梅送过金盏子和叠石,想必也是个狠人。梅尧臣有诗《杜和州寄新醅吴正仲云家有海鲜约予携往就酌》,说的是,吴家有海鲜,梅先生提着酒呼朋唤友去拼餐,难道这吴正仲家是开海鲜大排档的?

风物有味不论钱

王安石有个写诗的二妹夫,名为朱昌叔,二人关系特别好。朱昌叔在江阴任职时,曾邀请王安石做客游玩。这次,王安石发现江阴离大江很近,较为偏僻,杂人不多,公事少,没有迎来送往的社交之烦,生活非常优逸,更重要的是,“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

看来王安石还是想靠水吃水,这里的水产丰富,而且非常便宜。他心动了。渴望在这个依山傍水的外贸小镇永远呆下去,天天吹着海风晒着日光浴吃海鲜。当时,王安石在舒州任通判期满,正好借入朝见皇帝的机会,申请“求守江阴”,可惜没了下文……这一年,1055年,王安石35岁。

为好物代言,王安石责无旁贷。1080年的秋天,60岁的他收到好友耿天骘从桐乡带来的香梨,一番道谢是客气,但以诗奉酬那便是必受不让的礼节,他说“极荷不忘”,是因为的确感受到了来自“故乡”的浓情。

二次罢相回到江宁府的王安石,时时回想着与神宗耳鬓厮磨的日子。纵使有人反对变法,但甘从苦来,成效还是有的,瞧,江南大地处处彰显出“革新”的生机:

初夏江村,轻衣软履走出宅院,一抬头,便能看到沙洲上堆满了银光闪闪的鲥鱼,水边的芦笋肥硕甘美,味胜牛乳。又是一个丰盛年啊,王安石随口吟道:“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鲥鱼是公认的江南美味,与苦笋炒制,便是佐酒佳肴,连鳞蒸食,味道也不错。欧阳修也曾盛赞“荻笋鲥鱼方有味,恨无佳客共杯盘”。王安石突然意识到,在诱人的美味面前,他的胸腔里竟然也挂了一副和欧阳文忠公一模一样的胃囊。

王安石一生没有涉足漳州,却对漳州的风物了然于心。

好友李宣叔即将启程赴任福建漳州,王安石为他撰写送别诗:《送李宣叔倅漳州》,这首诗一开始写了漳州的偏僻荒凉与环境恶劣,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一年到头来不了几个客人。但总归给新赴任李宣叔点盼头吧,于是他笔锋一转,说“野花开无时,蛮酒持可酌”,就着野花喝蛮酒,倒是一种别样的体验。不过对于王安石来说,最令他垂涎三尺的还是漳州的海鲜,以及瓜果。“珍足海物味,其厚不为薄。章举马甲柱,固已轻羊酪。蕉黄荔子丹,又胜楂梨酢。”他向李宣叔推荐,章鱼和瑶柱可要比羊酪美味多了,橙黄的香蕉和鲜红的荔枝也胜于山楂和梨子。王安石告诉李宣叔,有这么多的美味,即使荒蛮又何妨呢?放心去吧。

茶法背后观人性

在那个花团锦簇的时代里,王安石始终以独立特行的方式,鄙视一切故弄玄虚的礼节,厌弃一切精致主义的行径,用见招拆招的手法,对一切繁文缛节进行拆除。

1061年,41岁的王安石去见蔡襄,当时,他还只是个小学士,即知制诰,但是名气已经很大了。蔡大人一看王安石来了,非常开心,亲自清洗茶具,翻出他珍藏多年的极品茶,当场为王安石表演了一套茶艺,并且从茶的外形、香气、汤色、叶底吹嘘了个遍,然后静等王安石开口夸赏。

不料王安石躺在太师椅上一言不发,然后从随身携带的夹袋中抓出一撮消风散投进杯中,冲水后,咕噜咕噜地喝了起来。这让蔡襄很尴尬。喝完,安石这才慢吞吞地从嘴里蹦出四个字来:“大好茶味。”言外之意,你那破茶还不如我这中药配方,喝下去祛风化痰,六腑清爽。蔡襄先是愣了一会,随即哈哈大笑,说安石老弟果然真率幽默,今天算是领教了。

蔡襄是大书法家,同时也是著名的茶学家、斗茶大师,中国团茶鼻祖,一度将鉴茶推到一个至高点,在茶道上非常讲究,如果能一睹他亲自表演茶艺,那便是茶人的福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王安石面前斯文扫地,颜面尽失。

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王安石晚年患上了哮喘病,得用长江三峡瞿塘中峡水泡江苏阳羡茶才能收效。有一年苏东坡去黄州,王安石委托他中途经过中峡时取上一瓮水。不料船行至下峡时他才想起老王的嘱托,没办法,只好取下峡的水了。

水送回来后,王安石当着老苏的面沏茶品味,喝着喝着便觉得不对劲,最后眉头一蹙,说苏公子,此水出自下峡当真?苏东坡觉得很纳闷,就想继续听下去。王安石轻轻呷了一口茶水,说上峡水流太急,下峡水流太缓,只有中峡水流缓急相当,水流的速度影响着阳羡茶,上峡茶水味浓,下峡则味淡,中峡不浓不淡刚好,最适合润喉。好一个沉毅深算的王荆公!苏东坡听后大吃一惊,但他又故作镇定,欠欠身子,既为自己的草率内疚,又向王丞相表达敬意,同时也以此来掩饰他内心的不安。

王安石也未必那么神,但为什么能辨出三峡的水呢?我想这里涉及到一个日常经验与逻辑推断的问题,即他合理地预判到,刚出狱的苏东坡乘船经过瞿塘时,心情败坏,将导致他必然错过一峡二峡汲水的机会……

1069年,王安石49岁,这年3月,他寄新茶给弟弟安国、安礼。

茶自然是好茶,建安北苑产的龙团,都是皇帝送的极品贡茶。王安石不是一个附庸风雅之人,茶到了他这里只作中转,随即又散出去。

这一天,他将茶打包题签,分别附上诗歌,即《寄茶与平甫》《寄茶与和甫》。然后,他将目光投向窗外。阳春的开封太旱了,柳叶儿开始打卷,他想起前不久跟随皇帝去大相国寺祈雨的情景来,内心陡然泛出一丝湿润的潮意来。

“碧月团团堕九天,封题寄与洛中仙。石楼试水宜频啜,金谷看花莫漫煎。”在写给平甫的诗中,王安石没有讲大道理,只是出于兄弟本心,提醒弟弟在洛阳香山小口慢饮,在金谷园赏花游览时煎茶莫忘及时熄火,注意掌握火候。

“彩绛缝囊海上舟,月团苍润紫烟浮。”王安石把皇帝赐的团茶,通过茶饼的形状、质感、颜色等全方位向王安礼描述一番,最后笔锋一转,说“集英殿里春风晚,分到并门想麦秋”。原来,当时王安礼在并州任职,精美的包装是从王安石办公的集英殿寄出,他估摸着,对方收到大约会在麦黄时节。

宝贵不染荆公心

王安石位高权重,在那个崇尚功名利禄的时代,巴结他的人多了去。但他从不收受不明不白之物,在他看来,世上最好的东西是没有被功利化。正如欧阳修所评述的那样,王安石“器识深远,沉静寡言,宝贵不染其心,利害不移其守”。

薛向原为邠州司法参军,后来因为军事上出了点问题,被罢到潞州。

潞州即现在的山西长治,辖区壶关县紫团山极盛一时,据说“紫团真人”在此修行炼丹,而且此山盛产的紫团参,自古颇有名望。

1068年,薛向从潞州返回京城汇报工作,给王安石带去了紫团参,却被拒绝了。

众所周知,王安石有哮喘病,用药需要紫团参,但有钱不一定能搞到手。可他为什么不领薛向的情呢。原因沈括在《梦溪笔谈》作了记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

王安石是个执拗之人,他说,我这辈子没吃过紫团参,不也照样活到了今天么。这让薛向好生尴尬。但丝毫不影响二人的关系。在御史多次阻拦的情况下,王安石仍在朝中力挺薛向,才使他在皇上面前议论兵事,受到重用。

据说还有一次,一位地方官员听闻王安石酷爱收藏文房诸宝,于是给他献来了一方宝砚,并吹嘘道:“呵之可得水。”王安石听后哈哈大笑,他反问对方“纵得一担水,又能值几何”,那人当场羞得无言以答,只好收起礼品匆匆告辞。

这就是王安石的怼人方式,妙语拒辞,根本不给对方留情面。

1070年12月,气温骤降,京城里外普降大雪有四五尺,王安石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他被委以重任,担负宰相一职,成为真正的政坛大佬。

当天,文武百官数百人涌进东府,拎着礼品向王安石道贺。全部被他拒之门外,一个都不见,更不说感谢的话。魏泰在《东轩笔录》中说,那一刻,安石与他在西庑小阁谈话,忽然眉头拧结到一起,望着窗外的飘雪,拿起笔写下了这样一句诗:“霜筠雪竹钟山寺,投老归欤寄此生。”

上任第一天,老王就耍帅装酷,蹦出告老还乡的念头。这位敏感、任性、独断的“射手座”,真是让人琢磨不透。

然魏泰的姐夫曾布是王安石变法最重要的助手之一,同时也是王安石弟妹的亲家,魏泰自然与王安石走得近,各种消息灵通,所以他笔记中的王安石还是真实客观的。

不过有一个人的礼物他必须得收,那就是宋神宗的。

1071年12月18日,王安石过51岁生日,赵顼派人送来了礼物,礼单如下:衣一对、丝织品一百匹、金花银器一百两、马二匹、金镀银鞍辔一副。当然还有肉类、米面等,酒是随船经镇江至扬州入真楚运河,最后通过汴河从临安运来后,临时加皇家封条供上……

在宋代,收取皇上的礼物必须行大礼,奉领叩头,拜谢老大的赏赐赠予,然后“与赐者同升厅,搢笏展读,就坐茶汤”。行完汤茶礼,算是对此事做个了结。

佛系归隐半山园

王安石第一次任相为期三年多。

第二次是1075年2月至第二年10月,这期间,儿子王雱的病逝对他打击最大。

1076年12月4日,经神宗奏批,王安石拿到了江宁府上元县荒熟田的地契手续。他打算回江宁养老,开始筹划那边的宅子。

王安石虽然是江西人,但他从小随作官的父亲寓居江宁,以至后来在此两度守孝,三任知府,前后20年都与江宁结下了难舍的情缘。这也是他将江宁视为第二故乡并籍以落叶归根的主要原因。

他很快搬出了东府。这座富丽堂皇的大宋官邸终将不是自己的,多少翻云覆雨的政令,多少觥筹交错的酬和,多少饕口馋舌的功名,都将如同逝水流年、过眼烟云……

王安石携一大家子借宿在定力院。

定力院是开封城内的一所四合院,有点像现在的离退休干部休养所,位于汴河大街以东,保康门附近,周边是街心市井,被鳞次栉比的酒楼、茶肆、客店、瓦舍、妓馆环绕。

四合院里有五代时期朱温画像,王安石住进去后,院墙上多了几句话:“溪北溪南水暗通,隔溪遥见夕阳舂。思量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不甘不愿又奈何,徒添几缕惆怅,又陡增隐逸之心,罢了。

当然,王安石的是与非,世人自有公论,在此不必赘述。

此后几年,他一边养病,宴游,一边着手在江宁考察宅基地。

退居二线的王安石,喜欢结交清尚之士。1078年,返江宁中途经过高沙时,他顺道看望了孙侔。当日,孙留荆公,置饭酒款待,二人一起谈经学,一直到夜幕降临才依依不舍地话别。安石说:老兄,往还一别,退居江湖,无由再见。孙侔说:“如此,更不去奉谢矣。”

孙侔曾一度与王安石、曾巩等名士志趣相投,往来交好。当宰相那几年,孙侔不亲反远,好像突然从空气里消失了。然而到了王安石晚年失意时,他却神一般出现,诗酒唱和,为其排忧解闷,真可谓君子之交。

同年,王安石过京口,与画僧宝觉禅师会宿于金山龙华院,一个是曾居庙堂之上的正国级干部,一个是穿草鞋拄拐杖的布衣行者,二人月下言欢,谈佛论道,追忆似水流年,叹赏水云美景。

第二年开春,59岁的王安石在江宁开始营建私人宅院。

司马光说过:“宗戚贵臣之家,第宅园圃,服食器用,往往穷天下之珍怪,极一时之鲜明。”道出了北宋官宦之家“穷奢极侈、造作无端”的风气。

王安石虽一度显贵,却是出了名的节俭。在居住这个问题上,他不求“珍怪”,不图“鲜明”,更不想把自己搞成“土豪金”,只想顺应天然,遂心适意即可。

为了找到他的“理想国”,王安石养成了“不耐坐,非卧即行”的习惯,每天必去一趟钟山。累了,或坐松石下,或窜访田野耕凿之家,或入寺与僧人交和。通常情况下,出门在外,他会背两只布袋,一只装书,另一只装饼子。外出野游干粮不够时,田间地头的农民会邀约他去吃农家饭。

有一次,王安石骑着毛驴再次去钟山,中途发现了一个叫白塘的地方,这里原极荒芜,视野开阔,能看见周边的谢安故址,以及孙权墓、宝公塔等景观,更重要的是,白塘距城东门7里,距钟山也是7里,在这里建宅子,方便给心灵放个假。

王安石决定在白塘开垦园地,并命名“半山园”。“半山园”营建的原则是,于极简中彰显人与自然的古典美学。

园子的中间是厅屋,一池新凿的清水绕屋而过,不远处有一座人造小山,山上种着三百多种植物,莳楝、楸树时常出现在王安石的诗中。

王安石认为,“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因此,半山园不设围墙,看上去“若逆旅之舍”,以此打破与荒陂野水的边缘,力求人被广袤的自然包围。

蔡卞,莆田人,少年时与兄蔡京游学京城,驰声一时,王安石见过后便喜欢上了这个才子,于是将小女儿许配给他,并将其收为门徒,即所谓“妻以女,因从之学”。蔡卞与王安石走得近,名义上是亲属、师徒关系,同时也是政治上的战友,学问上的知音。蔡写一笔好字,自成一家,王安石曾作《精义堂记》一文,让他抄写给皇上看,是岳父大人工作上最得力的加持者。

1081年,程师孟告老还乡,返回苏州时借道拜见王安石,并带来了青州鹿肉干。二人同游钟山,彼此唱酬,有诗相送;1082年春天,62岁的王安石同陈和叔游钟山,一路上,豚鸡丰足,银鳞雀跃,蔬果鲜盈,箫鼓阵阵,呈现出“丰年处处人家好”的太平胜景;1083年一二月期间,老朋友魏泰来访,王安石邀其同游钟山法云寺,闲话往昔。

1084年,王安石骑着毛驴在江宁某个渡口带病先后会见了两位重要人物,一个是黄庭坚,另一个是苏东坡。这一年,一代词人李清照出生于章岳柳絮泉边。

黄庭坚由吉州转官赴德州,沿长江过江宁,与王安石相聚,并请其为他的画题跋,安石欣然提笔写道:“江南黄鹌飞满野,徐熙画此何为者。百年幅纸无所直,公每玩之常在把。”写完,黄庭坚当场称赞“雅丽精绝,脱去流俗”,并经过短暂接触,认为荆公果然如传说那般,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这是二人唯一的一次见面,彼此钦羡。

当年7月,苏东坡自黄州迁居汝州,经过江宁,与王安石会面,这可是历史性的一刻,两个相爱相杀的人,一个“野服”,一个“不冠”,共同沐着中世纪的季风,促膝长谈,诵诗说佛,欢赏山水,累日不绝。作为行将就木的王安石,这时候已经放下了架子,对苏轼的赞赏也毫不掩饰:“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二人均处在历史的漩涡中,能作出这样的评价,足以证明王安石也绝非等闲之辈。

8月14日,苏轼离开江宁。不久,诗人朱彦来谒,王安石鼓励他以游侠之心学佛。

又是一年江南春

在人生最后的几年里,王安石作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自觉时日不长,开始营办功德,先是给皇上写信,请求将自己的宅子充作寺院,将田地划给僧人打理。而自己搬到秦淮河畔的小宅子里。同时还为死去的儿子筹建了祠堂,并题写:“斯文实有寄,天岂偶天才?一日凤鸟去,千秋梁木摧。烟留衰草恨,风造暮林哀。岂谓登临处,飘然独往来。”可以想象,一个老眼浑浊的父亲,是如何泣血写下这些字字句句啊。

1085年春,在家人的陪同下,王安石扶病泛舟秦淮:“强扶衰病衰淮舸,尚怯春风泝午潮。花与新吾如有意,山於何处不相招。”初春的河面乍暖还寒,一个病弱的黑老头迎着春风,逆流而上。在病痛中经历了漫长的冬天后,他走出小宅,在日光下仿佛重获新生——是岸边的花儿给予了他力量和情意,不远处,是他至亲至爱的钟山,似乎向他和他的毛驴招手。

1086年,宋哲宗继任、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后,政局大变,天下大旱,民情惶惶。

王石安已经自顾不暇了,就连下地走动也越来越困难了,他躺在病床上一遍又一遍地诵读《维摩经》。

3月下旬,病情突然加重,神情一度昏蒙,有一次他恍惚看见死去的儿子走到他跟前,“荷枷杻如重囚”,梦醒之后,王安石痛哭了起来,真可谓“空花根蒂难寻摘,梦境烟尘费扫除”。

突然有一天,想必是回光返照,他起床径直走到宅园,园中的杏花开得正艳,他折上数枝放在床头,写下一首绝笔诗:“老年少忻豫,况复病在床。汲水置新花,取忍此流芳。流芳柢须臾,我亦岂久长。新花与故吾,已矣两可忘。”

4月6日,王安石去世,享年66岁。死后葬在钟山东三里,与弟安国、子雱诸墓遥遥相望。

然而北宋的君臣们,没有想到中国气候加剧转寒,一个苦寒时期正悄然到来。在王安石死后的190多年里,杭州落雪,太湖封冻,洞庭山上的柑橘全部冻死……这似乎预示大宋帝国像一个自由落体,正加速走向覆灭。

王西平,诗人,专栏作家。曾荣获第二十届(2011年度)柔刚诗歌奖。著有诗集《弗罗斯特的鲍镇》《赤裸起步》《西野二拍》,散文诗集《十日或七愁》,饮食文化随笔集《野味难寻》《吃的只是欢喜》等。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THE END
1.人走茶凉什么意思内涵(人在人情在人走茶凉什么意思)金银花是常见的花茶之一,由于其清热解毒、美容养颜的功效,深受人们的青睐。那么本文详细的为你介绍金银花茶的制作方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1、主料制备金银花茶需要70%的茗茶作主料。将采收来的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的鲜嫩茶叶,按照绿茶的制作方法制成干茶。要求含水量不https://www.ksrmyy.com/special/81406.html
2.泉州地方文献?美文抒古郡书香漫名城《茶·街·庙》(研究文献类) 本书是对闽南的人类学的观察,包括安溪铁观音的人文状况、泉州城南人文区位学考察、惠东小岞研究、国际汉学家对泉州的研究、闽南与东南亚的关系、闽台宗教文化。该书从人类学的视角看中国东南,并记录了国内外人类学家对中国东南地域研究的成果,是深入了解东南社会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 https://m.qzwb.com/gb/content/2021-11/19/content_7116046.htm
3.美文何止于米相期以茶美文|何止于米 相期以茶 杨胜云 哲学家冯友兰与金岳霖同庚。1983年的一天,两位老先生共度88岁生日,冯友兰写下“何止于米,相期以茶”对联,勉励老友和自己延年益寿,二十年后再相聚。(“米”字可拆为八十八,“米寿”即88岁;“茶”字上面“艹”类似“廿”,下面可拆为八十八,“茶寿”即108岁)。岂料盈虚有数,https://book.rednet.cn/m/c/2016/09/07/4079109.htm
4.美文欣赏丨耶律楚材的茶意生活美文欣赏丨耶律楚材的茶意生活 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东岸北头的一个小庭院中,至今保留着一个人的坟墓和祠堂。他就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生于1190年,卒于1244年,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湛然居士。他受汉文化、儒家文化影响较深,写下了不少诗,有《湛然居士文集》流传于世,其文集共https://travel.hebnews.cn/2023-02/03/content_8942228.htm
5.一杯茶一份情作文一杯茶一份情作文2024-12-04 小学作文 炎热的夏天,我被太阳晒得直冒汗。我不想做作业。我决定去外面买西瓜。刚到楼道的时候,听到爷爷咳嗽了几声。我踮起脚尖,走到爷爷家门口,伸出手,拧门把手,悄悄把头伸进去,眼睛交叉着看着爷爷,脚趾头都在抖。我准备把花茶拿出来,泡好之后想给爷爷一个惊喜。我在厨房里http://m.gx996.com/xiaoxuezuowen/1114155.html
6.轻音乐底部评论中的美文美句不生不灭自金刚莫叹烦恼为何生,且问心地与谁争, 人间芳草年年绿,心地无碍自纵横。 用一种内心的宽阔去看待世界,待人接物。哪里是福田?用好你的眼界和度量,改善自己的心地,相由心生,心随境转,就是真实的福田。 苦雪烹茶茶亦苦 一人别有一人愁 不要期待,不要假想,不要强求,顺其自然,如果注定,便一定会发生。 https://blog.csdn.net/fangmin723/article/details/128848650
7.青年文摘美文.doc文档全文预览青年文摘美文 [标签:标题] 篇一:美文集锦50篇 美文集锦50篇 1、最浪漫的事 作者:林冰燕 曾有多少人感叹:“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是你变了,还是他变了?是发现了婚前未曾暴露的诸多缺点,还是岁月冲淡了你们的感情?你们也曾信誓旦旦地说过要相爱到永远,为什么现在却不能好好地相互爱怜? 其实,真正的爱情只有在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106/5031142334001344.shtm
8.关于成长的美文(摘抄)发展的孤单更多英语美文-约请点击这里得到We're like the cream. When the cream rises to the top, it separates itself from the milk. Perhaps that is what the New Age Movement is really all about. We find ourselves lonely at the top. Yes, it is.It is no different with political enlightenmehttps://www.xdyy8.com/wenxue/zuowen/71522.html
9.你的生活美文欣赏(精选14篇)你的生活美文欣赏(精选14篇) 篇1:你的生活美文欣赏 自从中了益达广告的毒之后,一直幻想有朝一日,有一位帅气的便利店小哥哥,陪我演一出。 甚至想过,哪天公交车大叔来一句: “ 你的交通卡,oh ~ 不,刷我的交通卡。” 但至今为止,广告里的场景没有发生过(还不是因为长的不好看~)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y3k3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