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茶技艺和酿酒技艺,是中国最古老的国粹传承,数千年以来,人生得意诗酒茶,茶酒趁年华。茶香酒醇,美妙融合——茶与酒融合一味,香与味融合一味,安静与热烈融合一味。
历时多年,国内梅酒第一品牌梅见,与铁观音第一品牌八马茶业,融合两大国饮,将这种源远流长的传统传承创新,创造了传统与创新融合一味的中国味道。近日,在福建安溪一座深山茶园中,双方联合发布了限定款高阶产品——“大师茶梅酒”。
有行业专家评价,这是近年来国内新消费品类创新中,从产品口感惊艳度到品牌调性融合度,最有代表性的标杆产品之一。
据梅见酿酒师刘蛟荡介绍:“这款茶梅酒的最初灵感,源自千百年前苏东坡‘以茶酿酒’的创想。历时长久的研发和精妙的手工艺匠心,茶香、酒香、青梅香,三香合一雅香;茶味、酒味、青梅味,三味合一真味。”
据悉,为了致敬苏东坡的茶酒灵感,在产品发布当日,梅见还在安溪八马茶园深处,露天搭建了一间“梅见森林酒馆”,做了一场“茶山论酒”的直播。在大众点评上,这家酒馆也已经预约到半年后。
业内人士评议,在最乡土的田间地头里,以最中国风的方式进行产品发布,这是一场从视觉到味觉的Chinesetaste。
源于苏东坡灵感,两大古老技艺的现代融合
茶性柔,讲的是恬淡。酒性烈,讲的是澎湃。一柔一烈,柔刚并济。
以茶入酒,难度在于茶、梅、酒口感的有机交融。一瓶高品质的茶梅酒,取决于两大先天条件:一是茶汤的呈味物质是否有足够个性,二是酿制基酒是否够纯够优质。茶汤与梅酒之间的平衡度并不好掌握,酒味太浓,酒感过高,会掩盖茶的甘香;茶味过浓则会破坏高粱酒的清爽与青梅的果香。
据参与这款茶梅酒研发过程的制茶师称,“没有现代技术,包括茶汤冷萃技术和高粱酒蒸馏技术的成熟,都无法做出一瓶铁观音茶香与青梅香有机协调的茶梅酒。”
比如,制作茶梅酒首先需要进一步萃取茶汤。尽管任何品种的茶叶都可以制作茶汤,但制茶师和酿酒师团队,在经过数千次的对比试验后发现,通过安溪当地传统工艺制作出的乌龙茶冷萃茶汤的效果最佳。
据八马制茶师介绍,茶梅酒中的乌龙茶汤,需要经过14道工序全程低温萃取,才能最大程度保留茶叶中天然馥郁的兰花香,达到层次丰富的口感,回甘悠久。
制茶和制酒异曲同工,作为一瓶顶级茶梅酒的另一个重要构成,青梅与酒的故事也并不轻松。
酿制青梅酒的基酒够不够纯,也是一个关键要素。在现代梅酒,乃至整个果酒大品类,不管是专业酿酒师,还是民间自酿,清香型白酒都是最佳的基酒。茶梅酒的基酒,用的是江记酒庄以单一高粱酿的清香型高粱酒,高粱酒越纯,越能保留梅子的清香和茶汤的兰花香,还有乌梅的烟熏蜜香。
茶、梅、酒,最终实现了“融合一味”的雅香真味,层次丰富的口感在这款茶梅酒中达到平衡。
一味是真味,高级的中国味道
越是local的,越是世界的。在今天国货崛起的时代,食品饮料行业同样创新不断,但什么样的产品才能真正构成一种中国表达?
“茶酒采茗酿之,自然发酵蒸馏,其浆无色,茶香自溢”。这是千百年前苏东坡的风雅创想,但受时代的工艺所限,自然很难完美实现。
到今天,梅见与八马通过现代工艺将乌龙茶汤与梅酒完美融合,两大古老技艺理念互相碰撞,制茶人与酿酒师们以作品的心态,最终打造出了具有独特个性和文化底蕴的产品。
这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作品。
事实上,近年来试图将茶酒融合的企业并不少,但最终折戟沉沙的确是绝大多数。究其原因,除了市场对于产品口感的接受度,以及研发层面的技术壁垒,更重要的还有企业自身对于文化根源的敬畏。
要想在流量消费时代做到不玩产品概念,持续研发,本身是一件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而另一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今天这个国风流行的年代,企业不能只是简单的拼贴、嫁接中国元素,而是要到五千年的文化母体中寻根,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品牌理念。
就此而言,八马茶业是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龙茶制作技艺的传承,推广中国千年茶文化;梅见同样也是依托古典青梅酒酒种与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品牌质感的代表。简言之,带着敬畏的初心做产品,最终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同。
有行业媒体评价,梅见和八马的这款茶梅酒,看似是两大品类第一企业的一次价值共创,又可以看作一个文化故事的续写。
穿越千年,茶梅酒既是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也是文化的传承。期待这种中国味道能惊艳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