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讲立场,逻辑学讲条件生活真命题对不对

在生活中,有人常常说,谁对我好,谁就是好人,谁对我不好,谁就是坏人。

也有人常常说,他再好,对我没有好处,跟我有什么关系。没有关系,就没有所谓的好坏。

这应该叫做生活经验吧。这种生活经验,好不好呢?对不对呢?感觉没有什么影响吧。

但这种思维方式,就是比较典型的辩证法了。辩证法一般是讲立场的。比如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句话之中的敌人和朋友,不讲对错,不分黑白,不论是非,只讲立场。

和辩证法有区别的是逻辑学,逻辑学不讲立场,只讲条件,满足条件了,命题为真,不满足条件,即命题为假。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逻辑学只讲条件和真假,甚至不讲对错,不假是非,全在于判断者的判断。

比如,在逻辑学上说,做好事的就是好人,做坏事的就是坏人。当然,什么是好事,什么是坏事,那就是另外一个命题了。

好人之所以成立的条件,就是做好事。一个人什么都不做,可以说他是好人吗?理论上不能。但有人这样说,相比于坏事做绝的坏人,不做坏事就是好人了,所以,什么都不做,也算是好人了。这里条件不同。

做好事的是好人,命题成立。这是逻辑学。而如果说,做好事的是坏人。那么,命题为假。这就是逻辑学,涉及到的只是条件,满足条件的是真命题,否则就是假命题。

那么,相比于逻辑学,辩证法不好的地方在哪里呢?

一个人,今天对你好,给你好处,你就说他是好人。但是呢,能够给你好处的,也可以要回去,要回去的,就是对你不好了,那么,他就变成了坏人。

就好比,闯王说,闯王来了不纳粮。老百姓就说他是好人。而后来,他没有做到,闯王来了照样纳粮,甚至还可能更多,这个时候,老百姓就说他不是好人了。

可以这样说吧,人可以前倨后恭,当然也会言而无信,更会反复无常,所以说,还是逻辑学比较靠谱。判断一个人,或者判断一个事物,最好从是否满足条件去判断真假。

THE END
1.四种命题和充要条件的具体概念否命题: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全否定的新命题,但不改变条件和结论的顺序。https://edu.iask.sina.com.cn/jy/2RCejKOytez.html
2.武汉教育云数的计算和数量关系相互支撑,下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138页)很好的表达了三者之间的联系。 图片 数量关系是数与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且借助数量关系能够解释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数量关系的阶段性和一致性。 第一学段我们称为前模型阶段。举一个例子,操场上原来有12个小朋友,https://www.wuhaneduyun.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749e27aa03a711ec8dea020315aee050&id=1617389224
3.推理证明(精雅篇)3. 直接证明就是从命题的条件或结论出发,根据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逐步推得命题成立的证明方法。 4. 从已知条件出发,以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逐步下推,直到推出要证明的结论为止,这种证明方法为综合法;从证明的结论出发,追溯导致结论成立的条件,逐步上溯,直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和已知条件或已知事实吻合为止,这种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5z6773w.html
4.浙教版八上科学气温10篇(全文)例如,八上1.2定义与命题这节中,“命义”“真命题”“假命题”“定理”这几个概念很容易混淆,特别是“真命题”与“定理”。教学中我让学生仔细比较发现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定理都是真命题,但真命题不一定都作为定理。 (3)发现概念中的重点字词使学生的思维更上一层楼 数学概念都简洁精悍,通过找关键字词及对其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a6l207b1.html
5.2024具体包括平方根的定义、正数的平方根、0和1的平方根、负数没有平方根等内容。教材为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2024)第二章实数2平方根。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对平方根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引入平方根的严格定义和性质,以及平方根https://m.book118.com/html/2024/1202/6013213025011004.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