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九部门关于印发《本市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增效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九部门关于印发《本市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增效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19〕26号)、《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教基〔2018〕26号)等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本市普通高中可参照执行。

一、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科学编制中小学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周课时总量和周活动总量,确保体育与健身、劳动技术、道德与法治、艺术类、社会实践等课程(活动)的课时。实施提升中小学课程领导力行动计划,聚焦学校课程、学科教学、教师教研,整体提升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探索建设区域课程管理服务平台,以信息化方式加强对学校课程计划和实施的在线管理和服务,提高课程编制和实施效率。

2.持续改进教学行为

推进小幼衔接,探索实施小学低年段基于学科的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坚持从学生生活出发选取主题,围绕主题设计活动和学习任务,通过“做中学”等活动丰富学习经历。全面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落实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不拔高教学要求,不赶超教学进度,增强各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执行力。推广儿童学习基础素养研究成果,创新教学和研究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项目化等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3.切实加强学校作业管理

加强对学习类APP和进入校园使用的中小学教学资料的严格管理,学校和教师不得使用未经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审查的学习类APP布置作业,不得要求或组织学生购买未经国家或上海市审查通过的教学资料。

4.严格规范学校考试评价

坚持教考一致原则,各级考试命题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进行,严禁随意增加考试难度。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科目,严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任何形式的联考或月考。

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不得举行考试、纸笔测试。小学阶段不进行期中考试或考查,一、二年级可进行期末考查(一年级不得进行书面考查);三、四、五年级期末考试仅限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其他学科只进行考查,考查形式可灵活多样。初中除语文、数学、外语学科可举行期中、期末考试以外,其他学科只进行期末考试或考查;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历史、地理学科采用开卷形式(或以开卷、闭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查;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学科应加强动手实验能力考查;信息科技、劳动技术、体育与健身、艺术、音乐、美术学科只进行操作、应用和实践性的考查。

5.提高教学研究质量

围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作业研究、考试评价、资源开发等重点任务开展教学研究、指导、服务工作。丰富教研形式,根据不同学校、学科、学段、教师的发展需求,采用现场展示、项目研究、驻校指导、主题教研、跨学科教研、跨学段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教研方式。研制教研工具,形成教研规准,深度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着力提升教研指导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健全教研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组织和部门的协同作用,组织教师围绕教学实际问题经常性开展教学研究。健全课程目标引领下的教、学、研、评一体化的教研管理机制,及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加强日常教学评价的设计、诊断与改进。

6.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

倡导教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开展补缺补差,鼓励教师对具有创新潜力的学生加强个性化辅导。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参与有偿补课,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和奖惩教师的标准,对有违反减负行为的教师,查实一件、处理一件,并将处理结果记入校长、教师诚信档案,将贯彻落实减负增效规定的内容纳入校长和教师工作考核评价范畴,考核评价结果与各类评审、晋升及评选挂钩。

7.规范进入校园的各类教育活动

建立本市中小学专题教育项目归口管理制度,严禁随意增加专题教育内容,提高专题教育实施的系统性、完整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指导学校整合实施专题教育,借助课堂教学集中主题活动、网络课程资源和实践体验活动等多种途径,统整运用校内外各类资源,加强专题教育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融合。严格落实进入校园的学习类APP的“双审查”责任制,建立健全日常监管制度,对违规使用APP的学校、教师严肃问责。

二、规范培训机构办学秩序

1.严查超标培训

2.规范测试活动

严禁教育培训机构参与、组织、宣传未经国家或本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同意的竞赛活动。严禁组织以排名为目的的跨区、跨机构大规模学科类测试或变相测试。培训结果仅告知学生本人及家长,不得对外公开,不得以等级证书、分数等形式呈现。严禁进行培训成绩排名。严禁将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

3.严禁扰乱招生秩序

4.严格监督管理

三、促进家校协同育人

1.办好家长学校

2.加强家校沟通

3.引导健康生活

4.健全社会支持系统

四、加强减负增效工作监督管理

1.加强减负增效工作的组织领导

2.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19〕26号)的有关要求,改革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制度。实施高中阶段招生考试改革,联动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等改革,突出学业水平考试的能力导向和实践导向,突出学生社会考察、科学实验、探究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和评价;推行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的招生办法,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不超过65%的招生计划由市和区教育行政部门分别分配到有关区和初中学校,其中的70%分配到不选择生源的每所初中学校,并逐步扩大该比例。

3.加强中小学生竞赛活动管理

4.开展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

坚持政府主导、学校负责、多方参与、因需提供的原则,普遍开展小学生校内课后及其延时服务,原则上覆盖所有确有需要的小学生,优先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和家庭监护缺失儿童等群体的需求。各区将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在区财政教育经费、市对区财政教育转移支付中予以保障落实,并进一步强化各区的绩效工资统筹分配职能,可向开展课后服务积极主动、效果突出的学校适当倾斜。鼓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教职工轮流排班、返聘退休教职工、引入社区教育力量或社会公益性机构等多种方式提供服务,切实缓解家长接学生放学“最后一公里”问题。

5.加强减负增效督导检查

6.加强舆论宣传引导

对减负增效、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家校共育等典型经验加强正面宣传和融合传播,扩大示范效应。结合义务教育招生、中高考改革等民生热点,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引导,缓解家长焦虑。通过举办教育论坛、专题讲座等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宣传科学教育理念,引导家长和社会转变观念,树立正确教育观和成才观,努力破除“抢跑文化”“超前教育”“剧场效应”等功利现象。积极引导各类媒体不炒作考试成绩排名和升学率,不以任何形式宣传中高考状元。通过座谈、约谈、专项行动等形式,加强对教育类自媒体的综合治理,并不断完善舆情回应和舆论引导机制,合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本文件自2019年9月3日起施行。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市公安局

上海市民政局

上海市财政局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上海市广播电视局

上海市妇女联合会

2019年9月2日

关于《本市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增效工作实施意见》的问答

1.为什么要出台“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增效工作实施意见”?

一是落实国家基础教育重大改革部署的需要。2018年底,教育部等九部门出台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要求各省份结合实际出台落实的具体方案。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特别强调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减负工作方案要和提高教育效益一同考虑。

三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坚持五育并举、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念、实施生动有效的教学、构建有利于素质教育实施的良好生态。为此,减负增效工作既需要有规范的要求,也需要在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等方面不断探索,综合发力。

2.本市出台的政策关键词叫“减负增效”,“增效”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3.本市“实施意见”在缓解孩子早学抢学现象方面有哪些举措?

本市“实施意见”重点提出四方面加强措施:

一是推进小幼衔接,遵循孩子成长特点,探索实施小学低年段基于学科的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坚持从学生生活出发选取主题,让孩子“玩中学”,喜欢学习。

二是全面落实“零起点”教学和“等第制”评价,严禁超前拔高教学,通过各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和等第评价,缓解超前学习、过于重视学习结果的现象。

三是推广儿童学习基础素养研究成果,从学生长远发展和未来竞争力视角出发,探索自主、合作、探究、项目化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是加强科学育儿引导,多层次多角度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引导家长和社会树立正确教育观和成才观,努力破除“抢跑文化”“超前教育”“剧场效应”等过于功利的现象。

4.学校是减负增效工作的主阵地,“实施意见”在规范学校办学、提升学校教育实效方面提出了哪些规范性措施?

本市“实施意见”从课程、教学、作业、评价考试、教师管理等多方面规范学校办学。

比如在课程安排上,要求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规定各门学科课时得到落实,不超课时,不挤占课时,每门课都要上好。

又比如在考试评价上,要求各类考试命题都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进行,严禁组织任何形式的联考或月考,开学后两周内不得举行考试、纸笔测试,发挥考试评价的教学改进、综合育人等功能。

再比如在教师管理上,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参与有偿补课,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和奖惩教师的标准,对有违减负行为的教师查实一件、处理一件,并将处理结果记入诚信档案,与各类评审、晋升及评选挂钩。

5.“实施意见”在治理校外培训市场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

比如,建立超纲教学专家认定机制,对拔高教学要求、加快教学进度、增加教学难度等违规行为进行认定,出具专家认定意见,认定意见可作为行政部门管理依据。

又比如,加大对“占坑班”“神秘考”等隐秘违规行为的查处,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再比如,推进校外线上培训备案审查;健全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制度,实行“白名单”动态更新机制,对于查实存在“超纲教学”、违规开展测试活动、扰乱招生秩序等违规行为的机构,将及时从“白名单”中移除。

6.近年来,家庭因素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对此,“实施意见”提出了什么加强性措施?

7.如何保证“实施意见”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实施意见”还专门就加强减负增效工作监督管理提出要求。

三是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对减负增效、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家校共育等典型经验加强正面宣传和融合传播,扩大示范效应,多层次多角度宣传科学教育理念,引导家长和社会转变观念,树立正确教育观和成才观;加强对教育类自媒体的综合治理,不断完善舆情回应和舆论引导机制,合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THE END
1.什么叫做命题在现代哲学、数学、逻辑学、语言学中,命题是指一个判断(陈述)的语义(实际表达的概念),这个概念是https://iask.sina.com.cn/jxwd/6g3cjvQmXxR.html
2.什么叫真命题真命题是什么意思高中知识真对应判断正确,假对应判断错误。任何命题的真值都是唯一的,称真值为真的命题为真命题。 2、真命题就是正确的命题,即如果命题的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什么叫真命题 真命题是什么意思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什么叫真命题 真命题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https://m.027art.com/gaokao/HTML/13075830.html
3.谁能给我讲讲什么叫“非命题”,以及非命题与否命题的关系.最好有谁能给我讲讲什么叫“非命题”,以及非命题与否命题的关系.最好有例子~知道上的提问我都看过了,望不要引用知道网址。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9b12aba978e543ceca5a9f4d0aa2d19d.html
4.版高中数学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1.2四种1,1,2,四种命题,1,1,3,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1,学习目标,1,了解四种命题的概念,会写出所给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2,认识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以及真假性之间的联系,3,会利用命题的等价性解决问题,2,题型探究,问题导学http://m.zhuangpeitu.com/article/252937018.html
5.什么叫命题形式思维如题什么叫命题形式思维如题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人常说: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命题形式思维指得就是:站在命题人的角度来思考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相似问题 思维都有哪些类型 性质命题中,项的周延性取决于什么()逻辑常项 変项 语言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24fd8ad1753920ceb618f70644f6e038.html
6.你真正理解什么叫“实事求是“吗?#领袖毛泽东#实事求是是一个深刻你真正理解什么叫“实事求是“吗?#领袖毛泽东# 实事求是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它涵盖三层含义: 毛主席指出,所谓实事求是就是,“实事”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求”是我们去实践、去研究、去探索、去探寻;“是”指事物内在的联系,即事物的本质、规律、真理等。 https://www.360doc.cn/article/75591611_1015999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