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辩论和驳论性论文写作的根本方法
——找到一个与论敌主张的论题相互矛盾的论题
黄朝阳博士(逻辑学专业)、厦门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思考题一:有人认为下列命题假,相应地,他必须承认的真的命题是什么?
1、那朵玖瑰花是红色的。
2、上海是南方城市。
思考题二(难):
1、无风不起浪。
2、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才有钱。(流行语)
3、历史上成大名立大业者,无非脸皮厚或心肝黑(《厚黑学》的基本观点)。……
一、先了解几个基本概念:命题、论题、相互矛盾的命题
(一)命题是有真有假的语句。有真假是因为它对事物情况作出了断定。如:“所有的鸟都能飞”、“有的乌鸦不是白色的”。又如“请不要吸烟”,“昨晚下雨了吗”,不是命题(无真假)。
(二)论题是真实性尚待确定的命题,即需要证明为真的命题。如:“鲨鱼长有利齿,因为所有食肉鱼类都长有利齿,而鲨鱼是食肉鱼类”;“红的象火,白的象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三)矛盾命题(相互矛盾的命题)是指不能同时真、也不能同时假,即不同真、不同假的两个命题。反对命题(相互反对的命题)是指不同真、可同假的两个命题。下列各对命题是矛盾命题还是反对命题吗?
1、他是北京人——他不是北京人
2、如果刮风就下雨——刮风但不下雨
3、有人是白头发的——所有人都不是白头发的
4、所有人都是好玩的——所有人都不是好玩的
5、他又努力又认真——他不努力也不认真
关系:命题、论题和矛盾命题……
二、这个辩论案例有什么问题?
(甲)正方的论题——正题:“那是牛”
(乙)反方的论题——反题:“那是马”
甲、乙二人从远处望见一只动物,甲先说:“那是牛,因为它与马差不多大,且头上有角。”乙说:“那是马,因为它的体形与牛差不多大,且头上没有角。”
问:双方有一方是不能这样辩论的。是谁?为什么?
三、对该辩论案例的分析
(一)对一个命题的三种态度
对于对方提出的某个命题,我们只能采取三种态度:赞同、存疑和反对。真—赞同,不能确定真假—存疑,假—反对。
1、赞同:“有的鸟不能飞”,“所有狗都是动物”——真——赞同,没有辩论发生;
2、存疑:“这座山里有老虎”,“明天天晴”——若不能确定真假——存疑,也不会发生辩论;
3、反对:“所有的鸟都能飞”——假——有发生辩论。
反对这个命题,就必须赞同一个与它相矛盾的命题。找到这个命题并证明它,就与对方形成辩论了。
(二)乙反对“那是牛”,为什么必须赞同“那不是牛”
当甲先说“那是牛”时,乙表示反对,那他必须赞同什么命题?
反对
那是牛
就是认为
是假的,即认为
并非那是牛
是真的,又即认为
那不是牛
是真的。
这有问题?“那不是牛”我们称为相矛盾的具体命题,或具体命题。因此,当甲说“那是牛”时,乙表示反对,那他必须赞同的命题是“那不是牛”,而不是什么“那是马”。
……
(三)乙反对“那是牛”,并不意味着赞同“那是马”
那只动物是牛时,就不是马;是马时,就不是牛。反之不然。不是牛时,可以是马也可以不是马,即说:可以是羊、猪、马等等。(不是马时,――)
四、如何找到矛盾的具体论题
那是牛←→那不是牛
这是结构最简单的一种命题,找到矛盾的具体命题就容易;结构复杂的命题,要找到矛盾的具体命题就困难多了。如:
1、所有的海豚是鱼。
2、所有蝙蝠都不是哺乳动物。
3、有的杀人犯是抢劫犯。
4、有的杀人犯不是抢劫犯。
以3为例:
有的杀人犯是抢劫犯←→并非有的杀人犯是抢劫犯
←→所有的杀人犯都不是抢劫犯
又如(思考题二)。
找到矛盾的具体论题,要用逻辑的方法。下面的论题是一对矛盾论题?
5、昨天刮风且下雨←→昨天不刮风且不下雨
6、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才有钱←→男人有钱不变坏,女人变坏没有钱。
7、历史上成大名立大业者,无非脸皮厚或心肝黑(A)←→历史上成大名立大业者,脸皮不厚且心肝不黑(B)
五、辩论(即学术辩论)、辩论的唯一模式
(一)什么辩论?
古代思想家们认为,辩论是双方对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的证明和反驳。
(二)辩论的唯一模式
已知辩论是甲、乙双方对于一对矛盾命题展开的证明和反驳。据此,有,而且只有以下规范的辩论模式:
解释:论题和论据之间的横线表示“因为”,向上的箭头表示“推出”(证明)。……
一个辩论实例。甲说:“鸵鸟都能飞,因为鸟都能飞,而且鸵鸟都是鸟。”乙说:“不对。并非鸵鸟都能飞(即:有些鸵鸟不能飞)。因为如果鸵鸟都能飞则公园鸵鸟栏封顶,而并非公园的鸵鸟栏封顶。”为了理解方便,我们写成:
结合上面的解释加以说明。
(三)对辩论的评价
如何评价?从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看双方论题是否有矛盾关系。上例有?经常有人用下列论题“辩论”:
1、大学生择业以利于个人发展为首要考虑因素←→大学生择业以利于社会发展为首要考虑因素
2、开卷考试利大于弊←→开卷考试弊大于利
3、如果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将会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如果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将不会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
4、只有重典,才能治乱←→只有德化,才能治乱。
其次,看双方的论据是否是真的。检查发现:甲用的论据“鸟都能飞”假,而乙的论据则是真的。
最后,看看论证方式有无错误。检查发现都没有错误。
六、没有矛盾关系的论题对辩论有什么影响?
矛盾,立破同时反向。如:
但是
那是牛←→那是马
非矛盾,不存在:立破同时反向。分析为:
偷换论题或混淆论题——常见的错误的辩论:
1、“赖蛤蟆吃不到天鹅肉”,有人反驳说:“赖蛤蟆吃不到活天鹅的肉,死天鹅的肉,不是可以吃到吗?”反驳对否?
2、“自古成功尝试无”、“自古成功在尝试”(陆游、胡适、华罗庚)
3、一家三人:进士、无、探花。
七、关于主论题的辩论和关于次论题的辩论。
一篇驳论性论文,一定有一个主论题,整篇论文要围绕它,对它的证明就是对论敌的主论题的反驳。但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主论题,有时必须对论据加以证明,这时论据就变成论题,成了相对于主论题的次论题。
论敌可能对这个论题反驳,这样就产生了低一层次的辩论——关于次论题的辩论了。但这种辩论同样依赖辩论的那个模式。
例如,对于是否应当实施安乐死,一方(甲或正方)主张“应当实施安乐死”,另一方(乙或反方)主张“不应当实施安乐死”,并各自加以证明。这是真正的辩论。但是,乙又认为,甲用来证明论题的一个论据“有绝症存在”(病人要备受病痛折磨)是假的,于是就展开辩论了,次论题是:
有绝症存在←→没有绝症存在(我个人的看法是)
附讲一:驳论性论文写作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逻辑学方面的问题:
第二,心理学方面的问题:
第三,修辞学方面的问题:忌轻蔑、慎直率、尚委婉。
附讲二:法庭辩论的特殊模式:
法庭辩论是一般辩论的具体情况,关于主论题辩论的模式是经过修正的(关于次论题辩论的模式与学术辩论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