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要求”无材料类型话题作文的一般写法
远去的天空
曾老师下水修改文
一滴萤火点亮的夜空
曾老师下水文
为什么我们不能宽容自我
有些话别等孩子来说
不以成败论英雄,这道理浅显得连黄口小儿都明白,为什么那些良知未泯的人态度如此暧昧?为什么始终有人振振有词持反对意见,为什么总有数量众多的人三缄其口,为什么族长要故作那份民主式的玄虚?我突然想起了《皇帝的新装》,想起了那个赤身裸体在街上游行的皇帝,想起了那群不见一丝一线仍然拼命为布料叫好的大臣,想起了那些保持沉默的成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万物之灵,我们的内心能包容一切污浊黑暗,为什么偏偏要排斥正义!
因为搞不清领导的意思,就闪烁其词,态度暧昧,似是而非,明哲保身;因为担心别人抢了自己的彩头就心存嫉妒,颠倒黑白,摇唇鼓舌,打击报复;因为担心自己的愚昧无知、鄙陋无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就故作深沉,保持缄默,麻木不仁,放纵邪恶;因为担心后起之秀功高盖主,就假借民主,玩弄权术,欺上瞒下,助纣为虐,我想,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和根本。不是世事过于复杂,哲理太高深,而是这些形形色色的人太成熟!
《夸父追日》的后续故事,不过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缩影。人们为了一己之私,成熟得近乎可怕。一旦有人像我一样,敢于揭开事实的真相,便会被冠以:你的内心怎么如此阴暗!一群帮凶随后便会群起而攻之——其虚伪、恶劣、乖张的嘴脸,不亚于裸游皇帝手下的佞臣,放眼详观今日之天下,有多少人在街上冠冕堂皇赤身裸体的游行!养虎为患,终伤自身!
还是放弃这种无原则的包容吧,丢弃这份猥琐的成熟吧,身体力行地做一个敢于直言的人,让这个空气越来越污浊的世界,少一份致命的粉尘吧,别把这么重的使命,都留给单纯的孩子!
如何写好“话题+要求”无材料话题作文
“名人的魅力”为话题、以“成功的秘诀”为话题、以“界限”为话题。
以“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为话题。
奶奶家的土墙
那么多的鸿沟,填起来,竟变成一道道的墙。等到察觉的时候,自己已经被围在里面了。
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缝隙的?其实我也说不清了。只记得,幼年的我跟妈妈待在一起,而爸爸外出务工,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来。他一回来,就会从外面的世界带回各种新奇、色彩斑斓的玩具以及花花绿绿的新衣。在那个闭塞的小镇,我拥有最丰沛美好的儿童时代的资本。但是,我是个极其认生、不好笼络甚至有些怪的小孩。即使爸爸为我带来了这样美好的物质,为我原本苍白的童年润了色,我却从不表现出一点的亲昵。每当他在我面前蹲下来,张开双臂,我总是头也不回地走开,给他留下双臂间尴尬的空旷。甚至到了晚上,我都要赖在邻居家,宁愿睡在别人家的地板上也不别扭地回家。
这是关于爸爸的最初印象,童稚的玩具和爸爸独自等待着的、张开的怀抱,落在我生命最初的第三个年轮里。
秋天的霜一轮一轮地来,我也逐渐长大。慑于父亲的威严,惧怕他手中的衣架,害怕与爸爸独处,空气里的冷漠压抑,容不得风的流动。而母亲总是充当我们之间的调解剂。
我长大了,似乎也意味着父亲权力的衰亡。母亲开始脱离柴米油盐,独立工作。母亲的繁忙,使得我要更加独立。一日盛似一日的铁铲击打铁锅的叮当脆响催着我们往奔波这条路上赶。也正是在这样的喧腾里,我们更加直白、平淡的生活,再掀不起一丝波澜。父母的繁忙使我的生活有更多的留白,我一次次地扎进吵吵闹闹、嘻嘻哈哈的电视节目里,这些浅浅的喧哗,撑满了所有我独自一人的空白时光。而对于爸爸,我把头垂得更低,更加缄默,离爸爸张开的怀抱越来越远了。
到了初中,爸爸一次次地联系老师,在我眼里,这近似讨好的卑躬屈膝的身影,正在一点一点地矮下去。爸爸那些个留有夏日余温的、在老师面前弯下的背影,让我恼怒、羞愧,继而难过。我终于落下泪来。
知道他对我的好,知道他为我而衰老,我却不能对他放开心怀。我们之间的这堵墙,是我建的,不知何时才能有一扇门。
【范例解析】作者避开有形之墙,着眼亲人见的情感误解与隔阂,将有形话题,化为无形之物,笔触细腻,揭示情感生成隔阂的原因——少年浅薄,少不更事,叙写自己认识逐步成熟的历程。语言朴实,饱含愧疚之情,读起来感人至深。
(三)虚实结合写法
曾老师选文
那天我正驾车带着莫莉从百货商店穿过邻近的街区回家,她在后排座位上问我:“爸爸,你的家在哪条街上?”
“什么?”我觉得自己听错了。
“你的家在哪条街上?”
我怔住了,虽然莫莉知道我是她爸爸,我和她妈妈结了婚,但她并不知道她住的房子就是我的家。
虽然我能让莫莉相信我们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可女儿对我在她生活中的位置还是不能确定。这种不确定的感觉不断持续着,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来。要是磕破了膝盖,她会跌跌撞撞地奔向妈妈,而不是我,如果在学校听说的事情有不懂的地方,她可以等上好几个小时,直到妈妈在的时候才问妈妈。我有这种感觉,我相信莫莉也有。
终于,在一个夏夜里,一切都有了改变。莫莉正试着在后院建一个“秘密藏身处”,屡次的失败让她觉得越来越沮丧。夜幕降临时,莫莉本该轻松一下,准备上床睡觉。但她试图垒起来的薄石板怎么也撑不住,她已经忙了好几天,有时和邻居小朋友在一起,有时就自己一个人。当石板墙又一次倒下并摔得粉碎的时候,莫莉哭了。
“你知道你需要些什么来做这个吗?莫莉。”我说。
“什么?”
“你需要差不多60块砖。”
“对,可我们没有60块砖。”
“但我们找得到。”
“在哪儿?”
“五金店啊,快穿鞋上车!”
我们开车走了三四英里到五金店找到了砖。我开始搬砖,一次拿几块,放到一个宽大平稳的手推车上。这些砖又粗又沉,我发现有一大堆活要干———把这些砖运到手推车上以后,还得搬到我的吉普车上,然后回家还要卸一次。
“噢,求求你,让我来搬,爸爸,求求你!”莫莉恳求着。
这样下去会用掉整个晚上的,我想着。
莫莉走回砖堆边,仔细地挑选着下一块砖,她可一点儿也不着急。
我这才意识到她就是要用掉整个晚上。其实我们俩很难得有这样单独相处的机会。我知道,她只是想要留住这个时刻。
我背靠着一个木架,深深吸了一口气。莫莉在耐心地搬着,一块接一块。她稍稍轻松了一点,开始与我聊天,跟我讲她砌的东西,她的学校,她的朋友,和将要上的骑术课。我终于明白,我们虽然是在这里买砖要砌墙,可实际上,我们正在一块一块地拆掉一堵无形的墙,一堵差点把我和女儿隔开的心墙。
从那时起,我学会了她母亲已经知道的那些小窍门:怎样和莫莉一起看不想看的电视剧,怎样和她在一起的时候不看报纸杂志,而是全身心地陪她。莫莉需要我不是为了我给她干什么,带她去哪儿玩或和她一块儿做什么。
她需要的就是我。
名墙血泪
(一)
(三)
1.向人的方向转化
带病逃离医院的寡母
曾老师下水作文
童年,斜跨着遍身补丁的书包,跟在母亲的后边。母亲背上的柴草,沉重如山。而脚下的路,像一张弓,倾斜着挂在山崖上。沉重的步履,粗重的呼吸,深一脚浅一脚地诉说着生活的艰难。“妈妈,等我长大了,我要带着你,走出这片贫穷的大山。”
母亲转过身,微笑着注视着我,注视着风中带着小伞奔向远方的蒲公英,若有所思,瞬间,泪光充溢了双眼。
“孩子,既然你的梦,在山外边,你就得自己生出一双鹰的翅膀,练好飞天的本领,妈妈也得在你起飞之前,帮你准备好跨河的船,渡海的帆!”我听不懂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只能感觉到,妈妈抚摸我的手,是那样的温暖!
从此,我经常听到的都是祈使句:放下,这些事不用你来干!你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没有翅膀的鸟怎么能飞远?!懵懂的年龄,依旧弄不懂那些书本和翅膀有什么关系,但从母亲的语气里,我断定,书读好了,自己就可以振翅九天,就能把母亲带出这片艰难的大山!
从此,母亲把数不清的赚钱途径,装进了一个个寻常的日子:早晨天还没亮,母亲就起来担水煮食喂猪,几十口猪长得膘肥体壮。一家人吃完了早饭,我去上学,妈妈就提着锄头,到田里耕作。别人的田亩产六百来斤,母亲种出来的地,亩产一千。中午从田里回家,主要的目的不是歇脚、吃饭,而是喂饱满院的母鸡、成群的鸭鹅,因为只有饲养得精心,它们才能生出大量可以换钱的蛋。晚上,我在灯下学习,妈妈就铺开整包整包买来的旧衣服、旧被单,剪缝成方方正正的抹布,再卖给城里的劳保商店。妈妈总有干不完的活,赚不完的钱……
岁月的风雨,日复一日地剥蚀母亲的青春。生活的重担,一点点将母亲的脊梁压弯。
十五年后,我考上了大学,妈妈把我送到当年我们母子说话的地方,庄严地站定,从兜里掏出厚厚的一叠钱:“孩子,如今你长硬了翅膀,妈妈也为你准备好了当年我承诺的船、桨、帆。妈妈老了,外面的事娘也不懂,未来的一切就靠你了!我和脚下的山打了一辈子交道,无需你将来的报答,把我带出这片大山,但我希望,你能早日拥有把我接出这片大山的能力,光宗耀祖!”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为了让我生出一双能够飞翔的翅膀,母亲几乎耗尽了长长的一生;为了那片能承载我的行囊远征的船帆,母亲尝遍了山里人所有的酸甜苦辣!
我跪在那条崎岖的山路上,久久地凝望着母亲渔网般的脸庞——那是一张无需偿还的签账单,皱纹多少,我就欠下多少恩情,皱纹多深,我就欠下多深的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