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上善若水

法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养生处世,则近于“道”矣。朝真访道,临水静观,追寻祖师,感悟《老子》,妙不可言!

水与“道”,本性甚似。水以万千形态和以一贯之的品格形象地诠释着“道”。道祖老子在《道德经》“易性第八”章里赞叹说:“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儒圣孔子亦与道祖共识,他盛赞水有九性:似德、似义、似道、似勇、似法、似正、似察、似善化、似志,曰“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祖师先贤论水的精辟之说,正是开启我们观水悟道智慧的钥匙。

道祖老子称赞水的美德,认为水是最好的“善”。这种善等同于“上德”,最接近“道”的品质:滋养万物,利而不争;水心空虚,渊深清明;甘居幽下,容纳百川;变化无碍,方圆自在;动静合时,生生不息,周流不止……老子赞美水“善”的德行,推崇它“不争”的品质,揭示它“无尤”的境界。

细细体味,意趣深远玄奥,令我等后学学修体悟而难能尽得其妙,只有以水为师,感水之德了。

人们以水解渴,获得滋润;以水沐浴,获得洁净;以水熄去热恼,清凉愉悦;以水灌溉花木禾苗,润山山青,哺花花俏,育禾禾壮,生生不息。

它映衬“荷塘清韵”,构造鄱阳胜景,度帆樯舟楫,饲青鲥鲢鲤,任劳任怨……水性慈悲,泽及万物而不争。只要水流过的地方,肮脏、污垢就会一扫而尽。再脏的东西,一经水的洗涤,即得清洁明净……水性清明,自洁洁它,容清纳浊。

水往低处流,甘处卑下;江海纳百川,是为百谷王……水性谦下,有容乃大。水无常形。它因时而变,夜结露珠,晨飘雾霭,晴蒸祥瑞,阴成霓裳。夏为雨,冬为雪,化而生气,凝而成冰。

它可以是泰山上瑰丽多姿的雾凇,可以是壶口瀑布下的“水底冒烟”,可以是黄山云海,可以是玉龙雪山,可以是黑龙江冰河……它因势而变,舒缓为溪,低吟浅唱;陡峭为瀑,虎啸龙吟;深而为潭,韬光养晦;浩瀚为海,高歌猛进。

它可以是“泉映天心”的静潭,可以是咆哮奔腾的三峡急流,可以是一滴晶莹剔透的水珠,又可以是苍茫无垠的汪洋大海……它因器而变,遇圆则圆,逢方则方,直如刻线,曲可盘龙。

我们把它贮之于圆状玻璃器皿里,它是赏心悦目的水玲珑;存之于因势筑就的水库里,它是波光粼粼的涟漪;把它导引到千家万户,它是取用方便的自来水;倘失于疏浚,导引无序,它就是漫无边际的洪荒……水形百变,其性不易。水至柔,却柔而有骨。

九曲黄河,关山层叠,百转千回,东流入海的脚步何曾有片刻的停歇;浪击礁岩,纵然粉身碎骨也绝不退缩,一波一波前赴后继,一浪一浪奔腾不息,终将礁岩撞了个百孔千疮;崖头滴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咬定目标,不骄不躁,硬是在顽石身上钻出一个窟窿来。正可谓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性至柔,以柔克刚。它因机而动,因动而活,因活而进,生机无限。

道祖老子阐释水的精神,意在宣扬一种人生圭旨。他告诫修道志士养生处世要如水之性,当修“七善”之德。

1.居善地

天高地低,水往下流,水性善喜于地,安于卑下之处。而常人呢,正如俗话说的“人往高处走”。往往不懂得“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道理,一味的争强好胜争先恐后,结果神劳形疲处处碰壁。

学道志士自当“处众人之所恶”,秉持老子“三宝”——“不敢为天下先”,效法水德,选择好社会定位。老子还告诉我们,“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告诫修道者不要处身险地。此外,居善地,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择善而比邻。“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大家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修道“合道伴”,需择善地,亲近有道高士。

2.心善渊

水心空虚,渊深清明。渊深所以流缓,启迪我等修道志士要潜心养性,让充实着道德和善念而又常感若虚的心田像渊那样静默深邃。修道养生,就是让心神虚静。性命双修的丹功中常常以“心如止水”、“月映万川”等意境描绘性功修炼,渊深且静,意蕴无穷,临渊炼性,岂不乐哉?

3.与善仁

4.言善信

水内影照形,不失其情。修道者要像水那样善于言而有信。讲话要守信用,而且还要善于讲话和善于不讲话。

说话,要像水一样,堵塞必止,开决必流。水该流淌的时候,可以潺潺地诉说;它洋溢的时候,可以涛声挟着风声;但是它静默时,又要一点声音都没有,一言不发,正所谓“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5.正善治

水无所不洗,清且平,无为而无不为。推之为政治世,要善于精简处理。“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有道的人理政治世,像水那样清静无为,一切处理得滋滋润润,又可以荡涤一切污秽而有为。如道祖所言,除嗜欲去烦乱,暖衣饱食怀道抱一,和柔谦让减损心志,爱精重施强健体魄,祛除诈伪反朴守淳,则德化厚,百姓安。

6.事善能

水能方能圆,曲直随形,最善于扬己之长发挥才能。它可以滋养山川,可以灌溉草木,可以哺育生命,可以沐浴,可以航行,可以发电,可以生产……修道者处事应效法水,随方就圆,激浊扬清,以柔克刚,发挥所长。

7.动善时

水性夏散冬凝,应期而动,不失天时。修道者法水性,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如水一样冬天结冰,春天融化,涸溢有时,随物成形,可方可圆。一言以蔽之,是为顺时应势,善于调整,如《黄帝阴符经》所言“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汉末世乱,张鲁天师布道于汉中,政教合一偏安一隅。山中宰相陶弘景隐居茅山而指点政局……政善治也;李冰父子治水、淮南王门下方士做豆腐、魏伯阳炼丹、孙思邈采药……事善能也;吕尚扶周、老子出关、范蠡泛舟、张良佐汉、丘祖西行……动善时也。法水“七善”养生处世,则近于“道”矣。

朝真访道,临水静观,追寻祖师,感悟《老子》,妙不可言!

THE END
1.道德经深度解读理解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它以“道”为核心,阐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基本法则,强调顺应自然,不争不斗,以达到内心世界之平静与外在世界之和谐。这篇文章将从“道德经感悟最深的一段话”出发,探讨其蕴含的哲学思想,并对此进行现代意义上的解读。 引言 在众多精辟的话语中,有一句话让我们仿佛触及到宇宙间最本质的事实,它是:“知者不言,https://www.0enllpinf.cn/dao-jia-gu-shi/336480.html
2.智慧在每一句详解道德経中的重要观点老子认为国家由人民构成,所以应当重视百姓的情绪和福祉。他在第60至61两段中指出,“民富国富”,提出减少官僚机构规模,增加生产力的政策建议,比如减税、放宽束缚等措施,以此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结论 通过对《道德经》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一书籍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无论是在个人修养方面还是https://www.kkrtggh.cn/dao-jia-ren-wu/765570.html
3.《道德经》新解(上篇)道家个人主义语句老子的《道德经》一书,仅五千余言,但她文约义丰,博大精深,涵盖天地,历来被人们称为“哲理诗”。她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人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道德经》一书越来越引起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自韩非的《解老》、《喻老》至今,据说仅国内的《道德经》译注本就不下千https://blog.csdn.net/taoxming/article/details/1637524
4.《道德经》第15章与人极简相处之道!【原文】 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解释】 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于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善待于他,这样便得到了善。https://www.jianshu.com/p/6a85d77ae505
5.《中华经典十三讲》传世经典为人生赋能(4万多的读书笔记,请从后中华经典十三经包括:《尚书、管子、孙子兵法、大学、易经与易传、道德经、论语、庄子、孟子、中庸、禅宗经典六祖坛经、传习录、了凡四训》。书中所选取的文本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文本,目的就是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贝”直接提供给大家。 7、实践和落实。孔子在《论语》里开篇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最符合孔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184060/
6.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精选9篇)《道德经》说:“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第42章) 人是万物中之最灵者, 然而人也是“道”所产生的一物, 在他最初的本性中, 也是体现着“道”的和谐法则的。为此, 老子认为刚出生的婴儿最能体现“道”的和谐。与此相应, 人类的初民时代也是最和谐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bgg6t1e.html
7.关于《道德经》的读书笔记(精选31篇)总的来说,通过对《道德经》的重新学习,让我明白生活、工作中的为人处世之道,万事以德为先,用清静思想对待人和事,永怀感恩之心、责任之心和理想之心,使内心愉悦、快乐工作。 《道德经》的读书笔记 篇2 这段文字讲天之道。微,悄无声息。希,织布,孔大的称希,我们可以理解为稀少的意思。夷,平坦的意思。一,https://www.yjbys.com/dushubiji/2260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