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的好处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检验的好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中职学生厌学心理师生关系消除对策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劲。当学生与教师关系紧张时。他们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了。因此,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在摸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归类。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作为教育者,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经常鼓励他们进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尽快消除厌学心理。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保障

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

早在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就得出了著名的期待效应:“凡被教师预先认定为具有发展可能性的儿童,若干月后他们的能力相对来说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②”。良好师生关系之间的期待虽然并不完全等同于期待效应,但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的确离不开一定的期待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有意无意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真正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共同面对知识,共享人格魅力,共悟精神价值。教师的期待不仅是换取学生的发展和提高,而且使自己精神充盈、品格升华。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得到教师认可、赞赏和关心的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一种责任、一种信任、一种激励,他会以坚定的信念,富有情感的态度和多种积极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在一种积极向上的自我体验中获得力量和信心,并表现出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刻苦顽强、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对教师也更加喜欢和信赖。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很容易使教师对学生的期待的厚爱转化为学生的领悟和愉悦的情感体验。

我们经常说,人是需要有一种精神的,教师心中装着学生,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这是教师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教师就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用在学生身上。学生敬佩教师,心甘情愿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人、做事,这是学生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学生就会以教师为榜样,在温暖的集体中健康成长。这种亲密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转化成一种力量,激励学生克服一切困难,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攀登。从而有效地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

三、良好师生关系是消除学生厌学心理的有效保证

教育的主客体都是人,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人际间的信息交换来完成知识技能的转移和发展。教师也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其人格价值的。所以,教师的教学工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关键在教师。

首先,教师应有民主意识和平等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的融合趋势越来越强,中国要走向世界,更需要有独立意识的中国人走向世界。因此,教师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摒弃“师道尊严”的架子,树立民主意识,真诚和善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学生视为朋友,用民主平等的思想和态度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充分考虑学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及时捕捉他们思想的火花,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教师还要“艺术地运用点拨,激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建设性的态度对教师质疑、批评乃至争辩”。③当学生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时,就会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和尊敬,就会在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情感基础上与教师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关系,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质疑,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蓬勃的创造力。因此,教师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消除学生厌学心理的基本保障。

其次,教师应积极挖掘教学的艺术魅力。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教学业务活动上的,“教”与“学”是师生交往的基础。师生业务活动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态度和体验。通过改进教学过程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就会提高,对自己和教师的信心就会增加,师生情感就将朝者积极的方向转化,而获得教学成功,进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且将进一步巩固师生之间的积极情感关系,是学生对教师产生真正的感激和尊重之情。因此,为了优化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在业务上下苦工夫,搞好教学工作。挖掘教学的艺术魅力,真正教好学生,帮助学生取得成功,从而消除学生厌学心理。

再次,教师要真情地对待学生,完善个性,展现人格魅力。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付出真情,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多鼓励、多关怀、多帮助。同时,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有效策略。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表现自身的人格力量,并努力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舞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这样由于师生关系而导致的学生厌学心理将不复存在,这就是我多年的教学感悟和体会。

参考文献

[1]马丁?偊b布贝尔.我与你[M].三联书店,1986.

论文关键词:医学检验,检验医学,转变分析

1、检验技术水平的转变

1.1仪器方面的转变

目前大型医院的仪器从单机自动化到成组仪器组台(例如将血液分析仪、自动血涂片染色机、网织红细胞计数仪及血凝仪构成一个血液学分析仪模块式组台)以至整个实验室通过传送带连接各种仪器,构成全实验室自动化(TotalLaboratoryAutoma-tion简称TLA)。

1.2检验方法实现标准化

过去测定一种化学成分有不同方法,即使用同一种方法,具体步骤也有微细差别,所得结果和参考值也不一致,给临床医师、病人以及检验人员带来困扰。现在国内外不少学术组织都在研究和推行一个国家或地区以至全球的方法标准化。方法标准化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使全球方法和结果表达得到统一,有利于统一诊断标准,而且更便于试剂生产,质量控制和保证检验准确性和可比性。尤其是在这个人性化的时代,除了准确快速地检验出各项生理指标外,病人在各个医院甚至不同地区医院的化验结果能够通用也是十分必要的。医学检验的标准化就是为实现“一单通”提供保证。

2、科研力量和工作理念的发展促使转变

2.1随着大量有关人类组织细胞结构、功能、代谢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信息被发现,医学研究的目标均是通过一组数据全面反映人体特定组织器官的功能、代谢等。过去检验医学多是对特定单一项目的定性、定量分析,难以反映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貌,如今众多的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希望和挑战,科研力量的强大使得检验项目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2.2工作理念的转变,检验管理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

医学检验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纽带,是多学科的组合体。现代的医学检验是一个庞大的部门,其业务范围不断扩大,能够进行上千种试验,每天发出成千上万的报告。如何管理好这一庞大部门,保证其正常地科学地运行,特别是保证其发出报告的可靠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50~60年代,依靠几台显微镜、离心机就可以完成三大常规工作,有一台目测比色计就可完成大多数生化测定项目,依靠医师的知识和经验就能管理或控制检验科的检查质量。

3、检验医学发展中的问题

从“医学检验”转变成“检验医学”,不仅是文字顺序的颠倒,但确蕴藏着深刻的内涵。检验学科发展的理念与定位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检验科工作的重点已不再是方法学的研究,而是在及时、准确提供报告的同时,协同临床进行诊断和治疗。此外,是为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院管理,或是循证医学的发展,都要求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

检验通过与临床有效沟通,可促进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和检验结果的正确解释及应用;医学检验论文同时又可从临床获得许多反馈信息,借此进一步综合评判实验方法学及其临床价值,以便不断完善操作规程并推进新项目的开展和普及。

4、结论

4.1实际上,检验学科的发展更多体现在检验医学理念的变化上。在确保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前提下,在发展大型精确的自动化分析手段的同时,“床边检验”技术也有自身发展所特有的应用价值[2],各类床旁试验(pointofcaretest,POCT)使检验人员可在患者身边进行各项试验并即刻得出结果,大大方便了病人和临床,充分体现了人性化。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医院检验科从事检验工作,医生或病人把标本送到实验室,再将检验结果报回临床,被称为“医学检验”。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实验室工作不再是机械的标本检查,要综合病人变化、临床诊断,结合数据做判断,还要对临床医生得出的试验诊断提供咨询,称为“检验医学”。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不仅是一个词汇顺序的变更,对学科发展理念、服务模式、工作范围、知识结构都有深远影响。过去检验科“以标本为中心,以实验数据为目的”,而现在检验医学“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目的”。

4.2“检验医学”与“医学检验”属于不同的学科概念,前者包括科学、技术和临床三方面知识,而后者主要是应用技术知识。面对新的形势,社会需求的不仅仅是技师型检验人才,更需要复合型检验医学人才[3]。尽管国家教委规定医学检验系本科定位于“检验医师”,但高校的专业设置取决于市场需求。我国检验科大多没有医师岗位,所以本科毕业生是在从事技师工作,从而导致高校培养模式仍是培养技师型检验人才,尚不能就临床问题与医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检验人员将报告单送临床医师参考,但并不负责解释其临床意义。而临床医师又不甚了解检验项目的原理及过程或对检验结果存有疑虑,久而久之造成检验与临床之间隔阂愈演愈烈的现状,正如杨运昌教授所言:“现行独立建制的检验科不具有什么特色,是没有跟上现代医流的落后体制。只有创建现代化的检验医学专业,医学检验才能获得新生。”

[1]谭.我国检验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检验医学教育,2006,13(4):1-5.

[2]仝人斌,陶启敏.自动化免疫分析的进展.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6,19:329-331.

关键词:医学统计;方法;运用;原理;选择

一、统计学方法简介

统计学方法包括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方法以及检验水准三方面的内容。其中医学论文中常提到检验水准即α,它是用来表示组间实际无差别而统计结果判断有差别,犯这类错误的概率。实际工作中常取α=0.05,当研究数据计算的P值小于0.05时,组间差异比较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方法包括统计描述和假设检验两个方面的内容。统计描述是指根据资料及原始数据分布的类型,选择正确的指标来描叙资料及数据的特征。而假设检验即组间差异性检验,是医学论文中最常用的统计学方法。资料类型则包括能用具体数据表示的定量资料与不能用具体数值表示但能反映被观察对象某一特征的定性资料。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包括率、相对比和构成比。而参数法及非参数法是常用的定量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参数法一般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法常用的有秩和检验。

二、试验设计中的统计学原理

合理的试验设计与统计处理的可信度存在直接联系,研究者在编写医学论文时应对医学研究设计方法进行说明。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应遵循随机、对照、均衡和重复四大原则。在进行试验设计的时候通常会涉及到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对象的分组及选择合理的检测指标三个方面的内容。

三、统计学方法的选择

统计学方法的正确选择是直接影响到论文结论可信度的重要依据,因此研究者在编写论文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不同的统计学方法应用的范围不同。研究者在编写医学论文时常根据论文研究的目的、资料类型、试验设计的方案、样品大小、水平数、特定条件、数据分布特征以及综合分析等来选择对应的统计方法,同时还要根据专业知识与资料的实际情况,结合统计学原则,灵活地选择。当定性资料正态分布时,研究者一般用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统计描述指标;当定性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时,则可选用中位数及级差来表示;当定量资料正态分布且组间方差齐时一般选用参数法,反之则选用非参数法。t检验一般适用于小样本(n

四、常见统计学方法的误用分析及对策

2.选用检验方法错误。在有些论文中,作者常将本应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的误用t检验。t检验一般适用于小样本(n

五、结论表述中的统计学应用

资料的统计处理不是医学研究工作的最终目的,而是通过统计学分析为研究结论提供依据或者线索。因此,在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后应把握统计学术语,对结论做出科学的分析跟解释。在根据统计结果得出专业结论时研究者应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统计结论都是概率性的,不能绝对地肯定或否定。研究者习惯上将“P

参考文献: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搞好临床生化质控的前提

要搞好质控必须依赖于健全的规章制度。强化质量意识,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程操作,明确岗位责任制,坚持检验结果核对制度、仪器的维护保养制度等等。

2应普及质控知识,提高培养检验技术人员素质

在开展质控工作之前,应使工作人员了解质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发现失控后能迅速查到原因的能力。生化室专业主管或组长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3做好岗前培训

熟练掌握仪器的原理、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及保养维修,定期对仪器进行校正,使仪器处于最佳状态,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随时监控仪器的工作状态,注意工作环境,消除温度、湿度、电压、磁场、声波等对仪器的干扰,按要求配置不间断电源(UPS)以保证仪器正常运行。

4应选购正规厂家优质产品

最好是卫生部中标企业生产的试剂和定值质控血清,并且相对固定尽量不要随意改动,同时注意生产日期及失效期。质控血清从冰箱中取出待恢复常温后再小心复溶。均值和标准差应按要求在实验室的常规条件下进行确定。

5室内质控血清最好做三份

随时插入标本的前、中、后与待检标本同时检测,测定出现失控后,应查找原因及时解决。室间质控不要另派人员操作,不开“小灶”,与室内质控一样操作,不与其他单位联系互对结果,消除人为因素,相信自己的结果,盲目相信他人结果有时会使变异指数得分(VIS)偏大,影响质控效果。对每次返回的室间质控结果要认真分析,不足之处要吸取教训,不断总结学习。

6要建立系统的概念

即使是最先进的仪器也不一定测出最好的结果,一定要使用与仪器配套的试剂和标准品,并确保操作技术水平。

7生化室负责人要定期召开工作质量分析会议

要认真查找前期工作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质量。

8生化室工作人员要相对稳定

【关键词】医学论文;医学统计方法;正确运用

在编写医学论文时,经常要运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各种医学统计的分析,医学统计方法应用不当,常常会带来错误的结论,影响整个论文的质量[1]。因此,统计学方法是否正确运用是判断论文科学性的主要依据[2]。本文对医学论文中统计方法的正确应用进行探讨,通过结合一些论文中出现的统计学方法运用错误的实例,分析如何正确选择恰当的统计学方法,以提高医学论文的统计质量及学术水平。

1统计学方法简介

统计学方法包括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方法以及检验水准三方面的内容。其中医学论文中常提到检验水准即α,它是用来表示组间实际无差别而统计结果判断有差别,犯这类错误的概率[3]。实际工作中常取α=0.05,当研究数据计算的P值小于0.05时,组间差异比较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4]。统计学方法包括统计描述和假设检验两个方面的内容。统计描述是指根据资料及原始数据分布的类型,选择正确的指标来描叙资料及数据的特征。而假设检验即组间差异性检验,是医学论文中最常用的统计学方法。资料类型则包括能用具体数据表示的定量资料与不能用具体数值表示但能反映被观察对象某一特征的定性资料。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包括率、相对比和构成比。而参数法及非参数法是常用的定量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参数法一般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法常用的有秩和检验[5]。

2试验设计中的统计学原理

合理的试验设计与统计处理的可信度存在直接联系,研究者在编写医学论文时应对医学研究设计方法进行说明。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应遵循随机、对照、均衡和重复四大原则[6]。在进行试验设计的时候通常会涉及到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对象的分组及选择合理的检测指标三个方面的内容。

3统计学方法的选择

4常见统计学方法的误用分析及对策

4.1统计方法误用

4.2统计方法应用错误

例如在一组资料中将临床疑似为支原体肺炎的201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三种检测方法检测实际患病人数以进行确诊,比较其检测率。则原文结果显示:MP-IgM组、咽拭子培养法阳性检出率与MP-PCR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6.38,字2=16.72,P

表1小儿支原体肺炎三种不同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比较

检测方法阳性(例)阴性(例)检出率(%)

MP-PCR组(n=76)423455.26

MP-IgM组(n=91)325935.16

咽拭子培养法(n=34)52914.71

4.3处理定量资料时均数表达问题

处理定量资料时常出现均值表达不准的问题。在定量资料平均数的计算时,研究者常用平均数(x)来反映平均水平。但只适合于定量资料中呈正态分布的资料。而对于偏态分布资料或信息不全的资料则需使用中位数。例如9例手足口病患儿年龄为1、1.5、2、2、2.5、3、5、7、12的平均数(x)为4,中位数为2.5。为更准确地反映年龄分布的集中位置,宜采用中位数而不是平均数。

4.4选用检验方法错误

在有些论文中,作者常将本应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的误用t检验。t检验一般适用于小样本(n

5结论表述中的统计学应用

总之,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均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应用的条件,研究者在书写医学论文时应根据论文设计及资料的类型进行合理的试验设计,选择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切记勿盲目套用。同时,还应注意得出的结果和结论应满足设计的要求。医学统计方法的正确运用,是充分利用试验研究获得的数据,也是最终得出科学、可信的结论的必要条件。

[1]方积乾,陆盈.现代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0-217.

[2]刘惠刚,胡良平.医学论文中统计分析错误辨析与释疑[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3):166-168.

[3]王玖,徐天和,祁爱琴,等.医学论文统计学误用及其防范对策[J].编辑学报,2002,14(6):417-418.

[4]孙振球.医学统计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5-56.

[5]杨湘华,尚磊,徐勇勇.重视统计学在科技论文中的正确应用[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4,11(13):1081-1083.

[6]唐军.中国医学统计百科全书:单变量推断统计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35.

[7]胡良平,王功鹏.合理选用统计分析方法[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996,4(3):185-192.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模式;实验教学

医学检验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它要求学生不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以及临床经验。作为一门与现实结合紧密的专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检验技术变得越来越机械化、自动化,这就导致以往具有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的学生已经不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现在的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甚至科研能力。如何培养这样的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成为当下医学检验专业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新的教育模式中在校生得到了更加系统全面的培养,不仅动手能力得到了增强,而且独立思考和理论创新能力相比以前的学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毕业生们可以更快更好地融入到他们的工作环境中去,通过用人单位给的反馈信息也可以看出他们对教学模式改革的赞同和支持。

1医学检验专业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为了让同学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多的接触医院检验中心的工作,更早的接触将来可能进行的工作,提高综合素质,从而能在日后毕业以后更快更好的融入到工作中,充分发挥所学知识甚至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发展,并提高我国当前的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水平,我们在近几年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针对当前医学检验专业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的革命创新,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2.1制定实验教学改革计划,健全管理制度

2.2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积极性

2.2.1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针对以往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这一状况,制定新的教学方案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在课堂上和同学们进行互动,授课方式从教师讲学生听变为讨论方式,并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这些都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提高教学质量。

2.2.2增加设计性试验,开设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针对课堂内容让学生们自主设计实验,或是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方法改进实验,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创新,培养他们敢于创新的精神。也为学生后期的毕业实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们都有可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2.3完善实验考核制度

3实验教学效果分析

在实验教学改革结束后我们对多个高校的多届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进行分析比较,观察他们毕业以后的工作情况,同时也对在校生中接受不一样的教学模式的班级进行了抽查,发现经历了实验教学改革后的学生不仅在学校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而且在步入社会后他们可以更快地融入工作环境并且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可见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4总结

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主要从事研究或者医疗检验工作,这对他们在校期间获得的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而由于旧的教学模式的各种不足和社会岗位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就变得尤为重要,其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甚至创新能力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利用该专业已有的各种经验去逐步改进自身的弊端是各大高校当前的重任之一。充分发挥实验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让学生们的实力增强,素质提高,以应对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施秀英,邹明学,汪桂华等.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0):5-6.

[2]魏静波,刘辉,高俊玲等.医学检验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解剖学杂志,2013,36(6):1139-1140.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都是降糖药,有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但其对血脂的影响不清楚,各家报道也不一致,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本文选取我院门诊和住院部的2型糖尿患者,观察这两种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取2005年4月~2006年3月门诊及内分泌科住院患者,根据WHO的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新发患者80例;入选时所有病例均满足以下条件:(1)无糖尿病的急性或严重慢性并发症或严重的心肺疾病,心脏功能分级Ⅲ级以下;(2)首诊时空腹血糖(FBG)在7~12mmol/L;(3)无肝肾疾患等二甲双胍或罗格列酮的使用禁忌证;(4)从未使用过降糖药物及3个月内未用过降脂药或1月个内未使用过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影响血糖,血脂代谢的药物;(5)愿接受糖尿病知识宣教,能遵医嘱控制或调整糖尿病饮食结构,同时坚持适度运动锻炼,按时服药,定期随诊。

1.2方法: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分别检测体重指数(BMI)、肝肾功能、血脂(TC、TG、HDL―C、LDL-C)、空腹血糖。将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和罗格列酮组,开始服药前经饮食和运动治疗2周,血糖稳定后开始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

1.3统计学处理:监测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治疗前后均数比较用配对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入组时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

3讨论

2型糖尿病是一种伴有多种代谢障碍的疾病,近年循证医学的诸多证据表明,糖尿病的治疗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单纯降糖治疗,而应该发展为以血糖为中心的血糖、血脂、血压和体重的全面控制[1]。

[1]GaedeP,VedelP,LarsenN,etal.Multifactorialinterventionandcard-iovasculardisease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J].NEnglJMed,2003,348:383.

[2]NissenSE,Wolskik.Effectofrosiglitazoneontheriskofmyocardialinfarctionanddeathfromcardiovascularcauses[J].NEnglJMed,2007,356(24):2457.

措施

1、医院有本院制定的母乳喂养的具体规定。

2、规定张贴在母婴所到之处(产科门诊,儿科门诊,产房,产科病房,高危新生儿室)。

4、母乳代用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提供的健康教育及宣传材料、资料,应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备案后方可使用。

5、妇产、儿科的医务人员均应掌握80%的母乳喂养规定。

指标

1、医院制定出可行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十条标准》的措施。

2、张贴三个“十条”:

《世界卫生组织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十条标准》

《医院母乳喂养规定》

《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

3、有贯彻母乳喂养规定的领导小组,小组人员由业务院长、护理部、产科、儿科主任及护士长组成。

4、有母乳喂养工作计划,有检查记录及改进措施。

5、把母乳喂养规定发给医务人员。对医务人员进行母乳喂养规定的培训。

检查方法

1、巡视医院母乳喂养规定张贴情况。

2、询问医务人员母乳喂养规定掌握情况。

3、询问领导小组成员有关规定的落实情况。

4、检查领导小组的工作记录。

考核结果

标准第二条:对全体卫生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使其能实施有关规定。

1、80%的产、儿科医务人员能够正确回答80%以上的有关母乳喂养的问题。

2、能够正确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

3、把促进母乳喂养的工作写进岗位责任制,作为工作职责。

1、利用岗前教育对新参加工作的人员进行母乳喂养培训。

3、各级医护人员将母乳喂养纳入查房内容。

1、可以用笔试、口试方法以及观摩法观看如何指导母亲母乳喂养的操作。

2、检查课程安排、教师教案及学员笔记,查看病程记录。

3、对母乳喂养知识、技能进行考核。

标准第三条:把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的孕妇

1、80%以上的产妇接受过母乳喂养的宣教,并能够回答出以下七个问题中的五个。

①母乳喂养的好处;

②早开奶的重要性;

③母婴同室的重要性;

④喂奶的姿势或者含接姿势;

⑤按需哺乳的重要性;

⑥如何保证母亲有充足的乳汁;

⑦纯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1、产前门诊、产前病房通过讲课、播放录像及VCD对孕妇进行有关母乳喂养好处和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并进行示范。

2、有书面的包括七条母乳喂养指标的材料并发放给孕产妇。

4、有岗位责任制及宣教内容。

标准第四条:帮助母亲在产后半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

2、至少50%剖宫产的母亲在在手术室进行部分皮肤接触回病房后半小时内补做母婴皮肤接触并进行早吸吮。

1、分娩后阿氏评分8-10分的新生儿,应尽早地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和早吸吮。

2、皮肤接触时,新生儿与母亲应有目光交流。

3、皮肤接触时,应注意新生儿保暖。

4、留产房观察期间要尽可能保证母婴在一起。

5、剖宫产新生儿脐带处理完毕后,应与母亲进行局部皮肤接触。回室后补做母婴的皮肤接触和早吸吮。

2、可以去产房现场检查皮肤接触及早吸吮情况。

3、检查剖宫产产妇及其新生儿皮肤接触及早吸吮情况。

标准第五条:指导母亲如何喂奶,以及在需与其新生儿分开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

1、医务人员掌握并能指导正确的喂奶、含接姿势及挤奶方法。

2、医务人员能够正确回答促进泌乳的方法。

3、母亲掌握正确的抱奶及新生儿的含接姿势。

4、母亲掌握正确的挤奶方法及保证有足够的母乳喂养知识。

1、通过指导和示范教会母亲如何喂奶,教会母亲如何挤奶。

2、开展模式化护理,由责任护士经常巡视病房。

1、观看医务人员示范抱奶及挤奶方法。

2、观看医务人员指导产妇喂奶和挤奶的实际操作。

3、检查母亲的喂奶及含接姿势,检查母亲是否有皲裂。

4、检查母婴分开的母亲是否掌握保持泌乳知识及挤奶方法。

标准第六条: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吃任何食物或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

1、除去有医学指征的新生儿外,80%的新生儿生后未吃过任何母乳以外的食品及饮料,做到纯母乳喂养。

2、加奶、加水的新生儿要有医生医嘱;并且所添加奶粉要由医院提供。

3、工作人员禁止向母亲推荐母乳代用品。

1、加强护理工作,做到早开奶、按需哺乳,使母亲拥有充足的乳汁。

2、给有医学指征的新生儿加奶可用乳旁加奶或使用小勺小碗的方法。

3、如新生儿需要加奶、加水,要有医生医嘱,并在病程记录中写明医学指征。

4、医院所需的奶粉通过正规途径购买,不允许接受奶粉厂商的馈赠。

1、询问母亲产后是否给新生儿吃过母乳外的食品或饮料。

2、询问母亲是否有人向她推荐过母乳代用品。

3、检查病人是否有奶瓶、及奶粉。

4、检查母亲情况。

5、检查添加奶粉的新生儿是否有医生医嘱及病程记录。

6、检查医院的小卖部是否有奶粉、奶瓶及等。

标准第七条: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

1、取消婴儿室。

3、母婴分离在病历中应有医学指征记录。

2、母婴分离要有医学指征。

标准第八条:鼓励按需哺乳

1、坚持母婴同室。

2、做好宣教,使母亲了解按需哺乳的重要性。

3、加强对剖宫产母亲术后的护理和指导。

1、询问母亲是否掌握了按需哺乳的含义及重要性。

2、观察新生儿记录,了解体重及生长发育情况,检查新生儿大小便情况及黄疸情况。

标准第九条:不要给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吸人工,或使用作安慰物。

1、在母婴同室内,100%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未使用过奶瓶。

1、让母亲了解使用奶瓶的危害。

2、有医学指征需要加奶的新生儿,使用小杯小碗或乳旁加奶。

3、鼓励条件不好的母亲建立信心。

4、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其奶瓶、及奶粉由病房提供并管理。

1、询问母亲是否用过奶瓶。

2、巡视病房是否发现有奶瓶。

标准第十条: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并将出院的母亲转给这些组织。

1、妇幼保健机构应培训地段保健系统及家庭访视小组,使其掌握正确处理母乳喂养中出现问题的方法。

3、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一定方式把即将出院的母亲转给这些组织。

1、询问母亲是否知道一种到两种出院后有关母乳喂养问题寻求帮助的方法。

3、对地段保健和家庭访视人员进行考核。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急诊抢救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心功能不全的症状以及体征急骤发作,它主要表现方式是急性起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急性发作以及心源性发作等,对生命的危害性极大。所有患者的急性心力衰竭症状、体征以及病理生理改变均比较相似,但其临床特点又有所不同。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预后较差,因此需紧急处理。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的原因主要在于收缩功能障碍、舒张功能障碍、心脏节律发生异常、心脏负荷过重等。临床中最为常见的是急性左心衰竭。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急性发作,要控制及消除其诱发因素,它的治疗方法和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基本一致,区别是前者用药通过静脉应用,而后者用药是直接口服[1]。大多数患者新发的急性心力衰竭,是由急性心肌缺血所引起的,治疗以原发病的处理为主,以药物治疗为辅。选取2009年5月-2012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急诊抢救的7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2.1使患者保持坐位以及双腿下垂的姿势,有助于减轻心脏的前负荷;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其治疗应该取平卧或者半卧位,能够有效减少静脉回流,减少呼吸,改善氧供。

1.2.2氧疗保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在95%~98%。该治疗方法有鼻导管吸氧、开放面罩吸氧、无创通气治疗以及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呼吸的做功,从而减轻症状。

1.2.3镇静对于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其心肌耗氧量比较大,心脏负荷重,因此急性心力衰竭的早期,应用吗啡对抢救有一定好处。吗啡具有镇静作用,易使静脉及动脉扩张,使心率减慢,建立静脉通道后,静脉注射3~5mg吗啡,注射的次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而此治疗方法对于高龄、昏迷以及有严重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慎用。

1.2.4利尿剂呋塞米20~40mg,2min静脉推注,必要时增加剂量或重复使用。利尿剂有快速利尿效应,且有扩张静脉作用,减少循环血容量,改善供氧。

1.2.5血管扩张剂治疗心力衰竭的血管扩张剂主要是硝普钠和硝酸甘油。硝普钠对严重的心力衰竭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而硝酸甘油能够使静脉扩张、动脉扩张以保持平衡,进而减少左室的负荷。

1.2.6正性肌力药房颤伴心室率快,应用西地兰0.2~0.4mg加20ml5%葡萄糖缓慢静脉推注;伴低血压者选用多巴胺。

1.3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用药15~30min后,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汗液减少、无咳血性泡沫痰,呼吸、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均恢复正常;有效:用药15~30min后,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有所减轻,咳血性泡沫痰减少,心率、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好转;无效:用药15~30min后,心力衰竭的各种症状以及体征不变甚至是加重;死亡:患者用药不足1h,抢救无效死亡。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70例患者中,显效4例,有效62例,无效2例,死亡2例。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70例患者治疗前后体征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n=70)165.1±62.5102.0±15.4103.0±10.1

治疗后(n=70)122.0±12.575.0±13.175.3±6.1

综上所述,通过早期、正确的诊断,并且当确诊为急性心力衰竭后,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加强对患者的护理,观察患者的病情、体征变化等情况,能够有效率,降低死亡率。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急性心力衰竭的急诊抢救效果也会更好。

[1]卢书和.对急性左心力衰竭院前急救和转送过程中的注意事项[J].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1):963.

[2]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临床应用准则专家委员会,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等.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时心脏标志物临床检测应用建议[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9):774-778.

[3]喻明书.86例急性心力衰竭的救治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21):87.

1.1方法

(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家庭关系、阅读习惯、对消极事件的归因方式、性格。

1.2数据分析

全部研究资料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用频数和率描述,情绪管理能力现状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情绪管理能力现状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男生74人,占13.83%,女生461人,占86.17%;大一200人,占37.38%,大二150人,占28.04%,大三185人,占34.58%;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63人,占30.46%,护理学专业本科生257人,占48.04%,康复医学专业本科生115人,占21.50%;农村生源365人,占68.22%,城市170人,占31.78%;家庭关系较差的为6人,占1.12%,一般的为93人,占17.38%,较好的为436人,占81.50%;阅读习惯中,基本不阅读的为58人,占10.84%,想起来才读的为383人,占71.59%,规律阅读的94人,占17.57%;将消极事件归因于外界原因的为78人,占14.58%,归因于自身因素的为457人,占85.42%;性格偏内向的为259人,占48.41%,偏外向的为276人,占51.59%。

2.2医学专业学生情绪管理能力

2.3医学专业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2.4医学专业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在α=0.05水平上有统计学意义的6个因素(年级、专业、家庭成员关系、阅读习惯、归因方式、性格)为自变量,以情绪管理能力为因变量(得分<82.36分赋值为0,得分≥82.36分赋值为1)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关系、阅读习惯、归因方式、性格为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THE END
1.论语中颂师之道,孔子智慧精华,赞美老师句子精选解析1、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xxx,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学者必求师,从师必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成一当了一天的老师,做了一辈子的父亲,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在于传承文明,启迪智慧,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2、论语中有关师德师风的句子如下: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http://www.722973.com/5Cd694E1e66C.html
2.分析《师说》中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哪些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本上背古诗和古文远远不够。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知识,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储备,也是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手段。叠边高中古文化常识不仅系统地总结、归纳了书本上的古文化常识,还在课后进行了延伸。接下来和边肖一起看看《世说新语》中的古文化常识。 http://loivwzxs.5ijyw.com/show-36270.html
3.教师法的智慧传承从古到今的教育理念探究在中国古代,教师法即便没有明确提及,但可以通过历史文献和典籍中对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描述来窥见其初步雏形。《礼记·大学》中提到的“博学而篻乎不教”、“亲师远仕”等思想,体现了古人对于知识传授者地位与责任感的重视。孔子是最早系统化提出过教师法的人物之一,他主张以身作则、亲自示范为教学手段,如“己所https://www.qmso18vkw.cn/jun-lei-zi-xun/425772.html
4.凡学之道,严师为难朱熹注曰:“当仁,以仁为己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维护好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固然重要,但在孔子看来,对仁德正义的维护显然更为重要。不管是师生之间、上下级之间,还是亲戚之间、好友之间,一切的这些人情关系都不能成为弘扬仁义道德、维护真理正义的拦路虎。孟子有言:“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https://www.jianshu.com/p/c4d95ea4155e
5.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表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买卖合同,乙公司到期未支付货款20万元。甲公司得知,乙公司对丙公司享有10万元的到期债权,但是乙公司一直未向丙公司索要。同时乙公司将自己价值20万元的设备以6万元的价格卖给不知情的丁公司。甲公司( )。https://www.shuashuati.com/ti/101c07d06c6d4323b376808569830392.html?fm=bdbdscf38d8d4d6d01b3a54bc9f4bd1cfd743
6.新型师生关系是什么8篇(全文)基于以上原因便造成了学生学习时的吃力厌学,教师教学时的费力低效。3.在生活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1)代沟 古语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主要是告诫人们要“尊师”,师生间应有父子般的情感,但这种观念也把教师与学生置于截然不平等的地位,这种过强的教师角色意识常使师生间在心理上存在一条“代沟”。时代在前进https://www.99xueshu.com/w/fileq7jn2sx3.html
7.师生关系研究现状及思考古语云:“尊其师,重其道;亲其师,信其道。”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班主任,必须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也有利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刘清法名班主任工作室2018年的研究重点便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师生关系研究,截至目前,班主任工作室已经向师生关系的深水区迈进,取得了一定的https://www.meipian.cn/1ls3x9j1
8.国学经典有关仁爱,国学经典有关仁爱的句子国学经典中关于仁爱的句子,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我们应该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句子,将仁爱精神融入到生活和工作中,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在当今社会,仁爱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让我们从自己做起,用仁爱的心去对待他人,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www.nanhuazaobao.cc/gx/33847.html
9.为庆祝教师节,某班打算做一期关于师生关系的黑板报,下列古语符合为庆祝教师节,某班打算做一期关于师生关系的黑板报,下列古语符合今天良好师生关系表述的是()A.师为上,学为下,师为主,学为从,师为尊,学为卑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纸上得-e卷通组卷网https://zujuan.xkw.com/7q23151308.html
10.第五课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步教案(2课时打包)[核心素养目标]核心素养目标 道德与法治 第五课 和谐的师生关系 同步教案2课时打包核心素养目标-2024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五 和谐 师生关系 同步 教案 课时 打包 核心 素养 目标 统编 年级 下载 _七年级上册(2024)_统编/部编版_道德与法治_初中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 成长的时空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https://www.163wenku.com/p-8003205.html
11.小学生说明文范例精选8篇(一)创造平等教学环境,改变师生关系 要想使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到有效贯彻,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生本理念的本质,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关系,从学生的视角看待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的教学环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组织并逐步形成小学生美好学习生活形态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宽松、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http://m.yueduku.com/zuowen/shuomingwen/552/552986.html
12.第五课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步练习2024第五课 和谐的师生关系 提升训练-(word练习)【夺冠百分百】2024-2025学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新导学课时练(统编版 2024)河北专版 APP免费获取 第五课 和谐的师生关系 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APP免费获取 第五课 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步作业)-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https://m.zxxk.com/soft/47954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