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言语训练纲要—语言表达

欢迎来到合肥晓燕子儿童自闭症康复中心。

儿童学习说话前,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技能,例如:专注力、目光接触、发声能力等。在学习本部分内容前,儿童应已经建立了上述的语言前技能,并且已经开始进入口语期。否则,应该先加强语言前技能的训练,为语言学习奠下良好的学习基石。

发声能力

1.发出不同的声音:

⑴发出哭声

⑵发出哭声以外的其他声音(如:打嗝声、咳嗽声、咕咕声)

⑶发出笑声

⑷发出不同的哭声代表不同的需要(如:肚子饿、瞌睡、纸尿片湿了)

⑸发声自娱

2.发出有意义的声音:

⑴发出有沟通意识的声音表达需要和回应大人

⑵发出类似字词的声音表达需要和回应大人动作或手势沟通

1.运用简单的身体动作或手势进行沟通:

⑴伸手取物

⑵拉大人过来要求协助

⑶用手指指向物品

⑷开合手或者摇晃手表示“再见”

⑸拍手表示“好啊”

⑹张开手表示“抱抱”

⑺摊开手表示“没有”

⑻点头表示“好”

⑼摇头或者摇手表示“不”

2.运用表达性的身体动作或者手势进行沟通:

⑵运用表达性的身体动作或者手势表达情绪和感觉(如:害怕、饱了、嘈杂)

模仿能力

1.模仿动作:

⑴模仿身体动作(如:拍手、踢脚、点头)

⑵模仿口部动作(如:舌头打转、伸舌头、飞吻)

2.模仿玩玩具的方法:

⑴模仿操作性的玩玩具方法(如:拔、推、拧)

⑵模仿功能性的玩玩具方法(如:运用锤子玩锤床玩具、用刀切食物)

⑶模仿连续性的玩玩具方法(如:把布娃娃放在椅子上,然后把水壶里的水倒进杯子里,再喂给布娃娃喝)

⑷模仿随意、没有既定的玩玩具方法(如:把沙锤放在头上摇晃,然后放在身后摇晃,最后放在地上)

3.模仿发声:模仿发声(如:哗哗、汪汪、吱吱)

词汇运用

1.运用名词:

⑴说出身体部位的名称(如:眼睛、耳朵、嘴巴)

⑵说出食物的名称(如:糖、虾条、面包)

⑶说出衣物的名称(如:鞋子、衣服、袜子)

⑷说出日常用品的名称(如:毛巾、梳子、牙刷)

⑸说出交通工具的名称(如:公共汽车、火车、出租车)

⑹说出水果的名称(如:橙、苹果、香蕉)

⑺说出餐具的名称(如:杯子、碗、勺子)

⑻说出家具的名称(如:桌子、凳子、床)

⑼说出玩具的名称(如:皮球、车、积木)

⑽说出人物的名称(如:妈妈、老师、奶奶)

⑾说出动物的名称(如:猫、狗、鱼)

⑿说出地方的名称(如:麦当劳、超级市场、学校)

⒁说出不常用的名词(如:降落伞、潜水艇、海豹、骆驼、啄木鸟、保鲜膜、密封袋)

⒂说出种类名词(如:食物、衣服、动物、电器)

2.运用动词:

⑴运用常用的动词(如:食、喝、玩、看书、梳头、游泳、睡觉、扫地、做饭)

3.运用社交词汇:运用社交词汇(如:再见、早安、谢谢、对不起、请让一让)

4.运用形容词:

⑴运用描述物品或者人物特征的形容词(如:干净/脏、大/小、长/短)

⑵运用描述物品或者人物特征的形容词(如:相同/不同、快/慢、软/硬、远/近、宽/窄)

⑶运用情感形容词(如:开心、无聊、恐惧、伤心)

5.运用方位词:

⑴运用方位词(如:里面/外面\上面下面\前面/后面)

⑵运用方位词(如:中间、隔壁、左/右)

6.运用数词:运用数词(如一、二、三、第一、第二、最后、全部、一半)

7.运用量词:运用量词(如:个、只、枝、条)

8.运用代名词:

⑴运用单数代名词(如:我、你、他)

⑵运用众数代名词(如:你们、我们、他们)

9.运用专属代名词:

⑴运用单数专属代名词(如:你的、我的、他的)

⑵运用众数专属代名词(如:你们的、我们的、他们的)

10.运用副词:

⑵运用程度副词(如:最、很、挺、非常)

11.运用否定词:运用否定词(如:没有、不)

12.运用连词:运用连词(如:和、接着、之后、不过、但是)

在语言学习的中,儿童除了要认识不同的词汇和发展语法规则外,最重要的是学习如何把语句应用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中,达到沟通的目的。

运用简单句子

1.运用双词短句:

⑴运用由人成动物和动作名称组成的双词短句(如:妈妈吃)

⑵运用由动作和物品名称组成的双调短句(如:吃面包)

⑶运用由动作和地方名称组成的双词短句(如:去公园)

⑷运用由人或动物或物品名称和形容词组成的双词短句(如:弟弟顽皮)

⑸运用由形容调和人或动物或物品名称组成的双词短句(如:大蛋糕)

⑹运用由否定词和动作或对象名称组成的双词短句(如:不玩、设有饼干)

⑺运用由动作名称和时态词组成的双词短句(如:吃完了)

2.运用三词句子:

⑴运用由人或动物、动作和物品名称组成的三词句子(如:妈妈吃葡萄)

⑵运用由人或动物、动作和地方名称组成的三词句子(如:妈妈去菜市场)

⑶运用由物品、动作和地方名称组成的三词句子(如:皮球滚到桌子下面)

⑷运用由动作、物品和人或动物名称组成的三词把字句(如:把皮球给我)

⑸运用由否定词、动作和物品名称组成的三词句子(如:不穿衣服)

⑹运用由两个形容词和一个物品名称组成的三词句子(如:大的红色皮球)

3.运用四词句子:

⑴运用由人或动物、动作、物品和地方名称组成的四词句子

(如:我坐公共汽车去公园)

⑵运用由人或动物、动作、物品和人或动物名称组成的四词句子(如:妈妈送了个皮球给哥哥)

⑶运用由地方、动作、形容词、人或物品或动物名称组成的四词句子(如:街上站着一个老奶奶)

⑷运用由动作、物品、地方名称和方位词组成的四词把字句(如:把袜子放进篮子里)

4.复合句子运用

运用不同的复合句子:

⑴运用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合句子(如:如果做完功课,就能玩玩具)

⑵运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句子(如:今天放假,所以不用上学)

⑶运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合句子(如:妈妈去菜市场买菜,还买鱼)

⑷运用表示承接关系的复合句子(如:吃完饭,然后看电视)

⑸运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合句子(如:他不舒服,但是不肯去看医生)

5.问句运用

1.运用不同的问句:

⑴运用“有没有”问句(如:有没有笔呀?)

⑵运用选择性问句(如:要糖还是要饼干?)

⑶运用“什么”问句(如:是什么呀?)

⑷运用“在做什么”问句(如:爸爸在做什么呀?)

⑸运用“谁”问句(如:谁呀?谁吃饼干?)

⑹运用“谁的”问句(如:这枝笔是谁的?)

⑺运用“哪里”问句(如:哪里呀?妈妈呢?爸爸去哪里?)

⑻运用“多少”问句(如:有多少个小朋友呀?你要多少颗糖?)

⑼运用“怎么办”问句(如:摔伤了怎么办呀?)

⑽运用“为什么”问句(如:为什么要看医生?为什么妈妈骂我?)

⑾运用“怎么样/怎样”问句(如:怎么样做三明治呢?怎样摔倒了呢?)

⑿运用“什么时侯”问句(如:什么时候放学呀?什么时候去公园玩呀?)

当儿童的语言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语言能力开始跟思考力、想象力、记忆力、创造力等紧密联系起来,彼此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儿童会利用已经掌握的词汇,按照语法规则,用具体的语言形式进行思维活动,学习分析问题、设定假设、作出判断和推论。

因此,当儿童已经建立良好的基础语言能力后,训练应该着重发展儿童的抽象思维,例如:逻辑推理、解难能力等,以及发展儿童运用语言进行描述的能力,例如:报告事件,说故事等。

语言思考

1.词汇寻找(归纳性):根据提供的特征,归纳出特定的人物、物品或事情(如:有哪种水果是绿色皮、红色肉、而且还有籽儿?-西瓜)

2.词汇寻找扩散性:

⑴根据一项条件(如:类别、特征),列举出不同例子(如:说出三种交通工具的名称-公共汽车、出组车、船;

在超级市场可以买到的东西-牛奶、汽水、薯片、面包)

⑵根据两项条件(如:类别、特征),列举出不同例子(如:有什么东西是红色,又能吃的?-苹果、西瓜、果冻;有什么东西是交通工具,但是不在马路上走?-飞机、船、地铁

⑶根据三项或以上条件(如:类别、特征),列举出不同例子(如:有什么东西是四只脚、吃肉、身上长毛的?-老虎、狮子、狗;

有什么东西有壳儿、皮不能吃、果内不是红色的?-芒果、荔枝、龙眼、榴莲

3.词汇定义:根据物品的类别、特征和功能,对具体名词下定义

(如:老虎是什么?-老虎是一种动物,住在森林或者动物园里,很凶恶,喜欢吃肉…)

4.比较异同:比较物品相同和不同之处

(如:比较“苹果”和“香蕉”的相同与相异的地方“它们都是水果,都可以吃,苹果是红色的,香蕉是黄色的…”)

5.类比:

⑴根据所提供的“物件与物件”类比例子,推断出特定的词汇(如:牙膏对牙耐,刀对什么?-叉)

⑵根据所提供的“人物与用具”类比例子,推断出特定的词汇(如:医生对听筒,警察对什么?-枪)

⑶根据所提供的“地方与活动”类比例子,推断出特定的词汇(如:公园对荡秋千,学校对什么?-上课)

⑷根据所提供的“节庆与活动”类比例子,推断出特定的词汇(如:农历新年对拜年,中秋节对什么?-玩灯笼)

⑸根据所提供的“物件与特征”类比例子,推断出特定的词汇(如:苹果对红色,香蕉对什么?-黄色)

⑹根据所提供的“物件与类别”类比例子,推断出特定的词汇(如:提子对水果,老鼠对什么?-动物)

6.程序概念:

⑴明白跟生活经验有关的程序性事件并且作出适当的描述(如:去超级市场购物的过程)

⑵明白生活经验以外的程序性事件并且作出适当的描述(如:堆雪人的过程)

7.因果关系:

⑴根据事物的定理或者事件发生的真实情况,指出事件发生的原因或者结果(如:冰淇淋不放进冰箱里会怎么样呀?-会溶化;

为什么杯子有个小孔就不能装水了?-因为会漏水)

⑵凭想象推测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如:为什么他那么开心呀?-他生日、他收到礼物了、妈妈夸他了;

功克力吃得太多会怎么样?-会很胖、会肚子疼、会蛀牙、妈妈会说的)

8.解决问题:

⑴根据生活经验或者常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下雨没有带伞,怎么办?-买一把伞、回家拿伞、找东西盖住头、走快点儿)

⑵对生活经验以、不常见或者假设性的事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风筝飞到树上去了,你会怎么做呀?-不要了、爬上去把它拿下来、再买一个、叫爸爸拿下来)

9.批判:指出事物恰当或者不恰当之处,并且阐述适当的做法,(如:买东西要付钱是对的;用铅笔刷牙是错的、应该用牙刷)

10.推理能力:从提供的数据中推断答案(如:哥哥、姐姐带小明去公园玩,姐姐走了,谁带小明回家?-哥哥)

叙事能力

1.叙述个人性事件:

⑴介绍自己(如:我叫X××,我今年×岁…)

⑵叙述过去或现在或将来发生的事件(如:我昨天去了海洋公园,看到…,吃了…,玩了…)

2.叙述一般性事件:

⑴叙述简单的事件(如:吃饭坐公共汽车)

⑵叙述复杂的事件(如:筹备生日会、夏天进行的活动)

3.叙述简单故事:说故事(如:交待有关的背景、内容、结果、寓意)

THE END
1.因果关系造句68、本研究目的在瞭解羽球馆消费者参与行为,验证消费者参与动机、参与满意度与参与忠诚度变项间之因果关系。 69、紧张的人说话时的体现不是忘记内容,而是忘记过渡,全然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两句毫无因果关系的句子居然能用"所以"串起来。 70、对于部分饮食因素与疾病间的因果关系,需要进一步的纵向设计的研究进行证实。https://www.hao86.com/zaoju_view_9a2d2243ac9a2d22/
2.因果关系的句子关于因果关系的句子描写因果关系的好句因果关系的句子、描写因果关系的句子、关于因果关系的句子、金句、经典语句文案欣赏:1.人走茶凉,茶凉人走。https://www.mingyantong.com/tags/614328
3.因果关系的句子范文(全文)第一篇:因果关系的句子范文 关于因果的句子 1、小明之所以考试没考好,是因为上课不专心听讲。 2、今天之所以放假,是因为今天是中国传统的佳节端午节。 3、因为快乐就存在于细微的情节之中,细小到让人熟视无睹,所以快乐的片断往往被我们忽略。 4、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https://www.99xueshu.com/w/vk02l5kvq9zy.html
4.因果关系的句子范文第一篇:因果关系的句子范文 表示并列关系的句子 1、这种文具既美观,又实用;既省钱,又环保,真是一个不错的创意。 2、他一边流着泪一边包扎伤口。 3、他一边跑步,一边听音乐。 4、它的和声显得既严峻又柔和,既忧伤又委婉。 5、王明一边干活一边吹着口哨。 https://www.360wenmi.com/f/t327ws48zvjn.html
5.因果关系的句子(精选13句),句句值得收藏因果关系是语言表达中的一个基本逻辑结构,它能够帮助我们清晰地阐述事物之间的联系。以下是我原创的13个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 1. 她因为勤奋学习,所以考试成绩优异。 2. 由于天气预报说会下雨,他决定带上雨伞出门。 3. 他因为对音乐的热爱,所以选择了音乐学院深造。 https://www.xx5515.com/juzi/6691dbfffa8e5eff5ff028d6
6.因果关系的句子(精选10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3. 今日事,今日毕。 4.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5.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6.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7. 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8. 一分耕耘,…https://m.sohu.com/a/807399528_609289
7.因果关系的句子陌生关系的说说句子网络文章有哪些句子比较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因果关系的句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https://bbs.openke.cn/thread-392554-1-1.html
8.不符时—大脑在对句子中让步关系与因果关系理解时呈现不同的反应中心团队科研成果:当因果假设与事实不符时大脑在对句子中让步关系与因果关系理解时呈现不同的反应中心高级研究员、教育部长江学者周晓林教授等人近期于Language,CognitionandNeuroscience中发表了Whenacausalassumptionisnotsatisfiedbyreality:differentialbrainresponseshttp://yynl.jsnu.edu.cn/2015/0414/c514a2417/page.htm
9.因果关系的谚语,因果的句子经典语录因果关系的谚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因果关系吗你可以参考一下: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就是因果循环,今日因成他日果,今天不为他日的打算,他日成今日时必然有许多忧虑,不容我们不作努力。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是:孔子https://www.1566.cn/yanyu/19569.html
10.句子关系都有哪些爱问知识人并列关系指的是两个或多个句子之间没有主从关系,它们之间是平等的。在表达同一主题或相似意思时,可以使用并列关系。例如:“我喜欢看电影,我也喜欢听音乐。”这两个句子之间没有主从关系,但它们表达的都是作者的兴趣爱好。 其次,句子之间还有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指的是一个句子是由另一个句子所引起的结果。在表达https://iask.sina.com.cn/b/newrb7qxlY8p4V.html
11.请问初中文言文中,有没有而是表因果关系的。(句子)是。在初中文言文中“而是”用来表因果关系例如:《赤壁之战》中有一句:“翼德以疾疫而卒人皆怪之。然鲁中民至今心犹不忘而呼翼德为疾疫先生。”其中“翼德以疾疫而卒”中的“而”就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表示“因为”https://www.hongxiu.com/ask/qwzgtlwpe
12.英语阅读猜词的方法猜词窍门1、因果关系 如果两个句子或段落之间构成因果关系,我们可以根据这种关系推断词义。 2、比较关系 在一个句子或段落中,如果是比较关系一般都会对两个事物或情况进行对比描述,可以根据认识的词的反义来猜生词的意思。 3、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一般是两个事物或情况比较相近,在阅读时如果遇到生词,可以根据熟悉的词语和语言环https://www.qinxue365.com/yyxx/726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