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情绪管理的第一步是什么呢那就是正确地认识情绪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情绪管理之认识情绪君,欢迎大家阅读。
情绪是心理学研究领域重要部分,一般认为情绪是指人们对环境中的某种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态度的身心体验,它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情绪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以及生理唤醒三种成分构成。情绪具有整体性,过程性以及个体差异性。著名的情绪能力“软糖实验”,是一个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实验者将一群4岁的孩子留在一个房间里,发给他们每人一颗软糖,然后告诉他们:“我有事情要出去一会儿,你们可以马上吃掉软糖,但如果谁能坚持到我回来的时候再吃,就能够得到两块软糖。”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吃掉软糖;有的孩子一再犹豫,但还是忍不住塞进了嘴里;另外一部分孩子却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甚至假装睡觉等方法坚持下来。20分钟以后,实验者回到房间,坚持到最后的孩子又得到了一块软糖。实验之后,研究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追踪。他们发现,到中学时,这些孩子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那些坚持到最后的孩子在学校里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和进取精神,而没有坚持到最后的孩子则比较固执、孤僻,很难承受挫折与压力。这个实验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那些更善于调控自己情绪和行为的孩子,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大的未来成功的希望。
小花其实是一个感性的双鱼女,虽然对情绪理论知识可以信手拈来,但是现实中真正与情绪君正面相遇,只能偶尔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方面在与处理学生问题方面表现的淋漓尽致。像彭同学说的小花确实会经常有意无意之间喜欢将对方的情绪表现在脸上,忘记了所谓的师长身份,事后想想确实不妥,这估计也是不能“温暖”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随后常在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应该是对小伙伴无形中产生影响,尤其是负能量的传递,传染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持续之久应该是无法预计的。如果当时没有喊住该生,可能今后再怎么努力也因为一次小事造成学生对教师的阴影。联想到有关情绪控制的小男孩钉钉子的故事,即使小男孩事后学会了控制脾气,按照父亲的要求拔出了当时代替发脾气的钉子,但是那些钉子造成的坑坑洞洞再也不会让篱笆恢复原样,人在情绪化说出的话就像这样钉子一样,会留下难以弥补的疤痕。正如人们常说的“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一样难以收回”。
情绪具有适应、动机、组织、信号等功能。正确的情绪对人生的成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负面情绪对人生的成功起消极作用。前天小花和彭同学从外地开车回家,倒车途中彭同学刮蹭到后保险杠,小花确实是没有控制好当时的脾气,一路走一路抱怨,于是接连出现高速走错路口,导航出错等一系列小插曲……
双鱼虽然有爱幻想的特点,但也有爱反思的良好品质。就像提笔拟定做情绪主题的原因,想到有点类似的踢猫效应,描绘的就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的心情。(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
延伸阅读:
情绪管理:真正成熟的人是怎么处理亲密关系的
1.实现真正的情感独立
真正的情感独立是怎样的
如果没法把这点作为基本架设,亲密关系就很难长久维护。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总要求父母无条件符合我们的需求,不然就会通过哭闹、抱怨、撒娇、发脾气来反抗。很多人长大以后对待伴侣用的是同样的办法,期待以此获得安全感和陪伴。
这说明一个事实:我们的情绪往往不如身体上以及智力上来得成熟。到现在为止,我们还在使用小时候时的方法来处理情感和需求问题。
期待从伴侣身上获得快乐和亲密感是合理的。但是,如果我们所需的快乐、安全感、自尊或者其他的很多事物,如果都需要经由别人来实现的话,这就成为一个大问题了。
真正的情感独立该怎样实现
这就是在「情感上的成熟」——有足够的能力构建一个独立的生活。
有几个建议可以帮助你实现:
1)发展尽可能多的兴趣爱好,从艺术、舞蹈到阅读、写作,亦或是健身……一切能给你带来愉悦感的事物都去发展,扩充生命的厚度和深度。
你用越多美好的事物「塞」进生活,就会有越多的幸福感,并记住:Hewhoangersyoucontrolsyou.你的幸福感越多来自于自身,别人就越少能控制你的情绪。
2)交尽可能高质量的好友,交友给人带来的幸福很难取代。社会connection本身就能让你扩充视野、带来愉悦。并且,多几个知心的密友能让你把情感寄托在不同的人身上,不用锁定于伴侣,对亲密关系来说是能量的释放。
3)坚持一周有两天「让爱情放假」,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沉浸于自己的感受。可以简单联系,但是不用粘在一起。这点对于已经同居或者结婚的情侣特别有用,不仅能延长爱情的寿命、让彼此有呼吸的空间,还能持续锻炼独处的能力。在同居后始终具备独处的能力,这实在太重要。:)
2.争吵时放弃有关对错的辩论
在我看来,亲密关系的争吵中,最不合理和没有必要的,便是有关「对错」的讨论。
为何有关对错的争论没必要
如果无力掌握大局,又不想感觉能力不足或者没有安全感,最快的方法就是「证明自己是对的」。而「证明自己是对的」,往往只需要站在制高点上,批评、责怪、证明别人是错的,全身便会充满肾上腺素,觉得自己如同超人一样伟大。
举个例子。你犯了一个错误,你的朋友不停地指责你,让你无地自容。他说:「你这个错误就好像当年屠徐州的行为一样!」
这个时候,你立马抓住这个小辫子,开始说,「你对史料认知有误,曹操的行为根本不是你刚刚说的那样!」然后继续开始阐释。
接下来的几分钟,你都朝着这个方向讲啊讲,饶有兴趣地享受自己「是对的」的良好感觉,并用各种充满智慧的言谈压过朋友。
再接下去,你开始反过来指责他经常不认真看史料、逻辑经常有偏差等等缺陷……
看到没有,关于对错的争执,其实并没有真正的结果,只是双方都在寻求无意义的优越感、不真实的安全感,以及获得短暂的骄傲和神气。
其实很多时候,「愤怒」这个情绪如果好好引导,只会持续几分钟(毕竟你们只在解决情侣之间的小矛盾,不是国家宇宙大事嘛)。但如果像上文这样「扯话题」,往往会漫无边际绕个不停,越说越生气,同时引发很多别的争端。
如何进行一场「成熟的吵架」
很简单——放下立场。
这是很微妙的事情。在一段人际关系中,别人如何对待你,取决于你的行为。
在争吵中,你要你采取了某个立场,就会自然让对方采取相反的立场。比如,你们争吵的时候,你越是坚持A,对方一定会去坚持A的反面——就算他其实不那么支持A的反面,而只是当下想跟你「做对」。
因此,你只需要停下来三秒钟,暂时放下立场,你会发现对方也会跟着改变,态度被软化;如果你觉得对方没有改变,往往是因为你并没有放下自己的立场。
比如,你们在经历一场到底是把某笔储蓄用于子女教育还是旅行的争吵。你们各执一方,气氛越来越紧张,你会发现你越是坚持用于子女教育,他就越会生气地找出无数理由来反驳,论证应该去旅行。
或许他本来对于旅行的立场没有那么坚定,但是你的「不松口」让对方也「不好意思放下立场」,到最后这成为了一场单纯的情绪发泄,你们的观点都不是你们真实秉持的想法。
而这个时候,其实只要你说一句「嗯,你的观点挺有道理的,我之前没有想到过呢!」——也就是放下了你原本坚持的立场,他会稍微吃一惊,随即也态度软化,更愿意倾听你的想法。这样,你们的讨论就会更加有成效、更加和谐。
3.如何理智控制愤怒情绪
在争吵中,也需要强大的情绪控制能力,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1)控制你对事物的条件反射。
发生了什么并不是你愤怒的唯一根源,关键是你对发生的事情是如何做条件反射的。
所谓「因果关系条件反射」,就是你解释事件的方法。
被广泛使用的条件反射有:
他没有给我买礼物→推导出他经常忽视我。
他不陪我过节日→推导出他总把自己的事情放在陪我之前。
学习情绪管理,你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改变这些条件反射。
比如改成:
他没有给我买礼物→推导出他最近财务情况不佳,而非刻意忽视。
他不陪我过节日→推导出他需要其他放松方式,或者事务繁多。
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姑娘,要让人觉得跟你相处是轻松愉快、几乎没有负担的,而非总是产生负罪感,才能获得长久的宠爱。
2)停下6分钟,强迫进行「自制情绪疗法」。
衡量一个人处理情绪成熟程度,有一个指标——你是将负面的情绪进行自我消化,还是发泄在他人身上。前者说明「你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后者说明「你要求他人对你的情绪负责」。
太多人只要碰到值得生气的事情,就会向伴侣发泄,因为表达愤怒有一个「好处」——能让对方有罪恶感,让他们为你内心的伤痛负责,而让你快乐就成了他们的责任。
这是非常可怕的心态,长期以来,你会腐蚀掉原本健康的亲密关系。因此,在这里教一些自我消化负面情绪的办法。
介绍一个我很爱的「六分钟自我疗法」。
一般来说,人类的情绪都会和人体某个部位相对应。通常愤怒会在颈部、下巴和肩膀造成反应;悲伤则会集中于侵扰你的胸腔和喉咙(有些人是眼睛后方);恐惧的感觉,则会让你的消化器官受影响。
下次愤怒的时候,在说话之前先保持30秒钟的沉默,找出你的身体哪个部分引起了反应。然后把你的呼吸导向那个部位。你的吸气必须深到足够充满你的身体。呼吸要均匀、不间断,而不是吸了一次气马上停下来。时刻感受自己的感觉。
跟健身一样,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也需要勤加练习,才能成为情绪的主人,而非愤怒的奴隶。还是那句话:Hewhoangersyoucontrolsyou.只有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才能最快得到自己想要的,并最少程度地受人控制。
另外,情绪管理学家认为,如果一个人某一次在某一种情境中被一种情感攫住,下一次出现这种情景时,也很容易吸纳进入同样的情绪中,周而复始,直到这种特定的情绪变成一种条件反射。
比如,假如某一次你的情绪屈从于愤怒,你会发现下一次即使是在较少的刺激下,你也很容易变得愤怒。
因此,若不加控制,原来易怒的人会越来越易怒和不幸福。而多加控制,则能防止今后再次陷入负面情绪,让生活进入带来更多快乐和愉悦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