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爱情三角理论——你的爱情属于哪一种类型产品中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认为各种不同的爱情都是由三种成分组合而成——亲密、激情和承诺。这三种成分就像三角形的三条边,由这三条边组合而成的三角形就是你的爱情。每个成分的强度不同,三角形的三条边也就长短不一,所以爱情的三角形可以有各种大小和形状。

这三种成分可以组合出数不清不同的爱情类型,下面的八种类型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

1、无爱

如果亲密、激情和承诺三者都缺失,爱情就不存在。两人可能仅仅是萍水相逢,点头之交。这种关系是随意、肤浅且不受约束的。

2、喜欢

如果亲密程度很高,但激情和承诺都非常低时,这种感情就是喜欢。关系的双方有着真正的亲近和温情,却不会唤起激情或与对方共度余生的期望。这种感情多表现在朋友的友谊之间。(如果你的某个朋友会让唤起你的激情,或者当她/他离开时你会很想他/她,那可能暗示你们的关系已经不只是朋友了哦)

3、迷恋

缺乏亲密或承诺却有着强烈的激情即是迷恋。当你被几乎不认识的人激起欲望就会有这种体验,比如健身房里的肌肉男、夜店里性感的妹子……

4、空爱

没有亲密或激情的承诺就是空虚的爱。这种爱在中国传统中的包办婚姻中比较常见,夫妻双方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甚至结婚之前连面都没见过,既没有激情也没有温情。当然有些夫妻在往后的婚姻生活中慢慢产生了亲密和激情,但大多数往往仅只是在一起搭伙过日子。

5、浪漫的爱

浪漫的爱情有着强力的亲密感和激情。可以看做是喜欢和迷恋的结合。这样的爱情能给人很强烈的情绪体验,但往往很难持久。就好像旅行中的一场艳遇,旅行结束也就走到了尽头。

6、相伴的爱

亲密和承诺结合在以前形成的爱就是相伴之爱。双方会努力维持深刻、长久的感情。这种爱情虽然缺乏激情,但却是一段长久而幸福的婚姻。不过正是因为缺乏激情,这种婚姻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隐患——出轨。若不是双方都能严格约束自己,这样的感情很可能因为某一方或上方的出轨行为而宣告破裂。

7、愚昧的爱

8、完美的爱

最后,当爱情的三个成分——亲密、激情和承诺都非常的充足时,就能体验到“彻底的”或完美的爱情。在这样的爱情中每时每刻都被幸福包围。但是要长久维持这样的爱情需要双方付出极大的努力。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何精确测量这些成分的含量、比例,以及它们是怎么变化的……这些并不是太重要。我们不是心理学家,不用发表论文。最重要是,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和看清自己的爱情处境,当爱情让我们受伤时,它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多了一个路标。

激情爱的理论:哈特菲尔德认为,激情爱的实质是个体的紧张和唤起状态被贴上了“爱情”的标签。爱情是生理唤起和心理标签相互作用的结果。

根据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理论”:

情绪=刺激×生理唤起×认知标签

不同情绪的生理反应可以非常的相似,比如恐惧、焦虑、开心的时候,人们的心跳都会加快,手也会颤抖。但是,由于人们对这些反应的解释不同,就可能会体验到完全不同的情感。个体如何解释情境、解释自己的生理反应,往往与外部的线索和“诱因”有非常大的关系。英雄救美女,这个最容易演绎出爱情佳话来,就是因为在危急的状态下,美女生理上被高度唤起,这时候如果英雄“从天而降”,那么就很容易被美女解释为,英雄的出现是她紧张的理由。于是在危险过后,温情和吸引便油然而生。

加拿大温哥华北部的千山万壑中有一座“卡皮兰诺吊桥”,它修建在湍急河流之上的230英尺的空中,非常险峻。然而,这座桥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是一座“索命桥”——几乎没有人在这里自杀,相反却上演了许多罗曼蒂克的故事,从而被人们认为是一座“爱情桥”。这其中的道理应该不难解释了。

印度学者古普塔(U.Gupta,1982)的一项研究很有说服力。他们访问了印度西北部城市斋浦尔的50对夫妻,发现由爱情结合的夫妻在婚后5年,彼此爱的情感开始不断的减少;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由父母之命而结合的夫妻,在刚开始的时候,爱情水平并不高,但是他们的感情会慢慢增加,5年后大大地超过了因爱情而结合的夫妻们。可见,“门当户对”,理性考虑而结合的爱情更加稳固。

著名的爱情研究学者哈菲尔德(E.Hatfield,1999)说,在她到斯坦福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对浪漫爱开始产生了兴趣,但是她的同学们那个时候都在用心地研究老鼠,热衷于建立老鼠学习的数学模型之类的事情。同学们都还曾警告她说,爱情是社会心理学的禁区和陷阱,根本不可能进行研究,但最后她却坚持了下来。我想,正是有一批像她一样的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契而不舍,才使我们今天对爱情这一神秘而又令人神往的情感形势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首先,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看爱情的定义是什么:

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其特点如下:

爱情一般是在异性之间产生的,狭义的爱情专指异性恋,不含同性恋。

爱情是个体身心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时产生的情感体验,所以幼儿是没有爱情体验的。

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不是低级情绪。

爱情有生理基础,包括性爱因素,不是纯粹的精神上的依恋。

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奉献。衡量一个人对异性有无爱情、强度如何,可以通过“是否发自内心,帮助所爱的人做其期待的所有事情”这个指标来判断。

既然是这样,那么爱情与喜欢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在实际的生活当中,与爱情最容易混淆的一种人际吸引形式就是喜欢。

社会心理学家鲁宾(Z.Rubin,1970,1973)对爱情和喜欢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发现爱情并不是喜欢的一种特殊形式,爱情与喜欢是两种不同的情感。

确实如此,生活中“我喜欢他(她),但不爱他(她)”,“我爱他(她),但不喜欢他(她)”的现象时有发生。

经过研究得出,爱情与喜欢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依恋。卷入爱情的双方在感到孤独的时候,会高度特异性地去寻找对方来伴同和宽慰,而喜欢的对象则不会有同样的作用。

利他。恋爱中的人会高度关怀对方的情感状态,觉得让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甚至在对方有不足的时候,也会表现出高度的宽容,就连那些最以自我为中心又自私自利的人,在恋爱中也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理解和宽容,关怀和无私。

亲密。恋爱的双方不仅对对方有高度的情感依赖,而且还会有身体接触的需求。性是爱情的基础,是爱情的核心成分。

通常情况下,社会化水平比较高的成年人能区别喜欢和爱情,但个别成人,特别是相当部分的青少年,不能很好的区分依赖、尊重、喜欢与爱情。

恍然大悟,那么爱情它又可以分为几个发展阶段呢?

在社会交换论者眼中,求爱者是理性主义者,因为人们总是会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利益和幸福的对象做为伴侣,而所有导致爱情的因素均可归结为利益和价值。利益和价值既包括物质的、经济的因素,也包括社会的、心理的因素。

根据这个理论,爱情的发展大致就经历了四个阶段:

首先就是“取样与评估”。

男女双方在某一群体中选择愿意交往的对象的时候,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交往的收益与成本,以及相互抵消后的盈余。如果收益与盈余超过了自己的期望值,那么对方就会成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其次是“互惠”。

在这个阶段,男女双方会尽可能地交换收益,既为对方提供收益,也从对方获益,同时力求降低成本。比如:一起聊天,互赠礼品,共同讨论有兴趣的话题等等,但这个阶段会避免进入对方的私密性领域。在交换中,随着双方之间互惠的不断增多,两个人的亲密感就随之增强了。

第三阶段就是“承诺”。

双方认为从对方得到的收益大于从其他异性那里得到的收益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开始停止与其他异性交往,从而双方关系相对固定,开始进行一对一频繁的交往。

第四阶段就是“制度化”。

随着亲密感的不断增强,双方都觉得离不开对方了,但又担心对方会离开自己,希望能通过契约的形式将双方关系制度化,比如:订婚、办理结婚手续等等。契约使得双方的关系具有排他性,这个时候开始就要求彼此忠诚了。

爱情分为了这几个阶段之后,从形式上又被分成了六种,来看一看你的爱情属于哪一种吧?

浪漫式:双方初次见面即互相吸引,一见钟情。

游戏式:爱情像游戏,“有时候,我不得不回避我的情人们,以免他们互相发现”。

占有式:“如果我怀疑我爱的人跟别人在一起,我的神经就很紧张。”

实用式:找到能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或实际需求的人。

利他式:“我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我爱的人受苦。”

以上这六种形式的爱情其实并不互相排斥,比如任何一种爱情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占有成分。只不过,在一定时期或者某种情境下,人们的爱情可能会以某种形式为主。

THE END
1.[渝粤教育]中国矿业大学恋爱心理学参考资料-恋爱心理学-章节资料考试资料-中国矿业大学【】 随堂测试 1、【单选题】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作家,关于爱情提出了哪种观点? A、男女之间是自然的关系 B、爱情是不可以强求的 C、爱的势力难以阻挡 D、爱情绝不是禁欲主义 参考资料【 】 2、【单选题】马克思主义爱情观提出,爱与性的关系是什么?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3008736
2.恋爱心理学浅析(精选6篇)篇3:恋爱心理学浅析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培养 一.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特点 首先, 从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特点来看, 可以分为恋爱过程简单化、恋爱中片面化、恋爱中浪漫化、恋爱中理想化四点。 1. 爱情过程简单化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我们的一切社会活动变得快捷化, 有人戏称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餐社会”https://www.360wenmi.com/f/filemwm4tc1q.html
3.恋爱人必读的心理学:爱情发展的四个阶段冷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都会以谈心的方式解决一切问题。咸,是百味之首,是一切调味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为有结果的爱情做好了铺垫。但是,太咸会很伤人,这个适度很难控制,这个时期依然残存着女孩的过度敏感和怀疑,男生的无奈。 这个时期的主宰:女主男从。 第四个阶段:共生。 味道:没有味道胜似味道!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994937.html
4.完整的恋爱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谈恋爱的四个阶段接亲网在心理上能接受平淡,才能长久地共生。发布于 2014-12-08赞同 98165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知乎用户392 人赞同了该回答某位心理学家(不详)说爱情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共存(codependent) 反依赖(counterdependent) 独立(independent) 共生(interdependent)虽说目前我还未曾在某部文献中看过这一段,但是依然觉得甚是有理。https://www.jieqinwang.com/baike/27039.html
5.心理学分析爱情的三个阶段有人用美妙的诗句歌颂爱情。有人却在爱情了伤痕累累。发誓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爱情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为什么有时候美妙有时候伤人呢? 其实,爱情并不神秘,只要你用第三只眼看见其中的奥秘,你也就不会在一段关系中患得患失了。 心理学分析 一段完整的感情会有三个阶段: https://www.jianshu.com/p/a8a54c74e818
6.美国心理学家()认为,从性意识的萌芽到爱情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分为美国心理学家()认为,从性意识的萌芽到爱情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疏远异性的性否定期、向往年长异性的牛犊恋期、积极接近异性的额狂热期和浪漫的恋爱期。 A、斯腾伯格 B、赫洛克 C、霍尔 D、霍妮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686009.html
7.爱情心理学(精选5篇)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爱情心理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爱情心理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社会心理学;爱情理论; 评述; 意义 1 情感两因素理论 情感两因素理论(Two factor theory of emotion)由美国心理学家Stanley Schachter & Jeromehttps://www.1mishu.com/haowen/152477.html
8.爱情发展的3个阶段爱情心理心理保健“相爱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逐渐演变的过程。”意大利社会心理学家弗朗西斯科.阿尔托尼(Francesco Alberoni)在他的著作《爱的撞击》中这样说。事实上,无论各种研究如何规划爱情发展,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把恋爱关系的发展归纳为3个基础阶段:一见钟情--发现差异--重新结合。这些阶段是爱情关系持久的关键,他们共同组成了https://xlzx.nchu.edu.cn/xlbj/aqxl/content_15181
9.爱情三元理论:什么才是完美的爱情?心理词条心理学文章·这三个部分如何爱情阶段中呈现?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默斯坦(Bernard Murstein)在197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里提出了著名的爱情阶段理论(Stimulus-Value-Role,即SVR理论),认为爱情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刺激阶段(Stimulus)、价值阶段(Value)、角色阶段(Role)。 https://m.xinli001.com/index.php/info/100480518
10.恋爱的四个阶段都是什么恋爱心理婚恋心理大心理网心理学家呼吁恋人们,只要熟悉恋爱的四个阶段,能够在不同阶段掌握不同的应对办法,那么你们恋情的成功率将会变得极高,很有可能终生都在一起。 恋爱的四个阶段都是什么 心理学家指出,一份成熟的爱情必须经过恋爱的四个阶段,分别是: 共存(codependent)、http://daxinli.com/hunlian/lianai/xinli-86312.shtml
11.爱分化与成长——从心理学视角理解《饮食男女》中的家庭故事李安的《饮食男女》是一部有着细腻心理逻辑的出色电影,以父亲与三个女儿各自的感情为四条线索,构成了整个故事。本文尝试从心理学中系统论的视角理解《饮食男女》中的家庭故事,对《饮食男女》中家庭关系、互动模式和主要人物心理,以及故事中家庭的成长作出分析和解读。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497933/
12.两性心理学——爱情背后,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在1988年提出理论,认为爱情不过是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边(不等长)分别是:激情、亲密和忠诚,所有爱情不同的面目不过是这三个边的长度来回变化而已。 早在斯滕伯格之前,加拿大学者约翰·李在收集了从古希腊时代到上世纪70年代的数百篇文献之后,通过4000余种对爱情的描述将爱情分成了https://www.psychspace.com/psych/viewnews-1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