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老舍
《骆驼祥子》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现代中国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也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主要代表作。
小说叙述了一名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次买车,三次丢车的经历,展现祥子想凭个人努力改变自己卑贱地位的故事。祥子一次次梦想的破灭到最终沦陷过程确实让不禁惋惜,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祥子和虎妞的婚姻悲剧。
出于好奇的我,打算寻找这场婚姻悲剧的原因,发现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为中心点,刚好可以分析其中缘由。
斯滕伯格提出的爱情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
他认为,人类的爱情虽然复杂多变,但其基本构成成分不外乎动机、情绪和认知三种。
认知成分是爱情的理性认识,对情绪和动机有着控制作用。有人形象地把爱情动机视为电流,情绪视为火花,而把认知看作是开关,它可以调节爱情之火的热烈程度。
以爱情的三种成分为元素,斯腾伯格进一步把动机、情绪和认知各自在两性间发生的爱情关系,分为激情、亲密、承诺。
激情是指爱情关系趋于浪漫、身体吸引和性爱完美的驱力或一种状态。
亲密是指在恋爱关系中亲近、融合,结成亲密私人关系的感觉。
承诺是指当事人对关系维持的一种认知,决定去爱一个人和对恋爱关系担负责任。这三种爱情成分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不同的爱情类型。
经历大量数据研究后,斯腾伯格用三角形来表示三种成分的相互关系。
亲密、激情、承诺相互作用下分别构成了喜欢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完美式爱情等七种类型。后来斯腾伯格进一步提出,这三种成分都没有的时候,属于非爱,即是第八种爱情关系组合。
引用这个理论,比较祥子和虎妞相识、结婚后不同时期两人之间的爱情关系模式,揭示他们的婚姻必然失败的根源。
《骆驼祥子》的开头,介绍了祥子的出生,“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18岁的时候跑进城里来”。
原生家庭注定了祥子地位的卑微,来到城市里只想只想着怎么赚到钱买车,成为高等车夫。
他来自乡间,暂时没有想娶亲,但心里边也不是没有想过;假若他有自己的车,生活改善,是愿意娶亲,他会到乡下娶个年轻力壮,吃得苦,能洗能做的姑娘。面对社会上的壮汉嫖娼的现象,祥子始终不肯随和,一来他自居为要强的人,二来他亲眼得见那些花冤钱的傻子们得了性病。
所以,他内心深处觉得,一旦要娶,就必娶个一清二白的姑娘,才有面子。
①没有激情关系
祥子攒钱时,在刘四爷那租车,自然和他的女儿虎妞相识,虎妞因长期在父亲的管制下,三十七八未出嫁,又长混迹在全是男人的车场里,性格粗暴直爽大大咧咧,但是他对祥子有所好感。
他们相识的过程里,他觉得虎妞可以做朋友,相处还行,在他心里虎妞长的虎头虎脑,又老又丑,没人敢娶她。
不管是外表形象,内在魅力,情绪上都没办法让祥子开启兴奋的阀门。虎妞倒是看上祥子年轻力壮,勤奋朴实,所以他们之间是没有激情的。
②不想亲密接触
亲密包括对对方的赞赏、照顾爱人的愿望、自我的展露和内心的沟通。
当祥子被虎妞引诱喝了酒,发生关系后,祥子的内心反复的厌恶到:
现在……想起虎妞,设若当个朋友看,她确是不错;当个娘们看,她丑,老,厉害,不要脸!就是想起抢去他的车,而且几乎要了他的命的那些大兵,也没有像想起她这么可恨可厌!
还发现虎妞不是处女后,骂她是破货。
看到这里,明显感觉到传统的祥子和思想开放的虎妞形成了鲜明对比,性格反差极大,是亲密不起来的。
③拒绝长期承诺
承诺简而言之,就是愿意和对方保持长期关系,以结婚作为约束。但是祥子虎妞发生关系后,祥子躲避虎妞,虎妞假装怀孕,想让祥子娶她,表示愿意与父亲摊牌,离家和祥子生活。
但祥子的内心及其排斥,痛苦。
就是他们父女都愿意,他也不能要她;不管刘老头子是有六十辆车,还是六百辆,六千辆!他得马上离开人和厂,跟他们一刀两断。
他晓得她的厉害!要成家,根本不能要她,没有别的可说的!要了她,便没了他。
结合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的爱情理论,在婚前,祥子和虎妞爱情三元素一样没有,属于非爱。这也是这段婚姻悲剧的开始。
空洞式的情感:只有承诺。缺乏亲密和激情,如纯粹的为了结婚的爱情。此类“爱情”看上去丰满,却缺少必要的内容激情和亲密。
虎妞和祥子之间无爱的状态,在祥子经历了想二次攒钱买车的存款被抢走,面对现实的压迫,和虎妞假怀孕的威胁,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最终决定和虎妞结婚。
走向空洞式情感,结了婚之后,他们之间的情感状态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爱情理论中的祥子和虎妞婚姻中不存在亲密与激情。
可是简直没有回家的勇气。家里的不是个老婆,而是个吸人血的妖精。
从祥子的角度看,和虎妞结婚意味着屈辱,被人戳脊梁骨,说他是偷娘们的人,也意味着他之前拼命奋斗的无价值,觉得虎妞剥夺他自己为可以为人正直的人生。
从虎妞的角度来看,她更想和祥子结婚。虽是祥子娶亲实属虎妞一手出钱操办,再加上怀孕的事被戳破,这样的婚姻开头就已经透着危险的味道。
告诉你吧,就是不许去拉车,我就是不许你浑身臭汗...“看谁别扭得过谁!你要老婆,可是我花的钱,你没往外掏一个小钱。想想吧,咱俩是谁听谁的”
她嫁给祥子有真诚的一面,但又不乏另有所图,为了弥补青春时没有被满足的肉欲。打心里她不理解,也不想理解祥子。永远以资产阶级的姿态和祥子相处,再加上利用经济优势进行压迫,限制祥子的自由。
显然这样的承诺是畸形的。
看似属于合法的夫妻,但实际上,他们的结合也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此时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只能依靠着所谓的承诺维持着。
虎妞祥子结婚后没多久,虎妞真怀孕了。看着虎妞日益变大的肚子,祥子曾有一念,孩子出生后,他也是有了后代,也算是有精神寄托了。
仍然没有增加祥子和虎妞在此缺失的激情和亲密。
斯腾伯格说过性的需要,是引起激情的主导形式,其它自尊、照顾、归属、支配、服从也是唤醒激情体验的源泉。
对于祥子来说,性是痛苦的。婚后第二天,他去澡堂洗澡,因为他觉得自己很脏。
他似乎不敢就那么走出来,围上条大毛巾,他还觉得自己丑陋;虽然汗珠劈嗒啪嗒地往下落,他还觉得自己不干净——心中那点污秽仿佛永远也洗不掉。
在说到爱情三角理论的亲密,它包括,理解尊重支持对方,亲切沟通,价值观达成共鸣等。
而祥子和虎妞居于价值观差异悬殊,他们生活中可以用无话可说来表达,更没法产生亲密。
祥子虽然生活在城市里,但是他的心态和价值观念完全是农民的心态和价值观念。“一方面祥子完全失去了与农村的联系,而且再也不愿与之发生任何联系了,另一方面他又没有扎根于城市生活,甚至还不知道与新的社会环境建立应有的联系”。
譬如祥子既拒绝了刘四主动借钱给他买车的建议,也拒绝高妈给他的放贷等。
祥子虽质朴,但也可以看出他身上的那种农民式的根深蒂固的自给自足的经济观念,以及他与城市生活的隔膜。
虎妞固然有缺点,也可以看出,她勇敢,精明强干的一面。在工作上,她具有管理才能和经营意识,她父亲主外,她主内,把车厂管理得铁桶一般。
在和祥子结婚以后,虎妞也并没有丧失职业女性的思想性格,譬如,她要买几台车,租出去,吃车租,而不喜欢祥子拉车卖苦力,可以说她是靠管理挣钱。
而他们之所以能一起生活下去,不仅是虎妞把祥子钓上了钩,也不是互相承担夫妇的责任,而是因为虎妞有着“买车”的能力,祥子还有拉车的意愿。车是虎妞和祥子关系微妙地生活在一起的纽带。
但是,勉强的婚姻,外在的承诺连接终究抵不过现实。就在分娩的晚上难产,没能及时就医,连带腹中胎儿窒息身亡。
为处理虎妞后事,祥子卖车葬妻,想到的依然是车和自己的饭碗。他在和虎妞结合的婚姻生活中,实际上他一直有自己的思想,虎妞的死,他最痛心的并不是妻子,而是失去了车。
这段婚姻走到这里已经从空洞式爱情到无爱。甚至可以说彼此成了陌路者。
祥子和虎妞有名无实的婚姻,就是婚姻里一开始就错的路。将就下去,最终在旧社会的腐蚀下,灰飞烟灭。
斯坦伯格很聪明,在分类的爱情前面都加了一个“式”字,因为在他看来,前面列举的六种都只是类爱情或非爱情,在本质上并不是爱情。
只有三种要素共存才是爱情,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类爱情和非爱情的情形实在太多,以致把具备三要素的爱情基本当作是一种超现实的理想状态。
亲密是“温暖”的,激情是“热烈”的,而承诺是“冷静”的。没有爱情三角的平衡,祥子和虎妞悲剧无爱的婚姻终究成为一场悲剧。
《骆驼祥子》这一小说,老舍先生笔下旧社会的黑暗腐朽、丑陋,造成祥子和虎妞的婚姻悲剧有些不可磨灭影响,但是,婚姻悲剧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消失,在相对和平的现在,这场悲剧对我们又有哪些启示呢?
①勉强的婚姻,不会幸福。
老一辈人常说,夫妻相处之道,凑合凑合,就是一辈子。
其实不然,虎妞不注重个人形象,不仅吓跑男人,就连高妈看见都说很吓人。其次语言粗俗,行为激进,过于强势以至于没人敢亲密,更别说激情了。
其次,虎妞引诱祥子上钩,又强迫并自己包办结婚。
就像《父母爱情》里的王秀娥和老丁,凑合在一起,谁不也不服气谁,王秀娥为老丁生了几个娃,即使没有生病去世,他们继续生活也难幸福。
都说强扭的瓜不甜,在婚姻关系也一样,不必勉强。
②爱自己是幸福婚姻的关键。
虎妞祥子在一个屋檐下,但是祥子对她并无情感,在这场婚姻里,她把自己放得太低,直到最后一刻都是带着悔恨离世。
俗话说,只有爱自己,有可能被人爱。《知否》里,印象最深刻的是盛明兰对祖母说的这话:若为了在男人面前争一口饭吃,反倒把自己变成面目可憎的疯婆子,这一生多不划算。兴许从一开始她就知道婚恋里爱自己是幸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