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苏舒创办名医主刀不久就获得真格基金、初心资本、快创营、华旦天使投资的500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3个月后,又拿了复星医药、高榕资本、真格基金6000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
6个月后,完成1.5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名医主刀已经成为近几年移动医疗界的最大黑马。
获得资本青睐的同时
质疑声也随之而来
名医主刀成立的两年间,外界一直对这家公司有着诸多质疑。邦哥在网上搜集整理以后概括为下面几种声音:
相信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如果自己或家人生病需要做手术,去医院预约专家号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常常要排几个月的队。
Q2:名医主刀的做法和“中介”有什么区别?
从模式上看,名医主刀帮助患者对接专家资源,的确起到了“中介”的作用。事实上,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中介”,互联网的作用是什么,就是打通信息的不对称,中介的作用是什么,也是打通信息的不对称。
Q3:“我有钱,我就想请专家给我看病。”——这会不会形成另一种资源浪费?
“病急乱投医”是很多人在生病的时候会犯的错误,这里不单指找“庸医”,有时候也可能会“乱投名医”。
在名医主刀邦哥看到,他们内部设有专业的分诊团队,团队负责人拥有二十多年外科临床的经验。对于疾病的程度、需求、匹配都有专业的认识,不会形成“小病大医”的资源浪费。
他感谢徐小平在内的一众投资人和创业邦对名医主刀的帮助,他认为面对争议,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手头的事情做得更好,用成绩去应对所有质疑。
曾因“看病难”感到绝望
如今他创办名医主刀
苏舒并不是一个幸运的人,即便生长在医生家庭,在面对求医问药的困难时,他也像大部分人一样无助。
生长在安徽安庆的他,在还小的时候,外公患病急需手术,然而即便母亲是当地最好的医院里最好的妇产科医生,全家人用尽了全部的力量和资源,依旧束手无策,当地的医生连给他的外公做穿刺都不敢。那时的苏舒第一次感受到了患者家属的无奈和绝望。
苏舒创办名医主刀,很大程度上与自己的家人有关。
“就连像我这样家里有医生的尚且如此,那些普通的患者和家属遇到类似的情况,不知道会有多么痛苦。”
事实就是这样,中国最好的医生都集中在北上广,但有多少人在北上广认识好的医生?
全中国每年有5000万台手术,在平时或许感受不到,但当你真正有需求的时候,你就知道想找一个好的医生有多难。
“海南双性弃婴”事件或许是可以侧面证明名医主刀价值的典型案例。
2012年11月15日夜间,57岁的樊喜法在打工的海南三亚捡到弃婴政政,由于孩子患有“先天性生殖器两侧畸形症”,即俗称的“双性婴儿”。
苏舒探望“弃婴”小政政
医疗险保障医患关系
同样是家人,苏舒的母亲是三甲医院的妇产科主任,她在岗位上工作了三十多年,每周工作六天半,到手的工资只有八九千不说,还经常得不到患者和家属的理解。
在曾经因为求学而生活过的新加坡和美国,苏舒看到,医生是全社会最受尊重、社会地位、商业价值最高的一类人,国外大学当中医学院的分数线永远是最高的。但在中国,仿佛并不是这样的。
他想用自己的行动帮助医生在中国重新成为受更多人尊重的职业。
医患关系紧张,很大程度是因为保险没有落实。为了避免医疗纠纷的产生,名医主刀针对多点执业的医生推出了手术险。
将医生多点执业的交通意外、手术台上的手术意外、医疗纠纷的意外都包含进来,这样医生就能够更加专注的做自己份内的事情。平台甚至可以成为他们的经纪人,为他们安排各方面事情。
增加手术单量,完善服务流程,打通线上线下
马云: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创始人的执行力、吸引人才的能力、融资能力、自我调整能力、自我学习成长能力,将会决定一家公司能走多远,和竞品的差距有多大。
在苏舒看来,在医疗领域,唯“专”不破更行得通,只有足够“专”,速度才能快、流程才能更优化、兵力才更集中。如何做到“专”,苏舒总结为“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提升单量和覆盖范围
名医主刀移动医疗手术平台目前拥有全球3万多名签约医生,数千张优质床位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互联网+医疗手术的模式。
第二步,服务流程进一步完善
当手术达到一定的量时,就能够整合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各个环节服务资源,包括术前的检验检测、放疗化疗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术中的用药和器械的选择使用,术后的康复和护理等全流程的产业链整合
第三步,打通线上线下,建立自己的独立手术室
在医疗领域里,名医主刀结合自身业务的特点,推出了互联网手术中心的概念,2017年名医主刀会将互联网手术中心的模式推广到全中国。
到今天为止,名医主刀已经在陕西延安、河南开封、安徽安庆、湖北麻城等多个地方建立了互联网手术中心。苏舒希望在未来三年在中国建立100个这样的互联网手术中心,到时候医生可以拎刀入驻,专注手术这块儿,其他剩下的由平台打理好。
聊到最后,苏舒回忆起了2015年夏天,名医主刀登上创业邦创新中国DEMOCHINA在杭州时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