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融资超2亿,一招搞定徐小平,却也争议不断…移动医疗最大黑马竟是它

2015年7月,苏舒创办名医主刀不久就获得真格基金、初心资本、快创营、华旦天使投资的500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3个月后,又拿了复星医药、高榕资本、真格基金6000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

6个月后,完成1.5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名医主刀已经成为近几年移动医疗界的最大黑马。

获得资本青睐的同时

质疑声也随之而来

名医主刀成立的两年间,外界一直对这家公司有着诸多质疑。邦哥在网上搜集整理以后概括为下面几种声音:

相信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如果自己或家人生病需要做手术,去医院预约专家号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常常要排几个月的队。

Q2:名医主刀的做法和“中介”有什么区别?

从模式上看,名医主刀帮助患者对接专家资源,的确起到了“中介”的作用。事实上,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中介”,互联网的作用是什么,就是打通信息的不对称,中介的作用是什么,也是打通信息的不对称。

Q3:“我有钱,我就想请专家给我看病。”——这会不会形成另一种资源浪费?

“病急乱投医”是很多人在生病的时候会犯的错误,这里不单指找“庸医”,有时候也可能会“乱投名医”。

在名医主刀邦哥看到,他们内部设有专业的分诊团队,团队负责人拥有二十多年外科临床的经验。对于疾病的程度、需求、匹配都有专业的认识,不会形成“小病大医”的资源浪费。

他感谢徐小平在内的一众投资人和创业邦对名医主刀的帮助,他认为面对争议,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手头的事情做得更好,用成绩去应对所有质疑。

曾因“看病难”感到绝望

如今他创办名医主刀

苏舒并不是一个幸运的人,即便生长在医生家庭,在面对求医问药的困难时,他也像大部分人一样无助。

生长在安徽安庆的他,在还小的时候,外公患病急需手术,然而即便母亲是当地最好的医院里最好的妇产科医生,全家人用尽了全部的力量和资源,依旧束手无策,当地的医生连给他的外公做穿刺都不敢。那时的苏舒第一次感受到了患者家属的无奈和绝望。

苏舒创办名医主刀,很大程度上与自己的家人有关。

“就连像我这样家里有医生的尚且如此,那些普通的患者和家属遇到类似的情况,不知道会有多么痛苦。”

事实就是这样,中国最好的医生都集中在北上广,但有多少人在北上广认识好的医生?

全中国每年有5000万台手术,在平时或许感受不到,但当你真正有需求的时候,你就知道想找一个好的医生有多难。

“海南双性弃婴”事件或许是可以侧面证明名医主刀价值的典型案例。

2012年11月15日夜间,57岁的樊喜法在打工的海南三亚捡到弃婴政政,由于孩子患有“先天性生殖器两侧畸形症”,即俗称的“双性婴儿”。

苏舒探望“弃婴”小政政

医疗险保障医患关系

同样是家人,苏舒的母亲是三甲医院的妇产科主任,她在岗位上工作了三十多年,每周工作六天半,到手的工资只有八九千不说,还经常得不到患者和家属的理解。

在曾经因为求学而生活过的新加坡和美国,苏舒看到,医生是全社会最受尊重、社会地位、商业价值最高的一类人,国外大学当中医学院的分数线永远是最高的。但在中国,仿佛并不是这样的。

他想用自己的行动帮助医生在中国重新成为受更多人尊重的职业。

医患关系紧张,很大程度是因为保险没有落实。为了避免医疗纠纷的产生,名医主刀针对多点执业的医生推出了手术险。

将医生多点执业的交通意外、手术台上的手术意外、医疗纠纷的意外都包含进来,这样医生就能够更加专注的做自己份内的事情。平台甚至可以成为他们的经纪人,为他们安排各方面事情。

增加手术单量,完善服务流程,打通线上线下

马云: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创始人的执行力、吸引人才的能力、融资能力、自我调整能力、自我学习成长能力,将会决定一家公司能走多远,和竞品的差距有多大。

在苏舒看来,在医疗领域,唯“专”不破更行得通,只有足够“专”,速度才能快、流程才能更优化、兵力才更集中。如何做到“专”,苏舒总结为“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提升单量和覆盖范围

名医主刀移动医疗手术平台目前拥有全球3万多名签约医生,数千张优质床位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互联网+医疗手术的模式。

第二步,服务流程进一步完善

当手术达到一定的量时,就能够整合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各个环节服务资源,包括术前的检验检测、放疗化疗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术中的用药和器械的选择使用,术后的康复和护理等全流程的产业链整合

第三步,打通线上线下,建立自己的独立手术室

在医疗领域里,名医主刀结合自身业务的特点,推出了互联网手术中心的概念,2017年名医主刀会将互联网手术中心的模式推广到全中国。

到今天为止,名医主刀已经在陕西延安、河南开封、安徽安庆、湖北麻城等多个地方建立了互联网手术中心。苏舒希望在未来三年在中国建立100个这样的互联网手术中心,到时候医生可以拎刀入驻,专注手术这块儿,其他剩下的由平台打理好。

聊到最后,苏舒回忆起了2015年夏天,名医主刀登上创业邦创新中国DEMOCHINA在杭州时的场景。

THE END
1.有效沟通——医患关系的润滑剂我们处在这个社会圈,沟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沟通是情感的桥梁,能够缩短心灵的距离;沟通是情感的纽带,能够建起相互的信赖。尤其是对于我们护理人员来说,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往往是医患关系最好的润滑剂,不仅为我们的工作来带便利,同时也给患者带来舒心。 临床上,因为对自身病情了解不透彻而终日郁郁寡欢的大有人在,http://www.hnca.org.cn/wap/nurse/fc/a_104591.html
2.医患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医患关系是医疗服务活动中客观形成的医患双方以及与双方利益有密切关联的社会群体和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指“医”与“患”之间的关系,“医”包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包括病人、病人的家属以及除家属以外的病人的监护人。 为了建立https://edu.iask.sina.com.cn/jy/2ICTtb6vu9N.html
3.李松蔚:普通人能为改善医患关系做什么?李松蔚的财新博客你可以相信吗?「之所以这么难,是因为现实就是这么难,没别的办法」。多一个人这么想,我们的医患关系就改善一点,戾气就少一点。 但我猜有一些人不接受。有人会觉得那句「没别的办法」很刺眼,为什么要接受没别的办法?这是犬儒主义啊,为什么不仰望星空,期待有人有办法解决?——对,那是理想。但理想不可以「化」https://lisongwei.blog.caixin.com/archives/219397
4.关于医患关系的思考(精选6篇)在传统就医文化中,人们对治病救人的医务人员给予“悬壶济世”、“救命恩人”等许多赞美,也习惯于把找医务人员看病说成是求医。医务人员处在一个尊贵地位,患者处于求医、求救的地位,医患之间形成了主动与被动、支配与服从、施恩与受恩的医患关系。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缺医少药的时代已经过去。患者有了选择医疗机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w57vvu.html
5.医患沟通的密码20231228174105.pptx沟通行为百分比;聆听主要性;聆听层次;有效沟通步骤;重复沟通,变“不可能”为“可能”;人性最深处——渴望被人关注;人性最深处—渴望被赞美;温差效应;三、医患间沟通;医生与病人;医患关系;医生职责;影响医患关系客观原因;影响医患关系主观原因;医患关系三种模式;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228/8062106071006021.shtm
6.谈谈如何解决当前医患关系的认识医疗纠纷在传统医疗文化中,人们给予治病救人的医务人员 “悬壶济世”、“救命恩人”、“白衣天使”等许多赞美之词,也习惯于将找医务人员看病说成求医。医务人员处在一个尊贵的地位,患者处于求医、求救的地位,医患之间形成了主动与被动、支配与服从、施恩与受恩的医患关系。随着我国经济和卫生事业的发展,缺医少药的时代已经http://www.027yaju.cn/yiliaojiufen/20039.html
7.优质服务赢口碑赞美文章夺大奖病友盛赞人医作品参加国际文学于是女儿陪我刻不容缓地来到人民医院,我站在宏伟而又亮丽的人民医院医科大楼门前,情有独钟的看了一下七楼,因为那是我曾经住过的人医心血管科二病区,在那里我接受了二病区医护人员的多次精心医疗和护理,医患关系非常融合。 当我来到灯火通明的七楼医护站,当晚值班医生正好是熟悉的解翠医师接诊,问询病情并办理了http://m.10yan.com/m/showArt.html?contentid=803218
8.去了梅奥诊所,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医患关系行业动态去了梅奥诊所,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医患关系 我来梅奥的第一天很快结束了。然而不知道是不是由于时差,我却非常兴奋。走出梅奥时雪已经有一尺厚了,我慢慢地向着家的方向走着,头脑却飞速转动:百年梅奥如何在患者中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口碑,又如何在医疗体制变化如潮的今天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眼前闪现出各种画面:演奏老https://3g.dxy.cn/bbs/topic/37723257
9.上门服务收获向往的医患关系党群园地上门服务 收获向往的医患关系 自金牌护士上线以来,得到了用户们的一致好评。世纪坛医院急诊病房的护士们已经成功接单并且顺利完成了多次上门护理,也得到了病人们的一致好评与认可。但在这些赞美与好口碑的背后,又有怎样的经历呢?有过多次上门护理经验的急诊病房护士孙佳乐,给我们讲述了她的故事。https://www.bjsjth.cn/Html/Mobile/Articles/16743.html
10.张缘缘:后疫情时代,“医患关系最理想的样子”如何维持?“疫情带给了太多人伤痛,却也让我们看到了医患关系最理想的样子。”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一位网友的评论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国4.2万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奔赴一线,成为了“最美逆行者”的代名词。疫情期间涌现了太多动人的故事,让英雄、勇士、白衣天使这些赞美的词汇与医疗工作者紧密联系在一https://www.ecnu.edu.cn/info/1095/16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