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无情人有情。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万州区各医疗机构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保障市民正常就医,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连日来,暖心故事也在不断上演,广大医护人员用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扎实的工作作风,诠释着医者仁心。
医生肩背出院患者“暖心返家”
“这里的路太窄了,担架床下不去。”
“没事,我来背。”
11月15日,是家住溪口乡其林村2组81岁王大爷出院的日子,当救护车行驶到家附近时,面对担架床无法通过的小路,燕山乡卫生院公卫科科长陈功主动弯下身来,将老人背回家中。
“真是谢谢你们了,给你们添麻烦了。”王大爷反复道谢。而这一次的住院经历,更是让五保户的他满是感动。
接诊时,面对从王大爷家到公路的这条羊肠小道,随车出诊的燕山乡卫生院院长黄军同样毫不犹豫选择将王大爷背上了车。
由于王大爷病情紧急,需入院治疗,而王大爷和老伴无法提供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医院立即启动绿色通道,把王大爷送到过渡病房,展开导尿、静脉注射等对症治疗,同时进行核酸采样送检。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出来后,王大爷被转入普通病房,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王大爷很快好转,到了出院的日子。
“现在因为疫情没有车,我们两个老人啷个回家哟。”出院本该是件高兴的事,王大爷却发了愁。11月14日,晚上查房的时候,陈功发现王大爷闷闷不乐,一问才知道王大爷的忧虑,陈功当即表示会派“120”护送他回家。听到这个消息的王大爷露出了开心的笑脸。
考虑到患者本身患有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行动不便,家里又没有儿女,陈功便主动提出护送老人回家。当救护车驶到王大爷家附近的小路时,陈功没有一点迟疑,当即就把王大爷背了起来,并小心翼翼地将其送到了家。
“疫情期间,对我们出院病人来说回家是一件难事,多亏了医院替我们想办法,用‘120’把我送到家门口,陈医生怕我摔跤还把我背回了家,真的让人很感动。”年过八旬的王大爷非常激动地说。陈功说:“作为一名党员,也作为一名医生,尽最大程度帮助患者,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对核酸结果的重症患者立即救治
“今天感觉怎么样?疼痛有没有减轻?”“好多了,真是太谢谢你了。”11月15日上午,万州区上海医院神内科与肿瘤科的病房里,患者张女士夫妻俩对医生熊成秀很是感激。
原来,11月12日上午,神内科与肿瘤科副主任熊成秀上门诊,上午10点过,一位满脸愁容的中年男子走进诊室。“医生,我不是患者,我妻子生病了,她没有核酸检测结果,能不能开入院证明,我再回家把她背到医院来。”还没等熊成秀开口询问,该男子就满是着急地说。
患者情况紧急,不能因为疫情就让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了解情况后,熊成秀立即帮忙联系急诊科副主任向可佳。向可佳又立马向院感科报备,随后让该男子随车“120”,前去接患者入院。
上午11点20分,患者被送到医院,立即通过绿色通道转入过渡病房。随即,医护人员做好防护,为她进行了止痛、输营养液等对症治疗,同时进行了核酸采样。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出来后,患者被转入普通病房。
目前,经过几天的治疗,患者精神状态好了,也能自己翻身了,全身疼痛也缓解了不少。
“看着妻子难受,特别无助。”采访中,张女士的丈夫熊先生说,感谢上海医院的医生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和鼓励,让妻子及时入院治疗,谢谢他们。
专人专场服务守护透析患者“生命线”
“谢谢你们,疫情期间保证了我们正常透析,为我们守住了‘生命线’。”11月15日,在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前来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由衷发出了赞叹。
透析治疗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方式,推迟或中断透析可能危及生命。疫情期间,如何保证尿毒症患者规律透析?连日来,区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医护人员24小时值守,不停机、不离人,对于特殊患者更是展开专人专场服务。
前几天,血液净化中心按照惯例,每天专班排查第二天需来医院透析的患者情况,在排查中发现患尿毒症7年的谢先生居住在临时管控区。血液净化中心立即将情况上报,经院领导同意后随即启动疫情防控管控应急预案,当时万州还未进行社会面管控,当天晚上完成其他透析工作后清场,血液净化中心副护士长杨昌淑便联系患者及其家属,指导患者专车闭环来医院,医院开设了绿色专用通道让患者进入透析区,并对环境全程严格消杀,医护人员全程二级防护。
进入透析区后,专人专场透析。透析结束后,由医护人员护送患者从专用通道出医院上专车,并对环境及区域进行了全面消杀。血液净化中心贴心的服务,让谢先生感动不已:“真没想到你们工作做得这么细,处处为我们患者着想,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