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亲历故乡县医院治疗高血压引发的头痛病时,目睹医院今昔变化之大,令人瞠目结舌。心潮涌动,用拙笔记录下这些花絮,以感谢为我治疗的医生、护士们。
少时离乡五十春,双鬓斑白叶归根。
圣诞礼花伴雪飞,亲历故乡治病人。
清晨,一阵剧烈的偏头痛,吓坏了女儿,她风驰电闪地驾车把我送到县医院内五科病房。
山东省沂南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7年,而在我离乡时的记忆中,那个只有两排砖房的县人民医院,就座落在界湖镇西北角的小山村里。那时医疗器械很少,医生技术粗放,治疗手段简单。头痛脑热的还能应付,一有疑难危重患者,只有一条路—转院。
今天当我一踏进医院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满院茂盛的松柏,在冷风中挥舞着碧绿的繁枝茂叶,笑迎前来就诊的患者。三座错落有致的大楼,彻底掩埋了那昔日的低房旧屋,闪烁的彩灯印证着这里的现代文明程度。就在停车场边上的一个高压氧室那醒目的大红标志,在我脑海里刻下了深深地印记。
望着这座完全有能力和省级大医院瓊美的县级人民医院,可能是犯了望梅止渴的毛病,我的头痛顿觉好了许多。
急救中心为老区人民铺设了一条生命保障的绿色通道。
放眼东望,在那一排醒目的120急救车辆上方,急救中心显得格外亲切,它清楚地告诉人们,昔日贫穷落后地沂蒙山深处的地方,医疗卫生抡救的条件己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它骄傲地宣布着:革命的硕果,老区人民己经尝试;新农合的惠农政策,已象金达莱花一样开遍山乡。改革开放的春风,刮绿了老区山水。
从沂南百姓就医服务手册上获知:这个急救中心在十几年里,己成功抢救全县山区病人达20多万人次。而尤其是把无数农药中毒者、一氧化碳中毒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成为新时期山区人民的救星。
正当人们沉浸在欢庆2012年元旦的佳节之时,而在沂南县铜井镇张庄村一位83岁的老奶奶却因天寒地冻,跌倒在院里,口吐沫子,脸颊麻木,昏迷过去。是县医院120急救车辆及时赶到,不顾天黑路滑,把老人送到内五科。得到了大夫、护士的精心救治,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老人终于转危为安。我看到了医生们疲惫的脸颊上露岀了欢欣地笑容。因和我同居一病房,我和她的儿、女们啦起呱时,他们一口称赞:要是前几年的话,妈妈肯定就要无法救治只等一死了。多亏了县医院急救中心的车和大夫们,是他们挽救了老母亲的命。
古文化植入现代文明中,医护人员发扬光荣传统,把救死扶伤做为第一要素,以实际行动展现着白衣天使的美丽心灵。
公元2012年元月1日清晨,我站在五科病房的玻璃窗前,耳畔中突然听到如诉如泣的古筝声,我觅声西望,原来是自诸葛亮城方向顺西风而至,时而优扬,时而顿挫。噢!我记忆的细胞告诉,这个古时的阳都,就是汉后三国蜀相诸葛亮先生的故乡。为弘扬诸葛文化,县里投巨资开发了西山卧龙公园,开发商顺应文化潮流的洗涤,修建了气势恢宏地诸葛亮城,栩栩如生的三国历史人物的塑像,伴着历史古战场的展现,空城计中的古筝声,一阵阵飘浮,一段段振颤人心的远古传说,携着现代文苑的瑰丽文化,一齐涌入这座县医院的上空,连绵不断。使患者们在美妙的氛围中住院治疗时,痛苦大减了许多!
患者们发现,在早7时30分,以科主任陈忠山为首的医生和护士们,全部聚集到医生办公室,他们面帶春风般的微笑,以特有地形式,来欢渡元旦佳节。我深深地被他们这种敬业精神震撼了。是啊,现在各行各业的人们都会到公园、到超市、到影剧院,或走亲访友。而你们这群白衣天使,却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照常上班,来为患者解除病痛,而有的医生、护士昨天晚上深夜才离去,而仅短短的几个时辰,又出现在办公室里。您说是不是十分高尚,十分伟大。中国的美丽就象在嘈杂海洋中的一首亘古流传的动人乐章,她平平凡凡地端坐在我们的心里。从来都不曾离去,我们也从来没有背离。所以坚信、坚守,为中国有这样一群白衣天使而骄傲,为中国脊梁喝彩!
让百姓不出县便能享受到省级水平的医疗服务成为县人民医院永远的追求
在这一实打实的目标指引下,沂南人发扬了革命老区精神,医院的管理水平,悄然无声地提高着,在与齐鲁医院联合中,使医疗设备得到了迅速地更新;医生、护士定期的培训与交流;齐鲁知名专家、教授坐诊、会诊,大大提升了县医院名气。再加之便民、惠民的一系列措施,使百姓看得起病,住得起院。我同室的聂胜奎老人感慨地对我说:“这座医院和我同龄,然而,令我绝对没有想到的是,在近十余年发展如此迅速,规模如此之大,软、硬件如此先进;岁月染白了我的青丝,却把这座曾不起眼的小县医院变成了省城级的大医院。致使我做梦也没想到,不出家门口也亨受了你们国家干部的待遇!”
老聂一席话,道出了农民患者对社会主义新农合的拥护与信赖,也证明了县级人民医院大发展的必要性。
真正是,种下了文明之种,萌发美好之芽;施以道德之肥,催生和谐之根;浇灌心灵之水,绽放幸福之花。愿新农合这朵艳丽地花朵,映红沂蒙山区大大小小的农家。
文明是灯,爱心是塔,指引着沂南县人民医院的医护工作者,将以真心换赞语,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医患情感之花。视患者如亲人,把爱的奉献聚焦每一刻,催生新时期的医患关系。
看到建设中的21层门诊病房大楼,相信沂南人民医院正以快速前进的步伐,奔跑在爱民、为民的大道上,其前景一片辉煌!
作者:姜金岳,公务员退休,诗人、作家。回故乡沂南县湖头镇姜家庄安渡晚年。本文在网易论坛夕阳无限好版、我的故乡版、新闻版先后发表,在国内中国作家协会会刊,长江诗歌报,左诗苑,中国艺术名人榜刊等知名刊物刊登。另外在人民网、新华网、凤凰卫视网,腾讯网,浙江博客网等论坛先后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