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孙老伯将自己亲手创作的一幅国画
赠送给口腔外科医师王艳艳
怎么回事?
81岁的孙老伯来到普陀区眼病牙病防治所口腔外科做牙齿修复(即“镶牙”),因口内存有残冠和残根以及多个死髓牙,必须拔除才可做牙齿修复,且死髓牙拔除难度较高。接诊医师王艳艳经评估分析、与患者沟通,确定行“首先拔除无法使用的残根,再分两次拔除死髓牙”为最佳治疗方案。鉴于患者高龄和心理紧张,每次术前,王医师都会根据术前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及麻药的耐受程度,尽可能使用最精确的器械为患者拔牙。历经4次复诊,孙老伯顺利完成牙齿修复术前拔牙,且伤口愈合良好。术后,孙老伯特地送来自己亲手创作的国画以表谢意。
王艳艳作为口腔外科的新鲜血液,她专注于自己的专业,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擅长牙槽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各类牙拔除术、阻生齿微创拔除术等。面对疑难病例,她总是迎难而上,无惧挑战。
一位15岁的小男孩来拔智齿,曾做过牙齿矫正,且拔除牙是一个牙胚,未发育完全,埋伏的位置较深且歪,若不拔除,将导致其它矫正牙发生移位,因口内无法直接看到露出的牙齿,需要把牙胚上的牙肉翻开,多次利用超声骨刀去骨辅助完成拔除,极其考验医师的耐心细致,全程耗时一个多小时,王艳艳不仅顺利为患儿完成了患牙的拔除,也收获了患儿和家长的满意和认可。
工作中,她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用真心、细心、耐心、爱心服务好每一位患者;工作之余,她坚持不断探索和学习牙槽外科领域新进展,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希望能为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口腔诊疗服务。
“患者的感谢是对我专业技术和优质服务的肯定,更是对我的鞭策与鼓舞,未来我将不断提升医学素养和临床技能,以更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温馨的服务继续前行。”王艳艳说道。
老人亲手创作的画作,绘出了对医务人员的赞美与感激之情、也绘出了和谐医患关系的暖心画卷。一笔一墨都是对医务人员最大的肯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健康普陀医立方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医声护事|患者送来别样“锦旗”,普陀区眼病牙病防治所暖心服务赢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