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1《我与社会》电子课本+教学视频+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
电子课本
视频讲解
知识点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1.1《我与社会》
1、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有哪些?
①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②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③阅读报纸、收看电视。④上网查询。
2、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
①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4、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着不同的身份。
5、在不同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身份的表现。
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在小区我们是业主……
6、社会关系的类型。
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图文解读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已进入了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应该是()
A.越来越分离B.与任何人无关
C.越来越紧密D.彼此不能分开
2.以下图片能给我们带来深刻社会生活感受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3.父母为我提供衣食,老师帮助我学习,过马路时,警察为我提供安全保障,邮递员为我送信。这表明()
A.中学生年龄还小,离不开社会
B.个人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社会
C.只有人人为我,我不用为人人
D.中学生不需要自立
4.我们生活的社会是绚丽多彩的。下面图片不能反映这一点的是()
5.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在社会中我们()
A.①②③B.①③④
6.当我们观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时,我们的感受是()
A.很热闹,场面震撼
B.作为中国人,我自豪,我激动
C.能到北京天安门,太幸运了
D.升国旗仪式见多了,没啥特别
7.社会生活复杂,需要我们学会选择。下列同学选择正确的是()
A.小丁碍于面子接过同学递来的香烟
B.小梅请病假去观看某明星演出
C.小华为了买手机和父母大吵大闹
D.小涛把捡到的钱包主动交还失主
8.我们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小网”,正是由于这样一个个的“小网”在无限地延伸,才组成了社会这张漫无边际的“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启示我们需要()
A.融入社会生活
B.沉浸在个人的生活圈子,不与他人接触
C.不接触复杂的社会生活
D.只融入学校的学习生活
9.小明在《新闻联播》上得知,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习近平主席监誓下宣誓:本人林郑月娥,谨此宣誓:本人就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定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尽忠职守,遵守法律,廉洁奉公,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服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小明了解社会的途径是()
A.网络B.电视
C.报刊D.实地考察
10.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可分为()
①血缘关系②敌对关系③地缘关系④业缘关系
11.下图是我国法律所调整的亲属关系图。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①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②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③人在社会上往往只有一种身份④人的身份可以通过社会关系中的血缘关系来确定
A.②③B.①②
C.②④D.①④
A.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
B.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
C.人的生存和发展会受到社会制度和环境的制约
D.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13.下列句子最能体现“志愿汇”图标内涵的是()
A.敬业乐群、公而忘私
B.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4.下列能体现正确感受社会生活的是()
15.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这些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
A.集体B.家庭
C.单位D.社会
16.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是社区的居民,是商场的消费者,是祖国大家庭中的成员……这表明我们具有不同的()
A.职业B.身份
C.地位D.级别
17.小林在学校里是个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走在回家的路上是个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不同②小林的身份是唯一的、固定不变的③每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或在同一时期面对不同的社会关系,都会有多种身份④我们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多方位地认清和思考自己的不同身份
C.①③④D.①②④
18.有人这样比喻,社会就像一棵大树,我就是其中一片树叶;社会是浩瀚的星空,我就是其中一颗星星;社会是一望无垠的草原,我就是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是()
A.人类非常渺小
B.人是社会中的一员
C.人离不开社会
D.没有社会就没有个人
二、非选择题
19.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州,护林员发现了一个吃狼奶长大的女孩劳拉。这个8岁的女孩用四肢爬行,用狼的语言在狼群里尽情“交谈”。小劳拉后来被送到美国心理改造中心。经过18个年头的艰苦训练和学习,劳拉才逐步恢复人性,最终还上了大学。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20.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广泛的社会生活。请你列举你认为能体现社会生活内涵的内容。
21.看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2)你现在的身份有哪些?请至少写出你的四种身份。
22.大多数人面对陌生人时都会有一种潜在的恐惧感和抵触情绪,“生活导师”也曾给过人们“不要与陌生人交往”的忠告。
请你思考:你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吗?你是通过什么方式认识他们的?你如何看待“生活导师”的忠告?1
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个人、集体和社会知识的运用。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即使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是越来越紧密。C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A、B、D三项说法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个人、集体和社会知识的运用,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①②③④说法均正确。
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个人、集体和社会知识的运用。材料中列举了父母、老师、警察和邮递员为我们的生活作出的贡献,说明了个人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社会,B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A项说法错误,个人离不开社会与年龄没有关系;C项说法错误,我们应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D项说法错误,中学生应培养自立能力。
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个人、集体和社会知识的运用。本题是一道逆向型选择题,要求选出不能反映社会生活的图片。我们生活的社会是绚丽多彩的,C项中的深远宇宙不能反映这一点,符合题意,应入选。A、B、D三项的内容都反映了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6.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情感知识的运用,考查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情况。国旗是我国的国家标志,观看升旗仪式时,作为中国人,我们会感到骄傲和自豪,B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A、C、D三项的说法都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7.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辨是非善恶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和辨别能力。香烟属于不良诱惑,所以我们要学会拒绝,小丁的做法是错误的,A项排除;小梅假装生病是不诚信的表现,B项错误;与父母吵架,是不尊重父母的表现,买手机是不能抵制诱惑的表现,C项错误;D项是能够正确对待金钱、拾金不昧的表现,正确。
8.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个人、集体和社会知识的运用。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因此我们应积极融入社会生活,A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错误,应排除。
9.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个人、集体和社会知识的运用。从“小明在新闻联播上得知”这句话可以看出,小明了解社会的途径是电视,故选B项。其他三个选项也是公民了解社会的途径,但不符合题意。
10.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身份不同责任知识的运用。根据所学知识,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看,人的身份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①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②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
1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个人、集体和社会知识的运用。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人的身份可以通过社会关系中的血缘关系来确定,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①③说法错误,排除。
13.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公益。参与社会公益,服务社会,有利于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从图片看,众的“心”汇聚起来,变成大爱,温暖社会。对应选项为B项。
14.B解析:④宅在家里,哪里也不去不是正确感受社会生活的做法,应排除;排除包含④的选项,故选B项。
15.D解析: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这些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故选D项。
16.B解析:居民、消费者、祖国大家庭中的成员表明的是每个人的身份,不是职业、地位和级别,故选B项。
17.C解析:人的身份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变化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②说法错误,①③④说法符合题意,故选C项。
18.B解析:题干中的比喻说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A、D两项说法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B项正确。
19.答案: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成长和发展起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学会交往知识的运用,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根据材料信息,劳拉脱离人类社会8年,后来经过18年的艰苦训练和学习才逐步恢复人性,说明每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成长和发展起来。
20.答案:(1)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顾客在商场购物;参观博物馆;观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等。
(2)与周围熟悉的人一起游戏、锻炼、上学。
(3)网上购物、聊天、看报纸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个人、集体和社会知识的运用。考查学生对社会的观察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日常生活中,我们与周围熟悉的人一起游戏、锻炼、上学、网上购物、聊天、看报纸,都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内涵。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顾客在商场购物,参观博物馆,观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也都可以体现社会生活的内涵。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21.答案:(1)因为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比如:在家里,我是父母的子女;在学校,我是老师的学生,我是同学的同学;在社会上,我是普通公民,我还是环保志愿者等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身份不同责任知识的运用。第(1)问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一般。从漫画中可以看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身份,那是因为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第(2)问,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难度值一般。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即可。比如,在家里,我是父母的子女;在学校,我是老师的学生,我是同学的同学;在社会上,我是普通公民,我还是环保志愿者等等。只要学生任意回答四种即可。
22.答案:(1)喜欢或不喜欢。
(2)在人生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是从和陌生人交往开始的。从入学开始就要同陌生的老师交往,同时要同陌生的同学交往,从小学、中学和大学,到走向社会,都不可避免地要和各种不同的陌生人打交道,与陌生人交往是现代人的必修课,与陌生人交往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人际能力的关键性尺度。
(3)“生活导师”的忠告有片面性。我们不要惧怕与陌生人交往,而应该学习和掌握一些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和方法,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的社会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学会交往知识的运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难度一般。第(1)(2)小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即可。第(3)小问,生活导师告诫我们不要和陌生人交往,这个观点是片面的,陌生人也不都是坏人,因此我们不要惧怕与陌生人交往,而应该学习和掌握一些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和方法,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的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