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基础知识总结之改病句

一位教育大家曾经说过,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下面为大家推荐了高二语文基础知识总结,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常见的病句种类有:(1)词序颠倒;(2)前后矛盾;(3)成分残缺;(4)指代不明;(5)标点错误;(6)关联词用错;(7)重复啰嗦;(8)搭配不当;(9)归类有误;(10)不符合事实等。

以下是天天学习网为同学们整理的一些病句的修改的技巧,希望能帮助同学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一、句子中出现了并列短语时

句子中出现了并列短语时,可能有三种情况:

1:并列成分的包含问题。如“我上街买了些蔬菜、花菜和小白菜”,“蔬菜”和“花菜、小白菜”之间有包含关系,不能并列。

2:各并列成分的语序问题。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童年、中年、少年、青年和老年几个阶段”,那“中年”就只能放在“青年”之后。

3:并列短语前后搭配的当否问题。这是高考中关于并列短语考法中的最重要的一种考法。如:

①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1999年全国卷)

分析:①中“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是一个并列短语,但只有“官兵”能“放弃休假”,“消防车”却不能;

练习:

①中国国防科工委官员介绍说,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成功发射、应用及运行,使得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中国的地球卫星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②南水北调工程将建立良好的运营、管理和筹资机制,引导社会各方资金投入,从而形成水利建设和用水的良性循环。

③我们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职员的专业技能,注重培养职员诚信、善良、敬业、务实的精神。

二、句子中出现正反两方面的词语时

句中有“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时,可能要考正反两方面的前后呼应的当否问题。句子中的正反两方面的词语一般要讲求呼应,否则将视为病句。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呼应有明呼应和暗呼应之分。明呼应就是指前后都出现正反两方面的词语,暗呼应就是后面不出现正反方面的词语,但是能从语意上体会出正反两方面的含意。

例如: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前面“好坏”是两面,后面也应在“生产”前加“能否”,形成两面)

①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②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强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分析:①。②中的“能不能”,③中的“能否”后面均无表示正反两方面的呼应的词语、故视为病句。)

三、谓语是“是”、“成为”时

如果句子的谓语是“是”、“成为”时,要考虑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是否一致。一般的规律是:主语和宾语应该都表示同一事物或同类事物,或都表示某行为活动。

例如:今年麦子的收成是几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

分析:本句从外形上看,“是”将主语“收成”和宾语“一年”等同起来,表示同一关系,但是它们不是同一关系。可以删去“一年”或“麦子的收成”。

①三年的昆明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在批的中外游客幕名前来。

②每年9月至于10月的米亚罗,气候宜人,撩人情思的红叶、古尔沟的温泉使人留恋的藏羌风情,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四、句中出现“与”、“和”、“对”、“对于”时

如果句中出现“与”、“和”、“对”、“对于”时,要考虑主客位置是否倒置。

①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分析:本句表达比较,本来要表达的是“今年”和“去年”比较,“今年”的情况怎样,但是因为有了“和”,却表达成了“去年”的情况,所以要将这两个词语换位置。

①我生在武汉,长在武汉,黄鹤楼的传说对我并不陌生。

③“全面健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对于我们感到十分亲切;它已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中奋斗的行动纲领。

④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解释工作。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五、句子的开头出现了介词时

如果句首出现介词,可能要考主语残缺的问题,可能因此而全句无主语而成病句。这种句子一般有两种修改方法,一是去掉介词,让本该做主语的成分作主语,二是保留介词,在后面的句子中去掉某一个词,从而另外找一个适合作主语的词来作主语。

①经过老主任的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1992年全国卷)

②经过这次下乡调查,使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变化。

分析:②因句首介词“经过”,使“这次下乡调查”的主语地位丧失,可去掉“经过”,如果要保留“经过”,则可去掉“使”,从而整个句子的主语变为“我们”。①的改法与例②相同,也可去掉“经过”或“才使”。

①观摩了这次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②经过专家组分析论证,排除了不可抗力和人为破坏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认定“12`23”特大井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③由于一至六号“神舟”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已渐强大的标志。

六、句子中出现了关联词时

当句子中出现关联词时,一般要考虑三种情况。

第一种可能性:考查关联词是否搭配。这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关联词要成套使用。

第二种可能性:考查是否使用该套关联词。也就是要考虑分句间语意自然形成的关系是否与关联词所表达的关系相符。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该用“因为……所以”而用成了“不仅……而且”,当然错了。

第三种可能性:考查关联词的位置的当否。这是高考常考的一种方式。一般情况下,如果前后分句主语相同(后分句主句往往承前省略),这时将第一个分句的主语置于句首,关联词上半部分放在主语的后边;如果前后分句主语不相同,这时每个分句都有各自的主语,这时关联词分别置于前后分句的句首,各主语放在关联词的后边。

第四种可能性:关联词分句内部语序是否正错。

①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②我虽然和他只有一面之缘,但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他的学识和人品。(2001年春招卷)

③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2000年春招卷)

分析:①两个分句间是转折关系,不是条件关系,应将“不管”改为“尽管”。②中前后分句主语均是“我”,“虽然”放在“我”之后,使用正确;③中前后各分句主语均为《古文观止》,所以“由于”多余。

七、句子有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时

如果句子中有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时,就要条件反射似的考虑两种情况。一是语序是否不当,二是是否产生歧义。

①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②著名航天专家梁启超之子梁思礼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

分析:①中语序不当,“一连串”应移到“事情”前。②中有歧义,“著名航天专家”是修饰“梁启超”还是修饰“梁思礼”,不清楚。

八、句子中出现多个否定词时

如果句子中出现两个以上的否定,我们要条件反射似的想到可能要考查多重否定的当否问题。首先应该明确一个问题,“否定”不仅包括否定副词不、非等,还包括两类比较特殊的形式:一是反问句,二是表示否定意义的动词、名词、形容词等,如禁止、忘(记)、终止、否认、否定、推翻、排除、免去、取消、禁令、忽视、忌、忌讳、放弃、难以、拒绝、避免、预防、仿造等。另外类似“无时无刻”“不明不白”等格式的词表达一重否定的意思。

①春游之前,老师反复强调要防止不发生事故。

②雷锋精神虽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1998年)

③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1994年)

分析:①中刚好把意思说反了,删去“不”。②中“否认”“不”和反问构成三个否定,表达一个否定意义,与实际相反,故为病句。③中,“忌”与“不可”构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意义,又与实际相反,也是病句。

九、句子中出现代词时

如果句子中出现了“这”“这些”等代词时,一看到句子就要条件反射似的考虑代词是否指代不明。

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分析:句中的指示代词“这方面”,到底是指“搜集史料”呢,还是指“鉴定和运用史料”,指代不明确。

十、句子出现数词和集体概念的名词时

如果句子中出现数词和集体概念的名词时,要考虑是否搭配。

①想起过去500多个岁月,我不禁流下了眼泪。

分析:“500多个”不能修饰集体概念的名词“岁月”,应将“岁月”改为“日子”。

十一、句子有“关于”、“对于”、“对”时

句子有“关于”、“对于”、“对”时,要考虑是否混淆了三个词的用法。一般情况是这样的:“对于”,介词,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对”和“对于”的用法差不多,但是“对”所保留的动词性较强,因此有些用“对”的句子不能改用“对于”;“关于”,表示关涉,有提示性质。

老师对于学生应该热情些。

分析:“对于”应改为“对”

(1)某句话在文中作用

1.文首开编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散文)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照应开头(议论,记叙,小说)

(2)修辞手法的作用

1。。。句子本身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写出了+对象+特征

2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强调了+对象+特征

(3)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语文中的一种常见题型。2005年高考15套设题考查的试卷共设计了44个错例,为便于剖析,现对单项选择题中的错例作归类解析。

高考回顾

一、语序不当

1.成分位置不当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江西卷第6题A项)

句中应将“好多种”调至“东西”之前,直接限制“东西”。

2.分句位置不当

强强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北京卷第5题D项)

句中“人们不仅看到了……而且看到了……”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所以应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与“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互换,以显示出由局部到整体的递进层次。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全国卷Ⅰ第3题A项)

句中的主语“100万人次”与谓语“参与观摩”搭配不当,可将后句改为“参与影片观摩的已经累计超过100万人次”。

2.动(介)宾搭配不当

哺乳期妇女如果仅仅依靠服用补品中的含碘量,就有可能缺碘,若不及时添加含碘食品,则有可能导致婴儿脑神经损伤或智力低下。(浙江卷第5题A项)

句中的动词“服用”与宾语“含碘量”搭配不当,应将“的含碘量”改为“含的碘”。

3.主宾搭配不当

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全国卷Ⅲ第4题B项)

①句的主语“李明德同志”与宾语“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搭配不当,可将第一句改为“李明德同志担任营长、团长期间所带的营、团”。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能否贯彻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全国卷Ⅰ第3题C项)

句子前面述及肯定和否定(“能否”)两个方面,而后面却都只述及肯定(“构建、促进”)一个方面,为使前后照应,可删去前面的“能否”。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

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浙江卷第5题B项)

句中的介词结构“在……中”掩盖了主语“这部作品”,应删去“在……中”。

(2)宾语残缺

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者宣泄自己的不满。(全国卷Ⅲ第4题D项)

句中的动词“羞辱”后面缺少与之搭配的宾语,应在其后补上“商家”“经营者”等宾语。

2.成分赘余

如果我所管的“闲”事能给群众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时,我也很幸福,很快乐。(全国卷Ⅲ第4题C项)

此句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第一个分句中的“时”破坏了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应删去。

四、结构混乱

七彩瀑布群,位于香格里拉县尼汝村的一个群山深处,一条名为“尼汝河”的高原融雪河流和陡峭的山峰造就了这一旷世奇观。(北京卷第5题A项)

句子前半部分的陈述对象是“瀑布群”,而后半部分又易辙为“河流和山峰”,可将后半部分改为“这一旷世奇观是由一条名为‘尼汝河’的高原融雪河流和陡峭的山峰造就的”。

五、表意不明

1.断句不一

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天津卷第4题C项)

句中的“晚上来”如果断成“晚上/来”,意思就是“夜里来”;如果断成“晚/上来”,意思就是“上山晚”,可将“晚”改成“迟”或“后”。

2.词语多义

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江苏卷第4题B项)

句中的“和”如果理解为连词,“说服”的对象就是“老师和你”两个人;如果是介词,“说服”的对象就仅是“老师”一个人。

3.关系多重

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弃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广东卷第4题A项)

句中的“180多家”既可仅限制“医院”,也可限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可将“180多家”调到“单位”前。

4.指代不明

一、含义

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抒情方式具体来分又可分为借景抒情法、触景生情法、咏物寓情法、咏物言志法、直抒胸臆法、融情于事法和融情于理法等。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二、抒情的分类

1、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2、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将自身要抒发的感情或表达的思想寄寓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如张可久的词:“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情与景高度统一。

3、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言志的对象。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骚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全词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托作者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

4、用典抒情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现成的故事或词句,叫做“用典”。用典恰当能以少量文字传递丰富的思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典故分事典和语典两种。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属于借古抒怀。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语典是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在于加深诗词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过春风十里,尽葬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了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莽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全国卷Ⅱ第4题B项)

句中的“自己”既可指说话人,也可指“老师”

六、不合逻辑

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全国卷Ⅰ第3题B项)

句中的“生活用品”包含“床上用品”,用“和”连接,就犯了大概念和小概念相并列的逻辑错误。

命题走向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以网络技术为重要支撑的“知识经济”革命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文明。

B.山城的灯饰将从“亮起来”变为“美起来”,目前正在实施让灯饰“动起来”的目标。

D.我们顺利地按照老师提示的思路解出了这道难题。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足石刻门票价格不高,对文物保护十分不利,不能有效利用价格杠杆控制超负荷的客流量。

B.生活的辩证法既是相辅相成又是相反相成,越是洁白的东西越容易显现出被沾染的黑污,越是容易被黑污沾染。

C.金钱会腐蚀一些艺术家,诱使其放弃审美理想,消磨其艺术个性,成为精神上的雇佣劳动者,这必然损害其作品的社会价值。

D.大学毕业以后,他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最后任职于浦东房地产展销中心副总经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科学的发展逼得反科学的人不得不戴上伪科学的面具来反对科学。

B.记叙文通过对人物、事件的描述来表现主题的,它主要通过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C.最新推出的这种波浪型牙刷,比普通平面牙刷更能深入牙缝多达三分之一。

D.明朝嘉靖之后,世风日下,贪污被视为正常,清廉反被讥笑,因而,在官员离任时,人们常以宦囊的重轻来评判他们能耐的大小。

4.下面一段文字因话题不统一而使上下文不够连贯,请在适当的地方作些修改,使文意贯通。

可是,现在有些人却采取一种盲目的态度,不加分析,不分是非,把一切外来的文化都视为珍品,其中的某些流派和创作方法被一些人看作海外奇珍,竟五体投地,顶礼膜拜。

答:

5.找出下面文字在语言表述方面存在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由邰丽华领舞、21名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让观众惊叹不已。在精湛的舞台灯光与背景音乐的烘托下,演员们绘声绘色的表演,使台下数千观众如痴如醉。这些聋哑人不仅以优美的舞姿,更以顽强的毅力和执著的人生追求深深地震撼了人们。

错误改正

第一处

第二处

参考答案:

1.C。A成分残缺,应在最后加上“的进程”。B搭配不当,将“目标”改为“计划”。D语序不当,“顺利”应该修饰“解出”,而不是“按照”。

2.B。A语序不当,将“对文物保护十分不利”与“不能有效利用价格杠杆控制超负荷的客流量”对调。C中主语残缺,第一、二、三分句的主语是“金钱”,而第四分句的主语残缺。D句式杂糅,应改为:“最后在浦东房地产展销中心担任副总经理”。

3.D。A不合逻辑。不是“戴上伪科学的面具”,而应该是“戴上科学的面具”。B缺谓语,在“通过”前加上“是”。C“多达三分之一”表意不明,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还是最终的结果。

4.原话题的主语是“有些人”,故应将“其中的某些流派和创作方法被一些人”改为“甚至把某些流派和创作方法”。

5.错误改正示例:第一处是“精湛的舞台灯光与背景音乐”改为“绚丽的舞台灯光与美妙的背景音乐。第二处是‘绘声绘色的表演”改为“精妙绝伦的表演”。

标点符号使用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平时没有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使用时随意性强,规范性差;二是不明确标点的基本用法,不能正确判断正误;三是重复训练次数不够,典型错误没有扎根脑中。

标点误用主要有以下十六种情况:

1.非疑问句用问号

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如果孤立来看前半句是疑问句,但是与后半句一起考虑,前面就不是一个单句,而是主谓词组做主语,与后面的谓语部分“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合起来组成一个陈述句,应改为逗号。

2.倒装句中问号前置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这是一个倒装句,“同志们”是全句的主语。凡是倒装问句,问号应置于句末,才能准确地表达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3.分句之间用顿号

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这里实际上有三个分句,在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即“奋发”之后),应用逗号而不是顿号。“欢快、昂扬、奋发”,是并列短语。凡是并列短语,最后一个成分后面不能用顿号。

4.并列短语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组成并列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淮剧”“黄梅戏”之后应改用逗号。

5.连词前面用顿号

“或”是连词。在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或”“和”“及”“与”)前面,均不能用顿号。可根据句子的不同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6.概数之间用顿号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三四”是邻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数量。既然是概数,便不能加顿号。

7.集合词语误用顿号

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集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

8.句中没有逗号直接用分号

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9.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

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既然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结束,再用分号,便显得不伦不类。应将句号改为逗号,或将分号改为句号。

10.冒号提示范围不清

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修改方法:或将冒号删去,或将“我从中”前面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11.句中短暂停顿用冒号

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三位女杰”和“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是同位短语,中间只需短暂停顿,不必用标点符号。如果一定要用,只宜用破折号,让“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充当“三位女杰”的说明性短语。

12.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

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宣布”后面是冒号,“措施”后面又是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本句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逗号。

育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责任编辑:彭海芝)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THE END
1.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关系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关系天真过后的成熟 精选回答 1、关联词语中的连词,能够用在主语前面,也能够用在主语后面。如“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 2、成对地使用关联词语,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主语往往要放在关联词语的前头。 3、成对地使用关联词语,如果两个分句的https://edu.iask.sina.com.cn/jy/2RWNA6XXBnx.html
2.关联词语的位置是由主语决定的,主语相同,关联词在主语后面,相反则关联词语的位置是由主语决定的,主语相同,关联词在主语后面,相反则在主语前面,举几个例子题目标签:位置词语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主语相同:她不仅学习成绩好,还喜欢帮助同学.主语不同:因为天下雨,所以地上很湿. 复制 纠错https://www.shuashuati.com/ti/b0ba041464a94f10ba0bb4a3ff879f9f.html
3.辨析和修改语病1、关联词的位置不当 ①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②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③要是一篇作品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规律: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那么关联词放在主语的后面,如果两句话的主语不同,关联词则放在主语的前面。 2、多项定语的语https://www.diyifanwen.com/jiaoan/duanyujuci/133102307291618413.htm
4.关联词语的位置是由主语决定的,主语相同,关联词在主语后面,相反则关联词语的位置是由主语决定的,主语相同,关联词在主语后面,相反则在主语前面,举几个例子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主语相同:她不仅学习成绩好,还喜欢帮助同学.主语不同:因为天下雨,所以地上很湿.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acfaca652e516f743d0cfcfabc08365a.html
5.考点2语病知识构建,解题技巧后两个分句位置互换。 5.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在复句中,如果关联词语所在的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那么主语应置于关联词之前;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第一个分句的主语应放在关联词之后。记忆技巧为主语“同前异后”。 如:(1)虽然这种恶习只是一种态度,一种心理行为,但是却能带来真的悲哀与不幸,导致严重的后果。 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0pt3839ct11244n358978.html
6.2023年语序不当的修改符号语序不当的蹭类型(5篇)2、望见关联词语,检查是否患关联词位置失当症。 3、望见修饰语长的句子,即多重状语与多重定语,检查是否患修饰语语序不当症。 4、望见分句较多的复句,检查是否患分句间语序不当症。 当堂训练 1.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2008http://cooco.net.cn/zuowen/1115595.html
7.现代汉语复句中关联词的位置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外国学生造出如下的句子:(1)不但她会唱歌,而且还会跳舞。(2)我不但去了,而且他也去了。以上句子都有毛病,问题出在连词的位置上。在使用“不但”的复句里,如果分句的主语相同(我们称为“T”类句),“不但”只能https://www.hanspub.org/reference/Reference.aspx?ReferenceID=110017
8.写作技巧蹭快速判断的十六种方法语序主语关联词连词奥运会4.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关联词位置不当,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在主语之前,应将“不是”调至“质量”前) 5.如今“阿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内,不但进入了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媒体上。(语序不当,出现了递进关系,程度重的应放在后面,应https://www.163.com/dy/article/HLLCT0980553D3JS.html
9.五分钟搞定蹭,下次月考前再多拿三分2.关联词 3.多层定语or状语 4.介词 5.数量词 6.代词 7.否定词 8.顿号(并列词句) 9.一对二二对一 10.主谓宾有缺或者搭配不当 11.歧义,前后矛盾 12.其他 2.关联词=缺失+不当+主语位置 4.介词=缺失+搭配不当+主客颠倒 就这么多,这些是基本的病句分类与答题流程。认识完毕,那就剩下实践咯。https://www.meipian.cn/3fzkgcng
10.关联词语使用教案6篇(全文)3.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大致说来,关联词在句中的位置是有一定限制的,各分句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后,各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放在主语前。 (16)来参加会议的人较多,他因为性格内向,个头不高,所以人们一直没有特别注意他。例(16)“因为”放在“他”之前,因为这两句中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 (17)要是一篇https://www.99xueshu.com/w/filexarnoy0u.html
11.主语相同,关联词放后面,这主语是什么意思?关联词问题,“主语相同,关联词放主语后面。”这个主语,是指称对象相同的意思吗?指称对象不是主语。 举个例子:如果小明听懂了,那么他一定会答对。 这个句子对吧?因为“小明”和“他”是不同主语,所以放关联词后面。但我的疑问是,小明和他,指称的就是同一个人,即小明。如果关联词是放在相同指称后面,这话就该是https://www.jianshu.com/p/0f964980e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