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考必看:行测言语答题技巧汇总!

所谓行文脉络,就是从宏观角度,整体分析文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在了解了行文脉络是什么之后,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该如何分析文段的行文脉络吧。

行文脉络常见四种形式:总分、分总、分总分、分分。“分分”可以理解为并列结构,需提取共性、全面概括。其余三种均含有“总”与“分”。而行文脉络简单来说就是学会区分“总句”与“分句”。“总句”是文段的重点与中心,即文段的中心句;“分句”是服务于总句起到解释说明或加强论证作用的非重点内容。

1.从形式看,是由重点词(如关联词、程度词等提示)引出的中心句;

2.从内容看,是核心观点。可以是解决问题的对策,可以是通过前文做铺垫得出的结论,或是体现作者态度的评价,如由“作者认同”或“作者感慨”引导的中心句。

1.举例子:当文段中出现“比如”“例如”“……就是例证”“诸如”“譬如”“具体的人名/地名/书名/事件”等时,其所在句子就是对观点的举例论证;

2.数据资料:当文段中出现一些具体的数据资料时,作用相当于举例子;

3.正反论证:当文段中,前文提出观点,后文“正说说,反说说,换种说法再说说”时,后文即为正反论证的内容;

4.原因解释:当文段中出现“因为”“由于”等表原因的关联词时,其引导的分述句是对观点进行的原因解释;

5.并列分述:前文提出观点,后文从不同的角度论证,比如从个人、企业、国家、社会等角度论述,或是后文出现“一方面……另一方面……”。

如果一道题目难度较高,可能是对以上几种形式进行了结合:比如文段先提出观点(中心句),随后,可能先举例子(分述),然后进行正反论证(分述),接着进行原因解释(分述),都属于并列分述,非重点。

(2019江苏)当前,人们往往简单地将“积极老龄化”理解为“老有所为”,但其真正含义远超过后者。通常,我国“老有所为”的主体主要是老干部、老专业科技人才、老知识分子等,但他们只是老年人中的一部分。“积极老龄化”是面向全体老年人群体的,不仅老干部、老知识分子要“积极老龄化”,普通老人也要“积极老龄化”。“老有所为”着重强调老年人“参与”的一面,“积极老龄化”还强调“健康”和“保障”以及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和结合,参与社会仅是“积极老龄化”的一个方面。

这段文字意在阐明

A.“积极老龄化”比“老有所为”内涵更丰富

B.“老有所为”和“积极老龄化”的主体不同

C.“老有所为”比“积极老龄化”更重视参与

D.“积极老龄化”概念长期被误读的根本原因

【文段脉络】观点+解释说明

【题目分析】文段首先引出“积极老龄化”这一话题,接下来通过转折词“但”强调“积极老龄化”的含义远超“老有所为”,其含义更丰富。后文从两个概念的主体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解释说明,“老有所为”的主体只是老年人的一部分,“积极老龄化”面向全体老年人群体;“老有所为”强调老年人“参与”的一面、“积极老龄化”还强调“健康”和“保障”以及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和结合。故文段强调的是“积极老龄化”比“老有所为”内涵更丰富,对应A项,当选;

B项“主体不同”、C项“重视参与”仅为解释说明中的一个方面,表述片面,且非重点,均排除;

D项对应首句转折之前的内容,非重点,且“根本原因”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022江苏)獬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法兽”,据《论衡》中描述,其双目明亮有神,独角,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有勇猛、公正的寓意。在我国一些法院门口,往往能看到獬豸的雕像,象征着对公平正义的守护。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是人民群众感知法治建设的一把尺子。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把这一价值追求贯穿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古代典籍描述的獬豸是法治的象征

B.司法公平是社会的底线公平

C.法治建设要贯穿于法制工作的全过程

D.公平和正义,是法治的生命线

【文段脉络】分总

【题目分析】文段开篇介绍了獬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法兽”,象征着对公平正义的守护,随后强调了公平正义对法治建设的重要性,最后指出要把公平正义落实到依法治国的各个环节。故文段为分总结构,重点强调法治建设离不开公平正义,对应D项。

A项,“獬豸”对应文段首句的内容,属于话题引入部分,非重点,排除;

B项,“司法”表述片面,排除;

C项,仅提及“法治”,缺少另一主题词“公平正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细节判断题

细节判断题,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文段的内容,判断选项与文段的表述是否一致,在2022年江苏省考行测中,细节判断题在A/C卷一共出现了3道,在B卷有4道,可见这类题型也较为重要,细节判断题不需要过于仔细分析文段的行文脉络,但需要注意提问方式是选“是”还是选“非”,并细心地将选项与文段内容进行比对。那么,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细节判断题的错误选项类型都有什么,以及如何能快速解题吧。

(一)错误选项类型

1.无中生有:

就是把没有的事情说成有。在细节判断题中,无中生有的选项就是把文段没出现过的内容设置为选项,干扰视线。通过仔细地与文段对比,如果某一选项的内容文段中未出现,即为无中生有;

2.偷换概念:

(1)概念替换:如文段表述“吃维生素C可以预防老年痴呆”,选项“吃维生素C可以治疗老年痴呆”将“预防”替换为“治疗”;

(2)概念混搭:如文段表述A可以推出C,B可以推出D,选项为A可以推出D,B可以推出C,即为概念混搭;

3.偷换逻辑:

(1)强加因果:文段中所介绍的主体并不存在因果关系,而选项中将文段中的主体强加因果关系。如文段是“未来,隐形衣将被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提高作战的隐蔽性和安全性”,选项“隐身衣用于军事会导致战争”,属于强加因果;

(2)因果倒置:如文段是“A导致B”,选项表述为“B导致A”;

4.偷换时态:

(1)将来时:将要、立刻、趋势、以后、有望、如果;

(2)完成时:已、已经、曾经、了、过、完成;

(3)进行时:正在、在……中、着、尚未完成。

如文段是“我爱过你”,选项“我正在爱你”,属于偷换时态。

(二)快速解题技巧

1.对比项:

(1)对比项是常见易错选项特征;

(2)标志词:A比B更……、A高于/优于B、弊大于利等,如选项是“朊病毒比细菌危害更大”如果文段没有将二者进行对比,则犯了无关对比的错误;

2.相对绝对项:

(1)绝对表述:毫无(作用)、一定、必定、都、所有、全部、永远等,表述过于绝对,作为错误表述的概率更高;

(2)相对表述:可能、也许、往往、之一等,表述相对温和,作为正确表述的概率更高;

(3)否定词+绝对表述,是相对温和的表述,作为正确表述概率更高;

3.表述与实际不符项:

选项“我国西部的教育资源特别丰富”表述与实际不符,因为一般情况下通常是东部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更丰富,选项很可能表述错误。

下列关于疫苗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A.本质上是一种低毒的病原体

B.是应用广泛的生物医药制品

C.具有记忆功能可以复制免疫细胞

D.通过提升机体抵抗力预防传染病

【题目分析】A项,根据“疫苗是一种毒性较低的病原体”可知,选项表述正确,排除;

B项,根据“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每个人出生后都会接种多种疫苗”可知,疫苗的应用十分广泛,每个人都会接种疫苗,选项表述正确,排除;

C项,根据“当疫苗的免疫反应平息后,……另一类具有记忆功能的免疫细胞则会将这种致病原的信息记录下来”可知,具有记忆功能的免疫细胞并不是疫苗,故选项表述错误,当选;

D项,根据“接种疫苗能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抵御病菌侵袭”可知,选项表述正确,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技巧点拨】近五年的江苏省考非常乐衷于对选非题的考查,因此一定要对提问方式多加注意,如果提问方式是选“非”,则表述与文段相符的选项不能选。

3、语句排序题

(一)确定首尾句

对于语句排序题,我们的做题顺序是:首先从选项入手,对比确定首句,也就是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样的句子适合作为首句,什么样的句子不适合作为首句;此外,有些题目单纯看首句可能并不好判别,这个时候需要我们确定捆绑、确定顺序,或者“瞻前顾后”来确定尾句。当然,在确定答案的过程中,切记要学会对比择优。

1.可作首句的特征:

(1)下定义:……就是/是指;

(2)背景引入:随着、近年来、在……大背景/环境下;

(3)在这里要提示大家的是,首句的确定需要对比,我们判别时不仅要对比形式也要对比句子的内容。

2.非首句特征:

(1)关联词后半部分,如但/却/而且引导的句子;

(2)指代词单独出现且指代不明的句子。

3.可作尾句的特征:

(1)形式上是由“因此”、“所以”、“看来”、“于是”、“这”等引导的总结性句子;

(2)内容上一般情况下对策表述的句子更适合放在尾句;

(3)结论词+对策的表示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尾句;

(4)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尾句的判断也是要对比确定,切忌想当然。

(二)确定捆绑集团

1.指代词捆绑:

当句子中出现“这、那、他、该、其、此,这些、那些、他们”等指代词时,我们就要找到指代词究竟指代的是哪句话中的内容,进而把它们捆绑在一起。

2.关联词捆绑:

(1)如果关联词单独出现“但”、“同时”等词,就需要我们分析句子的意思,找到可以与之形成关联关系的句子。转折前后语义相反;并列关系有同义并列和反义并列,需结合语境分析是同义并列还是反义并列。

(2)关联词配套出现:如“不但……而且……”,这时,我们可以略读下配套关联词所在的两个句子,以判别能否捆绑。

(三)确定顺序

2.确定逻辑顺序:

(1)观点+解释说明:一般先给出观点,然后进行具体的解释说明;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般会先提出问题,接下来给出解决的对策;

(3)A和B句式:通常会先论述A,再论述B。

(四)选项对比

当我们在做语句排序的时候,除了要运用到上文提到的几大技巧之外,有的时候还需要做好选项之间的对比,换句话说,当我们在“二选一”纠结的时候,可以对比选项,对比两个不同选项间的内在逻辑顺序,往往也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出正确答案。

(2021江苏)

②只有从书写工具对于书法样式的决定性影响上加以研究,才能变观风望气式的书法断代为有理可据的科学书法断代

③就书法样式的演变而言,古人很早就有所体察

④他们将书法样式的变迁归纳为“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⑤以此建立基于书体及风格、笔画、部件、字势分析的书法断代方法论

⑥但是这种说法虚无缥缈,难以把握,更无法用作断代方法

将以上六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⑤⑥①③④

B.②③⑤④⑥①

C.③④⑥②①⑤

D.③②④⑤①⑥

【题目分析】观察选项,对比首句。②句论述了研究书写工具对书法样式决定性影响的重要性,③句论述了古人很早就开始觉察书法样式的演变。首句不好判断,寻找其他线索。④句中出现“他们”,可寻找指代词捆绑,说明④句之前应出现人。④句前分别为②③⑤三句,③句中提到“古人”,可与④句进行捆绑,②⑤两句中均未出现人,与④句无法构成捆绑,排除B、D两项。再根据⑥句中出现“但是”“这种说法”可知,⑥句之前应提及某种说法,并且要与⑥句内容构成转折关系。⑥句前分别为④⑤两句,⑤句中建立“断代方法论”的内容无法与⑥句构成转折,排除A项。对C项进行验证,逻辑通顺,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C。

【技巧点拨】对于语句排序题,一定先从选项入手,对比选项判断首句,然后再从句子中找寻逻辑关系。

4、逻辑填空

相信很多同学在做逻辑填空的时候会感觉“跟着语感走,抓不住梦想的手”。单纯依靠语感将选项中的词语带回到文段通读一下,觉得“通顺”就选为正确答案,结果可能会越做越伤心。逻辑填空需要“两手抓”,一手积累词语,另一手寻找横线对应的提示信息。词语的积累建议大家从考试题入手,积累历年考过的实词和成语,需要大家课下多做题、多积累。如何根据横线对应的提示信息就需要方法和技巧了。

对于江苏省考的逻辑填空题来说,“关联关系”是非常高频的考点,学会了这个知识点,将对提高逻辑填空的正确率有不小的帮助。

(一)转折关系

1.标志词:但是、可是、然而、却、其实、事实上、实际上等;

2.要牢记转折前后语义相反、感情色彩相反,但前后语义不能矛盾。

(二)因果关系

1.标志词:因为……所以、由于……因此、导致、使得等;

2.横线前后构成因果关系。

(三)并列关系

1.同义并列:标志为“、”和“,”,同义并列前后语义相近;

2.反义并列:标志词为“不是……而是……”、“是……不是……”、“相反”、“反之”、“多一些……少一些……”、“要……不能……”等,反义并列前后语义相反相对。

3.当文段中句式相同或相近,要结合横线处前后的语境分析前后文的语义是相近还是相反。

(2022江苏)现如今,各行各业因品牌效应而带来持续的经济收益十分可观,然而农村电商在建立农业品牌的道路上可谓________。由于受到长久以来分散生产经营的影响,农村电商未能切实体会到农产品品牌效应所能带来的巨大收益,以至于对建立品牌的________不足,缺乏动力。所以,________农村电商主体强化品牌意识至关重要。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举步维艰兴趣引导

B.孤军奋战认识扶持

C.一筹莫展经验协助

D.凤毛麟角信心敦促

【关联关系】转折关系

【题目分析】第一空,“然而”表示转折关系,根据前文“各行各业因品牌效应而带来持续的经济收益十分可观”可知,农村电商在建立农业品牌方面的情况应与之相反,处境艰难。A项“举步维艰”比喻办事情每向前进行一步都十分不容易,C项“一筹莫展”意为一点办法也没有,均符合文意,保留。B项“孤军奋战”比喻单独承担任务或工作,根据文意可知,文段并未强调农村电商缺乏支持,与文意不符,排除;D项“凤毛麟角”比喻难得而宝贵的人或事物,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根据前文“农村电商未能切实体会到……收益”和后文“缺乏动力”可知,横线处要体现农村电商对建立品牌的意愿并不强烈。A项“兴趣”意为对事物感觉喜好或关切的情绪,符合文意,保留。C项“经验”意为通过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强调已有的实践,而非意愿,排除。

第三空,代入验证,A项“引导”农村电商主体强化品牌意识,搭配恰当且与文意相符,当选。

THE END
1.二句子结构—平行结构逻辑关系这里的逻辑关系是指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作者指出,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是,不依靠这些表示逻辑关系的词,也能读懂文字的意思。而如果中国人把这样的习惯带入到英语中,就会给英文的读者带来困难。在写英文时要多用表示逻辑关系的连接词,让自己文章的脉络更清晰。 https://www.jianshu.com/p/51132857fa09
2.句子的关系类型关联词有哪些(关联词的八种关系)1.找出句子之间的连接词:连接词是表示不同关系类型的重要元素。 2.注意上下文:上下文常常提供关于句子之间关系的信息。合适的上下文可以指导我们判断连接词。 3.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句子的逻辑关系是判断句子类型的基础。 4.确认句子类型:在理解句子之间逻辑关系后,应该可以成功地确认句子类型https://www.douban.com/note/853848349/
3.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doc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精品文档】第 2 页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Taking good notes is a time-saving skill that will help you to become a better student in several ways 71 Second, your notes are excellent materials tohttps://m.taodocs.com/p-569165680.html
4.汉语句子几种逻辑关系?12种逻辑关系分为以下几类:并列、顺承、选择、递进、解说、转折、条件、假设、因果、目的等十类逻辑关系。 能否讨论一下,语言和语法的逻辑关系呢? 简单点说,语法好像是水泥浆,文字就像是砖块,他能使一个句子变得有逻辑,更有结构感,或者更能表达清楚一句话。而语言就是用语法和文字组织起来的,可以说语法是语言的润滑剂。https://www.360doc.cn/article/15878948_990548701.html
5.英语句子中几种逻辑关系解答一 举报 (1)主谓关系 (2)动宾关系(3)主补关系(4)宾补关系(1)并列关系(2)选择关系(3)转折关系(4)原因关系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更多答案(1) 相似问题 这句英文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英语句子有哪几种 英语的句子类型有哪几种? 特别推荐 热点考点 2022年高考真题试卷汇总 2022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8a8ea0e80e2a518293c18273c01dff84.html
6.第二课:并列句逻辑关系词可以直接跟句子吗但是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因为介词短语、副词等逻辑关系词不是连词,不能连接两个句子,并且逗号不能连接两个句子,所以这句话是错误的。那正确的更改,把之前的逗号变成句号,变成两个句子就行 Romance has evaporated(蒸发).on the contrary she still missse the past. https://blog.csdn.net/qq_44886601/article/details/124162386
7.逻辑结构分析论文通用12篇三、快速理解句子技巧 可以抓住关键词来理解句子,根据逻辑关系来理解句子,根据人物特点来理解句子,根据背景及写作意图来理解句子,根据语境和语句比较来理解句子,根据修辞方法来理解句子。还可以根据上下文之间的同义互解,宾主互解,连义互解,虚实互解来理解句子。 https://wljxtt.xueshu.com/haowen/75711.html
8.句子之间的关系有哪些爱问知识人逻辑关系是指句子之间的因果关系,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他因为犯了错误https://iask.sina.com.cn/b/newqDNNj9pFVJT.html
9.朗阁英语掌握逻辑关系词突破雅思阅读(1)句汉语例子中表原因的逻辑关系词“因为”在实际应用中是可以省略的,而且也不影响我们对句子的理解。而(2)句英语里面的逻辑关系词“because”在实际应用中是不能省略的,并且我们通过“because”可以判断出“exorbitant”的意思应该是表示“高”。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构造上的差异,以及在https://www.houxue.com/news-321480/
10.一个伟大的方法论。读《金字塔原理: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3)如果你在某一组思想中无法发现以上顺序,说明你的思想观点之间不存在逻辑关系,或者你思考不周全 4)为了检查每一组思想的逻辑顺序,可以 -先把每一观点转换成能说明其实质的短句 -在把相匹配的句子组合在一起 -最后确定恰当的顺序 5)如果思想观点属于行动性思想 https://www.huxiu.com/article/4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