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讲义——句子(高三年级复习)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语言使用单位。句子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口头表达上有一个较长的停顿,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来表示。

二、句子的分类:

按照结构,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

1、单句:由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构成的句子是单句。

2、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构成的句子是复句。

三、单句的分类:

(一)、根据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1、主谓句是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

2、非主谓句是由单个词或非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

(二)、按照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1、陈述句:述说一件事情,末尾的语调是平的,句末用句号,在意义上是告诉别人一件事情。

1)、肯定陈述:我有三本书。我他是共青团员。

2)、强调陈述:你这样回答是很好的。

3)、否定陈述:你的说法不对。/他不是新井中学的学生。/他终于没来。

2、疑问句:提出一个问题,末尾的语气是上扬的,句末加句号,在意义上是询问别人一件事情。

1)、特指问:用“谁、什么、怎么、哪”等代词表示疑问,要求针对这些疑问代语来回答,句尾可以用“呢”。

如那是谁的房间?他究竟说了些什么呢?

2)、是非问:要求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可以只用语调表示,也可以在句尾用“吗、啊”等。如:你已经答应他了?你身体好吗?

3)、选择问:提出并列的几个问题,要求选择其中的一个作出肯定的回答。如你去呢,还是我去呢?

4)、反复问:用肯定或否定相叠的方式来提问,要求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如:能不能再快一点?

5)、反问句:既是一种语气,又是一种修辞方法。其特点是无疑而问,答案隐含在问句之中。如:

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

3、祈使句:表示要求或禁止的语气,末惊动的语调是下降的,可以带表示祈使的语气词,句末用句号或感叹号,在意义上表示要求别人一件事。如:

请把书递给我。快走吧。禁止吸烟!

4、感叹句:表示自己的某种强烈的感情,末尾的语调是下降的,可以带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句末用感叹号。如:

好球!太精彩了!北京的秋天多好啊!

四、句子成分:

短语的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短语带上语气语调就构成句子,构成句子的短语的成分也就是句子的成分。

在一个比较完整的陈述句中(主谓句),句子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一般是: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五、句子的主干:

在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是句子的主干部分,它表述句子的主要意义,补语、定语、状语是句子的枝叶部分,它使得句子所表达的意义更具体、形象。

找出句子的主干,就是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语,值得注意的是,在否定句中,作状语的否定副词“不、没有”等不能去掉,否则意义就会完全相反。

六、特殊句式

与一般句式在结构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表述上或强调突出句子的某一成分,或者某一成分比一般句子多,或者在表述上起到某一方面的专门作用,这类句子就叫特殊句式。现代汉语中特殊句式有六种,分别是: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是字句(判断句)、存现句。

[口诀]把被连,兼是现。

1、把字句

把字句是一种用“把”字将宾语提前并与宾语一起构成句子的状语的特殊句式。这种句式使得语句的表达变得灵活多样,也为诗歌等韵文的押韵提供了方便。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把”字,还可以用“将”等虚词起到这样的作用。例如:

我把我的作文本忘在家里了。

他把他人生的黄金时期硬是这样虚度过去了。

林觉民把自己的一生凝固成了光照千秋的历史册页。

我手执钢鞭将你打!

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注意]把字句的本质就是将宾语前置,与介词“把”一起构成句子的状语。在句式变换中,把字句是一种最基本的变换样式,也是最简单的变换,但是在写作中,它为语言表达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尤其是韵文写作当中。

2、被字句

被字句(也称“被动句”)是一种用“被”字变施事者(正常的语序中是主语,相应的宾语就被称为“受事者”)为状语或者用“被”字表示受事者所受的动作、行为的特殊句式。如:

我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给吓懵了。/我被吓懵了。

我被李老师这重重的一掌给打醒了。/我被打醒了。

敌人被我们打败了。/敌人被打败了。

他被公司开除了。/他被开除了。

[注意]被字句的本质是表示受事者所受到的动作、行为,突出的是受事者,所以有时候说出施事者,有时候不说出施事者,这要看表达的重点是什么了。另外,在句式变换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比如在“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变换”、“突出句子的某一表达重点”,被字句就是非常必需的。例如:

(1)改变下列句子的句式,强调我方无辜。

美国军用侦察机在我国南海上空把由王伟驾驶的我国一架军用飞机撞毁了。

答案:由王伟驾驶的我国一架军用飞机在我国南海上空被美国军用侦察机撞毁了。

(2)按要求改写下面画横线的文字。(1986年全国考题)

像“芦柴棒”一般的包身工,每一分钟都有死的可能,可是她们还在那儿支撑,直到带工老板榨完她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一滴血汗为止。

改写成为被动句:

答案:直到她们被带工老板榨完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一滴血汗为止。

3、连动句

连动句是一种一个主语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在逻辑上紧密连接的谓语的特殊句式,也可以说连动句是由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特殊句式。

这种句式中几个谓语之间互不修饰限制,相互独立,但是谓语之间存在着目的、方式、因果、先后等逻辑关系。例如:

他脱下大衣坐在了炕上。(先后)

他搜集着一片片的干苔藓烧水喝。(目的)

凭着他的求生的意志,他还是挣扎着蠕动爬行。(方式)

由于劳累过度,李老师终于生病住院了。(因果)

[注意]综上所述,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连动句有主要三点:

一是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共同陈述一个主语。

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短语互不作成分,而在意义上有目的、方式、原因、结果、先后等关系,位置不能互换。

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短语中间不能有语音停顿。

4、兼语句

兼语句是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特殊句式。它有下列特点:

第一,兼语句的谓语是由动宾短语的宾语兼做主谓短语的主语构成。例如:母亲叫闰土坐。“闰土”既作“叫”的宾语,又作“坐”的主语,“闰土”因一身兼二任,所以叫做兼语。

第二,兼语句多有命令的意思,所以句中前一个谓语多由使令动词充当。常见的使令动词有:使、让、叫、派、命令、吩咐、禁止、请求、选举、教、劝、号召等。此外前一个谓语也可以是“有”字。如:

大家一致选小萍做代表。

我有个弟弟今年考大学。

第三,兼语句中兼语的谓语(第二个动词)是前边动作所要表达的目的或产生的结果。即兼语前后两个动词在语义上有一定联系。如:

护士叫他快去请大夫。(“去请大夫”是“叫他”的目的。)

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风格。(句中兼语的谓语“想起”是前一个动词“使”的结果。)

[注意连动句,可以连续叙述一个人的几个动作;兼语句,则可以连续叙述几个人的几个动作。连动句可以扩展,连动套接兼语;兼语句也可以扩展,兼语套接连动。

如:

妈妈禁止小妹骑车乱闯。

我叫他到村外的小河边去钓鱼。

他摆手示意我别声张。

(5)是字句

是字句专指由动词“是”构成的判断句。在是字句中,“是”的作用是判断主语和宾语的关系。主语和宾语有两种关系,一是同一关系,二是从属关系。同一关系就是对等关系,一般的“定义”就是这种关系,即S是P。如:

正方形是四条边等长、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

从属关系是主语属于宾语,即宾语是一个大类,主语是其中之一。如:

《读者文摘》是很受读者欢迎的杂志。

另外是字句除了标准的“是”字表示判断之外,尚有“为”“叫”“就是”“叫做”“称为”“称作”等词。例如: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我的名字叫人民解放军。

那个消耗了我情感和生命的地方,就是我日思夜想的故乡。

整天学习情绪低落,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学习,做一天学生上一天学的人,被叫做“没有灵魂的”人。

展开余文

(6)存现句

表示人或事物存在、产生、出现、消失的句子是存现句。存现句有三个特点:

门口站着两个兵。

台上坐着主席团。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第二,存现句的谓语多是表示存在、产生、出现、消失的动词,即不表示动作,只表示一种状态的持续。如:

海上生明月。(表示出现)

到处是欢乐的人群。(表示存在)

家里来了一个客人。(表示出现)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表示产生)

眼前浮现着李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容。(表示出现)

第三,存现句的宾语往往是动作的发出者。因此有的存现句可以转换为一般主谓句。如:

门口站着两个兵。/两个兵在门口站着。

台上坐着主席团。/主席团在台上坐着。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轮金黄的圆月挂在深蓝的天空中。

[注意]存现句这种特殊的句式,与英语里的“Therebe”句型非常像,表述的是同一类现象。同学们可以对比学习,别有一番兴趣。从上面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在句式变换中,这也是经常用到的一种;在写作中,根据表达的不同需要,我们可以用一般的主谓句,也可以使用这种特殊的存现句。

七、

句子练习题

一、用符号法分析下列句子。

示例:(你们)的工作‖〔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成绩。

1、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

2、老师问我一个问题。

3、过了河的船很快又回来了。

4、中国共产党以自己艰苦奋斗的经历,以几十万英勇党员和几万英勇干部的流血牺牲,在全民族几万万人中间,起了伟大的教育作用。

5、学生们都来了,从操场上,从教室里,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6、他的心情一直平静不下来。

7、今天星期六。

8、一轮红日渐渐升上天空。

9、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10、这个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

11、统筹方法在企业管理和基本建设中,以及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中,都可以应用。

12、在近代工业的错综复杂的工艺过程中,这些道理往往不像泡茶喝茶这么简单。

13、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14、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二、1、下列各句句子主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伴随有计划的向沙漠展开攻势。

主干:我们展开攻势

B、村里男子们有一种恶习。

主干:男子们有恶习

C、人类征服沙漠的远大理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会更快的成为现实。

主干:理想成为现实

D、当时的政府根本不关心农业生产事业。

主干:政府关心事业

2、下列句子中“幸福”一词充当的句子成分依次判断正确的是()

1)、我们的生活真幸福。2)、我们的生活很幸福。

3)、幸福来之不易。4)、幸福生活万年长。

A、谓语、补语、主语、定语B、谓语、宾语、主语、定语

C、补语、谓语、主语、定语D、谓语、谓语、状语、主语

3、下面四个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同志的报告。(删去“注视着和”)

B、我们必须认真改正、随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将“发现”改为“检查”)

C、语文学习并不难,因为多读多写,语文水平才会提高。(将“因为”改为“只有”)

D、从这件小事,说明了一个大问题。(删去“从”)

4、提取下列句子主干有误的一项是()

A、报纸以最快速度的传播国内外的重要信息。

主干:报纸传播信息

B、中国选手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获得男子自选手枪的冠军。

主干:中国选手获得冠军

C、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1年“9、18”事变之后。

主干:《义勇军进行曲》诞生

D、吉尔伯特群岛是世界上日出最早、日没最晚的地方。

主干:吉尔伯特群岛是地方

5、指出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

A、他那优秀的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B、小说成功的塑造了一大批英雄人物的优秀事迹。

C、提高成绩的关键在于能否认真刻苦的学习。

D、我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

6、各句用“‖”划分主语、谓语不当的两项是()

A、我们‖的祖国给科学家开辟了广阔的前途。

B、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

C、周总理‖那慈祥的面容立即跃入我的眼帘。

D、蚕的小小的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

7、对于下列各句中标“——”的成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

2)、大黄蜂常常落在蜜蜂窝洞口。

3)、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4)、荔枝林深处,隐隐露出一角白屋。

A、主语、补语、宾语、状语;B、状语、补语、宾语、状语;

C、状语、补语、宾语、主语;D、主语、补语、宾语、状语。

8、对保存中划“——”部分所充当的句子成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主语中心语、补语)

B、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主语中心语、谓语)

C、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部闪电似的苏醒进来。(定语、状语)

D、有史以来,人们就同沙漠不断的斗争。(状语、状语)

9、用“符号标记法”分析句子有错误或有遗漏的一项是()

A、(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的发〈出〉(低低的)声音。

B、〔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

C、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

D、(这场)阻击战‖打得(非常漂亮)。

10、根据表达需要,变换句式有误的一项是()

历史上所有的反人民势力被人民毁灭了。

A、变成陈述句:历史上人民毁灭了所有的反人民势力。

B、变成反问句:历史上所有的反人民势力不是被人民毁灭了吗?

C、变成感叹句:历史上所有的反人民势力都被人民毁灭了啊!

D、变成否定句:历史上所有的反人民势力不是被人民毁灭了。

11、指出下列各句中表示反问的一句()

A、听说您在省里当过副部长?

B、(夜里)十一点了,哪家的车铺这时候还有人?

C、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吗?

D、你什么也没看见,你为什么胡说?

12、指出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

A、街上的的幌子、小摊、行人,仿佛都被风卷走了,全不见了,只剩下柳枝随着风狂舞。

B、这个会议被他搅得不欢而散。

C、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

D、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似的,刹时把天遮得严严的。

13、下列各句句式变换有误的是()

A、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改为否定句:白杨树不是平凡的树。

B、他很受大家的爱戴。改为感叹句:他是多么受大家的爱戴呀!

C、咱们一起做游戏吧!改为反问句:咱们一起做游戏好吗?

D、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改为陈述句: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人民一样。

14、用符号分析法分析下列单句并提取主干

A、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THE END
1.把字句被字句句子成分的划分陶云昌有人在划分句子成分时对“把”字句和“被”字句这两种句式的成分感到难于处理,下面我就来谈谈“把”字句和“被”字句句子成分的划分。 著录项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7年第4期|20-20|共1页 作者 陶云昌; 作者单位 湖南省衡阳县井头镇井头中学; 原文格式 PDF 正文语种 chi 中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language-world-junior-high-school-edition_thesis/0201268173099.html
2.被动句把字句该怎么化分句子成分?1我们把侵略者赶出了家门.21、我们把侵略者赶出了家门.2、他被老师狠很地批评了一顿.这2个句子该怎么化分成分?用符号表示出来!谢谢!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把字句和被字句都属于宾语前置的句型.1、我们把侵略者赶出了家门.我们【主语】把侵略者 【宾语】赶出了家门 【谓语,完成时】2、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9bc031938bbcca2d6e9d029ca5820bd1.html
3.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讲义连动短语的结构搞清楚了,那么连动句的句子成分划分也就不是问题了。 [注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连动短语构成的连动句与在时间上、逻辑上连续排列的几个句子组成的句群不是一回事! 比如: ①我放下饭碗就出去了。(连动句) ②我放下饭碗出了门,掮了锄头,跨上笼,绕过山岗,来到了自家的田地里。(句群) https://www.diyifanwen.com/jiaoan/hanyuchangshi/133101801049776895.htm
4.小学语文句子相关知识点汇总一、句子成分 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 (一)主语: 1、定义: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2、特点:①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②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 3、符号:双行线“═”。 https://www.meipian.cn/9c8etjl
5.把字句对外汉语教学9篇(全文)该调查也指出留学生出现的大多数的“把”字句的使用问题并不是由于没有掌握“把”字句的结构,而是因为对把字句的使用语境没有清楚地掌握。 这里主要从“把字句的焦点”来看把字句的语用问题。 动词以及其连带成分是“把”字句的焦点例如: (1)她拾起那个水淋淋的纸袋,把它扔在江麟的脸上。(琼瑶《窗外》) 在这https://www.99xueshu.com/w/ikeytfqqfunt.html
6.语文语法划分句子成分11句名句精选语文语法划分句子成分11句 1.(除去发明了许多木匠工具外),鲁班在其他方面还有不少创新。 2.(经过反复的试验),蔡伦终于发明了造纸术。 3.(直到今天),锯子仍然是木匠们干活的主要工具。 4.把字句:老师[亲切地][把书]放〈到他的手中〉。 5.被字句:她[已][被北京大学]录取了。https://www.fx99.cn/mingjujingxuan/312151.html
7.《实用现代汉语语法》第三编 句法(上)句子成分 第一章 主语和谓语 1. 一个句子通常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主语部分是叙述、说明、描写的对象。谓语部分是对主语的叙述、说明和描写。 (1)主语部分的核心是主语,谓语部分的核心是谓语: 他们上个星期游泳了—主语:他们 谓语:游泳 一般来说主谓缺一不可 https://m.douban.com/note/687231006/
8.把字句被字句教学篇1:把字句被字句教学 主动句——“把”字句 1.结构:主语+把+宾语+谓语+其他成分 2.意义:强调动作对宾语的处置或影响,以及结果 3.注意: ①如果有能愿动词、否定副词或表示时间的词,这些词一般放在“把”的前面。 如:我想把花盆搬到阳台上。 他没把照相机带来。你别把衣服弄脏了。我昨天刚把书借给同学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2tmu5s7.html
9.句子成分划分专练2.ppt句子成分划分专练2.ppt 28页VIP内容提供方:jiangwen666 大小:1.41 MB 字数:约3.71千字 发布时间:2024-06-03发布于北京 浏览人气:21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句子成分划分专练2.ppt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531/7134034120006114.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