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00536知识点复习资料(15)

连词是在词.词组.分句.句.句群之间起连接作用,表示它们之间的语法关系或逻辑关系的一类虚词.只是在词.词组.句子之间起到连接作用.

连词表示的关系可以有并列.顺承.转折.选择.递进.让步.因果.假设等.

二.古代汉语常用连词介绍

(一)而

1.连接谓词性词语或分句,两项之间的关系为并列或递进关系.

“而”连接并列关系可以译为“又”或不译,连接递进关系可以译为“并且”“而且”.

例:公子鲍美而艳.

“而”连接的谓词性词语可以是动词.形容词,也可以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例: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

例: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故苏秦相於赵而关不通.

3.连接谓词性词语或分句,表示前后两项动作行为或性状在整理上是不一致的,相反的,带有表转折的意味.可译为“却”“但是”等.

例: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4.连接状语和谓语中心语,表示偏正关系,“而”可以不译.

例:启呱呱而泣.

5.连接主语和谓语,表示转折或假设关系.

例:相鼠有皮,人而无仪.P212

(二)以

1.连接形容词和形容词,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又”.

例:古之民朴以厚,今之民巧以伪.

2.连接动词和动词,表示前后两个动作行为是一前一后的承接关系.

例: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

“以”连接先后两个动作行为,表现为后一动作行为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表示目的可译为“来”

例:君人者将昭德塞达,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

表示结果可译为“以致”

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3.连接因果复句,“以”用在表示原因的分句前.

“以”常连接由果溯因的两个分句:

例:王使召伯廖赠齐候命,且请伐卫,以其立子颓也.

“以”也用於由因及果的复句:

例: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在因果复句里,“以”常和“故”搭配使用.

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

4.连接状语和动词中心语,前者是动作行为进行的条件.方式.状态等.

例: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例: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

“以”的连词.介词用法易於混淆主要有两种情况.

详见:p214-215

(三)与

1.连接名词性词语,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和”

例: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白璧往.

2.和“不如”“宁”“孰若”等词连用,构成“与……不如……”“与……宁……”“与其……孰若……”等格式,表示选择关系.

例:与吾得革车千乘,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也.

“与”既是连词,又是介词,很容易混淆:P215-216

(四)则

“则”用作连词时,主要连接谓词性成分或分句.

例:於是至则围王离.

有时“则”用在复句紧缩句的两谓语动词之间,使语气变得较为急促.

例: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用在并列的分句里,表示对各种情况的列举和对比.一般不必译出.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表示后一项情况的出现是前项动作施事者所未料到的,可译为“原来已经”“竟然”.

例: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4.前后两项含有转折意味,可译为“却”

例:寡人愿事君朝夕不倦,将奉质币以无失时,则国家多难,是以不获.

5.表示让步关系,可译为“倒是”

例:包胥曰: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

6.表示假设和结果关系,可译为“如果”

例:P218

(五)之

1.“之”连接定语和名词中心语,构成名词性的偏正结构,可译为“的”或不译.

例: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於难.

P218

2.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文:

例: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P219

(六)虽然.然而.然则

1.虽然

“虽”是表示让步的连词,意思是“虽然”或“即使”.

例:P220

“虽”还可以表示假设性的让步,即设想即使某种情况出现,也不能改变后项的结论,可译为“即使”“纵然”.

例:虽九死其犹未悔.

组成凝固形式“虽然”,意思相当於“虽然如此,……”

例: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2.然而

“然”总结上文,“而”引起下文的转折.意思是“虽然如此,但是……”“这样却”.

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然则

“然则”是代词“然(如此,这样)”和表示顺承的连词“则(那么.就)”的搭配使用,意思相当于“既然如此,那么(就)……”.

以上由湖南自考生网提供!

TEL:蒋老师17773102705

1、鉴于各方面资讯时常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实际以考试院通知文件为准。

THE END
1.谈谈词短语和句子之间的关系。谈谈词、短语和句子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四级语法单位指的是语素、词、短语和句子。语素、词、短语是没有句调的备用单位,句子是有句调的运用单位。说话至少得说一句。一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为什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2122418.html
2.中学语文阅读在一篇文章中,句子和句子之间有什么关系?比如转折在一篇文章中,句子和句子之间有什么关系?比如转折之类的吗?举例就好了,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句子与句子之间是处于一种连贯的关系,也就是承上启下的关系;大多的时候是用破折号来表示转折的;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35862b7376ea4cf3fa2e5e1351cc161e.html
3.句子之间的关系有哪些爱问知识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类:逻辑关系、语义关系和语法关系。https://iask.sina.com.cn/b/newqDNNj9pFVJT.html
4.文章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有哪些5句名句精选1.并列关系:一段话中,围绕一个意思,分别写了几个方面,句与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只是并列存在。2.并列关系这种自然段中的几句话是从几个方面来介绍某种事物的。3https://www.fx99.cn/mingjujingxuan/416494.html
5.句子的关系类型关联词有哪些(关联词的八种关系)2.注意上下文:上下文常常提供关于句子之间关系的信息。合适的上下文可以指导我们判断连接词。 3.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句子的逻辑关系是判断句子类型的基础。 4.确认句子类型:在理解句子之间逻辑关系后,应该可以成功地确认句子类型并将之应用于实质问题。 https://www.douban.com/note/853848349/
6.英语语法13词类和句子成分,语法和词汇的关系实词:做句子成分; 虚词:不做句子成分;+其他词性=句子某种成分 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词类句子成分 名词主语 宾语 定语 表语 补语 动词谓语 形容词定语 补语 表语 副词状语 表语 主语 主语表明句子中说的是谁或是什么。 told us an interesting story.(名词) https://www.jianshu.com/p/7ab81fba4641
7.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讲义句群(句子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 [歌诀]五级语言单位,意义结构切分。语素、词语、短语,还有句子、句群。 汉语语法高考中似乎不涉及,实际在词语的选用,近义词辨析,语病的辨析与修改,句式的变换、选用和仿用,甚至在写作(包括微型写作)方面都有涉及,而且语法知识的熟练系统掌握,对于语言水平的提高,对于文章的阅读和理解,都https://www.diyifanwen.com/jiaoan/hanyuchangshi/133101801049776895.htm
8.英语长难句之非谓语动词作状语与独立主格学习笔记由于它修饰整 个句子,表达make和句子主语People之间的关系为主动(意思是“人们去做决定”,而不是 “人们被决定”),所以把它变成非谓语动词makingo make为及物动词,要后接宾语,再加 上修饰的形容词,就构成非谓语动词的词组makingindividual decisions修饰句子。https://blog.csdn.net/qq_37015327/article/details/116140097
9.初中英语语法大全:句型转换每年的中考试卷中,“句型转换”题所占分值较大,是为了全面考查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的词汇(同义或反义)、短语、句型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及其它的之间的灵活运用能力。 Ⅰ.题型介绍所谓“句型转换”就是先给一个完整的句子A,再根据括号内的要求(有时没有明确,须自己观察),在第二个句子B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词来https://www.tingclass.net/show-8329-275020-1.html
10.胡敏教授解密考研阅读命题与对策上下文进行必要的判断、推理和引申。只有掌握句段之间的关系,才能摸清作 者深层思路上的逻辑关系。从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渡可以读出作 者整个的思路及论证过程,才能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或引申。平时训练时, 考生应多注意一些过渡词。 3.积极扩展词汇量,注意动词和名词,训练理解一些难句、复杂句。扩展词汇http://www.yuloo.com/kaoyan/news/2006-09-30/432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