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的现代汉语语法分析法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利可共而不可独”(曾国藩)。

知识共享,欢迎转发。

中心词分析法

分析要点

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

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

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

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

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

5.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

一般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标注主语,用——标注谓语,用~~~~~~标注宾语,用()标注定语,用[]标注状语,用<>标注补语。

作用:

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1)我们║五个人一组。

(2)我们五个人║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义关系。

局限性:

1.在一个层面上分析句子,层次性不强;

2.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

如:我们不走。≠我们走。

封建思想必须清除。≠思想清除。

3.一些由于句子的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子无法分析;

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咬死了猎人的狗。

2层次分析

含义:

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朱德熙先生认为,层次分析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一种分析方法,而是应当看做一种分析原则,是必须遵守的。(可以说说为什么)

层次分析实际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切分,一是定性。切分,是解决一个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到底是哪些;而定性,是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在句法上是什么关系。

基本精神:

1.承认句子或句法结构在构造上有层次性,并在句法分析上严格按照内部的构造层次进行分析;

2.进行分析时,要明确说出每一个构造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

3.分析时只管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不管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或句法结构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

优越性:

1.注意到了句子构造的层次性;

如:他刚来我们便宜他了

││__│││___│

│___││_____│

他刚来我们便宜他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有效地分化了歧义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

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_1_________2_________1-2主谓关系

__3___()___4___3-4述宾关系

_5__6_5-6述补关系

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_1_________2__________1-2主谓关系

_3_______4_______3-4述补关系

__5_____6___5-6述补关系

3.发现新的语法现象,揭示新的语法规律;

如:父亲的父亲的父亲父亲的父亲的父亲

(a)_______1________2__(b)___1_________2______

按(a)切分,意思是“祖父的父亲”,即曾祖父;按(b)切分,意思是“父亲的祖父”,也是指曾祖父——二者意义一样。

到底哪种是正确的划分方法呢?

如果要表达:老师的孩子的同学

姐姐的岳父的侄子

我们就只能:_______1_________2__

通过考察,我们会发现类似“N的+N的+N”,由指人的名词自相组合而成的偏正结构内部有极强的规律性,按照(a)来划分是合理的。

而“父亲的父亲的父亲”出现(a)(b)均可的现象则是一种巧合,这就类似于:

1*7+3=7+3=10(正确的运算)

1*7+3=1*10=10(不正确的运算)

7+3*1=7+3=10(正确的运算)

7+3*1=10*1=10(不正确的运算)

注意问题:(可以叫切分的原则)

1.切分句子不能根据语感和语音停顿;

2.每一层面上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如果不是单词,则必须能在别类句法结构中在现;

如:很有办法

_1___2___

3.每一层面上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它们之间组合所依据的规则在语言中必须有普遍性;

如:张三喝啤酒

__1______2____

4.一层面上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彼此组合起来,在意义上必须跟原先结构所表现的意思一致。

局限

1.它只能揭示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和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显性语法关系,即语法结构关系,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所隐含的语义结构关系:

如:我在房顶上发现了他。

_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

____3___________4_______

_4____5_____6__()__7__

由此并不能看出,是“我”在房顶上,还是“他”在房顶上,亦或是“我”和“他”都在房顶上。

2.层次分析对有些现象只能做出描述,并不能做出解释:

如:木头桌子质量——→桌子质量

羊皮领子大衣—/→领子大衣

产生:

在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由于句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不同而造成的种种有意思的现象,特别是歧义现象。要揭示这种隐含在句子里边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就得寻求新的分析方法,因此,变换分析法产生。

原则:

1.作为一个合格的变换,一定得形成一个变换矩阵;

2.在变换矩阵中,左边作为原句式的一个个实例,形式必须相同,语法意义也必须一致;

3.在变换矩阵中,右边的作为变换式的一个个实例,形式必须相同,语法意义也必

须一致;

4.变换矩阵中每一横行左右两侧的句子,即每一横行作为原句式的实例和作为变换式的实例,其共现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必须保持一致;

5.矩阵中每一横行左右两侧的句子,即每一横行作为原句式的实例和作为变换式的实例,二者在语法意义上的差别一致。

1.变换分析法最直接的作用是可以有效地分化歧义句式;

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咬死了猎人的狗

(a)___1______2____(b)_____1_______2_

(a):动词+补语(了)+名词1+的+补语(了)

—→把+名词1+的+名词2+动词+补语(了)

咬死了猎人的狗—→把猎人的狗咬死了

(b):动词+补语(了)+名词1+的+名词2

—→是+指量名2+动词+补语(了)+名词

咬死了猎人的狗—→是那条狗咬死了猎人

2.变换分析的运用更有助于我们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揭示更多的语法规律;

①双宾结构的远宾语不能有表示占有领属关系的偏正结构充任;

②现代汉语里不用“被”“给”一类字的受事主语句有一个特点,即受事主语不能是人称代词;

③使用程度副词“还”的“比”字句,除了表示比较外,还能表示比拟;而使用程度副词“更”的“比”字句则不可以;

④表总括的程度副词“都”,强调表示“都”后面所说的性状或情况适用于它所指向的某个集合中的每一个个体。

局限:

可以分化歧义句,但是不能解释造成歧义的原因。

如:楼上演着戏。楼上坐着人。

这两句话同属于“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的句式,词类的序列相同,内部构造层次和结构关系也相同,但却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

由于变换分析的局限,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句子格式相同——词类序列相同,内部构造层次相同,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相同,却会产生歧义,我们才采用语义特征分析法来解决问题。

如上述:楼上演着戏。(a)楼上坐着人。(b)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两句都属于“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的句式,可是动词表示的语法意义却不相同:

(a)式: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动词表示活动,表动态

(b)式: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动词表示存在,表静态

所以(b)类动词都有“使附着”的意味,这样就可以搞清楚歧义的产生了。

关于语义特征:

语义特征原是语义学中的概念,指的是某个次在意义上所具有的特点。我们分析和描写词的语义特征,主要有三个目的:从某个特定的角度对某一个语义类进行再分类;凸显同属于一个语义类的不同词语之间的差异;用来区别看似同义实际并不同义的词。

语法学中所讲的某一小类实词的语义特征是指该小类实词所特有的、能对它所在的句法格式起制约作用的、并足以区别于其他小类实词的语义内涵或语义要素。

这里有两层含义:

1.如果离开具体句式,单纯从词汇角度概括一些词的语义特点,那不一定有句法上的价值;

2.某些实词是否具有某种语义特征,只有结合具体的句法格式才能确定并概括得到。

因此,语法研究中的“语义特征”,是着眼于分析、概括处于同一句法格式的各个实例中的同一关键位置上的实词所共有的语义特征。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

所谓语义特征分析,是指通过分析某句法格式的各个实例中处于关键位置上的实词所具有的共同的语义特征,来解说明代表这些实例的句法格式之所以独具特色、之所以能与其他同形句法格式相区别、之所以只允许这一部分词语进入而不允许那一部分词语进入的原因。

语义特征分析为进一步分化同形句式,为根据句法研究的需要对同一类实词划分小类,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句法、语义依据,因此语义特征分析无疑使语法研究朝着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关于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指向,按其狭义的理解,是指句中某个句法成分与哪一个成分之间有语义关系,即只是指举重的某个成分在语义上跟哪个成分发生最直接的关系。

如:他热热地炸了一盘花生米。(a)

他高高兴兴地炸了一盘花生米。(b)

他脆脆地炸了一盘花生米。(c)

(a)(b)(c)三句的格式完全相同,表面上看,他们彼此的差异只是具体作状语的词不同;可在语义上,各句的状语在语义上所直接联系的成分是不同的——(a)中“热热地”指向谓语动词“炸”,(b)中“高高兴兴地”指向施事主语“他”,(c)中“脆脆地”指向宾语成分“花生米”。

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种语法现象,这种分析手段就称为“语义指向分析”。

需要考虑的问题

1.前指还是后指?

所谓“前指还是后指”是说那句法成分在语义上是指向它前面的句法成分还是指向它后面的句法成分。

如:我和他先后去广州参加一个会。

↑______↑___∣[指前]

我先后去过广州和福州。

∣____________↑________↑[指后]

我和他先后去过广州和福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前/指后]

2.指向句内成分还是句外成分?

如:我很好。——谓语“好”指向句内成分“我”

他被客气地邀请进了会议室。——状语“客气地”在语义上指向句外成分

3.指向名词性成分还是谓词性成分?

如:我才做。(a)

我才做第二道题。(b)

我才做三道题。(c)

我才做完。(d)

以上四个句子,副词“才”都做状语,且都为后指,但各自的语义指向却不同——(a)中副词“才”指向谓词“做”;(b)中副词“才”指向谓词“做”的受事名词性成分“第二道题”;(c)中副词“才”指向数量成分“三道”;(d)中副词“才”指向表示行为动作结果的谓词“完”。

4.指向施事,还是受事,还是工具,还是处所,还是其他?

如果某个成分是属于指向名词性成分的,就得考虑那个成分是指向施事,还是受事,还是工具,还是处所,还是别的什么。

如:砍光了。(a)

砍累了。(b)

砍钝了。(c)

这三个述补结构其补语都是指向名词性成分的,可是各自的语义指向却是不同的——(a)的补语“光”指向“砍”的受事;(b)的补语“光”指向“砍”的补语施事;(c)的补语“光”指向“砍”工具。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

语义指向分析结实了句法成分在语法上和语义上的矛盾,指明了句法成分之间,特别是间接的句法成分之间语义上的种种联系,从而可以比较合理地解释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

1.可以进一步帮助分化歧义句式:

如:他有一个女儿,很骄傲。

┌他有一个女儿,他很骄傲。

—→∣

└他有一个女儿,他女儿很骄傲。

2.为解释某些语法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

如:砍光了。

砍累了。

砍钝了。

3.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课题,引起我们的思考,从而有助于开阔语法研究的思路,将语法研究引向深入。

THE END
1.什么叫中心句和中心段中心句又叫什么句子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有几种? 并列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互解释关系并列关系:表示句子或词语之间具有的一种相互关联,或是同时并举,或是同地进行的关系并列关系的,可以是相互关联的不同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还可以是同一主体的不同动作。 https://www.xdyy8.com/juzi/5678.html
2.中学语文阅读在一篇文章中,句子和句子之间有什么关系?比如转折在一篇文章中,句子和句子之间有什么关系?比如转折之类的吗?举例就好了,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句子与句子之间是处于一种连贯的关系,也就是承上启下的关系;大多的时候是用破折号来表示转折的;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35862b7376ea4cf3fa2e5e1351cc161e.html
3.?汉语修辞学摘要(一)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的语句成对地排列起来,叫对偶。 对偶的结构类型 1.正对 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个事理,在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是正对。 正对的两个句子之间是并列关系,有人称这种对偶为平对。 https://www.jianshu.com/p/76e9029c147d
4.数理逻辑四谓词逻辑及形式系统中不过在本章学习中,我们会深入研究各种句子之间的真值【等价】问题,也就是说,许多句子的句法形式不同,但是它们的真值却总是相同的。而等价关系是所有形式系统进行符号变换、或者说逻辑表达式形式变换的理论依据。这种等价关系就相当于我们在中学数学中学到的许多等式关系一样,例如 (a+b)2 = a2+2ab+b2,https://download.csdn.net/blog/column/10098132/106789881
5.谈谈词短语和句子之间的关系。谈谈词、短语和句子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四级语法单位指的是语素、词、短语和句子。语素、词、短语是没有句调的备用单位,句子是有句调的运用单位。说话至少得说一句。一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为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2122418.html
6.句子的关系类型关联词有哪些(关联词的八种关系)2.注意上下文:上下文常常提供关于句子之间关系的信息。合适的上下文可以指导我们判断连接词。 3.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句子的逻辑关系是判断句子类型的基础。 4.确认句子类型:在理解句子之间逻辑关系后,应该可以成功地确认句子类型并将之应用于实质问题。 https://www.douban.com/note/853848349/
7.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如果两者用上逗号就很容易同前后的意思混淆,如果用上句号又会把前后的意思割断,用上分号就显得前后关系清楚了。 常用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一、顿号: 表示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一般为词语的并列,合起来做同一成分,句子间并列不能用顿号。顿号一般表并列,考试大多考查层次关系。 作者描写了https://www.diyifanwen.com/jiaoan/xiucibiaodian/13310231011904443.htm
8.初中英语语法大全:句型转换从形式上看,有如下几种形式:①某一词或词组的转换;②词组与句子的转换;③同义句型的转换;④为纠正常犯语言错误而设计的题目。从内容上看,此题型涉及的面较广,主要有:①句子功能方面的转换。包括陈述句(肯定与否定)、四种题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转换;②句子结构方面的转换。即简单句、复合句、并列句之间的https://www.tingclass.net/show-8329-275020-1.html
9.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语汇语法词类新浪教育答:外围语法又叫大语法,它研究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 14. 语法单位可分为哪几级?它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答:语法单位可分为三级六种:第一级中语素组由语素组成,它们的功能是用来构词;第二级中词组由词组成,它们的功能是用来造句;第三级中句组是由句子组成,它们的功能是用来表达。各种语法https://edu.sina.com.cn/exam/2006-07-20/113447034.html
10.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1、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JPPTL98/COPPN句 子之间的逻辑关系Taking good notes is a time-saving skill that will help you to become a better student in several ways 71 Second, your notes are excellent materials to refer to when you are studying for a test Third, note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69030036.html
11.文章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有哪些5句名句精选1.并列关系:一段话中,围绕一个意思,分别写了几个方面,句与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只是并列存在。2.并列关系这种自然段中的几句话是从几个方面来介绍某种事物的。3https://www.fx99.cn/mingjujingxuan/416494.html
12.考向14情境补写2013年全国卷2的句子补写题就是这种结构关系。明确语段关系,梳理句子之间的层次,做到这些对下一步补写出逻辑严密的句子起到决定性的意义。 四、关注标点符号 不同的标点符号都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它就像神秘的密码,暗示着句子之间语意的某种联系。比如:句号则暗示学生这里是一句话的终结,你要补写出既和上一句有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0pt1794ct8302n215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