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过这36个问题,你们就会爱上彼此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作者:大将军郭|心理咨询师|性感长腿女青年

马上又是“双十一”,虽然买买买很开心,但单身狗们内心可能还有一丝怅然若失,11.11不仅是购物节,还是光棍节啊!

单身的原因虽然多,但绕不开的一个脱单障碍是——即便遇到了有点心动的人,也不知道怎么去接触去了解,只是在一次次犹豫后渐渐退缩,最后不了了之。

所以,总有人问我,有没有什么能让两个人快速了解和拉近关系的捷径啊?

说起来,还真的有捷径。

心理学家阿瑟·亚伦(ArthurAron)发现,两个人只需通过互相询问36个问题,之后对视4分钟,就可以快速拉近距离,增进对彼此的好感,甚至爱上对方,而这个过程最多只需要90分钟。

听起来很玄妙,但实验证明真的有初次见面的陌生人因为这36道题坠入了爱河,最后结婚了。

先来看一看,到底是什么样的题目具有如此的魔力。

2.你想成名吗?想以什么方式成名?

4.对你来说,“完美”的一天是什么样的?

5.你上次自己唱起歌来是在什么时候,给别人唱呢?

6.如果你能活到90岁,同时可以一直保持30岁时的心智或身体,你会选择保持哪一种呢,心智还是身体?

7.你是否曾经秘密地预感到自己会以怎样的方式死去?

8.说出三件你和对方看上去相同的特征。

9.人生中的什么东西最令你感激?

10.如果你能改变被抚养成人过程中的一件事,会是哪一件。

12.如果你明天一觉醒来就能拥有某种才能或能力,你希望那会是什么能力呢?

13.如果有一个水晶球可以告诉你关于自己、人生,未来乃至任何事情的真相,你会想知道吗?

14.有没有什么事是你一直梦想去做而没有去做的,为什么没有做?

15.你人生中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16.在一段友谊之中你最珍视的是什么?

17.你最宝贵的记忆是什么?

18.你最糟糕的记忆是什么?

19.假如你知道自己在一年内就会突然死去,你会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吗?为什么?

20.友谊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21.爱与喜欢在你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22.轮流说出心目中对方的一个好品质,每人说五条。

23.你的家人之间关系是否亲密而温暖,你觉得自己的童年比其他人更快乐吗?

24.你和母亲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5.每人用“我们”造三个句子,并含有实际情况,比如“我们俩在屋子里,感觉……”

27.如果你想和对方成为亲近的朋友,请告诉对方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是他或她需要知道的。

28.告诉对方你喜欢他或她身上的什么东西,要非常诚实,说些你不会对萍水之交说的东西。

30.你上次在别人面前哭是什么时候?自己哭呢?

31.告诉对方,你已经喜欢上了他或她身上的什么品质。

32.你觉得什么东西是严肃到不能开玩笑的,假如有的话。

33.如果你今晚就将死去,而且没有机会同任何人联络,你会因为之前没有对别人说什么话而感到遗憾,你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对他们说这些话呢?

34.假设你拥有的全部东西都在你的房子里,现在房子着了火,救出家人和宠物之后,你还有机会安全地冲进去最后一次,取出最后一件东西,你会拿什么,为什么?

35.你的家人中,谁去世了会令你最难过,为什么?

36.说出一件你的个人问题,问对方如果遇到此事要如何解决。另外,也要让对方如实告诉你,在他或她眼中,你对于这个问题的感受是怎样的。

看完这些题目,你可能会纳闷,它们看似平淡无奇,到底为什么能让两个人爱上彼此呢?

沟通和自我暴露

这36道题,每一道都围绕着价值观、生活经历、未来期待等主题展开。可以说,这是跳过“前戏”部分直接进行深入彻底的互相认识阶段。

如果是在普通的相处中要完成同等程度的了解,要花一个月甚至更久,有的可能还没进行到这里,关系就止步不前了。

再者,这36道题都需要答题人进行自我暴露,从自己的喜好到态度,甚至会谈及伤痛的经历,这些问题会不断地让人敞开心扉,是个放下内心防御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家早就发现,你对一个人倾诉的越多,就容易信赖他、喜欢他。

这36道题在设计上已经在一步步勾引你们放下内心防卫、去信任彼此、了解彼此,绝对能为一段美妙关系做一个良好的开始。

人与人之间最容易建立良好关系的方式并非观念上的认同,而是能够真正的共情。

简单来说,如果你想让一个人跟你拉近关系,那么尝试表达情绪获得共鸣,这比说服对方或者认同他的观点更有效。

我们固然喜欢强大、有能力的人,但是如果在交流和相处中对方一直以这样的面目示人,你们很难突破亲密的那条线去真正喜欢对方。

因为对方展现的越完美越优秀,反而会产生不敢靠近的疏离感。

比如,第18题让你讲述最糟糕的回忆,第30题让你回忆上一次哭泣的场景,其实都是在让回答问题的人去暴露自己脆弱的一面。

无论男女,适当的展示脆弱,都更能激发对方的保护欲和亲近感,这不仅是自我暴露,其实也是给对方一种暗示“我需要你”,我们之间可以因为这份“需要”而建立联结。

没有人不喜欢被夸奖,并且,我们都会更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所以,互相赞美绝对可以增进彼此的亲密度。

第22题、第31题,就是让双方互相夸奖,5个好品质也好,你喜欢的对方的特点也罢,都是在“强制”把你们放在一个更容易建立好感的磁场之中。

即便你并没有发现对方有什么优秀品质,也要努力讲出几个,并且你会发现,当你讲出对方的优点,你反而真的会认同那的确是他的优点,他的确有闪光点值得你欣赏。

经过这90分钟,除非两个人之间有巨大的分歧,那么你们想不变得亲近、信任都难,有了这样的开始,相爱也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了。

当然,这个相爱实验的意义并不在于你一定要完全严格去执行,它是在告诉你,如果想让你们之间有故事发生,那么至少你可以尝试增进彼此了解、多共情、适度展示脆弱、不吝啬对他的夸奖,同时尽可能的眼神交流。

这些方式都是在催化你们的关系不断升温。

你会发现,爱情的发生的确可以去推动,去促成,去主动采取行动。

正像尝试将这套方法用于日常相亲中的曼迪·莱·卡特隆教授所说,爱情不会自己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会坠入爱情是因为我们这样作出了选择。

THE END
1.句子的关系类型关联词有哪些(关联词的八种关系)2.注意上下文:上下文常常提供关于句子之间关系的信息。合适的上下文可以指导我们判断连接词。 3.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句子的逻辑关系是判断句子类型的基础。 4.确认句子类型:在理解句子之间逻辑关系后,应该可以成功地确认句子类型并将之应用于实质问题。 https://www.douban.com/note/853848349/
2.句子之间的关系有哪些爱问知识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类:逻辑关系、语义关系和语法关系。https://iask.sina.com.cn/b/newqDNNj9pFVJT.html
3.谈谈词短语和句子之间的关系。谈谈词、短语和句子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四级语法单位指的是语素、词、短语和句子。语素、词、短语是没有句调的备用单位,句子是有句调的运用单位。说话至少得说一句。一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为什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2122418.html
4.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讲义句群(句子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 [歌诀]五级语言单位,意义结构切分。语素、词语、短语,还有句子、句群。 汉语语法高考中似乎不涉及,实际在词语的选用,近义词辨析,语病的辨析与修改,句式的变换、选用和仿用,甚至在写作(包括微型写作)方面都有涉及,而且语法知识的熟练系统掌握,对于语言水平的提高,对于文章的阅读和理解,都https://www.diyifanwen.com/jiaoan/hanyuchangshi/133101801049776895.htm
5.中学语文阅读在一篇文章中,句子和句子之间有什么关系?比如转折在一篇文章中,句子和句子之间有什么关系?比如转折之类的吗?举例就好了,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句子与句子之间是处于一种连贯的关系,也就是承上启下的关系;大多的时候是用破折号来表示转折的;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35862b7376ea4cf3fa2e5e1351cc161e.html
6.初中英语语法大全:句型转换从形式上看,有如下几种形式:①某一词或词组的转换;②词组与句子的转换;③同义句型的转换;④为纠正常犯语言错误而设计的题目。从内容上看,此题型涉及的面较广,主要有:①句子功能方面的转换。包括陈述句(肯定与否定)、四种题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转换;②句子结构方面的转换。即简单句、复合句、并列句之间的https://www.tingclass.net/show-8329-275020-1.html
7.NLP学习之语篇discourseparsing语篇:在文档中理解句子之间怎么关联起来的,在浏览文档时语篇可以将整个文档串成一条故事线,从上到下连贯有逻辑性。 词性标注:在一个句子中标注所有单词的词性 词汇/分布语义学:当我们训练这些模型时通常是以句子作为边界的 1.2 三个关键语篇任务: 语篇分段(discourse segmentation):在一篇文章中,我们希望让它按照内容https://blog.csdn.net/AlanxZhang/article/details/120611648
8.胡敏教授解密考研阅读命题与对策上下文进行必要的判断、推理和引申。只有掌握句段之间的关系,才能摸清作 者深层思路上的逻辑关系。从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渡可以读出作 者整个的思路及论证过程,才能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或引申。平时训练时, 考生应多注意一些过渡词。 3.积极扩展词汇量,注意动词和名词,训练理解一些难句、复杂句。扩展词汇http://www.yuloo.com/kaoyan/news/2006-09-30/432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