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商务交际论文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跨文化商务交际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此外,国外跨文化交际专著在国内翻译出版。如L.A.Samovar的《跨文化传通》;EdwardHall的《无声的语言》;S.Mortenson的《跨文化传播学:东方的视角》等。

90年代,我国跨文化交际学成为独立学科,出版了国内学者的专著或论文集,IC研究取得巨大进展,影响较大的除上文提到的两本书外,还有一些也受到了广泛好评(关世杰,1995;王宏印,1996;胡文仲、高一虹,1997;贾玉新,1997;胡文仲,1999)。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的院校大幅度增加,出版了一批适应教学需要的教材,主要有《跨文化交流入门》、《跨文化交际教程》、《跨文化交际学选读》、《中西文化之鉴》等。

二、专题研究

1.以语言为中心,通过中外语言对比揭示语言、文化、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

(2)跨文化语用学研究。从言语行为层面来探讨语言使用与文化语境的关系。语言使用比语言结构更受制于文化制约。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是特定文化制约下的特定交际语境中语言的使用原则与规律。一些学者在跨文化称呼、问候、介绍、寒暄、道歉与建议等方面探讨了语用行为与文化差异的关系。

(3)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培养语言学习者的IC能力成为外语教学的任务。从词汇、言语行为、话语结构等层面探讨文化差异对语言、交际的影响,以及文化差异与语用失误的关系,为跨文化语境下的外语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和策略基础。研究表明,语言习得与文化习得需要同步并进,外语教学必须既包括语言教学又包括文化教学;教师需要融合文化知识教授语言知识,讲授语言的交际运用,要培养目的语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

2.非言语交际研究

3.以“跨文化交际”为核心,结合其它学科进行的“交叉文化研究”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1.IC研究的核心局限在语言的对比研究方面,研究广度有待拓宽

2.理论专题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3.IC研究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

“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一个突出弱点是实证研究的缺乏(胡文仲,2006)。”科学研究应有明确的理论基础、研究目的、问题或假设,还应有足够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这样结论才具科学性。然而很多研究要么缺少明确的研究目的,要么问题或假设没有理论依据。在数据分析时,也往往缺乏定量或实证分析,使论证缺乏信服性。

4.应用研究不够

国内IC研究的应用研究主要表现在翻译与外语教学方面,这就要求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也要致力于其应用研究,使IC研究为现代的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培养手段

一、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

根据2009年我国制定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复合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其所要必备的各项能力当中包括“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教学要求》还进一步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细分为跨文化思维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及跨文化沟通能力。跨文化思维能力是跨文化适应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强调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跨文化适应能力是跨文化思维能力在跨文化环境下的进一步发展和交际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强调主动性和灵活应对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是思维能力及适应能力的综合运用,强调的是主体对交际策略的把握和有效实践。

严明在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有关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理论进一步对其构成加以细化,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特别是商务交际能力主要由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行为能力构成的主张。认知能力包括对文化、商务和交际的认知;情感能力包括跨文化移情和商务关系能力;行为能力则可细分为言语行为能力和非言语行为能力。

以上两种思路虽然各有侧重,但其所强调的培养方向和培养内容基本可以按照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对习得性能的论述加以总结和归纳,即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及态度五种素质。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框架中,言语信息主要指英语语言基本技能;智慧技能主要强调沟通实践能力;认知策略则着重强调跨文化背景和商务背景引入及交际策略;动作技能则具体强调商务交际实践环节的行为领域;态度主要强调心理调试能力和情感能力,特别是文化移情能力。以上五种素质中除英语语言基本技能外,其他四项都应被看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目标。

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手段

首先,注意对外国文化的介绍和导入,特别是外国文化中的社会价值观、习俗、准则和活动规则以及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帮助学生对中外文化现象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宽容度,使其能够独立进行系统分析、综合、比较和归纳。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和网络平台等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视觉和听觉等全方位的刺激和影响,帮助学生对跨文化背景知识和商务背景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加快其良好正确的认知策略形成,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跨文化思维能力。

其次,强化实践环节,努力为学生营造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交际策略及文化理论进行交际行为模拟演练。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灵活使用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收集大量案例,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情景剧表演、辩论、电影赏析等,帮助学生熟悉跨文化交际情境和商务交际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觉自动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课堂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高弹性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及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三、结论

跨文化交际的出现和日益频繁是全球化进程的必然产物,是时展的必然结果,随之应运而生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则是这一社会经济现象在上层建筑层面的反映。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国高教界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和发展虽不是“方兴”,至少也绝不是“未艾”。如何适应历史潮流,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不断建设适用于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重实践、重多元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体系,并进一步深入研究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将一直作为我院跨文化交际科研团队的工作重点,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1]严明.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第七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集,2006.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入世,众多的外国企业将在中国寻求发展的机会,而中国的企业也迎来了走向世界的机遇。在这种环境下,商务英语就成了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和彼此合作的重要桥梁。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更要掌握商务文化,全面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俗习惯,以提高我们的商务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我们将商务英语文化教学与商务英语的语言教学结合起来,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开拓我们的视野,综合提高我们的商务英语的交际水平。

一、商务英语的定义

一般来说,商务英语是指人们在商务活动中所使用的英语。在西方国家通常称BusinessEnglish。现代商务英语已赋予了它新的概念,不应特指我国对外贸易业务英语,它还应涵盖我国人民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对外交往活动中所作的英语应用现代商务英语的内涵和外延已得到扩展。

二、商务文化在商务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1.商务英语中的商务文化

商务文化主要包括人们在商业活动中的经营理念、经营管理方法、商业心理、商业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研究者发现,在中国的商务英语中,商务文化主要涉及中外两方不同的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商务活动实质上是在特定的文化和语言背景下所进行的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活动。

研究者发现,不同国家的商务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日益频繁的商务交际活动中,不同的文化因素在交流的同时会产生交叉和碰撞。因此,商务文化的学习非常重要。

2.文化导入是提高文化交际能力的前提

众所周知,文化是交际的基础。现在,随着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与国际间的交往与合作日益频繁,文化因素在商务英语环境中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

文化差异妨碍了人们用英语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忽视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即使商务+英语最优秀,交际能力也可能因文化原因而受到限制。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也可能因此而产生障碍。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以在从事国际贸易业务时,必须考虑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的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在一家中美合资企业中,美方的经理抱怨中国员工在工作中不够积极不敢冒险,在中国开展工作的时候有一种长期的压力,而中国的经理则会抱怨美国人不理解中国人,美方的管理方式过于生硬,美国人意识不到关系的重要性,而且他们过于强调规则和条例,因此,我们在学习中,要充分明白文化背景的差异,因为这样能直接关系到今后与外商交往的结果,从而逐步树立跨文化交际的良好意识。

3.商务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

研究者发现,不同民族对不同价值观念有不同的取向,我们以谈判员的一个细节举止来举例:有的中国谈判员见到外商总要递上一支香烟。在中国,向客人敬烟是表示礼貌友好,然而在国外,很多人是反对吸烟的,向这些人敬烟反而是不礼貌的。这种情况从某种意义上反映出我们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商务文化交际的不足。

传统的教学大纲中注重于语言知识技能和商务知识的学习,而没有从跨文化层面上考虑。目前,我们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虽然开设了些文化背景或文化比较课,但是一般都是以训练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而忽略了商务文化的培养。

三、强化商务文化意识,增强商务文化的敏感性

四、小结

全球化表现为经济全球化,全球化面临的一个重大障碍就是语言交流。要提高商务英语运用能力,掌握商务英语的听、说、读、写基本要求必然十分必要,但是文化意识的培养在商务环境中的渗透显得也十分的重要。所以我们将商务英语文化教学与商务英语的语言教学结合起来,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开拓我们的视野,综合提高我们的商务英语的交际水平。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交际习俗与礼仪是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逐步渗透礼仪文化意识,尤其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更需要了解丰富的礼仪知识。因此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其具体方法可以如下:

(一)改革教学内容

1.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安排课程内容。掌握礼仪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提高学生个人修养与气质是实训课程教学的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以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商务礼仪、涉外礼仪等章节为主要内容,其余章节或自学,或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完成,这样既能保证教学的重点,又能兼顾知识的系统性。

2.教学内容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社交礼仪实训课程上加入西方礼仪习俗训练;商务礼仪实训上侧重介绍在商务场合上与不同国家的人进行商务活动时需要注意的礼仪。

4.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应穿插丰富的案例。

(二)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任务驱动法、演练法、互动法、直观感受法、对比互评法、情境法、课内外结合法等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开拓动手操作的渠道,可让学生学以致用,使能力与素质得到提高。在各种阶段性训练的基础上可举办一次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面试情境模拟表演”,模拟表演的内容由学生自定题材、人员自由组合、自选角色、自写台词、自设场景,进行精心准备并公开在课堂上表演。通过情境模拟表演,可使学生真正处于教学与实践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的体验,并能将所学的内容更好地应用于实际。

(三)改革考试方法

传统的考试方法主要是以理论考试为主,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死记硬背,融会贯通与实际运用的能力较差。因此,应对传统的考试方法进行改革,将重点放在实践操作的成绩上,结合实训报告、课堂表现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成绩评定。礼仪实训教学应当由课堂延伸至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举办形象魅力大赛,可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礼仪的魅力。

文化因素教学是商务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交际习俗与礼仪如:打招呼、称赞、称谓,访友做客等都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适时进行礼仪教育,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掌握并准确运用英语语言。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中,注重“礼貌原则”。礼貌是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礼貌既是一种普遍现象,为各社会群体所共有,又是一种个性化的交际原则,受制于不同语言群体的不同文化背景。因此,“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说话者与听话者的文化价值观有很大差异,甚至彼此完全不能接受,礼貌的话语可能伤害对方,从而导致交际失败。因此,在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中,双文化比双语言更加重要。因此将礼仪知识的讲解渗透到不同的专业课程中,使学生在不同的话题学习中比较中英礼仪文化的异同点,渗透礼仪文化意识。

学习和掌握礼仪知识是现代商务组织和个人的身份证和通行证。应及时发现礼仪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礼仪课程教学环境必将得到有效改善,形成良好的礼仪实践范围,提高礼仪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

关键词: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障碍;对策

一、前言

二、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特点与学习现状

众所周知,独立学院以三本院线录取招生,生源质量和社会认知度均处弱势地位,其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态度上也有诸多差异和复杂性。就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学生大多英语基础知识底子薄,听说训练少,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认真,无系统的学习方法,语言使用随意散漫,缺少规范性。对待专业学习功利心强,渴望走捷径。就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多数学生对所报专业认知度差,基础知识薄弱,听说训练少,却好高骛远,学习功利心强,渴望走捷径;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认真,无系统的学习方法,从而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缺少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差。到大学高年级阶段,英语专业学生在专四、专八考试和考研就业的压力下方才感到自身基础词汇积累和阅读量都太少,而文学鉴赏、文化思辨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等人文素养又太过欠缺,导致在口语或书面语中表达力差,缺乏思想的深度。这些跨文化交际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反映出英语专业学生不但缺乏日常交际会话的基础训练,甚至在母语文化和国际时事等基本常识上信息严重匮乏。在教学互动和跨文化交际时,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仅限中学水平,常受母语思维和中国式英语的影响,无法完整和清晰的表达自己,导致词不达意或理屈词穷。

三、跨文化交际案例中的交际障碍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生在一定文化价值观支配下与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人员交往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水平。由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在基础文化常识和文学修养上底子薄,听说能力差,极度缺乏自信,不敢或很少进行英语交际。他们迫切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所以渴望在日常交际口语中有所突破。在跨文化交际的真实情景中,笔者从和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交流中发现许多值得反思的案例,暴露出中英文化和思维方式差异导致的交际障碍,影响了交际的成功。

(一)称谓和委婉语导致的交际障碍

一位英语专业大一新生在问答互动时提到尊敬的女老师“TeacherWu”,当被纠正为“MissWu”时,才忆起中学就学过的称谓习俗:在美国文化中,对老师的尊称一般为“Mr.Smith”、“MissGreen”、或“Dr.Brown”、“Prof.White”(如果获博士或教授头衔),而“Teacher”只限于幼儿园孩子对其教师的称呼。而学生用“Sir”、“Madam”等词汇来称呼外教以为更尊重时,外教却更倾向于让学生直接称呼他的FirstName以示交流关系的亲密。这种称谓的差异恰恰显示出东西文化的不同。

(二)文化内涵和词汇空缺导致的交际障碍

(三)思维模式和心理特征导致的交际障碍

在跨文化交际的案例中,不同文化下思维模式造成的交际障碍最为普遍。某英语专业学生遇到这样的案例:在朋友旅行归来后,汉语往往说“你一路上辛苦了”饱含关切,但若对外国友人这样表达“I’mafraidyoumusthaveatiringjourney”,会让他们听起来很不自然,因为这种场合下英语表达应是“Didyouhaveagoodtrip?”或“Didyouenjoyyourtrip?”等相对抽象的句子。另一次,为表达对外国友人的关心,天冷时见他穿的有点薄,学生说“It’srathercold.You’dbetterwearmoreclothes.”(天很冷,你最好多穿点衣服)这种以对方处境为出发点,考虑对方感受的思维模式,正是典型的中国式思维,体现了中国文化的重视礼仪和为他人幸福感着想的交际理念;而西方强调个性独立和自由,认为动向、穿着等属个人隐私,不愿受别人询问或干涉,因此对上述交际中的中国式关心感觉不快,引发交际误解。

四、克服障碍的对策与思考

通过以上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实例的分析,笔者认识到要改善学生跨文化意识和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不是仅靠课堂教学就可以实现的。“外语教学不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唯一途径,历史、地理、文学等科目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介绍文化知识。实际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仅靠外语教学远远不够,它不仅需要社会和学校大环境的支持,而且也有待其他学科的密切配合。”[2]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普遍阅读量小,在母语文化上都浅尝辄止,学习方法死板老套,遇到跨文化交际障碍时,多数被动消极,无所适从。针对这些特点,笔者提出一些教学的思考和对策。

[1]朱慧.商务活动中英文口译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及对策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6):166-184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J].外语界,2013(06):2-7

[3]孔德亮,栾述文.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模式构建――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J].外语界,2012(02):17-26

【关键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区域经济发展

一、区域经济的含义

区域经济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反映了区域性的资源、资金、技术和政策等的开发利用状况,即地区生产力布局的科学性和社会综合经济效益。随着城际铁路和高速铁路网的建设,核心经济圈带进入多元化调整重组过程。京津冀经济圈作为一个新发展起来的区域经济实体,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状况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已经在更加广阔的领域、更深层次的融入了国际经济生活,尤其是区域经济的发展,寻求国际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外资企业不断增多,从事涉外经济贸易活动成为各地区发展的主流,大量的高素质商务英语人才成为影响区域涉外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商务英语专业提供大量的技能型人才服务为区域经济服务。

企业对商务一线人才在文化素质、专业能力、服务意识等方面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调查显示,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高于学历、职称要求,具体体现在:对专业英语熟练应用的能力;国际贸易实际操作能力;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运用能力;商务沟通与交际的能力;吃苦耐劳、勤奋务实的精神等。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广阔,人才市场存在巨大的需求。无论大型三资企业,还是国营、民营中小企业都存在开拓海外市场、参与国际商务的行为和意图,越来越多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如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外销员等都走俏职场。

三、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的商务英语人才新模式

高职院校直接服务社会,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让高职院校的知识智力优势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在获得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推动高职院校的社会适应和快速发展。商务英语专业作为外经贸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场所,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体现一定的影响力。高职商务英语在专业定位过程中,需要区域经济发展扶持,按照区域企业的发展需要科学完善人才培养,加强产学研合作,理性开展教育教学,明确其为本区域服务目标,培养企业所需的“精通外语,懂商务”的外贸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

1、以区域经济发展实际需求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商务英语专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最为重要的是以区域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导向进行改革,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区域外经贸企业需求的人才。商务英语专业的特色应该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素质的综合要求,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和规格方面应该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突出区域经济需求的目标要求,满足外经贸企业的人才需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结构,尽快形成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主动培养社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创设商务环境,实现“仿真”教学。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要建立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综合素质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等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环境,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使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加直观地学习商务原理,使抽象的商务原则变得具体化,从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由于商务英语是“商务环境中所应用的英语”,其语言教学的重心应体现出商务环境,对商务环境进行分析,让学生体验具体的商务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通过组织模拟商务社交活动的场景和商务场景中的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商务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培养学生商务社交能力。

4、加强校企合作,丰富培训形式,主动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特殊的经济关系。专业设置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则能促进经济发展,反之则是人才培养的浪费。商务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强调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发挥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和教育资源优势,为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工人和出国务工人员提供英语培训;以企业对外合作或工程技术项目为依托,做好各项翻译服务工作和信息咨询服务;不断提高地区劳动者的素质,增强劳动者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原有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多元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在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和服务基地密集的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应秉着营造多元文化氛围,积极开展与政府和外贸企业合作项目的理念,努力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的专业水平,实现专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严瑾.基于需求分析的商务英语课程模块化设置的调查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01).

【论文摘要】本文从语用预设的角度,结合语言和文化的基本定义,对跨文化交际中失误现象的产生进行分析,从语言学的角度揭示了跨文化交际失误产生的原因。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社会性决定了语言系统并非像索绪尔说的是“一个封闭系统”,它不可能在真空中独立发展,自生自灭,而是和其他系统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的语言表现形式总是受到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语言系统内部诸要素(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无一不与社会文化因素发生错综复杂的联系。萨丕尔(Sapir)在《语言论》中指出:“语言有一个底座,说一种语言的人是属于一个种族(或几个种族)的,也就是说,属于身体上具有某种特征而不同于别的群的一群。语言也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能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格和信仰的总体。”因而,研究语言只有把语言系统放到社会大系统中去考察,才能更好地揭示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系统的内部规律。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们通过他们的创造性活动而形成的产物,因此,文化是相对于自然而言的。基于以上理解,从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我们认为文化具有如下特征:文化包括语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语言和文化一样是社会的产物,是生活在该社会的人们世代沿袭下来的符号体系,萨丕尔说:“语言是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凭借自觉地制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传达概念、情绪和欲望的方法。它是一种文化功能,不是一种生活遗传功能。”在人类学中,文化指的是社会共同体的一个成员受全体成员制约的全部生活方式,很明显,按照文化的这种概念来看,语言就是文化的一个部分,而实际上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唯一的凭其符号作用而跟整个文化相联系的一部分。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是指发生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包括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之间和同一文化体系内部不同亚文化之间,本文指前者)的交际活动。当一种文化信息必须被另一种文化加以解释时,跨文化交际就发生了。

所谓语用预设,主要是说话人主观上的一种预设,指语言交际活动需要满足的恰当条件。基南(EdwardL.Keenan)指出:“有许多句子的言语要得到理解则要求先满足某些文化方面的条件或情景。因此,这些条件也就自然地被称作该句子的预设。如果它们没有得到满足,那么所说的话语不是无法理解,就是不按原意来理解的。”这些条件比如:

(1)参与者的地位及其关系种类。

(2)参与者的年龄、性别及其辈分关系。

(3)参与者和句子中所提及的个体之间的地位、亲属、年龄、性别、辈分的关系。

预设也可看作是话语跟使用语境之间的关系,说出一句话就其语境来说是合适的。如法语的“你真讨厌”预设“听话人是动物、孩子、社会地位比说话人低或者跟说话人关系很密切。”

总之,语用预设涉及说话人、听话人和语境三个方面。因此预设关系不能单靠语义分析,必须联系说话人、听话人和语境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会话的含义。

语用预设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两个:合适性与共知性(何自然,1988:111)。

第一,合适性。所谓合适性是指预设要跟语境紧密结合,是言语行为的先决条件。如:

(1)请把那扇门关上。

(2)儿子,把房间打扫一下。

要实现以上请求就必然要求例(1)预设那扇门是开着的,例(2)预设房间是脏的,母亲知道儿子有打扫房间的能力等。如果说(1)时门是关着的,那么发话人就不可能发出上述言语行为。同样,如果要求打扫的房间刚刚打扫过很干净,或者儿子的年纪还小,尚无打扫的能力,那么说(2)就毫无意义。

第二,共知性。语用预设必须是交谈双方所共知的。预设是谈话双方或一般人共知的信息,它与语境紧密结合,预设明确,则说话人说出来的话,受话人可以根据语境和预设做出不同反应。

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一位中国教师给日本学生讲完“龟兔赛跑”的故事后,让学生谈谈感想,一个女学生说:“我是多么愿意做一个大乌龟呀!”让老师听后哭笑不得。产生这种交际失误的原因是共知预设不同。这位日本学生语句表达本身没有问题,这当中主要反映了中日两国文化观念、文化习俗上的差异。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日本,乌龟都是耐力、长寿的象征意义,所以日本学生会说出“愿意做一个大乌龟”(意即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儿地学习)的话。中国教师听后所以有哭笑不得的感觉,是以现代中国人的文化习俗、文化心理来理解日本学生这句话的。从语用预设的共知性的角度来看,乌龟在现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另有象征意义,用来暗指妻子有情夫的男子。这就是不同民族的人员在交际中,由于语用共知预设不同所造成的交际障碍,这种语用失误在不同民族间的人员交往中随时随处可见。

从广义上来说,任何语言环境、交际背景都属于语用预设的广义范畴,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沟通时,不能忽视语用预设的共知性的要求,否则不但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还会引起交际上的失误。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论文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积淀,法语在商务工作环境中的交际功能不仅表现于语言沟通,更深层次地传递大量的文化信息,体现鲜明的文化特征。概括地说,具有重视法语交际地位和语体选择的合理性、重视信息交流和内容表述的逻辑性、讲究交际礼仪的措辞。开展与法国的国际商务合作交流需要既懂得商务专业知识又具备跨文化法言交际能力的人才。

法国文化,不论在文学、艺术、哲学、建筑还是在时尚、美食、电影等各个领域都在欧洲乃至世界引领潮流、享有盛誉。法国文化自她形成之始就影响着法国人的价值观,浸润到法国人的谈吐交际、行为习惯和思维决策中。中国人与法国人国际问交往最密切_的是在商务工作领域,而商务交往自然是语言交际当先,很多中国人最初感到困难的是法语,但随着商务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语言交际背后的文化差异经常带来交际困惑,直接影响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了解法语语言交际的文化特性,提高文化交际能力,对顺利开展商务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商务工作环境中法语交际的文化特性做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剖析。

一、重视法语交际地位和语体选择的合理性

法语和法国的民族历史同步,推动并见证法国历史缔造的进程,作为法兰西民族的共同语言,她具有意义非凡的地位。同时,法语作为法国文化的载体,承载并表现着法国千年灿烂的文化之美。因此,我们不难理解这样的结论——“法兰西民族是自豪的民族”:以自己的民族历史自豪,以自己的民族文化自豪。尽管在英语全球化影响深远的今天,在国际性事务交往空前密切的今天,法国人对法语的感情和重视程度仍然一如既往。在商务工作场合,虽然绝大部分的法国人都会英语,年轻一代白领阶层中,会两三门外语的不乏其数,但法国人坚持使用法语作为第一商务语言,只在不得已的场合才用英语。办公室内部同事之间的沟通~律使用法语,就算有外国同事在场,他们也被认为必须入乡随俗。国际间的商务交流和谈判,如果法方人员是作为“上帝”身份(即有主动权的客户方或受邀方)出席,法语自然是“上帝”首选的语言,那么对方则必须配备法语翻译。法语在法国人心目中具有无可争议的文化地位。

二、重视交流信息和内容表述的逻辑条理性

此外,法国人在商务谈判之前或是商务宴请席间,总喜欢闲聊些有关历史、文学、艺术或是哲学等方面的话题,既为了营造轻松高雅的交流氛围,也体现了法国人的天性使然。

咖啡文化、闲聊文化旨在信息交流,而进入正式的工作谈话或商务谈判阶段,法国人则非常重视语言内容陈述的条理性,观点表达的逻辑性。法语中的扮演“提出观点”、“证明观点”、“承上启下”、“归纳总结”关系的连词和副词短语在商务语言交际中频繁出现,如,白moRavis,iecroisque(我认为),d’apr色S(根据),enfaconde(依照),parrappo~(就…而言),parceque{因为),puisque(鉴于),donc{所以),dabord,premi色rement(首先,第一),ensuite(其次,第二)etpuis(此外,而且),finalement,enco

nclusion{总之,宗上所述)等等。特别强调的是,陈述理由通常要求建立在事实依据的基础上,不能靠主观论断,法国人做决策的过程也是建立在这样的逻辑系统上。了解了这种沟通特点,我们在商务谈判的过程中就要做到重视信息收集整理,语言组织表达条理流畅,以理服人,以事服人,才能获得有效的沟通效果。

三、讲究交际礼仪的措辞

1、称呼。法语中称呼对方可以大致分为四种情形:《1)称呼对方名字:适合熟人、亲友之间(2)直接称呼madame,monsieur.mademoiselle或madame+姓,monsieur+姓,适合初次见面或表示尊重。{3)madame+职务头衔,monsieur+职务头衔,适合正式社交场合对地位高贵,德高望重的人的尊称。(4)称呼tu或VOUS。法语中用主语人称代词称呼对方有“tu”(你)、”和“VOUS”(您或您们)两种。TU用于单数人称,VOUS可以用于单数和复数人称。二者区别在于,使用tu称呼对方既表示关系亲近也可能表示敌对、轻视。熟人、家人、情侣之间,或对另1人不友善时用tu称呼。VOUS的称呼表示尊重也表示距离,适用于公共场合、商务洽谈、以及普通关系的人群。值得注意的是,商务工作环境中与牵刀欠见面只有双方建立熟悉、亲近的关系后才能用tu。以上四种称呼方式在商务交际中者哙遇到,需要区别场合,区别人群,采用恰当的称呼方式。

3、语气。法语的命令式和条件式都具有请求、要求的意思,前者语气简洁,直接,生硬。虽然常和“S’ilVOUSplat.”搭配,表示“请”但仍然让人感到压力,不适合商务交际措辞;而条件式则显委婉、客气,常与表“能愿”的动词“vouloir”、“pouvoir”、“aimer”等搭配。并使用疑问句来表达请求或要求,使答复方感受缓和的对话语气,体现商务语言交际的礼仪,如:Pourriez—VOUSpr6senterunpeuvotreentreprise有时也使用直陈式表示相对委婉语气,如:Pou—vez—VOUSnouspr6senterunpeuvotreentrepriseo而命令式的“Pr6sentez—nousvotreentreprise”(介绍一下您公司的情况则现生硬。但是,答复方作肯定回答时可以使用命令时以显明确简洁。

综上所述,法国文化对法语语言交际的影响是多方位的。商务工作环境中的语言交际不仅体现法国人内部的交际文化,更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平台。中法合作日益深入,我们在与法国的国际商务交流活动中,要多方面了解商务工作环境中法语交际的文化特性,知己知彼才能长久合作。因此,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商务人才,特别是培养具备跨文化法语交际能力的商务人才已成为时代之需。

参考文献:

[1]潘肖珏,谢承志.商务谈判与沟通技巧[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1认知语言学对于跨文化交际基本的立场主张

2当前茶文化对外传播视域下茶文化英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茶文化英译策略建议

认知语言学属于一种人的主观属性偏重的语言理论,它所重视的“文化差异”、“文化隐喻”等理念对于我们创新茶文化的英译具有重要的启示:

3.1基于茶文化专有词汇平行语料库的翻译策略

鉴于中国茶文化的复杂性、专有词汇(比如特殊的地名、特殊品种的茶名、特殊的茶学科技词汇等)的复杂性等,为了较好地向国外受众呈现出一种统一的文化形象,我们建议由高等院校、翻译机构、企业、对外文化交流机构等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将中国茶文化的专有词汇翻译进行统一,确保中国茶文化“语义”界定的相对边界清晰。

3.2基于接受理论的归化翻译策略

把我国茶文化翻译为英语的本质是将我国国民的“认知逻辑”转化为西方社会可以看得懂、摸得透、听得明白的“认知逻辑”,也就是要确保我们的文本交际符号转换、茶文化内涵的转换要让西方社会的正常认知逻辑能够“接受”,这就是一种“归化翻译”策略。归化翻译强调“在翻译处理中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采取读者所习惯的目的语的表达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比如仍以上文中提到的“龙井茶”的翻译为例,如果翻译为“dragon-welltea”在文化融入上会形成一种“异化翻译”效应,不仅达不到让西方人了解这种茶的目的,还会带来一定的文化反感。反之,我们不如将其翻译为“Longjinggreentea”,其中的“Longjing”采取直译的方式保留了“龙井”品牌的音译,而后面的“greentea”则体现出了龙井茶的本质是一种“绿茶”,会让他们更加容易理解这种茶的内涵。

作者:蔡维娜单位:郑州工商学院

[1]关剑平.茶文化传播模式研究(上)———以平安时代的日本茶文化为例[J].饮食文化研究国际茶文化专号,2006(2):55.

[2]孙立坤.整体性治理视角下政府与NGOs间信任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Newmark,P.Approachesto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

【论文关键词】翻译行为理论;商务信函;曼塔里

1翻译行为理论简介

翻译行为理论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发展的第三阶段,是由德国籍芬兰职业翻译家贾斯特·赫尔兹-曼塔里提出的。在曼塔里的理论模式中.翻译被解释为一种“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设计的复杂行为”。(ChristianeNord,2005)曼塔里认为翻译过程可比为一种行为,强调对于行为的参与者以及周围环境条件的分析理解。作为一种翻译互动形式.翻译行为理论的核心因素包含以下几种:f1)翻译作为一种有意图的互动;(2)翻译作为一种人际互动;(3)翻译作为一种交际行为;(4)翻译作为跨文化行为;(5)翻译作为一种文本处理行为。基于这几点,在翻译时,我们应该予以更多的考虑以便使译文更为顺畅贴切。

2商务信函的语言特点

2.1大量使用专业性词汇

为了达到表意准确,专业性强的目的,商务信函常常使用大量的专业性词汇,具体表现在使用大量的行话、缩略语以及专业术语等等,例如、FOB(离岸价格)、irrevocableL/C(不可撤销信用证)。可以说,大量使用专业词汇能够使商务信函表达得更加准确有效。

2.2用词规范正式

作为一种正式的公函语体,商务信函中正式词汇与基本词汇并存.这样才能显示商务信函的规范正式等特性。例如,商务信函中常用inaccordancewith来代替accordingto。又如.“Therefore,weherebyregisterourclaimwithyouforthefollowingsum.”其中带下划线的hereby一词则体现商务语言的正式规范性。当然商务信函中也经常利用构词手法以及词类转换手法来体现其语言的正式性与规范性。

2.3运用结构严谨复杂的长句与套语

由于商务英语是一种正式的书面语言,因此其中往往套用一些长旬,这些长句结构完整,成分多,层次多,充分体现了书面语体的典型特点。(张炜,2008)商务信函中常见的套语如“ItwillbehighlyappreciatedifyoucouldcooperatewithUSinthematter.”

3从翻译行为理论下几个因素考虑商务信函翻译

3.1从翻译作为文本处理行为的角度考虑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创始人赖斯曾对于文本类型进行界定并将其分为信息型、表情型以及操作型三种文本。一封商务信函里可以包含三种文本类型的语言:信息型文本通常文字简朴,所陈事实包括信息、知识、观点等,其目的是为表达其内容。表情型文本指的是“创作性文本”,传递的信息形式特别,语言具有美学特点。而操作型文本目的是为了感染读者并使其采取行动,其焦点重在呼吁或感染。(张美芳,2005:70)基于这三种文本的不同特点,在翻译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使得译文更为精准。转贴于

试看下面这个例子:顺告,如果今后贵公司能保证按规定期限开出信用证,本公司仍乐意接受贵公司的新订单。若贵公司订单能够达到我方预定数量,我方将给予5%佣金。这段话既包含了文本类型的语句又包含了操作型文本,因此在翻译时应予以多加考虑。

译文:WeherebynoticethatifyouguaranteetoopenyourL/Cinaccordancewiththestipulateddeadlineinfuture,wewillstillbewillingtoacceptyourfreshorders.Wewouldliketoprovideyouwitha5%commissionifyourordercancometothestipulatedamount.

又如:为了促进我们的业务合作,我方衷心希望贵方能尽早全部解决我方的索赔。这句话属于操作型文本的语句,其目的是为了促使对方解决索赔问题.因而在翻译时,译出语也应该具备此呼唤功能。译文:Forthesakeofourcooperation,wesincerelyhopethatyouwillcometoasettlementofourclaimatyourearliestconvenience.

3.2从翻译作为跨文化行为角度考虑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文化因素对于翻译存在着很大的影响,如文化对等与文化差异等因素等。

首先我们来看看文化对等因素影响下的商务信函翻译。以一则商务信函为例:

WewritetointroduceourselvesasoneofthelargestexportersinUSA,ofawiderangeofMachineryandEquipment.Welearntthatyourcompanyisinurgentneedofourproducteaned“CrowWashingMachine”.原文美方公司向中方公司推销“乌鸦牌洗衣机”,乌鸦在西方国家文化中是吉祥物,而对于中国而言,乌鸦则代表邪恶与晦气,因此在翻译时候译者务必对于此点多加以考虑。在翻译时候则可以少许做些改动,将CrowWashingMachine翻译成“喜鹊牌洗衣机”。这样能够促进使文化对等,同时也因改动一下名字而增加本商品进口后的销售量。

[关键词]商务交流语用失误跨文化

一、语用失误

英国语言学者JennyThomas将语用失误定义为说话不合时宜、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的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他指出语言错误被看成是‘说的不好’,而语用失误会被认为是‘表现不好’,是行为品质有问题。

语用失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前者指由于不了解目的语各层面上深层的语用含意而产生的语用失误,而后者则指因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语用失误。在国家商务交流活动中,社会交流的一种方式语言的使用都与特定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语境不同对话语的理解也就会有所不同,因此两种失误没有明显的区分。

二、国际商务交流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文化的形成和维系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人们使用语言来组织社会合作的能力。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互相理解,顺利交流。美国哲学家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它由量准则、质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构成,它们都涉及到语用规约。英国语言学家Leech根据英国文化特点列举了六条礼貌准则,分别为: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以及同情准则。

在国际商务社交中,由于文化的多元性上述这些准则具有相对性。如果一方死板硬套不加以灵活变通,造成的语用失误就会引发误解、摩擦,使交际中断。国际商务社交的语用失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欠得体准则的语用失误

在国际商务社交中,最为重要的是得体的称呼、问候以及告别的方式等方面:

在国际商务中,彼此之间用Mr.、Mrs.或Miss+姓互相称呼,如“Mr.White”、“MissBrown”等。在这方面语用失误最多的一是Mr.、Mrs.或Miss+名的称呼法,二是用汉语的职业或职务加上姓来称呼对方。

问候言语行为大多是高度规约化的,甚至可以是仪式性。中国人易于用中国式的模式套语问候西方人,结果导致语用失误。如:“Haveyouhadyourdinner”会使对方误认为“我没有钱吃饭。你要邀请我吃饭吗?”。“Whereareyougoing”会使对方误以为你在偷窥他的隐私。比较得体的问候语应该是“Hello!”、“Goodmorning!”、“Goodafternoon!”等。

寒暄的功能是调节人际关系。在国际商务社交中,中国式的话题诸如“Howoldareyou”、“Howaboutyourincome”、“Howmuchdoesthatdresscostyou”或“Areyoumarried”等都属于西方人的隐私,直接提出会冒犯对方,属于语用失误。如若感觉有必要了解对方可以用比较婉转的句型,如:WouldyoubeoffendedifIaskyouapersonalquestion。

告别有巩固双方的社会关系的功能。传统的中国式英语的告别用语“Welcomeyoucomeagain.”也常常会使对方误以为对他进行真诚地邀请。英语中道别时常常是“Goodbye.”、或者“Thankyouforcoming.”等等。

2.不得体的回应导致的语用失误

西方人常把“Thankyou”挂在嘴边,这符合经济又得体的交际原则。但是中国式的回应“It’smydutytodoso.”却会使外商联想到“职责”制约,这种语用失误容易使对方误认为“并非诚心诚意”之语用含义。诸如“Nevermind.”或者“Itdoesn’tmatter.”的应答方式也属于语用失误,因为它们经常用来回应对方表示的道歉。类似“It’smypleasure.”、“Youarewelcome”、“Don’tmentionit.”的回应就会使对方领会你的诚意了。

在商务社交中,中国人表示认同用“当然”表达,但是却与英语的“Ofcourse”有着不同的语用含义,使用不当便会造成语用失误。如下例:

(1)Foreigner:Mr.Wang,themeetingisscheduledat2:00thisafternoon.Haveyoumadethenecessaryarrangements

Mr.Wang:Ofcourse.

ofcourse易使对方产生“多此一举”之嫌,使对方听起来觉得口气生硬,与礼貌原则背道而驰。表达“Exactly”,“Yes”,或者“Certainly”就可以达到交际的目的了。

3.道歉方面的语用失误

“I'msorry.”似乎可以包罗所有的道歉之意,但是它在一些具体的语境里却会使对方感觉粗鲁与唐突。看如下例:

(2)Foreigner:Wouldyoumindushavinglunchtogether

Chinese:I'msorry.

语用失误中“I'msorry.”违反了礼貌原则。令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应为“I’dloveto,butI…”。

在商务社交中,麻烦他人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但是中国式的表达法“I’msorrytohavewastedyourtime.”易使对方误认为你“故意而为之”,因而就成了语用失误了。比较恰当的表达法是“Thankyou.Iappreciateyourtime.”。

4.赞誉与谦虚冲突所导致的语用失误

赞誉准则是礼貌原则的一个方面,得体的赞美有助于维系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工作环境。中国人的谦逊原则与之发生冲突。如下例:

(3)Mr.Jacobs:Ms.Zhang,You’redoingagreatjob.Thedivision'sfinancesareintopshape.

Ms.Zhang:Oh,no,Mr.Jacobs.Ishouldhavedonebetter.

中国人谦虚的否定是个语用失误,它使西方人误以为他们在说谎或者他们没有辨别好坏的能力。西方人对别人的恭维和赞美通常会愉快地接受说“Thankyou.”

5.缺乏以言行事的技巧所导致的语用失误

英语中,祈使句和命令句远远少于汉语。Searle(1965)认为所有的语言交流都涉及到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的主要动机是礼貌的表达所要说的话。

在国际商务社交中,西方人往往在交际中借助于疑问句来表达请求或者命令,达到以言行事的目的。“Willyoupleaseanswerthedoor”这一疑问句间接、含蓄地表达了命令,而“Answerthedoor,please!”在此语境中显得唐突,就成了语用失误了。

在商务社交中的祈使句“Repeat!”也是一个发生频率较高的语用失误。比较得体的“Pardon”或者“Ibegyourpardon”是对方乐于接受的礼貌的请求用语。

三、结语

语言的得体是国际商务社交中的一面镜子,是维系商业合作的桥梁。员工的语用失误容易被对方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甚至工作与交际能力,无形中会给商务交流制造障碍。因此,涉外企业应注重员工的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员工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应变能力。

[1]邓炎昌刘瑞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1989,3

[2]何自然:认知语用学―言语交际的认知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LinellDavist:中西文化之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4]徐力生:跨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THE END
1.英语语法教学中语料的选编和积累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自从Larsen-Freeman提出了语法技能(grammaring)理论后,语法教学已逐渐从传统的句子模式上升到语篇层次和真实的语境中,并服务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本文探讨了语法教学中语料选取和改编的基本原则和途径,以及语言材料积累的方法,从而建立起符合学情的语料资源库,提高语法教学效率。 https://flts.bnu.edu.cn/node/12547
2.《老7777788888王中王最新玄机正版》最新讨论与权威7777788888王中王最新玄机正版,这次的玄机可谓是扑朔迷离,吸引了无数彩民的目光。根据最新的资料显示,号码的选择不仅仅是随机的,更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数字分析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某些数字组合出现的频率较高,比如7、8、9这些数字在过去的开奖中频繁出现。因此,建议彩民在选号时可以多关注这些“热门”数字http://m.gaokaomanfen.com/know/1379482.html
3.《语文句子成分》课件20241128.ppt理解谓语1谓语的定义谓语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语,是句子的核心部分,承载着主语的动作或状态。2谓语的分类谓语可分为动词性谓语和形容词性谓语,动词性谓语表示动作,形容词性谓语表示状态。3谓语的功能谓语不仅描述主语的动作或状态,还可以表达主语与客体之间的关系。4谓语的重要性谓语是构成完整句子的核心要素,理解和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4317308.html
4.课程本节主要讲述语义之间的关系,词汇语义的关系涉及同义关系、反义关系、同音/形异义关系、一词多义和上下义关系等;句子意义关系涉及同义关系、包含关系、自相矛盾等。 ●4.3Analysis of Meaning 本节从介绍语义成分入手,讲述进行词汇意义分析的成分分析和进行句子意义分析的述谓结构分析 ●4.4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Peophttps://www.chinaooc.com.cn/course/63604efc96788f54b7678a5b
5.作业(高起专)B.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教材之间无多大关系 C.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基本的原则和结果都有硬性的要求和指标 D.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给教师自己发挥智慧的空间很少 15.认为课程与教学之间既有共同的组成部分,又有互不干涉的方面,这是( )。 A. “小课程——大教学观” B.“大课程——小教学观” https://blog.csdn.net/m0_53223332/article/details/121587066
6.作文教学简评:本文所写的中心事件是发生在“我”与班长之间的一件不该发生的事,运用顺序,容易平铺直叙,枯燥无味;运用倒叙,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2.采用倒叙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A.倒叙部分的前后衔接也要自然,用一句话表明哪一句起是追叙,追叙部分仍按时间顺序写,时间关系交代要清楚http://dfzx.ntkfqjy.com/Item/14764.aspx
7.详解句子成分划分,掌握汉语语法核心技巧与实践指南诗句大全1. **主语(Subject)**:句子的核心,通常位于句首,表示句子所描述的人或事物,主语可以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 2. **谓语(Predicate)**:描述主语的动作、状态或存在,通常包含动词,谓语是句子的灵魂,它说明了主语“做什么”或“是什么”。 http://722973.com/F955E2196802.html
8.冲刺篇丨人大法学考研专业课背诵方法总体提示:既见森林,又见树木将所需要背诵的知识按照一定划分成几部分,即一部分是20-30分钟左右即可背诵下来的内容,每天背诵一部分,第二天先将前一天所背诵的内容看一遍(注意:是看一遍,不是要再去背诵一遍,哪怕看过以后你无法全部清楚记得也没关系,只是看一遍),再背诵下一部分内容,第三天是需要将前两天所背诵的内容看一遍,然后再背诵下一部https://www.douban.com/note/839317458/
9.2023年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12. 数学课已经开始了,萍萍还在想着课间谈论的周末春游的事情。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 注意分散 B. 注意动摇 C. 注意分配 D. 注意转移 13. 强调学科逻辑体系完整性和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相对独立性的课程是( ) A. 经验课程 B. 综合课程 C. 活动课程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981305334169790
10.2020选调生高分答题技巧河南选调生技巧选项特征:各选项大小关系易于区别。 猜题技巧:选择数值位于中间的选项。 【例1】某单位两座办公楼之间有一条长204米的道路,在道路起点的两侧和终点的两侧已各栽种了一棵树。现在要在这条路的两侧栽种更多的树,使得每一侧每两棵树之间的间隔不多于12米,如果栽种每棵树需要50元人工费,则为了完成栽种工作,在人工https://ha.huatu.com/zt/2020xdsqf
11.语言学概论考试题库(通用6篇)本章介绍了语义学的定义、语义学的分支、有关意义的理论、语义学的一些重要概念(reference, denotation, referent, sense, extension, intension, concept)、意义的类型、意义的要素、成分分析理论、语义场理论、词汇关系、决定句子意义的基本因素、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以及述位结构理论。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g49b3o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