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至今不衰,其中酒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酒文化载体。酒联以其广泛的笔触捕捉着酒,以其多姿多彩的表现手法塑造着酒,从而拓展了酒文化的内容。
无酒不成礼仪,这在我国早成习俗。每逢佳节或好友相聚,都会摆酒设宴,就是在觥筹交错间,许多酒联应运而生。席间把酒言欢,再欣赏一下酒联,不但可以增加饮酒的乐趣,还可享受饮酒的另一种意境。
从古至今,人们创作了许多以酒为内容的对联,这些酒联妙趣横生,遍布神州各地,散发着醇郁的酒香。
唐诗宋词话酒联
徜徉在浩如烟海的唐诗宋词中不难发现,其实有很多佳句妙语本身就是酒联。
把“酒”与“联”结合得恰到好处的诗人大有人在,最负盛名的恐怕要算唐代大诗人李白了,李白斗酒诗百篇,诗中有联,诗中的酒联也很多。
他在《月下独酌》(其二)中写道:
三杯通大道,
一斗合自然。
上联业已成为酒宴中劝酒频率最高的用语了,由此又衍生出“酒过三巡”“三杯五盏”等成语。李白诗歌中的酒联脍炙人口,读起来令人耳目一新,拍案称好。
又如李白的另一首诗《广陵赠别》:
系马垂杨下,
衔杯大道间。
此联对仗工整,节奏分明,读来朗朗上口。
再如《江夏送张丞》一诗:
酒倾无限月,
客醉几重春。
倾酒如月光,下泻无限。客人一醉,几年可醒?颇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意味。
在《题东溪公幽居》一诗中,李白写道:
好鸟迎春歌后院,
飞花送酒舞前檐。
美丽的鸟儿在后院唱着迎春的欢歌;落花伴着酒香在前庭飞旋,将鸟、花拟人化,飘舞的花朵“送酒”为来客助兴,营造了一种热烈的气氛。
不仅诗仙李白的诗中含有酒联,其他诗人的作品中也有令人啧啧称赞的酒联。如诗圣杜甫《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三首》:
尊蚁添相续,
沙鸥并一双。
尊蚁即蚁尊,就是酒杯,也借指酒。
又如戴叔伦的《寄刘禹锡》:
春去能忘诗共赋,
客来应是酒频赊。
把“诗”和“酒”一并列在联上,加强了二者的关系。
璀璨的宋词也蕴含着大量的酒联,大多集中在词牌《临江仙》《西江月》《破阵子》中,宋词中的酒联,词简意丰,对仗工稳,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夜阑对酒处,
依旧梦魂中。
此联出自北宋大文豪苏轼的《临江仙·夜到扬州席上作》。表现了词人与亲人重逢时的迷惘心态,对仗工整。
南宋词人向子諲《西江月·番禺赵立之郡王席上》中有一句:
欢喜地中取醉,
温柔乡里为家。
平仄十分工整,读来令人称好,表达出爱酒嗜酒的情怀。
金波摇酒面,
河影堕帘钩。
此联选自南宋韩元吉《临江仙·次韵子云中秋》一词,意象鲜明,意境幽远。
北宋晏几道在《临江仙·旖旎仙花解语》中写道:
沉水浓熏绣被,
流霞浅酌金船。
沉水即宋人常喝的饮品沉香熟水,绣被是绣有花纹的被子,流霞是一种美酒,金船是一种金质的盛酒器,全联对仗、平仄工整。
南宋赵彦端《临江仙·席上次元明韵》曰:
潦水似讥酒浅,
秋云如妒蟾明。
此联用了拟人手法,读之品之,饶有趣味。
今宵拚醉花迷坐,
后夜相思月满川。
此联出自南宋词人张孝祥的《鹧鸪天·荆州别同官》,饮酒对花,相思伴月,意象生动鲜明。他还有一首《临江仙·罨画楼前初立马》,其中写道:
数杯愁里酒,
两眼醉时春。
这副意境颇佳的酒联,反映出作者体验生活很深,观察生活很细。
闲中无宠辱,
醉里是生涯。
在南宋赵长卿《临江仙·天外浓云云外雨》中,这句强调了酒的重要性,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这便是人生。
白酒欺人易醉,
黄花笑我多愁。
此联选自南宋程垓《乌夜啼·醉枕不能寐》,用了拟人手法,字字工整,丝丝入扣。
梅子酒是文人们的雅聚酒品。南宋王炎《临江仙·落梅》一词曰:
劈泥尝煮酒,
拂席卧清阴。
拂席即擦拭坐席,清阴即清凉的树荫,煮酒即荡酒,这一联写出了夏日乘凉煮酒的乐趣。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也是位酒联高手。他在《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中写道:
酒杯秋吸露,
诗句夜裁冰。
吸露是指吸饮露水,比喻高洁,语出《楚辞·九章·悲回风》;裁冰比喻雪花。整联的意思是:放在桌子上的酒杯沾上了秋天的雨露;寒冷的深夜有诗词相伴,消除了内心的冰凉与寂寞。
辛弃疾在《临江仙·醉宿崇福寺》中有一句:
被翻红锦浪,
酒满玉壶冰。
这里的“玉壶冰”是一种酒名。
莫说弓刀事业,
依然诗酒功名。
此联选自辛弃疾《破阵子·硖石道中有怀吴子似县尉》,写出了词人想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气,整联对仗工稳。
古典小说觅酒联
明清小说作品中有许多经典的酒联,翻开书页,浓烈的酒香扑面而来。
在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当秦可卿把贾宝玉带到自己房里,宝玉抬头所见并感兴趣的,是壁上挂着的《海棠春睡图》。图的两侧所悬一副对联:
嫩寒锁梦因春冷,
芳气袭人是酒香。
这副对联描写了初春时节乍暖还寒、美人酒后酣睡的场景。画上题联,联须紧扣画意。上联意为春寒轻微,春睡沉沉,锁于梦乡;下联道是人被酒的香气所吸引。这里将画与对联艺术巧妙结合,有烘云托月、画龙点睛之妙。这副题画联与画和室内的陈设相辅相成,对联不仅对仗工整、平仄合辙,更为重要的是用在秦氏卧房,起着点明卧室情景的作用,创造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情思和氛围,突出与渲染了所描写的特定人物和环境。
酒与诗的结合在《红楼梦》中几乎无处不在,贾宝玉与诸姊妹饮酒对诗咏联,诗句中满是酒的醇香。
比如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大观园众人作菊花诗,贾宝玉在《种菊》一诗中写道:
冷吟秋色诗千首,
醉酹寒香酒一杯。
微冷中借着秋色吟成千首诗,洒酒一杯为纪念这带着寒香的菊花。
贾探春作了《簪菊》诗,其中有一句联颇为工整:
长安公子因花癖,
彭泽先生是酒狂。
晚唐诗人杜牧将菊花插满头成为怪癖,东晋的陶渊明爱酒嗜菊,因此成为菊花酒狂人。
赋了菊花,大家又作螃蟹诗。贾宝玉《螃蟹咏》道:
饕餮王孙应有酒,
横行公子却无肠。
如此贪馋会吃的我自然要有酒助兴,号为“横行公子”的螃蟹却是腹内空空无肝肠。
林黛玉写道:
多肉更怜卿八足,
助情谁劝我千觞。
可叹螃蟹你空有一身肉、八只足,最终沦为下酒菜;为助情兴,谁又能来陪我饮酒千觞呢?
薛宝钗作:
酒未敌腥还用菊,
性防积冷定须姜。
用菊花就可以代替酒抵消螃蟹的腥气,用生姜可以防止蟹肉性冷聚腹中。
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众人联句咏红梅花得“红”字,邢岫烟赋得一诗,其中第三联为:
绿萼添妆融宝炬,
缟仙扶醉跨残虹(红)。
绿萼,指绿萼梅,又兼指仙女萼绿华;缟仙,即白衣仙女。梅花之红如萼绿仙女添妆,似红烛燃烧;又如白衣仙子扶醉,骑着赤色的虹霓遨游。若将此句单独摘出,不失为一副上佳的对联。
《水浒传》中少不了酒馆、酒旗、酒联。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蒋门神》中,武松来到快活林,只见蒋门神“河阳风月”酒店前的两杆销金旗上书有一联:
醉里乾坤大,
壶中日月长。
此联言简意赅,尽显美酒之魅力,以及醉里的神奇体验。
而在武松前往快活林的路上,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不同风格的乡村酒肆。
如:
芙蓉金菊傍池塘,
翠柳黄槐遮酒肆。
又如:
渊明归去,王弘送酒到东篱;
佛印山居,苏轼逃禅来北阁。
再如:
磁盆架上,白泠泠满贮村醪;
瓦瓮灶前,香喷喷初蒸社酝。
还如:
村童量酒,想非昔日相如;
少妇当垆,不是他年卓氏。
这些对仗工整的骈句,都是朗朗上口、精妙绝伦的酒联。
《水浒传》第三十八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描写宋江来到江州浔阳楼,看到门边朱江华表柱上两面白粉牌,各有五个大字:
世间无比酒,
天下有名楼。
这是浔阳楼的一副酒联,意思是这里的酒世间无比,这里的酒楼天下有名。写得妙趣横生,令过往酒客顿生“未饮先醉”之感,同时也提高了酒楼的文化品位。
还有很多经典的酒联穿插在古典小说中。如明代冯梦龙短篇小说《警世通言》第二十卷《计押番金鳗产祸》中,“且说周三迤逦取路,直到镇江府,讨个客店歇了。没事,出来闲走一遭,觉道肚中有些饥,就这里买些酒吃”。这时周三来到一家酒店,但见门口挂着一副酒联:
酝成春夏秋冬酒,
醉倒东西南北人。
清代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九回《入酒肆莫逢旧识人还饭钱径取回乡路》中,秦叔宝见一新开的酒店,厅堂柱上挂一副对联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