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用了什么典故
关于兄弟的文言文
1.描写兄弟之间的文言文1、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
原文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重,子敬先去世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了。”他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坐轿子去看望丧事,一路上竟没有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停放尸体的床铺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人和琴都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去世了。
2、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
《紫荆树》
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赀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木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遂为孝门。
田真与弟弟田庆、田广三人商议分家,别的财产都已分妥,只剩下堂前的一株紫荆树没分。兄弟三人商量将荆树截为三段。第二天,当田真去截树时,发现树已经枯,好像是被火烧过一样,十分震惊,就对两个弟弟说:“这树本是一条根,听说要把它截成三段,所以就枯了,人却还不如树木。”兄弟三人都非常悲伤,决定不再分树,荆树立刻复活了。他们大受感动,把已分开的财产又合起来,从此不提分家的事。后以“紫荆”作为赞美兄弟之间团结的象征。
3、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鸡鸣》:
“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篇》:“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苏轼《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韩愈《祭十二郎文》
袁枚《祭妹文》
欧阳修《祭石曼卿文》
苏轼《江城子》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解释: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作者:李白
出自:《赠汪伦》
2、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解释:如今在花门楼前又见到秋草,哪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变老?花门楼:这里即指凉州馆舍的楼房
作者:岑参
出自:《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3、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解释:人生一世能有几回开怀大笑,今日相逢人人必须痛饮醉倒
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解释: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作者:孟浩然
出自:《过故人庄》
5、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解释: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作者:苏轼
出自:《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是要古人写的名篇吗?
骨肉情:两篇很著名的。
李密:《陈情表》,感念祖母、
韩愈:《祭十二郎文》,写给一起孤苦长大的小叔叔的。
这两篇真的是读出血泪啦!
兄弟情:我看的少,翻两篇给你!
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十六篇:人琴俱亡。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鸡鸣》:李代桃僵.
不是很熟,见谅!
友情篇:
向秀的《思旧赋》写的极是有名!
顾贞观写的《金缕曲》,据说纳兰性德阅毕青衫泪湿!
古文造诣不深,见谅!
世间惟有弟兄亲,合气连枝一本因
1.景文兄弟情,亩异禾同颖。日边多便驿,频书来越岭。——李昴英
2.寂寂花舞多,嘤嘤鸟言频。心悲兄弟远,愿见相似人。——鲍溶
3.大圭白璧男儿事,小酌青灯兄弟情。倚阁烟云生另浦,高林风月满疏棂。——许月卿
4.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增广贤文
5.此生一何苦,前事安可忘。兄弟先我没,孤幼盈我傍。——孟云卿
6.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棠棣
7.别怀亦云恶,况此兄弟情。春风酿寒雨,十日未肯晴。——韩元吉
8.十年离乱后,长大一邂逅。——李益
9.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诗经
10.三叠阳关声堕泪,写平时兄弟情长久。离别事,古来有。十年骨肉情何厚。——林正大
11.清秋淮上多诗句,白首篱边近酒樽。杜舅高情笃兄弟,先君至性厚闺门。——晁补之
12.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乐且湛。——《诗经常棣》
13.孟氏好兄弟,养亲唯小园。承颜胝手足,坐客强盘飧。——杜甫
14.门闾冰似清,谯女复苏甥。幸有室家乐,宁无兄弟情。——魏了翁
15.怡怡兄弟情,亹亹仆驭力。岂为诧游观,肝肠孝思激。——葛绍体
左羊之交
关于左伯桃、羊角哀事迹,此碑亦引自《文选注》和《建康志》。羊左二人都是春秋时期的燕国人,他们是生与共的朋友。听说楚王招纳天下贤士,于是羊角哀和左伯桃同去楚国求官(当时的燕楚古道就在李胡同,张大人庄一带通过,古廪邱羊角城旧迹就在此间),当羊、左二人同行至此时,天降大雨雪,同往则盘费不够,左伯桃便将所带干粮、衣物全交与羊角哀,让其独自赴楚,左伯桃则出走躲避羊角哀,最后因冻饿于树洞之中。羊角哀到了楚国,位至上大夫,遂将此事禀告楚王。楚王听后很受感动,便下令伐倒林树礼葬了左伯桃。羊角哀觉得因为左伯桃意识到二人同行必因路资不足,而一起饿在途中,所以他才自杀于树洞中,成全了自己。后左伯桃托梦给羊角哀,说自己在阴间受荆轲欺侮,羊角哀便自刎于左伯桃墓前,与他合葬在一起,赴阴间共战荆轲。于是留下“二鬼战荆轲”这千古传颂的动人故事。
《人琴俱亡》(rénqínjùwáng)解释俱:全,都;亡:去,不存在。
形容看到遗物,怀念者的悲伤心情。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指怀念者的心情示例鲁迅《二心集·做古人和做好人的秘诀》:“所谓'~'者,大约也就是这模样的罢。”近义词人琴俱逝、睹物思人、人琴两亡例子《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后钟子期,伯牙破琴折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复为鼓琴者。”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翻译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而子敬先了。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了。”说话时脸上看不出一点悲哀的样子。
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子敬向来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人和琴都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了。~~~~~~~~~~~~出处《晋书·王徽之传》:“献之卒,徽之……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释义:子猷: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子敬: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的儿子亡:去,不存在。
都:总,竟。了(liǎo):完全。
舆(yú):轿子。调:协调。
“人琴俱亡”,表示看到遗物、悼念者的悲痛心情。典故:王徽之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曾担任大司马桓温的参军(将军府参谋)。
他性格奔放超脱、不受约束,常蓬松着头发,衣带也不系好,就随随便便地上街寻友,出门访客。闲散成性的王徽之对自己所担任的职务,也不常过问。
他做过车骑将军桓冲的骑兵参军,一次桓冲问他:“你在管哪方面的事啊?”他含含糊糊回道:“大概是管马吧。”桓冲又问:“管多少马呢?”他回道:“我不懂马,是个外行,管它有多少哩!”桓冲再问:“近来,马掉可多?”他干脆说:“活马我尚且弄不清,哪里还弄得清马!”王徽之有个弟弟叫王献之,字子敬,也是东晋的大书法家,与父亲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
徽之、献之兄弟俩感情非常好,年轻时同住在一个房间里。平时,做哥哥的很佩服自己的弟弟。
有一天,家里失火。徽之吓得连鞋也来不及穿,慌忙逃走;献之却神色不变,泰然地被仆人扶出。
一天半夜,他们家里钻进来一个小偷,打算把凡能拿走的东西都偷走。王献之发觉后,就慢吞吞地说:“偷儿,那青毡是我家祖传旧物,就把它留下来吧。”
小偷一听,惊慌地逃跑了。他们兄弟俩常在晚上一起读书,边读边议,兴致很高。
有一晚,两人一起读《高士传赞》,献之忽然拍案叫起来:“好!井丹这个人的品行真高洁啊!”井丹是东汉人,精通学问,不媚权贵,所以献之赞赏他。徽之听了就笑着说:“井丹还没有长卿那样傲世呢!”昌卿就是汉代的司马相如,他曾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和跟他私奔的才女卓文君结合,这在当时社会里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徽之说他傲世。
后来,王徽之任黄门侍郎(皇帝身旁的侍从官),因不习惯宫廷那一套十分拘束的生活,就辞职回家。说也巧,他回家没多久,居然和王献之同时生起病来,而且两人的病都不轻。
当时有个术士(看相占卜为业的人)说:“人的寿命快终结时,如果有活人愿意代替他,把自己的余年给他,那么将的人就可活下来。”徽之忙说:“我的才德不如弟弟,就让我把余年给他,我先好了。”
术士摇摇头:“代人去,必需自己寿命较长才行。现在你能活的时日也不多了,怎么能代替他呢?”没多久,献之去世。
徽之在办丧事时居然一声不哭,只是呆呆地坐着。他把献之生前用的琴取过来,想弹个曲子。
但调了半天弦,却总是调不好。他再也没心思调下去了,就把琴一摔,悲痛地说:“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意思是说:“子敬啊子敬,你是人和琴同时都失去了啊!”王徽之因极度悲伤,没多久病情转重,过了一个多月也了。后来,人们就用“人琴俱亡”,表示看到遗物、悼念者的悲痛心情。
术者曰:“代者,以己年有余,得以足亡者耳。今君与弟算俱尽,何代也!”未几,献之卒徽之奔丧不哭,直上灵床坐,取献。
诗曰:
世间惟有弟兄亲,合气连枝一本因。
堂上开颜欣悦体,室家和乐羡旁人。
紫荆花下宜兄弟,彩服庭前顺雨亲。
请看异地同胞者,谁似当年质与文。
大凡人家难做,皆因乖戾之气,骨肉伤残。父母分遗家产,也有会营运的,也有不会营运的;娶个妻子,也有贤慧的,也有不贤慧的。就致兄弟同心不能永久,家财所以无成,外人便要欺侮。故此说人家中,和气致祥,自然兴旺;若要和气,先要同心。父母自不必说了,只有那兄弟不和的,常为听了妻言,以致骨肉相争,连枝乖戾;也有连那夫妇不相和睦的,家道也难成就。总不如兄弟既翕,和乐且耽,自然天佑吉人,祖宗默地之下,得还你个和气之报。况那交朋友的,有如同胞。兄弟本是一体,也分不得个厚薄;朋友有那贵贱异情的,兄弟却也分不得贵贱。故此几个同气连枝、同着父母的胞胎,连着父母的枝叶,却如何倒离异起来,假如人家一件东西,人定争护着,爱惜着,说是我的。好笑一个亲弟兄,到不知是怎的理。
兄弟同心土变金。黄金易得罕同心。
劝君花酒交无益,不若还思手足亲。
这首诗,为劝人兄弟和顺而作:
紫荆枝下还家日,花萼楼中合被时。
同气从来兄与弟,千秋羞咏豆萁诗。
今人兄弟多分产,古人兄弟亦分产。
古人分产成弟名,今人分产但嚣争。
古人自污只为义,今人自污争微利。
孝义名高身并荣,微利相争家共倾。
安得尽居孝弟里,却把阋墙人愧。
。。。
有一天,张讷照例上山砍柴,但一担柴没砍够,忽然风雨大作,他只好跑到岩石下躲雨。
等到雨停时,天色已晚,而且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他只得背着先砍的那点柴走回家。
继母一看他的柴不够,很生气,便不给他饭吃。张讷饿得揪心,便进房躺在床上。
张诚从私塾放学回来,见哥哥神色不好,便问他是不是病了,哥哥说是太饿了。张诚问哥哥是什么缘故,张讷便把没打够柴被继母停食的事说了一遍。
张诚听了以后很难过地走了。过了一会儿,他怀揣着炊饼回来了,并拿出炊饼给哥哥吃。
哥哥问他炊饼是从哪里来的,他说:“我从家里偷了些面粉,请邻居家的妇女烙的。你只管吃,不要说出去。”
饥饿的哥哥大口大口地把饼吃了。哥哥吃完饼叮嘱弟弟:“你不要再这样做了,要是被发现,会连累你的。
何况一天吃一顿饭,不会饿人的。”弟弟说:“你的身体本来就单薄,怎么能每天砍那么多柴呢?”第二天,吃过早饭后,张诚便偷偷地进了山,来到哥哥打柴的地方。
哥哥看见他,大吃一惊。问他来干什么,他说帮哥哥砍柴。
哥哥又问谁让来的,他说是自己来的。张讷一听,很着急,他对弟弟说:“不要说你不会砍柴,就是你会砍,这样也不行。”
他催弟弟赶快回去,弟弟不听,并用手和脚折断树枝帮助哥哥,他一边做,一边说:“明天我要带把斧子来。”哥哥上前去阻止他,发现他手指已被划破,鞋子也被扎了孔。
于是难过地说:“你要是不马上回去,我就用斧子砍自己。”张诚这才回家。
张讷送他走了一半路程,才返回山上继续打柴。砍柴回家后,他又跑到私塾对老师说:“我弟弟年纪小,请老师严加管教,不要让他出门,因为山中有不少老虎豺狼。”
老师说:“不知道今天中午前他到什么地方去了,我已责问过他。”张讷回来后对弟弟说:“不听我的话,挨老师打了吧?”张诚笑着说:“没有的事。”
第二天,张诚带把斧头又上山去打柴。哥哥看见他又来了,生气地说:“我已经说过叫你不要来,你怎么又来了?”张诚默不作声,只是一个劲地砍柴,累得满头大汗,他也不休息。
砍满一担柴后,他不跟哥哥打招呼就下山了。老师知道后又要责打他,这时,他才向老师讲了实话。
老师认为他很懂事,便不再禁止他帮哥哥打柴。哥哥怎么劝他,他都不听。
想不到,悲剧终于发生了。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知识点
1、注音解词:(1)逆旅(nì,迎接。)(2)过客(过路的客人)(3)秉烛(bǐng,拿着,握着)(4)假(ji)(借用,给)(5)序(排次序)(6)琼筵(yán,美好的筵席。)(7)羽觞(shāng,古代指酒杯。)(8)数(shù)2、古今异义
大块:古义,大自然。今义:大的块头
群季俊秀
(古义,弟弟。今义,季节)
3、词类活用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动词作名词,诗歌)
幽赏未已(形容词作名词,幽雅的景致)
4、文言句式
判断句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状语后置
阳春召我以烟景
5、典故
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用《庄子刻意》中的典故。表明人生欢乐有限,今晚要尽情欢乐。
2、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有两个出处:一是《古诗十九首》中“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的句子。二是曹丕的《与吴质书》中所说:“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3、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用南朝文学家谢惠连的典故。目的是赞颂堂弟们聪慧。
4、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用晋代石崇《金谷诗序》的典故。既表痛饮狂欢之意,又表现诸弟雅的一面。
与酒和蛇有关的词语
打草惊蛇,杯弓蛇影,虎头蛇尾,一蛇吞象,人心不足蛇吞象,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花天酒地,借酒消愁,绿酒红灯,杯酒言欢,对酒当歌,酒足饭饱,酒肉兄弟,酒病花愁,金谷酒数,茶余酒后,沉湎酒色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用了什么典故
浮生若梦:《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若休。”又《庄子·齐物论》称庄周梦为胡蝶;“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意谓生之辨,亦如梦觉之分,纷纭变化,不可究诘。此用其意。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季:少子为季,此指弟弟。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幼而聪慧,十岁便能作文。深为族兄灵运所赏爱,常一同写作游玩。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金谷酒数:晋石崇有金谷园,曾与友人宴饮其中,作《金谷诗序》云:“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