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悉心赏读结集散文,更有感慨万千。
一个十八岁的在校学生,竟能写出如此熟练老道,清新优雅的文字,竟能拥有着文字之外的热忱情感,亲情、友情、乡情,皆笃诚而炽热,令人刮目相看。正因如此,人间的一方天地在苏子祥眼中心里是晴朗的,阳光的,纯净的,滚烫的。于迷恋中,他迈开了寻觅的脚步。
为觅得自己独有的一方天地,他如醉如痴。这方天地的底色便是年轻心灵的博爱!在痴情中,他写故土乡情,写佛缘宗教,写血缘亲情,写至真友情,情真切得令人惊喜与感动!
这个在资江岸边,蓝田热土成长起来的孩子,仿佛是被故土佛性特意点化了一般,血脉里早已注入了资江的浓情之水而情深义厚!发乎于情的文字,佛心使然,如资江之水喷涌而出,流淌不息,如蓝田乡野之花聚蕾绽放,四季不绝!
情满资江
“资水入湘江,流入洞庭归大海。那种博大无畏的情怀我欣赏!有山有水,山高水华,古梅山凭借她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引来了天边一朵圣洁的白云。从此,白云在雪峰山上,在资水上方,在你我的心头,长久驻足,不舍离开……”
“资江一衣带水,襟梅山而育故乡。资水岸边,春发其华,秋收其实,千秋万代,岁月值得!”
这是苏子祥《梅山恋,故乡永在》和《三拜故乡》中写给故乡的心声。
有人曾说,自己的身边无风景,美丽的风景皆在远方,因此有人打起行囊离开故乡,更有甚者,他们生长于故乡,却又极力摆脱而永不返乡,遗忘了乡情。苏子祥却没有如此。生长于故乡,养育之恩定当以生命回报,乡情成了他内心挥之不去的浓情,乡愁成了他笔下最有魅力的文字!一篇篇,一句句,倾注了一个十八岁青年最炽热的情感,这传承于祖辈虔诚的可贵乡土情意,无一不感染人心!
乡愁浓烈,笔端生辉,引经据典中以滚烫的文字重新铺设故乡每一寸走过的土地心路。
不忘故乡山水情,源头活水终是恩。一个源头活水供养的心灵,文字一定是他灵魂深处永不褪色的精神画作!
佛心悟道
“不知是因缘和合,还是千百年前在转经筒上刻下了不变的承诺,亦或是在菩萨的加持下我来到了人间。于宗教,我是从小就感兴趣的。加上自幼受到母亲的影响,耳濡目染,如此一来,寻庵堂,访菩萨,结僧友,品香茗,就成了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也好,生活中带着诗意,带着禅意,让我无上欢喜,也无上清凉。”
“祖父也还香朝圣,只是次数相对较少。到了我们这一辈,尤其是我们家,无论是唱太公举行傩戏,还是祈福南岳,都算是替太爷爷继承了香火。也好,朝圣之事,千秋万代永相传。神灵有感,祖宗欣慰,我们自然沐神恩,沾祖德。”
这两段话语分别出自苏子祥散文《青山鳌头访菩萨》和《朝圣的路》。
后继有人的宗教信仰传家,朝圣者会一直在路上!
亲情可依
“母亲四处拜佛求神,只想为我搭建一座通向人间的虹桥。功夫不负有心人。母亲的诚心也打动了菩萨,母亲如愿以偿了。于是,在那个阳光灿烂的春日里,我向着母亲的期盼,和母亲有了我们的第一次对视……”
他爱母亲,懂母亲,甚至铭记母亲将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所受的苦难和艰辛。这所有的一切,人们可以认为这是为人之母的理所应当,可他却不这样认为,他用感恩的心,知恩的笔深情的描写母亲,让母亲的形象在每一个读者的心里扎根,从而记住了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亲情可依,依偎,依靠,依存,深情依依!
追亲溯源,那些家族的先祖,频频集体在他的文字里出现,祖母祖父、外公外婆以及父亲、姐姐在苏子祥笔下更是以其独有的形象而独显魅力,令人过目难忘!
有如此亲情,又何患对他人无情
如酒情谊
“锦威于我而言,是同窗,是故人,亦是一生难得的贵人。至于何出此言,其中有真意,可任你揣摩,随你畅想,可就不能化作文字,供你我赏读,我只想让这真意藏在岁月的窖里,如一坛佳酿,愈久愈醇,把涟水醉倒,让蓝田生香,将友情浇灌。”
“我的老师,来自天府之国,是一位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的女子。她给我教导,给我师爱,给我的青春年华添了一抹祥。云般的色彩。求学路漫漫,有师如斯人,福兮!”
“我感恩所有遇到的老师们,是老师,更是恩人。岁月留香,师爱芬芳,我一生可沐浴。时光静好,师生情长,我一生在回望。”
苏子祥的文字里有一曲高山流水,琴音和畅、婉转动人。
他用笔墨尽情书写情谊。《友如锦威》、《我的老师》、《我的朋友圈里,有你》的文字已是窥见一斑。
老友、新友、学友、文友。师生情缘、邻里友情、忘年之交。如胶似漆、萍水之谊、一面之遇……
每一次相遇,都是一次心灵的感应,都是情感密码的点击。目光投视善意,情感接收器接收而来的便是善意,爱人者爱返,亲善者善缘加身。
苏子祥写恩师,不止一篇。母校、复读班、写作引领人、大学校园,无一不是情感挚诚的流泻。友情文字,更是不惜笔墨,一个不起眼的学校宿管员、校园食堂的出菜掌勺人,都在他的文字里温良友善。
世间所有相遇,在其笔下如数家珍。一首绝美曲乐,奏出了世间最美好的情谊!
情,为人之心魂。有心,有情,灵魂有所依,在人生路上灵魂永不会掉队遗落。
情,为文之精魂。一种精神是一篇精文的依托,其中的“精”,是一种情感基色的精美,而非精妙文字本身可取代;是灵魂深处永不褪色的精神魂魄,而非单纯的字面华丽之功而囊括。
苏子祥的《从人间》做到了。
自古英雄出少年。文字少年始醉迷,更有痴心终为文。
“愿在这熙熙攘攘、滚滚烫烫的红尘里,我的文字能给你清凉,让你心有所栖。那么,这就是我写作的归宿,也是给我的最大鼓励!”
苏子祥在文集《从人间》后记中如是说。
心之所向,诗情人间。寻梦天地,逐梦方远!
十八岁的文字星空,未来可期。初心不改,未来必将灿烂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