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伟军,蔡国沛.信息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第一期)项目(桂教人〔2013〕16号)
(一)滥用同音错别字
(二)繁简乱用
(三)篡改成谚语
1.篡改成语
2.篡改谚语
这种替换虽然是以宣传商品为目的,吸引大众的注意力,但是,这种替换与篡改会对学习谚语的孩童或学生造成困扰。篡改谚语来宣传产品的方式有时也会导致公众对于这种商品产生抵触心理。
(四)滥用外文
(五)使用最高级
(六)采用语病句
1.前后矛盾
2.歧义凸显
3词语错误应用
(一)干扰学习
(二)汉字滥用
音响公司:“一呼四应”“声东击西”。
饺子铺:“无所不包”。
投笔从融(投笔从戎)
在现实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生活中几乎任何事都可以用语言表达,用文字来书写。语文是人类相互沟通的工具,是进行口头交流,保存信息的主要方式,它能陈述思想、抒怀、描述事物……总之生活离不开语文。
当你和父母散步交谈时,当你和朋友们一起玩耍吵闹时,当你和同学们一起聊天探讨时,语文便是那温和的,爽朗的,热烈的声音,围绕在你的身边。
大街上,语文更是无处不在。那些小贩正大声吆喝着自己编的顺口溜,瞧,那个外地佬正在手拿着肉串,一边招揽顾客“新疆羊肉口串,倍儿香,倍儿棒,赶紧给我来几串”。这朴实无华的顺口溜,却给人带来了一种亲切感,竟然使原本冷清的生意一下子兴隆起来。五花八门的商店无不以自己独特的店牌吸引行人的目光,像一些店家通过串改成语来引人注目,如一家理发店把成语“法网恢恢”改成了“发网挥挥”,这短短的几个字既生动又形象地展现了店里的特色,让人充满了新鲜感,更蕴含着无尽的语言文化!
一、引言
1.谐音双关
(1)Goodbuy
Winter!
100%CottonKnitwear$40
(2)Trustus.Over5000earsofexperience.
译文:相信我们吧。历经5000多只耳朵的检验,有着5000多年的经验。
(3)WEAR-EVERintroducesanewconceptinglassovenware:CLEANABILITY.
译文:“恒久”玻璃炉具带给你一个全新概念:洁净。
2.语义双关
(4)Moneydoesn’tgrowonthetrees.Butitblossomsatourbranches.
(5)Spoilyourselfandnotyourfigure.
译文:尽情大吃,不增体重。
(6)Adealwithusmeansagooddealtoyou.
译文:和我们做买卖意味着您做了一笔好买卖。
该句的妙处在于很好地利用了句中deal的三种含义,“做买卖”、“一笔好买卖”和“许多”。agooddeal构成一个绝妙的双关。
3.语法双关
语法双关是指由于语法方面的问题产生的双关,如省略结构、某词或词组具有两种以上语法功能等。
(7)WhichlagercanclaimtobetrulyGermanThiscan.(旁边画有一罐啤酒)
译文:哪种大罐啤酒可称得上是地道的德国货?这罐。
(8)Cokerefreshesyoulikenoothercan.
译文:没有什么能像可乐那样令您神清气爽。
4.成语或俗语双关
(9)Tryoursweetcorn.You’llsmilefromeartoear.
译文:尝尝我们的甜玉米,包你乐得合不拢嘴。
译文:纳克斯坚果让你爱不释口。
(11)AMarsadaykeepsyouwork,restandplay.
译文:一天一块玛斯巧克力,让您工作像工作,娱乐像娱乐。
1.分别表义法
若要把双关语的双层意义完整地表述于译文中,可采取变通手法将双关语义剥开,拆成两层来表达。
(12)TheUniqueSpiritofCanada.
(13)I’mMoresatisfied.
(14)AskforMore.
值得指出的是,这种翻译方法虽然保留了双关语的双重含义,但原文那种凝炼,诙谐的韵味和一词两义的妙趣却丧失了。
2.套译法
(15)Alliswellthatendswell.
(16)Wetakenoprideinprejudice.
3.侧重译法
(17)Thedriverissaferwhentheroadisdry;Theroadissaferwhenthedriverisdry.
(18)Whenthewindhasabite…andyoufeellikeabite…thenbiteonawholeNut.
4.补偿译法
(19)OIC
四、结束语
参考文献:
[3]陈文伯.一词两义的翻译[J].中国翻译,1994.
[4]单祝堂.英语双关语探讨[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1999.
(一)相同的信息传播
(二)相同的信息,表达不同的内容
(一)同构异义传播
(二)同音异义型传播
(1)人文关怀效果
(2)教育效果
(3)幽默效果
(1)谐(同)音双关
(2)词义双关
(3)语法双关
(4)拟仿双关
三、结语
参考文献
[1]廖瑛,莫再树.国际商务英语语言与翻译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3]范家材.英语修辞赏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4]余立三.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