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诗(精选5篇)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研究经学坟典被视为士人正途。像茶学、茶艺这类学问,只是被认为难入正统的"杂学"。陆羽与其他士人一样,对于传统的中国儒家学说十分熟悉并悉心钻研,深有造诣。但他又不像一般文人被儒家学说所拘泥,而能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把深刻的学术原理溶于茶这种物质生活之中,从而创造了茶文化。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号桑苧翁,又号竟陵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复州竟陵郡人(今湖北省天门县)。陆羽是个弃儿,自幼无父母抚养,被笼盖寺和尚积公大师所收养。积公为唐代名僧,据《纪异录》载,唐代宗时曾召积公入宫,给予特殊礼遇,可见也是个饱学之士。陆羽自幼得其教海,必深明佛理。积公好茶,所以陆羽很小便得艺茶之术。不过晨钟暮鼓对一个孩子来说毕竟过于枯燥,况且陆羽自幼志不在佛,而有志于儒学研究,故在其十一、二岁时终于逃离寺院。此后曾在一个戏班子学戏。陆羽口吃,但很有表演才能,经常扮演戏中丑角,正好掩盖了生理上的缺陷。陆羽还会写剧本,曾"作诙谐数千言"。

天宝五载(746年),李齐物到竟陵为太守,成为陆羽一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在一宴次会中陆羽随伶人作戏,为李齐物所赏识,遂助其离戏班,到竟陵城外火门山从邹氏夫子读书,研习儒学。礼部员外郎崔国辅和李齐物一样十分爱惜人才,与陆羽结为忘年之交,并赠以"白颅乌犎"(即白头黑身的大牛)和"文槐书函"。崔国辅长于五言小诗,并与杜甫相善。陆羽得这亲的名人指点,学问又大增一步。

公元775年(天宝十四年),二十四、五岁的陆羽随着流亡的难民离开故乡,流落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湖州较北方相对安宁。陆羽自幼随积公大师在寺院采茶、煮茶,对茶学早就发生浓厚兴趣。湖州又是名茶产地,陆羽在这一带搜集了不少有关茶的生产、制作的材料。这一时期他结识了著名诗僧皎然。皎然既是诗僧,又是茶僧,对茶有浓厚兴趣。陆羽又与诗人皇甫冉、皇甫曾兄弟过往甚密,皇甫兄弟同样对茶有特殊爱好。陆羽在茶乡生活,所交又多诗人,艺术的薰陶和江南明丽的山水,使陆羽自然地把茶与艺术结为一体,构成他后来《茶经》中幽深清丽的思想与格调。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苏轼这人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他一生仕途坎坷,这首《汲江煎茶》便是他被贬在儋州时所作。

一日,顺手拿起一本《苏轼诗选》,随手一翻,便翻到了这诗,细细品读过后,大惊:没想到苏轼也是一烹茶好手!

提到茶,猛然想起一首歌,叫《奈何》,是一友给我听的,清澈的男声,淡淡的,很是好听。

歌词是这样的:烹一抹,洞庭波

佐壶中茶香唤奈何

煎青芽,焙文火

借与清风三分春色

雨肆弦,花惊落

一怀心绪点不破

倾杯尽,盏边祸

茗香只在唇间过

留不得

......

伴山阿,听雨落

看几处春花淡着墨

未续完,茶犹热

饮下轻压江湖苦涩

雨声小,弦惊落

一怀心曲弹不破

倾杯尽,无需多

拱手欣然谢相酌

擦肩过

世浮沉,茗香浓几分

杯盏深,相酌莫相问

拂衣袖,人散徒留余温

茶未冷,与我静待何人

绝非为了凑字数而抄上这一段歌词,实在是这个词配上这诗,确实精妙。“未续完,茶犹热。饮下轻压江湖苦涩”不同的是,苏轼压下的是朝廷的苦涩,是被贬的苦涩。

被贬的苏轼,一日甚是无聊,无事可做,便于夜晚去江边汲水,想给自己煎碗茶喝。

要想烹出好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这个道理苏轼自然是懂得。于是他独自来到江边取水,明月皎皎,月影映照江面,似给江水披上薄纱,他用大瓢舀水,江中月影似乎被他用瓢装盛着,随着江水落入壶中。

开始煎茶了,“小杓分江入夜瓶”,陶瓶中的茶水渐渐烧开冒出的烟雾萦绕在房间里,雪白的茶乳(白沫)随着煎得翻转的茶脚漂了上来

其实写到这里突然有些怀疑,据会品茶的人说,好茶沏了呈白色,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当时苏轼被贬,哪里来的这么好的茶叶呢?有人说这或许是他随身带的茶叶,也有人说这是苏轼的一误

笔,其实不管怎样,读诗便是读诗,我只是一个读者,写得好便行,哪里管得了那么多呢?“雪乳已翻煎处脚”多么可爱的场景,小时候自己试着烹茶,看着壶中白沫时浮时沉,就觉得那白沫就像一叶在奔涌的江水中漂泊的白色小舟,江上狂风大作,掌舵人正与江水对抗着。嗯,那时自己还小,现在想来,孩童的想法好不可爱。

茶终于煎好了,开始斟茶了。“松风忽作泻时声”倒茶水的声音就像风过松林时发出的声音,虽有些夸张,但在我脑海中却想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用来形容倒茶声的句子了。连斟茶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如“松风忽作”,一个那样宁静的夜晚,一个那样幽僻的地方,突然觉得苏轼写这句的目的是为了一抒愤慨:自己有学问,有胆识,却被贬至这幽僻之地,叹老天不公啊!!!

城中厚重的钟声传出,带着岁月的沉淀,一下一下的,敲在自己的心上。卢仝说:“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苏轼将壶中之茶一饮而尽,喝完后,自觉无聊,无友相伴,甚是寂寞。只好独自迎着狂风赏月,听着城内钟声。那样一个才华横溢之人,在那时,陪伴他的却只有月亮、狂风、钟声和喝剩下的茶水......

世浮沉,茗香浓几分。太浓的茶,喝下去了,便觉得茶的苦涩在唇齿间游弋,倒不如想苏轼那样以活水为茶,淡淡一杯,不似白开水般无味,不像茗香般浓郁,大概我想过的一生也是这样把。

都察院监察御史正三品副部级。

监察御史,古代官名,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始设,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不高而权限广。宋元明清因之。明清废御史台设都察院,通常弹劾与建言,设都御史、副都御史、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分道负责,因而分别冠以某某道地名。

《新唐书·百官志三》:“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皆莅焉;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纲目。”

关键词茶叶资源;开发利用;新领域;四川雅安

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境内山地多,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除高寒山地外,一般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雨丰富,具有适宜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据记载,雅安是世界上最早拥有人工栽培茶树的地区,被誉为世界茶文化、茶树栽培的发源地。自古以来,雅安市积淀了丰富的茶叶资源,并不断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推动了茶产业的持续发展。

1丰富的茶文化资源

1.1世界茶文化圣山――蒙顶山

相传在公元前53年,茶祖吴理真在今雅安市名山区境内的蒙顶山上种下7株茶树,开创了人工种茶之先河[1],之后茶树栽培才传至全国,传遍世界。蒙顶山之巅的天盖寺,有吴理真结庐种茶遗址。寺内大殿塑有吴理真大师全身座像,周围有展示蒙顶茶史的图文及实物。蒙顶山主峰有皇茶园。此地在唐代即产贡茶,白居易曾经诗赞“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到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被正式命名为“皇茶园”。皇茶园旁有“甘露井”,相传吴理真于此汲水种茶,并用此井水烹茶,异香诱人。蒙顶山天梯古道起点处有茶史博物馆。馆藏丰富,比如有关蒙顶茶的文献、诗词,各类名茶、边茶的实物,记载蒙顶茶的碑碣、历代形态各异的茶具等。蒙顶山茶文化遗存数量颇多,特色明显,影响力大,而且蒙顶山又是四川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尤其适宜发展茶文化旅游业。

1.2民族茶文化交流纽带――川藏茶马古道

雅安与藏区接壤,两地交流由来已久。自从唐代起,雅安茶叶就传播到,成为藏族人民喜爱的饮料。后来由于大规模茶马贸易的发展,雅安成为中国南路边茶的茶马古道起始地[2]。从四川雅安到拉萨之间形成一条举足轻重的古代商道,即川藏茶马古道,这是汉族同藏族、羌族等民族茶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茶马古道是各族人民交流融合的光辉见证,如今茶文化旅游热正兴,茶马古道旅游也深受欢迎,可进一步挖掘资源,修复、开发、创新,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加强民族大团结,促进西部经济发展。

1.3非物质文化遗产――茶叶加工与表演技艺

2待开发的茶叶资源新领域

雅安市的以上茶叶资源,已经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处于开发利用过程中。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提高、完善,力争再上新台阶,再创新成绩。但在雅安市悠久的茶叶历史发展长河中,还有一些资源藏于深闺,有待于进一步发掘利用。

2.1保健茶的开发利用

据《天中记》记载,雅安境内有枳壳芽、笋杷芽、枇杷芽,具有治疗风疾的效果。还有皂荚芽也可入药,都在初春采摘,“和茶作之”。《雅安县志》对此加以按语:“蒙山芽茶,于春分前后早撷者,泡作纯绿色,而香味最胜,诸芽盖取其似而名,非以之和茶也”。在《名山县志》中,更进一步拓展为“有枳壳芽、枸杞芽、枇杷芽者,皆能治风气病。又有皂角芽、槐柳芽,皆上春摘,摘其芽,和茶作之”[4]。这几则记载,看似有分歧,实则有统一性。因为现代人所说的茶,分为茶叶和非茶之茶2类。茶叶以茶树鲜叶制作而成,非茶之茶是由其他植物原料加工而来的,而茶树鲜叶也可以掺进其他植物原料加工出保健茶。枳壳芽、笋杷芽、枸杞芽、枇杷芽、皂荚芽、槐柳芽均可以入药,而茶叶本身也可以入药。古时人们利用茶叶有食用、药用、饮用等多种方式,而且这些利用方式到如今依然存在,只不过饮用较为普遍而已。因此,以上《天中记》《雅安县志》《名山县志》中的记载,启示人们拓宽思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试验研究,开发各种保健茶。

2.2宜茶之水的开发利用

《名山县志》记载,县城南边的紫霞山上有紫霞井,井水“甘冽宜茶”。《名山县新志》记载,百丈场后山的栖霞寺附近,有“玉液泉,烹茶芳冽,夙号名胜”[4]。可见紫霞井之水,玉液泉之水,还有蒙顶山的甘露井之水,都是宜茶之水。明代张大复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5],可见水对茶汤的重要性。自古以来,人们都讲究好茶需要好水泡,不仅注重茶叶的品质,也注重水的品质。因此,也可以对雅安宜茶之水进行开发利用,将雅安的茶叶与水同时打造成知名品牌。雅安的茶叶历史悠久,蕴含了丰富的资源,深入发掘,有助于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6-7]。

3参考文献

[1]许娟,李永.论雅安茶文化生态旅游发展[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3.

[2]陈书谦.川藏茶马古道研究的重大现实意义[J].茶叶经济信息,2006(3):23-24.

[3]谭继和,唐永进.四川文化资源与文化强省建设[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155-172.

[4]吴觉农.中国地方志茶叶历史资料选辑[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5]陈彬藩,余悦,关博文.中国茶文化经典[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437-438.

THE END
1.茶文化内涵与茶道精神传承古韵体现雅致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茶文化内涵与茶道精神 什么是茶? 茶,作为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植物,自从被中国人发现以来,就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一切。它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它以其独特的韵味和丰富的情感价值,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最初的野生植物到后来的园艺栽培,再到现在世界各地的普及,这一路上的https://www.cjan6a6c.cn/ke-pu-dong-tai/421546.html
2.茶文化内涵与茶道精神探索中国传统美德的哲学根源茶文化内涵与茶道精神:探索中国传统美德的哲学根源 一、引言 茶,作为一种饮品,不仅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必需品,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精神意义。从古至今,茶在中国社会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饮用之物,更是一种艺术形式,一种心灵寄托的一https://www.1lhyh3ij.cn/ke-pu-dong-tai/400158.html
3.茶文化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汉族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潮州工夫茶是中国茶道的核心代表,在中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27/15/67771643_1140558685.shtml
4.以茶为媒以茶会友深度挖掘好山好水里的茶文化与茶故事近日,中国茶叶博物馆特别推出“品饮中国茶,非遗进万家”系列活动,以茶为媒、以茶会友,邀请大家走进博物馆、茶村、茶园等,感受中国茶文化,了解杭州制茶技艺,共享非遗。https://www.ctma.com.cn/hangyeyaowen/79598.html
5.茶文化内涵与茶道精神茶,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茶文化内涵深厚,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精神追求。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茶文化内涵与茶道精神”这一主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茶道精神”。简单来说,茶道就是围绕着泡制、品鉴、欣赏和交流等活动,以一种平静、专注的心态https://www.gaoseod.com/yao-cai-bai-ke/610766.html
6.贩卖茶文化,救不了翻车的奈雪图片来源:奈雪的茶官网 一直以来,奈雪也在努力践行这一愿景,创立多年,奈雪将茶饮品与茶文化一同向消费者贩卖。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 https://www.foodtalks.cn/news/31222
7.茶文化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汉族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https://www.meipian.cn/3d983nm6
8.茶的,起源#中国茶惊艳亮相联合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茶在法国好city啊#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下面我们一 全文 78 https://m.weibo.cn/search?containerid=100103type%3D1%26q%3D%E8%8C%B6%E7%9A%84,%E8%B5%B7%E6%BA%90
9.茶文化知识简介50字茶文化知识介绍高中知识1、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 2、直到现在,汉族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1959713.html
10.从品茶到QC中国质量2021年04期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同时,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 领域: 一般服务业; 关键词: 泡茶用水;白毫乌龙; 格式: PDF原版;EPUB自适应版(需下载客户端)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ZGZH202104031.html
11.现代居渍间中的茶室设计研究.docx现代居住空间中的茶室设计研究.docx,题目:现代居住空间中的茶室设计研究 摘要 关键词 PAGE PAGE 1 摘要 通过将传统茶文化与现代生活环境相结合,创造一个温馨、舒适、宜居的休闲场所,了解中国茶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结合室内植物景观的特点,提出当代居住空间设计应回归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529/6105152053005135.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