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必知的16个答题技巧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表达作者情感。

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晰,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

02、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旨。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03、叙述方式

倒叙:突出事件的结局,制造悬念。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丰富。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

04、叙述人称

第三人称:比较直接的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有利于客观叙述。

05、抒情方式/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

06、表达方式

叙述(顺叙、倒叙、插叙)

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说明: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议论:议论文的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方法有举例/事实论证;道理/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07、描写

1、人物描写

正面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尤其是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准确传神,形象鲜明)。

侧面描写:不直接写人、物本身,而是通过他人对主体的感受与评价从侧面来突出主体的特征。如三月不知肉味,绕梁三日。

2、环境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作用:①照应前后文、标题;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③衬托(正衬、反衬)主体;④表现、突出主题;⑤展示人物活动背景或社会背景;⑥对下文的议论、描写、抒情做铺垫;⑦预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

景物描写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正侧面描写相结合;高低远近声色结合;视觉嗅觉听觉多角度写景;对比。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3、场景描写

摄取一个有意义的生活场景或自然景观,采用各种修辞手法,把所看到、听到、想到的写下来,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4、白描

用最简练、最节省的文字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或描绘一幅画面;用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简洁传神。

08、鉴赏语言的具体鉴赏角度

遣词造句: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短句等

修辞: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语言的特色与风格:如平实自然、华美绚丽等

语体: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口语

情感: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情感,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

09、语言的特色与风格

平实自然(语言朴素不夸张,但于平淡之中蕴涵深意):亲切自然。

华美绚丽(使用较多整句句式,修饰性辞藻丰富):文采飞扬,具有感染力。

口语化/地方方言特色(较多使用生动活泼的口头用语):生动活泼、亲切自然。

生动形象(运用较多修辞手法):语言富有感染力,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幽默讽刺(幽默:语言风趣、诙谐;讽刺:嘲讽、揭露的语言,较多使用反语):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语言富有感染力,强化讽刺效果。

含蓄深沉(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是通过它物或对比委婉表达内心情感):容易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

准确简练(意思表达明确,用语简单):短促有力,语言富于感染力。

旁征博引(材料丰富,论据详实,有掉书袋的嫌疑):有说服力。

10、句式鉴赏

1、按句式整齐与否分

整句(排比句、对偶句、对仗句):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

散句:使语句灵活自然,富于变化。

2、按句子长短分

长句:使表达严密精确、细致,条理贯通,气势畅达。

短句:节奏短促,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

11、取材(选材)构思的特点

详略得当:最能体现主题的内容细致描述,与主题联系不是十分紧密的粗略描述。

以小见大:从生活中的细小事物或场景入手,表现重大的主题。

点面结合:既有整个横切面,又有具体详细的事例个案(点)。

典型/新颖:典型:创造典型人物,描写典型场景;新颖:推陈出新。

旁征博引:材料丰富,论据详实,有掉书袋的嫌疑。

虚实结合(以虚写实):眼前之景与事为实,联想与想象的景与事为虚,尤其是回忆、梦境等,作者常通过以虚写实的方式来形成一种虚实的对比与映衬。

12、现代文的分类

按内容与文体分,可分为5类。

行文特点:形散神不散,由景到情到理,由物到人到理(透过事物的表象把握深刻意蕴)。

1、写景状物抒情散文

行文思路:

写景:景—情—人—理,卒章显志

状物:物—人—理,篇末点题

类比(相似)——正衬:严冬中的松树与梅树

对比(相反)——反衬:欺霜傲雪的松树与只剩下枯枝败叶的乔木

这类散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为主体对象提供背景

正衬或反衬,突出主体特征

渲染主体活动的氛围

2、写人叙事散文

在叙事过程中塑造人物形象。

3、哲理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4、学者散文(文化散文)

内容:批判当代某些不良的文化现象。

特征:经常采用古今对照、今昔对比的手法。

情感:通过对过去优良传统与美好生活的缅怀,表达一种对当代物质社会的忧虑与思考。

主旨:希望人们能够给反思。

5、托物言志散文(象征)

13、标题的作用

标题的内容作用:点明中心事件、主体情感、主旨;点明话题、事件、背景

标题的结构作用:行文线索(叙事、抒情的线索),贯穿全文

标题的形式作用:从修辞、句式、用词等方面分析,作用有形象、突出、醒目、新颖、设置悬念等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

以人(人物的活动)为线索

以物(事物的得失)为线索

以事(事件的前因后果)为线索

以理(所要阐述的道理)为线索

以情感(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以空间位置的变化为线索

线索的作用:贯穿/组织全文

15、文中关键句段的赏析

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先言他人、他物、他事,以此引出所写之主体人、物、事);

描述某场景、现象,为后文的议论、抒情做依托,相互照应;

与下文作对比、反衬,使后文内容更突出;

引发读者好奇心,吸引读者兴趣,激发读者阅读下文的欲望;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开篇点题,照应题目;

总领全文。

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内容上:点明中心(主旨)

结构上: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标题),前后呼应

内容上:篇末点题,点明题旨;深化中心(主题)

如果结尾句委婉含蓄,则其作用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暗示主题;强化作者感情

16、引用的作用

点明题意,文题对应。

总分式:包括分—总;总—分—总式

递进式:逐层深入形成递进

并列式:分几方面介绍,形成并列

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一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

18、现代文阅读的主要题型

1、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关键:联系原文)

答题技巧:

联系上下文,弄清楚词语在原文中指代的内容。

注意修辞手法,如果词语用了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答题关键是把词语由喻体、拟体还原为本体。

联系语境,对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答题关键是进行直接正面的描述。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关键:理解句子中关键词的含义)

整体把握句意,抓住句子主干的同时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

注意句子在文中的地位。

3、指出文中的某个句子,然后问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根据是什么(关键:联系上下

文,原文中找答案)

作答时先分析句子的性质是观点句还是结论句(观点句,理由在后;结论句,理由在前)。

确定句子所涉及的范围,筛选信息,切不可照抄原文。

4、文中为什么要写某事物或从某件事物写起/文中某一句话或某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好处/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

5、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不能。因为:

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

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不能互换。

6、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作用是什么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写出了对象的什么特性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增强气势和语气,强调了+对象+特性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设问:引起了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与思考

反问/反复:加强语气,强调了……

7、文段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作者是如何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赏析某段文字的艺术手法或表达效果

分析角度:内容、结构、形式

答题技巧:从上下文中筛选信息,归纳概括。所写内容有几个方面就从几个方面概括;如果内容集中写一个方面,无法从内容上分为几个方面时,应考虑从手法(虚实、正反、点面)方面分点概括。

11、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文中写某句话或某事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意思

12、人物鉴赏/请简要分析文中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技巧:按总分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定量分析;或先从几方面定量分析,再用一句话做定性式总括。

答题技巧:从遣词造句、修辞、语言风格、语体、情感的角度去鉴赏

答题模式:语言特点/手法+该特点或手法的常规效果+对象+抒发情感/观点/内容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描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的描写了……

如何写答案

组织答案时应注意(关键词、句;联系原文):

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语、语句。看课文时要注意划出文中的关键词、句。

紧扣题意,选恰当的句式、角度回答,如何问就如何答。

不要一字不漏的照抄原文,也不能完全用自己的话去回答。答案所涉及的关键词句要

THE END
1.犀利语录精选,一针见血的话语,直击心灵深处说说大全一针见血的句子句句精辟透彻 1、成熟现实的短句子:人和人,别老说配不配,合适就好,一美元的打火机也可以点燃一万美元的香烟,一碟价值几万美元的菜,依然离不开几元钱的盐,人与人之间没有分别,一旦有了分别,其余的七八分将接踵而至。 2、永远不要高估你在别人心中的地位,其实你什么都不是,越长大越发现,沉默比http://mobi.722973.com/DfeA95B35652.html
2.人生精辟的句子一针见血经典犀利一针见血语录网络文章Openke.Cn更多句子大全编辑推荐 一针见血的句子 一针见血的句子 1、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所以你要爱护地球https://bbs.openke.cn/thread-405082-1-1.html
3.知识收集:关于哲理句子,讲线上自律课程叔本华经典语录20句,句句深刻,参透人生,让人醍醐灌顶 叔本华的一生写了大量随笔,谈文学,谈历史,谈美,谈一切可谈之事,就像是一位智慧的老人在诉说自己的经验,没有咄咄逼人,也没有居高临下,反而让人倍感亲切。 他的文字优简洁犀利,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给人以生活的智慧。他的思想深邃宏阔,带领我们更好地https://m.fqwz.net/jingdian/3Pm5pVwqQD.html
4.人情世故的谚语(通用14篇)13、而父亲老陈的看法显然属于“成熟男人”的思想,洞悉社会的人情世故,所以一针见血找到了小陈的弱点。 14、我只是个不懂人情世故的孩子。 篇7:人情世故的哲理说说句子 2. 旁观者眼里的悲剧未必是受难者心中的悲剧。---爱默生 3. 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https://www.360wenmi.com/f/fileo5p3io09.html
5.张爱玲那些一针见血的句子张爱玲那些一针见血的句子 1. 爱情是什么东西,就跟鬼一样,谁都听过,谁也没见过。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 2.脾气是越纵容,越脾气大。 ——张爱玲《双声》 3.父母大都不懂得子女,而子女往往看穿了父母的为人。 ——张爱玲《造人》 4.我相信人,但我不相信人性。 https://www.meipian.cn/51t16if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