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高考语文主观题部分题型思考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语文题型变化,可谓“迈小步,不停步,稳步前进”!但随着今年语文考试说明的出台,高考语文改革确实向前跨了一大步:内容增加,题量减少,主观题增加,客观题减少;试卷设置进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内容偏于考核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这说明,与社会发展相适应,高校选拔人才注重的不单是分数,更重要的是能力。

所以,凡涉及“能力”的题型都有考试的可能。

虽然具体的考试样式尚不明晰,高考备考像是无章可循,但部分主观题(仿句、句式变换、语段压缩、语句扩展、语言得体、图文转换)将仍然沿袭近几年的出题模式,还是有一定规律的。

【回顾】

过去六年(1996年~2001年)的高考能力题部分,作为考查考生能力的实验田,题型变化最大:一改传统默写、文化常识及短文(主要是应用文)改错的考查为仿句(98年开始至今)、句子改写(99年、2001年)、语言简明(98年、2000年)、语段压缩(99年、2001年)及语句扩展(2000年),能力性越来越强。

【思考】

1.仿句题型将作为传统能力题型常考不衰

仿句题型在近几年中仍然延续过去的命题思路,即运用一两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排比、比喻最多)进行句式仿写。这种题型包含两个考察点:一是修辞方法,二是句式运用。题型仍然采用表述题的形式。因为这种考试形式,对于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检测学生的思维方法,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其他题型有可能调整,但又有其延续性。

①语言简明与句子改写交替出现:

98年(语言简明)→99年(句子改写)→00年(语言简明)→01年(句子改写)→02年()②语段压缩与语句扩展似乎也交替出现:

99年(语段压缩)→00年(语句扩展)→01年(语段压缩)→02年()

【结论】

1.语言简明将成为历史,句式变换将搬上“舞台”

语言简明的基本要求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避免不必要重复造成的赘余(简洁);二是避免表述歧义而造成的误解(明确);三是提高表述的清晰度以便读解(清晰)。第一种类型在1998年考过(作为主观题出现),第二种类型也在1998年考过(作为客观题出现),第三种在1991年考过(长句化短)。

今年如果要考赘余或明确与否的内容,将不会以单独命题形式出现,而将作为病句题中的一个选项出现,因为“赘余”“明确”与否均属语病范畴。

对不清晰语句的修改,将会以长句化短句形式出现。(如1991年试题)句式变换这一考点是高考中的常考点,出题比较频繁,测试内容是重组句子和长句变短。从命题的情况来看,思维强度加大了,表达能力更受重视,所以今年考查句式变换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形式上可能有所变化:如短句化长句、散句化整句、单复句互换等其它变换形式,尤其应注意的是不同文体的相互转换。

例1:

根据下文的内容,用平实的说明文字概括介绍黄山。(连标点符号不超过50个字)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120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大自然布置完毕,就把胜境给予人类。

黄山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方圆120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它由火山喷发而成,主要结构为花岗岩。

(此例是把描述性文字转换成说明性文字)

2.语段压缩与语句扩展将是命题的重头戏

语段压缩、语句扩展是近两年高考的新项目,二者均是从语段结构的变化角度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近三年的高考中交互出现。

其特点决定其在高考试题中的“显赫地位”。

扩展语句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命题灵活性大;语段压缩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它涵盖的知识点和体现的能力具有多样性,命题也有很大灵活性。两者是目前用来考查考生语言知识运用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较好形式。

预计今年的高考仍将保留语段压缩或语句扩展,只不过对它们的考查更加体现综合化的特点,形式可能有一定的变化。

①语句扩展,会要求扩展一句诗、扩展议论性文段等。

例2:

根据下列两句诗的意境,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云破月来花弄影

情景二:红杏枝头春意闹

(此例是考查诗句的扩展,要求考生把握诗句的意思,选取最切合诗句意境的景物作具体的描写,且分别突出“弄”、“闹”重心)

例3:

围绕“人的成熟与痛苦经历的关系”,把下面一句话扩展为一个语段。要求:①运用排比句式;②不少于30个字。

人的成熟离不开自身的痛苦经历。

曲折,加速着人们的意志的成熟;挫折,培育着人的性格的成熟;坎坷,锤炼着人的人格的成熟。

(此例是议论性的文段扩展,与高考试题设计的以描写性为主的文段扩展有别,且在形式方面设置了限制性要求)

②语段压缩在选材方面,将考虑提供有别于以往高考试题的新闻性材料的语段。

例4:

根据下文内容,概括沙漠地区的特点,不超过20字。

(此例提供的是一段说明性文字,要求考生概括沙漠地区的特点,难度加大,体现了综合性)

3.语言得体有可能会卷土重来

语言得体,指能够正确地使用语言。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的表达能力及对各种语体的认知能力。

语言得体一般必须符合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符合语境要求;二是符合语体要求。符合语境要求,即是针对对象、场合、目的等正确使用语言,此方面的考查在以往的高考中已出现过(1992年、1993年);符合语体要求,即是符合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要求(书面语体又可分为政论语体、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此方面的考查,在以往的高考中未曾直接涉及。

今年若考语言得体,“表达要符合语体要求”将是命题的重点。

例5:

根据以下内容,草拟一则处罚条款,用语必须符合公文语体明确、简洁、平实、严谨的要求。连标点符号不超过60个字。

在城镇中,有些单位或个人在使用电视机、收录机、扩音机等音响器材时,不顾周围居民的工作或休息,违反规定,将音量弄得很大很大,而且对他人的制止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对于这种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应该给予以下其中一种形式的处罚:(1)处以50元的罚款;(2)给予警告。

答:违反规定,在城镇使用音响器材,音量过大,影响周围居民的工作或休息,不听劝告的,处以50元罚款或者警告。

(综合考查语言的得体和语段的压缩)

例6:

下面是有关爱因斯坦的情况,请筛选最重要的材料,用简明的语句写一段介绍爱因斯坦的文字。(最重要的材料不能遗漏,不超过100字)

爱因斯坦1921年发现了光电效应,为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奖。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相对论。爱因斯坦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1955年去世。英国大物理学家汤姆激动地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爱因斯坦是一位可以和牛顿媲美的科学家。普朗克发现了量子论,量子论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构成了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答:爱因斯坦(1879~1955),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相对论。相对论是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1921年他因发现光电效应,荣获诺贝尔物理奖。

(综合考查用语得体和语段压缩)

4.图文转换题目亦有考查的可能

图文转换题,是要求考生根据图表数据获取信息,并用文字表述结果的一种题型,重在考查考生的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近几年高考很少出现这种题型,所以命题机率也较大。

【对策】

1.仿句

(1)夯实基础,转化能力。

虽然教育部考试中心在1999年修订《考试说明》中,将修辞知识的辨析改为能力运用,但必须夯牢修辞知识基础,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八种修辞,尤其是排比和比喻。

(2)重视训练,提高仿句能力。

(3)认真审题,做到内容、句式、结构、语体前后和谐一致。

例7:

审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题干,明确题干要求;二是分析所给句子,明确隐含要求。如:

我国古代俗语“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从封建社会的物欲角度提倡读书的。请你换一个角度,仿此句式写三句话,字数不限。

[分析:有的考生不认真审题,仿写之句的陈述对象不是“书”,而换成“山”“水”“笔”等等,如此便一分不得。正确答案的陈述对象仍是“书”,只不过是换了个角度而已,且末字要押韵“书中自有精神食粮,书中自有生命质量,书中自有美感滋养。”等]

(4)开展阅读,积累材料。

2.句子变换

(1)传授各种句子变换技巧,为学生打好能力基础。

(2)掌握各种语体知识及特点,以备相互转换。

(3)加强训练,提高句子变换的熟练度。

3.语段压缩、语句扩展

(1)掌握压缩、扩展技巧。

语句扩展的方法很多,如:扩展法(给句子主干分别添加修饰成分,使之形象丰富的一种方法)、填充法(根据所给情境,对句子的部分主干实施必要的填充,如2000年全国高考题)、拆合法(把所给信息,按要求分拆后再加改造组合的方法,如:“车队在公路上前进。”拆分改造:车队:几十辆满载着援藏物资的东风牌大卡车,浩浩荡荡;公路:一边是群山,一边是高原;群山:白雪皑皑;高原:沙土飞扬。组合:由几十辆满载着援藏物资的东风牌大卡车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地在一边是白雪皑皑的群山,一边是沙土飞扬的高原的公路上颠簸着前进。)、修辞法等等。

(2)精当选题,有目的训练。

选题精当,对提高学生答题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选题时,要注意题材的综合性、层次性;问题设置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答题技巧的综合性。

(3)重视训练,培养能力。

在平时的训练中,学生往往会忽视或不愿做这类题型。如此,学生的思维就得不到及时的开拓,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所以在训练中,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充分重视这一盲区。

4.语言得体

任何语言的表达都有一个“得体”与否的问题,因此除对“得体”进行单项训练外,还可以在其他的语言表达训练时结合“得体”进行。只要时时留意语言表达的“得体”,学生就时时得到了训练。

总之,仿句、句子变换、语段压缩、语句扩展、语言得体、图文转换都是考查考生能力的目前最好的命题,这些题型涉及到了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感知能力、概括能力等,且历年高考命题都有其延续性的特点,所以在高考备考中对这些题型应引起各位考生的高度重视。(陈蒙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教师)

THE END
1.犀利语录精选,一针见血的话语,直击心灵深处说说大全一针见血的句子句句精辟透彻 1、成熟现实的短句子:人和人,别老说配不配,合适就好,一美元的打火机也可以点燃一万美元的香烟,一碟价值几万美元的菜,依然离不开几元钱的盐,人与人之间没有分别,一旦有了分别,其余的七八分将接踵而至。 2、永远不要高估你在别人心中的地位,其实你什么都不是,越长大越发现,沉默比http://mobi.722973.com/DfeA95B35652.html
2.人生精辟的句子一针见血经典犀利一针见血语录网络文章Openke.Cn更多句子大全编辑推荐 一针见血的句子 一针见血的句子 1、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所以你要爱护地球https://bbs.openke.cn/thread-405082-1-1.html
3.知识收集:关于哲理句子,讲线上自律课程叔本华经典语录20句,句句深刻,参透人生,让人醍醐灌顶 叔本华的一生写了大量随笔,谈文学,谈历史,谈美,谈一切可谈之事,就像是一位智慧的老人在诉说自己的经验,没有咄咄逼人,也没有居高临下,反而让人倍感亲切。 他的文字优简洁犀利,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给人以生活的智慧。他的思想深邃宏阔,带领我们更好地https://m.fqwz.net/jingdian/3Pm5pVwqQD.html
4.人情世故的谚语(通用14篇)13、而父亲老陈的看法显然属于“成熟男人”的思想,洞悉社会的人情世故,所以一针见血找到了小陈的弱点。 14、我只是个不懂人情世故的孩子。 篇7:人情世故的哲理说说句子 2. 旁观者眼里的悲剧未必是受难者心中的悲剧。---爱默生 3. 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https://www.360wenmi.com/f/fileo5p3io09.html
5.张爱玲那些一针见血的句子张爱玲那些一针见血的句子 1. 爱情是什么东西,就跟鬼一样,谁都听过,谁也没见过。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 2.脾气是越纵容,越脾气大。 ——张爱玲《双声》 3.父母大都不懂得子女,而子女往往看穿了父母的为人。 ——张爱玲《造人》 4.我相信人,但我不相信人性。 https://www.meipian.cn/51t16if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