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道阅读:2024年03月20日

卦辞:太岁入运事多愁,婚姻财帛莫强求。交易出门走见吉,走失行人不露头。

推断:官讼不吉,口舌有灾,目下忍耐,过月无妨。

大象:水性下注,火势向上,水火不交,阴阳不得正位,未能完成和未能成功之意。

运势:运气欠佳,但必须耐心突破难关,终可成功,有初凶后吉之象。

爱情:发展初期难以沟通,格格不入,但必须耐心,慢慢会得到对方接受。

疾病:病情不稳定,注意心肾不交、失眠、血液等病。

失物:不能寻回。

周易卦爻辞原文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初六:濡其尾,吝。

九二:曳其轮,贞吉。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周易卦爻辞解文

未济卦象征事未完成:经过努力可以得到亨通;小狐狸渡河快到对岸了,却浸湿了尾巴,则没有什么吉利。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象辞说:未济卦的卦象是坎水下离火上,为火在水上之表象。火在水上,大火燃烧,水波浩浩,水火相对相克,象征着未完成;君子此时要明辨各种事物,看到事物的本质,努力使事物的变化趋向好的方面,这样做则万事可成。

初六,小狐狸渡河时被水浸湿了尾巴,会有麻烦。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象辞说:小狐狸渡河时被水浸湿了尾巴,说明其自不量力,不知道自己究竟能使多大的气力,急躁冒进,结果招致麻烦。

九二,向后拖拉车轮,使车不快进,坚守正道可以得到吉祥。

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象辞说:九二爻之所以可获吉祥,是因其恃中不移,端正不偏倚,有所节制,这样行事必获吉祥。

六三,事情未完成,急躁冒进去远行,有凶险,但有利于渡过大河急流。

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象辞说:事情未完成,急躁冒进去远行,有凶险,说明此时所处的位置不当。

九四,坚守正道可获吉祥,悔恨会消失;以雷霆万钧之势征讨鬼方国,经过三年的激烈战斗终于得到了胜利,被封为一个大国的诸侯。

象曰:贞吉悔亡,志行也。

象辞说:坚守正道可获吉祥,悔恨会消失,说明实现了建功立业的志向。

六五,坚守正道或获吉祥,没有什么悔恨;这是君子所具有的美德的光辉,有诚实守信的德行可以获得吉祥。

象曰:君子之光其晖吉也。

象辞说:君子所具有的美德的光辉,说明此时正在事情即将成功的关键时刻,应该具有诚实守信、光明正大的美德,才能获得成功,光彩焕发,得到吉祥。

上九,满怀信心,充分信任众人,这时可以安闲自得地饮酒作乐,没有什么灾祸;纵情滥饮,被酒淋湿了头,则说明过分信任他人,将会损害君子的正道。

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象辞说:纵情滥饮,被酒淋湿了头,这样喝得醉醺醺的,就会误了大事,就有灭顶之灾,这是放纵自己没有节制的结果。

卦爻辞注解

未济卦:通顺,小狐快将渡过对岸,但它的尾巴给弄湿了,没有利益。

倒数第一阴爻:弄湿了小狐的尾巴,有困难。

倒数第二阳爻:拉车子的轮子过河,占问吉。

倒数第三阴爻:没有渡过河,出外凶。渡大河有利。

倒数第四阳爻:占问吉,悔恨消失。周人出动去讨伐鬼方,三年,从大国殷商受到贤赐。

倒数第五阴爻:占问吉,无悔。有诚信是君子的光荣。吉。

最上阳爻:有诚信而饮酒,无害。酗酒连头都浇湿了,虽有诚信,不对了。

卦爻卦辞诗

火水未济

穷出变思事可通

小狐济渡正匆匆

只怜到岸濡沾尾

成败须期努力中

未济卦的互卦是水火既济

互卦是本卦的2、3、4爻与3、4、5爻组成的卦

第64卦未济卦的变卦有六个,分别是:

火泽睽动初爻

火地晋动二爻

火风鼎动三爻

山水蒙动四爻

天水讼动五爻

雷水解动上爻

未济卦的错卦是水火既济

错卦是本卦的所有爻由阳变阴或者由阴变阳而形成的卦

未济卦的综卦是水火既济

综卦是将本卦颠倒后而得到的卦

第六十四节未济卦第六十四下坎水上离火~火水未济卦

未济卦,由下坎上离组成,卦形作,象征事未成。上卦离为火,下卦坎为水:火在水上烧,难以煮物,喻示事未成的情状。全卦揭示在诸事未成之际,如何审慎促使其成,化未济为既济的道理。

经文: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译文:

未济卦象征事未成:亨通。小狐渡河接近成功之时,被沾湿了尾巴,无所利益。

注释:

未济,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离上。上卦为离,离为火;下卦为坎,坎为水。火处水上,火势压倒水势,救火之事,大功未成。所以卦名曰未济。此卦与既济卦构成一个相对统一的组卦。周易六十四卦,以乾、坤两卦开始,以既济、未济两卦结束。乾坤絪蕴,万物化生,繁衍不已,变化不息。既济、未济,代谢无疆。六十四卦这一编排组合,是周易变化发展思想突出的反映。

汔气,声假作几,将要。

解读:

未济卦有亨通之象。因为六五阴爻居于上卦中位,位象相得。但是庸材任重事,必至中途颠仆。好比小狐过河,打湿尾巴,所行无所利,没有好结果。不过庸材虽居大位,但能顺从君上,不至为害过深,一切尚可补救。正如既济会走向其反面初吉终乱一样,未济也能够向既济的方向发展,由事未成发展为事已成,故未济亦可有亨。未济”是未然之亨。未济的亨最终将决定于事态的发展和主观的努力。既济之时要慎终如始,未济之时则要慎始慎终,自始济以至于将济,不可一息而忘敬慎也。否则就会像小狐涉水,接近成功之时,却濡湿其尾,必将不能成济而无所利。

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彖传说:事未成而至亨通,是因为柔顺而能守持中道。小狐渡河接近成功之时,实际上仍未脱出坎水之中;沾湿了尾巴而无所利益,说明努力没有持续至终。卦中六爻虽然皆不当位,但刚柔两两相应,勉力可获成功。

柔得中,本卦六五之爻为阴爻,为柔,居上卦中位,是阴柔得位。

中,中正之道。未出中,犹言所行不合事理。此句针对小狐汔济而言,比喻庸材任重事,必至中途颠仆。

虽不当位,刚柔应也,本卦初六、六三、六五均为阴爻,而居阳位,是不当位。但是九二、九四、上九均为阳爻,为刚,与三阴爻相互呼应,所以说刚柔应。

未济坎下离上,也以内卦为主,内卦为坎险,正体现了未济之卦义,再向外发展,进入离明之体,则有可能转为既济而得亨。彖传开头所说的未济亨,柔得中也正是阐释这一观点的。未济之亨在于柔得中,而未济卦恰恰是处于外卦的六五为柔得中。彖传以此说明未济卦以内卦为主,内卦的坎险体现卦义,故内卦无亨可言,只有发展到外卦才有可能转向既济,有亨可言。从卦体上看,六五已走出坎险,进入离明,这是客观条件;就六五自身而言,六五下应九二,上承上九,既能纳刚健,又不违刚,处事柔顺适中,有可济之象,故可至亨。卦辞言未济,亨,正是说事未成可以发展为事已成。彖传最后说虽不当位,刚柔应也,也是从六爻来阐释这一卦义的。未济卦六爻皆不当位,有未济之象,但六爻均刚柔相应,若合力相拯,慎始慎终,还是可济的。正因为有既济的可能性,所以卦名才叫未济。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象传说:本卦上卦为离,离为火;下卦为坎,坎为水。火在水上,水不能克火,是未济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有感于水火错位不能相克,从而以谨慎的态度辨辩事物的性质,审视其方位。

辨物居方,俞樾说:辨物者,分别其物品也。居方者,处置其方位也。

未济卦坎下离上,坎为水,离为火,故日火在水上。与既济卦水在火上可以煮成食物相反,火在水上,不能烹饪,未能济物,所以象征事未成。火在水上,居位不当,致使难以煮物,君子观此卦象悟知未济之时必须以审慎的态度分辨万事万物,并使之各居其所,以便发挥各自的作用,以促成未济转向既济。彖传以推演卦辞小狐渡河的故事来阐述慎始慎终的卦义,象传则以上下卦体为喻象,从另一侧面揭示了这一思想,同时引导人们去分辨和区别各种事物的不同特点,用其所长,弃其所短,最大限度地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争取形势的根本好转。这个思路别出机杼,为身处逆境的人改变环境、发展自我提供了行动指甬。

初六:小狐渡水沾湿了尾巴未能成济,有所遗憾。

象传说:小狐渡水沾湿了尾巴未能成济,亦不知其结局将是如何。

濡,沾湿。

极:终。

初六处于未济的开始,并不具备可济的条件,且本质阴柔,力不从心。但初六居于坎险之中,急于脱险,又应于九四,必欲上行,而九四本身并不是中正之才,不会前来援助,如此,则初六的前途可想而知。爻辞以小狐渡河为喻,说明初六犹如柔弱幼小之狐,不度量自己的才力和客观形势冒险躁进,结果未游到对岸就气力不济,沾湿了尾巴,终有憾惜。既济初九阳刚得正,处离明之体,当既济之时以濡其尾,戒其谨慎守正,不轻举妄动,故得无咎。未济初六是不自量力而进,濡其尾’言其欲济而终不能济,故有吝。同样是濡其尾,由于所处时位不同,既济初九喻其当济而慎于济,未济初六喻其不当济而急于济。未济初六如此莽撞躁进,其终局如何也就很难说了,故象传言濡其尾,亦不知其极也。这与彖传所说的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的意思是相合的。

九二:向后拖曳车轮使之缓行,守持正固可获吉祥。

象传说:九二守持正固可获吉祥,说明居位适中,行事端正。

曳,拉,拖。

中以行正,此以九二爻象、爻位为据。九二居下卦中位,像人行事,合符中正之道。

九二似乎是吸取了初六的教训,虽然上应六五,既有阳刚之才,又得柔中之助,是可以有为的,但因身地坎险之中,谨慎而不敢轻进,犹如向后拖曳车轮使之缓行。能如此谨慎守正,自然可以获吉。看到了九二爻的本质。九二以阳居阴,位并不正,为何言其贞吉这是因为九二得中。我们多次说过易例正未必中,而中无不正。九二能居于中位,则必能行正,所以象传说: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六三:事未成,前进必有凶险,利于涉越大河巨川。

象传说:事未成而前进必有凶险,说明六三居位不适当。

历来说易者曾有多种解释,但都不甚圆满。朱熹周易本义曰:或疑利字上当有不字。这个看法值得重视,因为从六三的象传位不当也来看,也是表示不利涉大川的,说明象传的作者所看到的周易的确是不利涉大川,此后由于辗转抄书,脱去一字。如果加一个不字来理解那就顺畅了。六三在事未成之时,以阴柔之质处坎险之上,属居位不当,此时不宜妄动,更不利涉大川,若强行前进,必有凶险。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象曰:贞吉,悔亡,志行也。

九四:守持正固可获吉祥,悔恨消失。以雷霆震动之势讨伐鬼方,历经三年战争胜利,被封赏为大国诸侯。

象传说:守持正固可获吉祥,悔恨消失,说明九四立志于求济的行动。

震,高亨说:震,当是人名,周君或周臣也。李镜池说:震,动。译文从李说。

九四已脱离下卦坎险进入上卦离明,总体说来命运已开始改变,未济将有可济的希望。但九四以阳居阴,处位不正,仍然有悔,须守持正固方可获吉,消除悔恨,故爻辞戒之以贞吉。九四处在未济之时,要真正地守正除悔,不能靠坐等,而应奋起斗争,立志于求济的行动,这就是象传所言贞吉悔亡,志行也之意。天上不会掉下馅饼,要想拯救未济走向既济,就要全力以赴投入艰苦卓绝的斗争,像爻辞所比喻的那样,以雷霆震动之势讨伐鬼方,坚持不懈地战斗三年必能取得胜利,获得封赏。既济九三倒转过来就是未济九四,故其喻象相同,不过既济九三与未济九四两爻喻意各有侧重。既济已处于事成之时,言高宗伐鬼方之事,只是说明胜利来之不易,故在胜利之后要谨慎行事,勿用小人。未济处事未成之时,举伐鬼方之事,意在说明要经过艰苦斗争才能转向既济;而三年得胜更是强调斗争的艰巨性、持久性,劝勉九四拼搏到底;有赏于大国则说明只要坚持不懈,必可获得成功。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象曰:君子之光,其晖吉也。

六五:守持正固可获吉祥,没有悔恨;君子之德似太阳之光,的确给人们带来了吉祥。

象传说:君子之德似太阳之光,说明六五为文明之主,光照天下,带来吉祥。

晖,意义同辉。释文:晖,又作辉。

六五是从未济转向既济的关键。六五虽以阴居阳不当位,但居中,居中则无不正,故可守持正固莸得吉祥,而没有悔恨。悔亡是有悔而后悔亡,无悔是根本没有悔恨。所以六五爻位非常好,彖传所说未济亨,柔得中也,指的正是六五。六五居上卦离体之中,是文明之主,他不仅自己能守持正固获得吉祥,没有悔恨,而且以柔居刚,下应九二,象征着他能带领大家共同渡过未济难关,进入既济的太平盛世。故爻辞将六五君子之德比作东方的太阳,礼赞太阳驱散了乌云,光照大地,的确给人们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带来了幸福吉祥。象传说君子之光,其晖吉也,正是着眼于这一点。晖是阳光照射,光披四海之意。君子之光所以能带给人们吉祥,是因为它不是只照亮了自己,而是同时照亮了大家,使人们告别了黑暗.走向光明。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上九:怀着必胜的信心举杯庆贺,没有咎害。但若沉湎于酒,将如小狐渡水沾湿头部,必然有失正道。

象传说:沉湎于饮酒如同小狐渡水沾湿头部,说明如此下去也太不知节制了。

是,正也,失是犹言有失正道。

上九以阳居未济之极,物极必反,未济遂成既济,于是举杯庆贺,天下太平。但是作者笔锋一转,指出此时若沉湎于饮酒。就会转向其反面,重演小狐濡首的悲剧,正道尽失,既济又将变为未济。在这最后一爻中,作者巧妙地再次浓缩和再现了未济~既济、既济~未济这一物不可穷的观点。一方面警醒世人慎待人生,须臾不可耽于逸乐;一方面彰显其志,揭示了事物总是按着否定之否定的形式向前发展的辩证思想。

现代活用

第64章慎终如始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注释

持:保持。

兆:苗头,征兆。

泮:分散,破碎。

译文

当局面安定时容易把持,当事情还未露先兆时容易谋划。当事物脆弱时容易分开,当事物细微时容易消散。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就处理妥当,处理事情要在祸乱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根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举步开始走出来的。主观妄为的将会招致失败,强行把持的一定会失去。因此有道的人无所作为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也不会遭受损失。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遭受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因此,有道的人追求别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财货,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经常犯的过错。以辅助万物按其自身规律自然发展而不会妄加干预。

导读

安定的容易把持,未出现征兆的容易图谋;脆弱的容易消解,细微的容易失散;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老子教导世人应谋于未兆,为于未有,治于未乱,慎终如始。

解析

本章重点提出了物理与人理相结合的理论,这一理论不但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还包含着富有实际意义的行动技巧和生活智慧,这些后来都成为中国人修身行事的标准。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在本章中,老子先是阐发了透过事物现象抓住事物本质的道理。这个道理在今天看来,并没有什么特别高深之处,但是在两千五百年前,它却是振聋发聩之语。

接着,老子运用三个排比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由此我们联想到了苟子劝学篇中的这几句话: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见,老子和荀子在思想观点上有某些相通之处,或者说,荀子承继了老子的某些观点。不过,荀子接下来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他提出了积极进取的主张;而老子则主张无为、无执,这实际上是让人们依照自然规律办事,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凭借坚强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去完成,稍有松懈,就会造成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的结局。

老子的提示对于人类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他告诉人们:所有强大的、不可战胜的事物都有它的萌发时期,萌发时期的事物正处于柔弱阶段,如果人们善于把握事物的这种规律,就能够防患于未然。他指出: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正是对能瞻前而不能顾后的人的提醒。

老子洞察了万物对生命的坚守,从来都不是通过变换表面形式来故弄玄虚,而是真诚地顺从自然,感到人类的许多行为确实是脱离自然界太远了。

而且,人类这样犹如急行军一般的前进,对生命质量的提高会有真实帮助吗?老子不认为人生应该如此度过。老子在此强调了-一切灾难和祸患都因有所作为和心理偏执而起,他说: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不试图有所作为,自然然很少有失败;个人行为不偏执,自然很少有失误。老子认为,一般老百姓做事情,因为不懂无为的道理,亦小能把一件事情从始至终以一种其慎重的态度来进行,他们虽然永远在忙碌着,却总在事情眼看着即将成功的时候失败了。

王弼道德经注

以其安不忘危,持之不忘亡,谋之无功之势,故曰易也。虽失无入有,以其微脆之故,未足以兴大功,故易也。此四者,皆说慎终也。不可以无之故而不持,不可以微之故而弗散也。无而弗持则生有焉,微而不散则生大焉。故虑终之患如始之祸,则无败事。

处在安全的境地依然提防危险,时刻留神以防失败,谋划无功而返时该如何应对,所以说在事情没有发生的时候容易预防。虽然从非物质的非存在物成为了实际存在的东西,但是它们物质的一面仍然弱小,不足以完成大的功绩,所以说容易消除、改变。上面四个方面说的都是要保持谨慎直到最后。不能因为事物尚未形成,尚未具备形态就不注意它,不可以因为问题小就不去及时消除、解决。不具形态的东西不去注意就会变成有形的事物,小的问题不解决就会发展成大问题。所以像忧虑事情起步阶段的阻碍和困难一样忧虑事情终了时的祸患,事情就不会失败。

为之于未有,谓其安未兆也。治之于未乱。谓闭微脆也。当以慎终除微,慎微除乱。而以施为治之,形名执之,反生事原,巧辟滋作,故败失也。好欲虽微,争尚为之兴;难得之货虽细,贪盗为之起也。不学而能者,自然也。喻于学者过也。故学不学,以复众人之过。

应该在问题出现之前预防,说的是在没有预兆的时候将问题解决。在祸乱产生以前治理,说的是影响安定的因素还尚未壮大的时候将其平息。应当一直保持谨慎的态度来去除微小的隐患,从细处着眼来消除混乱。而以妄自施加影响的方法来治理,用行政法律手段来控制,反而生成了是非的根源,取巧或通过不正常手段获取利益的行为盛行,必然会失败。热衷于自己欲望的满足虽然是小事,但是由此争名夺利的现象就兴起了;难得的器物虽然微不足道,但是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这些东西的行为就盛行了。不学习就具备的能力,是自然具有的。这是为了说明治学之人的过错。所以说圣人所学的就是什么都不学,沿袭众人走过的道路,以保持万物自然的状态。

苏辙老子解

方其未有,持而谋之足矣;及其将然,非泮而散之不去也。然犹愈于既成也,故为之于未有者上也,治之于未乱者次也。治乱祸福之来,皆如彼三者,积小成大。圣人待之以无为,守之以无执,故能使福自生,使祸自亡。

譬如种苗,深耕而厚耔之,及秋自穰。譬如被盗,危坐而熟视之,盗将自却。世人不知物之自然,以为非为不成,非执不留,故常与祸争胜,与福生赘,是以祸至于不救,福至于不成,盖其理然也。

当事物还没有形成形态的时候,留意而谋划就足够了;等到具备了形态,只有用分解离散的手段来消除。越接近事情完成的时候,越应把对还未成形的问题的处理放在首要,而还未造成巨大影响的小问题相对次要。治乱祸福的由来,都如同上面三个例子一样,是积少成多,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圣人以无为对待,持守不占有、不执著的原则,所以能使福自然生成,祸自己灭亡。

这就像是种苗,深耕地、厚培土,到了秋天自然丰收。这也像是遭遇小偷,端坐着盯着他看,他自己就逃走了。世人不知道事物自然发展的规律,以为非要作为然后才能成功,非要执着才能保留,所以常常和祸患做徒劳的抗争,为幸福增添毫无必要的累赘,导致祸患严重无法扭转,幸福难以达成,都是因为这样的道理啊。

圣人知有为之害,不以人助天,始终皆因其自然,故无不成者。世人心存于得丧,方事之微,犹有不知而听其自然者;及见其几成而重失之,则未有不以为败之者矣。故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人皆徇其所欲以伤物,信其所学以害理,圣人非无欲也,欲而不欲,故虽欲而不伤于物。非无学也,学而不学,故虽学而不害于理。然后内外空明,廓然无为,可以辅万物之自然,而待其自成矣。

圣人知道妄自作为的害处,不妄图以人力去帮助天,始终因循自然规律,所以没有做不成的事。世人的心思都在得失上面,一些事情的细节仍然有没意识到而听任其依规律自然发展的,等看到事情快要成功了,就害怕前功尽弃,事情却常常因此失败,所以说从头至尾都和开始时一样谨慎就不会失败。

人们都执着于自己的欲望而对其他事物造成伤害,过分信赖他们学到的知识而曲解了真理,圣人不是没有欲望,他的欲望就是没有欲望,所以有欲望也不会对事物造成伤害。圣人不是不学习,他所学的东西就是什么都不学,所以虽然学习也不会曲解真理。这样之后就达到了内外空虚明净的状态,无所作为,只是辅助万物依循规律自然发展,而等待它们自然完成。

经典解读

在上一章中,老子论述了要大小多少,行无为之事,本章则从善始、慎终两方面来继续论述无为的重要性,告诫人们不浮躁、贵自然。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蕴育、出现、兴盛、衰亡、消失的过程,没有什么是忽然出现的,所以在上一章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事情要未雨绸缪、深谋远虑,在情势恶化之前,对其进行准备、疏导,而不是临时抱佛脚。也就是说,人应有先见之明,能够消灭祸患于其未发之前。

在冬天到来之前就开始储备木柴、加厚棉衣,在乌云密布之时,就开始寻找避雨的地方。正是因为人们知道将要到来什么,可是对于那些征兆并不如此明显的事情,大多数人就不能早做准备了,只有智者才能知机而早为。周厉王就是不懂得防患于未然,一味地压制百姓,结果导致国人暴动,被流放而死;春申君就是不能听进朱英的良言,而被李园杀害;霍光就是不能看到自己家族的隐患,所以死后不久就惨遭族灭。相反,有些智者则能够在事情出现之前就预测到,从而躲避灾难,比如劝说智伯的智果、繻疵,劝谏虞公的宫之奇,预言吴国将要灭亡的伍子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有的成功都是一点一滴奋斗聚集而成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沉下心来,从小事做起,才能最终取得辉煌。现代的快节奏生活,给了人们很多机会,同时带来的是巨大的压力,年轻人一方面对那些成功人士的一举一动都羡慕不已,一方面又被喧嚣的尘事所羁绊,很难真正地静下心来好好努力。于是,沉迷在对成功的憧憬中,而整日碌碌无为,到最后光阴轻弃,岁月流逝,才发现一切都晚了。所以说,凡事不能浮躁,不能操之过急,都要遵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慢慢来,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第二十九章曾经说过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强调统治者不可肆意妄为,要尊重自然规律,谨守无为之道。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很多事情眼看着就要成功了,却忽然发生了变化,导致失败。只有注重事物的细节,小心始终,才能避免失败的命运。

哲理引申

龚遂,字少卿,山阳郡南平阳县今山东省邹城市人,西汉官员。他开始为昌邑国郎中令,侍奉昌邑王刘贺。但刘贺是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行为十分不端正,龚遂多次规劝他,但刘贺根本听不进去,每次听到他的劝谏就掩耳而走,并对人说:郎中令最善于羞辱人了。刘贺如此荒唐,分不出好坏忠奸,于是身边很快聚集了众多阿谀奉承之辈,他们不仅不对刘贺的不法行为进行劝谏,反而与其流隆一气,对其荒唐无道推波助澜。龚遂的忠谏受到很多人的嘲笑,他们认为他不识时务。

汉昭帝死后,没有儿子,于是,大臣们就迎立和昭帝血缘最近的刘贺为帝。此时,刘贺身边的那些小人们都兴高采烈,认为出人头地的机会来了,几百人拥簇着刘贺离开封国,准备进京即位。在路上,刘贺的荒淫无耻暴露无遗,车队到处大肆扰民,毁坏农田、强抢妇女。不仅看不出天子死后应有的悲伤,也看不到将要继承大统而显露出来的谨慎、谦虚。身边那些人如今更是大肆讨好未来的天子,以便将来能封得更高的职位。只有龚遂和中尉王阳多次劝谏,但没有取得什么效果。

刘贺即位之后,继续骄奢淫逸,他身边的那些近臣也鸡犬升天,几天之内刘贺连续给他们升职,这些人也忘乎所以,将长安城搞得乌烟瘴气。这样引起了朝廷旧臣们的不满,终于大将军霍光等人发动政变,将刘贺废除。与刘贺同来的属臣二百多人,刚刚升职,屁股还没坐热就全部遭到了诛杀,只有龚遂和王阳因为多次劝谏而免于死刑。龚遂被剃去头发判处四年徒刑。汉宣帝继位后,听说他的贤能,起用他担任渤海太守。

当时渤海临近各地发生饥荒,民不聊生,盗贼蜂起,郡太守们不能制止。龚遂认为渤海距离都城遥远,没有沐浴到皇恩教化,那里的百姓因为灾荒而饥寒交加才不得已而作乱,对其应当灵活处理不可一味镇压。他到任后立刻向治下各县发布文告:将郡中追捕盗贼的官吏全部免职,凡是手中拿着锄、镰等农具的都是良民,官吏不得拿问,手中拿着兵器的才是真正的盗贼。乱民们听说了龚遂的法令,立即瓦解散伙,丢掉武器,回去种田了。经过他的治理,渤海郡很快人民富足,百姓安康,连官司都少了很多。

龚遂在侍奉刘贺之时尽职劝谏,所以能够免除大祸;他在做渤海太守之时没有像其他官吏那样对做了盗贼的百姓进行镇压,而是深入地了解了他们之所以做盗贼的原因,既处理好了暴乱,也为自己嬴得了皇帝的信任。所以智者一定能够防患于微,察患于隐,舍其末,而逐其本。

论语八佾(yi)篇0325句

本篇引语

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美也。

韶:相传是古代歌颂虞舜的一种乐舞。

美:指乐曲的音调、舞蹈的形式而言。

善:指乐舞的思想内容而言的。

武:相传是歌颂周武王的一种乐舞。

孔子讲到韶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谈到武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很美,但内容却差一些。

评析

孔子在这里谈到对艺术的评价问题。他很重视艺术的形式美,更注意艺术内容的善。这是有明显政治标准的,不单是娱乐问题。

春分

春分(SpringEquinox)

每年03月20~21日

三候

玄(元)鸟至:燕来也。雷乃发声:雷者阳之声,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始电:电者阳之光,阳气微则光不见,阳盛欲达而抑于阴。其光乃发,故开始闪电。

介绍

由来

春分是从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春分,每年公历3月20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在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于中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习俗

竖蛋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吃春菜"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

送春牛春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春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

粘雀子嘴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春祭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

祭日在周代,春分有祭日仪式。此俗历代相传。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养生

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素问.骨空论》:“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传统饮食养生与中医治疗均可概括为补虚、泻实两方面。如益气、养血、滋阴、助阳、填精、生津为补虚;解表、清热、利水、泻下、祛寒、去风、燥湿等方面则可视为泻实。中医养生实践证明,无论补或泻,都应坚持调整阴阳,以平为期的原则,科学地进行饮食保健,才能有效地防治很多非感染性疾病。春天到来从立春节气到清明节气前后是草木生长萌芽期,人体血液也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此时易发常见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在此节气的饮食调养,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误区,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其原则必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止本菜肴性寒偏凉,食后有损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

2024年03月19日

农历甲辰~龙年二月初十

周二

第3593天

睿见、前瞻、实用

仙言潮声

美好的一天从三月逢春乘胜意豪情万丈赴星辰开始!

经典诵读

静将鹤为伴,闲与云相似

——(唐)白居易《和裴侍中<南园静兴>见示》

注解:

安静时与野鹤为伴,闲暇时与云相似。

入则献其谋,出则行其政,居则思其道

——(汉)马融《忠经百工章》

在君主之侧就出谋划策,远在朝廷之外就推行王政,独居家中就反省益国之道。

早安人民

历史上的03月20日发生了什么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

2000年国务院公布《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

1999年人类首次成功乘热气球环球飞行

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199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海和南海进行海空实弹演习

1995年土耳其军在伊拉克北部清剿库尔德军

1993年俄罗斯政局动荡

1993年西藏拉孜地区发生6.6级地震

1992年七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举行

1991年伊拉克议会宣布撤销对科威特的兼并

1990年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低温核供热反应堆试运行成功

1990年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

1989年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

1986年雅克·希拉克正式就任法国总理

1980年李立三贾拓夫追悼会在北京举行

1973年美国破坏智利阿连德大选未遂

1970年贝内特彗星到达近点

1956年摩洛哥和突尼斯获独立

1954年我国自制巨型客轮下水

1948年毛泽东预言1949年成立中央人民政府

1943年毛泽东成为中共的真正领导者

1933年纳粹建立第一个集中营

1931年《西线无战事》获第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1928年夏明翰在汉口就义

1926年蒋介石在广州制造中山舰事件

1913年宋教仁在上海车站遇刺

1896年光绪批准开办大清邮政近代国家邮政机构始诞生

189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博士郑毓秀出生

1886年林伯渠诞辰

1881年中国现代作家学者章士钊诞辰

1872年大清重臣曾国藩去世

1852年《汤姆叔叔的小屋》出版

1828年挪威剧作家易卜生诞辰

1815年拿破仑·波拿巴返回巴黎复辟法国百日王朝开始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

1413年亨利五世继承英格兰王位

-043年罗马诗人奥维德出生

中庸是儒家关于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的基本价值理论,亦称中庸之道。中庸是中华民族的独特创造,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中庸的定义是什么?究竟有什么理论和实践价值?对此,很多大儒都给出过自己的解读。东汉郑玄说:“名曰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北宋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南宋朱熹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归结起来,中庸是指为人居于中正之道,不偏不斜,以自然的纯正人性提高自身修养、对待万事万物。当然,中庸思想曾被一些封建统治者篡改,强于治民,弱于治官。但这不是中庸本身的错,而是统治者的阶级立场使然。中庸本身的价值和功用始终闪耀着睿智的光芒。今天,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发掘中庸的思想内核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严以律己

中庸是人们修养的一种境界。人的修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中庸之道认为,人的修养贵在坚持,贵在严以律己,时时处处都要符合中正、中和之道。《中庸》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有志者必慎独,即便在隐微之处,仍然坚守中庸之道。清代戴震说:“性之欲之,不可无节也;节而不过,则依乎天理。”这是为人性中合理的欲望和需求正名。欲望和需求只要有节制,符合中庸之道,也就符合天理大道。严以律己是中庸的起点,一个人从自己的道德品行和精神追求出发,向内不断自省,对外持续践行信念,才有可能达到中庸境界。

精诚至诚

中庸的枢要在于“诚”。《中庸》认为天之所以为天,是因为天庄穆岿然,永远是诚、纯的化身。君子应秉承天道而行。《中庸》提出“诚”“明”之论,认为自然的“诚”“明”是天性;人为使他人明白“诚”,是教育。天道与人性合而为一、化育相参就是“诚”。偏于一隅,持一技之长而乐守不移的人,也可谓之“诚”。综观《中庸》全书,“诚”就是修道“通透”之意。通透,即达到融会贯通、炉火纯青的程度。至诚可以精识万事万物之理。修中庸之道达到“诚”时,自然合乎万物之道,大道总是适合其用、适得其宜。

厚德载物

谦是中庸之德。《中庸》最末一章着力写君子无论功劳多么大、能力多么强、至诚善意多么纯,都必须谦而又谦,只有这样才能令人信服。圣贤笃诚、谦逊,所以仁人志士对其自愿追随和由衷拥戴。《诗经·大雅·皇矣》说:“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这就是说,决不能厉声厉色地对待老百姓,而应对民“若保赤子”“明德慎罚”,要效法天之大德化育万物。可见,中庸大道的弘扬,不在强行说教,而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和谐包容

中庸既是个人修养的理想境界,也是社会发展的良性状态。中庸思想反对贫富两极分化,所以孔子提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他倡导全民和乐、互敬互爱、去私为公的大同社会。《孟子·梁惠王上》说:“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这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鲜明的集体主义特质,即立足多数人的需求治理社会,着眼全社会的包容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将社会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官者自修向上、展现自律风范,百姓尊重官员、理解仁义之官的艰辛和苦衷,以官民同心同德达到理想社会的境界。当全体社会成员都衣食无忧、工作无虞时,就能实现社会和睦和谐、国家长治久安。

中庸思想的实质在世界不同文明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因为它是人类社会平衡、稳定的文化需求,具有纠偏补弊的作用。可以说,只有实现和坚守中庸,才能实现持久和平,实现民胞物与、天人合一。

新疆地区有雨雪天气新一轮冷空气将影响我国中东部

摘要:

全球方面,过去24小时,北美洲中东部有较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澳大利亚北部出现强降雨。未来三天,加拿大中西部、美国北部以及日本等国有寒潮天气,西亚有较强雨雪天气,澳大利亚北部地区有较强风雨。

国内天气情况

实况

昨日内蒙古和京津冀等地出现大风天气:昨日8时至今日6时,内蒙古东部、辽宁中部、新疆北部、西藏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小到中雪或雨夹雪;海南岛西部出现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内蒙古中部、山西中北部、河北中北部、北京、天津、辽宁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7~8级阵风,局地9~12级。

重点天气预报

新疆地区有雨雪天气

20日至23日,新疆中北部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或雨夹雪,高海拔地区有中到大雪,局地暴雪或大暴雪。

此外,21日至22日,内蒙古中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地区大部有小雨或雨夹雪,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东部、吉林东部有小到中雪,局地大到暴雪。

新一轮冷空气将影响我国中东部

23日至25日,受新一轮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大部地区自北向南将出现4~6℃降温,部分地区降温8~10℃,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将有4~5级偏北风,阵风可达6~8级,内蒙古中东部及东北地区西部等地局地有扬沙或浮尘;黄淮、西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江南中北部、重庆及贵州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

全球天气情况

北美洲中东部有较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

过去24小时,西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南部、日本、东欧南部、加拿大东南部、美国东北部、阿拉斯加地区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中到大雪或雨夹雪、局地暴雪到大暴雪;北欧南部、巴西东部、阿根廷北部、加纳南部、莫桑比克、澳大利亚北部、大洋洲东北部诸岛、东南亚热带群岛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澳大利亚北部出现强降雨

热带低压“梅甘”于18日00时(UTC)位于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的东北部,最大风力7级。受其影响,澳大利亚北部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加拿大中西部美国北部以及日本等国有寒潮天气

20日,受极涡分裂的冷空气影响,加拿大中部、美国北部等地将有明显的大风降温天气,气温下降10~16℃,局地18℃以上,加拿大东南部有大雪或暴雪。受东亚槽影响,日本大部地区有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其中北海道、东北地区有大到暴雪或大暴雪。

西亚有较强雨雪天气

预计未来一周,土耳其、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国持续多雨雪,其中土耳其东北部、阿塞拜疆西部有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

澳大利亚北部地区有较强风雨

强热带气旋“梅甘”登陆后,强度迅速减弱为热带低压,受其影响,20日至23日,澳大利亚北部偏东地区将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

国内未来三天具体预报

3月20日08时至21日08时,新疆北疆北部、沿天山地区和伊犁河谷高海拔地区、西藏东部和南部、青海东南部、川西高原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新疆北疆北部、沿天山地区和伊犁河谷高海拔地区、西藏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伊犁河谷高海拔地区局地大暴雪(20~21毫米)。新疆北疆低海拔地区、西藏东南部、云南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其中,西藏东南部、云南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雨。内蒙古西北部部分地区有5~6级风。黄海大部、东海大部、台湾海峡、台湾以东洋面、巴士海峡、南海大部、北部湾将有6~7级,阵风8级风,其中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南海东北部部分海域风力可达8级,阵风9-10级。

3月21日08时至22日08时,内蒙古中东部、辽宁北部和东部、河北北部、新疆沿天山地区、伊犁河谷和南疆西部山区、西藏东部和南部、川西高原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内蒙古东南部、新疆沿天山地区、伊犁河谷和南疆西部山区高海拔地区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20~22毫米)。辽宁中南部、新疆北疆低海拔地区、西藏南部、河北东北部、北京、天津、云南中西部、广西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局地中雨。内蒙古中西部部分地区有5~6级风。渤海、渤海海峡、黄海大部海域、东海大部海域、台湾海峡、台湾以东洋面、巴士海峡、南海大部海域、北部湾将有6~7级,阵风8级风,其中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南海东北部部分海域风力可达8级,阵风9-10级。

3月22日08时至23日08时,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东部、新疆北部和南疆西部山区高海拔地区、西藏北部和东南部、青海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吉林东部、新疆北疆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雪,局地暴雪(10~13毫米)。内蒙古东南部、黑龙江南部、吉林中西部、辽宁中东部、西藏东南部、云南西部和南部、河南中南部、安徽大部、江苏中南部、湖北大部、江西中北部、湖南北部和东部、重庆、四川东部、贵州北部和东南部、广西中西部、广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其中,辽宁东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湖南西部等地局地有大雨(25~40毫米)。内蒙古中东部、新疆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4~6级风。渤海、渤海海峡、黄海大部海域、东海大部海域、台湾海峡、台湾以东洋面、巴士海峡、南海大部海域、北部湾将有6~7级,阵风8级风,其中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南海东北部部分海域风力可达8级,阵风9-10级。

天气养生

一个春天不上火的秘诀

早春已至,很多人已经感受到了春的温暖与生机。春为一年之始,人体阳气长而阴气消,此时若气血不畅,很容易上火。别看上火不是大病,可就是折腾的人寝食难安。《生命时报》特邀权威专家,给你的五脏开出一份降火菜单。

受访专家: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周迎春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国玺

早春上火4表现

口鼻干

上火最容易通过面部器官表现出来,口舌生疮、嘴角溃烂、失眠多梦、尿黄刺痛、鼻干流血、咳痰黄稠等,都属于上焦有火,具体就是心肺部位。这种火症状明显,最容易被察觉。

吃不进

牙龈肿痛、牙根发炎、口臭、食不知饱或不思饮食、口干口渴等则属于脾胃等中焦部位有火。到了春天不少人食欲下降、牙口不好,就有可能是脾胃的原因。

拉不出

肝、肾等部位若有火,就会表现为大便干结、急躁易怒、眼睛干痒、耳鸣头晕、声音嘶哑等症状。特别对于中老年人,由于其各种机能的减退,上火很容易表现为便秘。

身体虚

虚火主要表现为体型消瘦、腰膝酸软、健忘失眠、舌红少津等。阴虚导致上火症状有所不同,会心跳得不舒服,心悸,盗汗等。

春天为什么容易上火

很多人觉得和风多雨少、气候干燥有关,但总体来说,还是由于身体的阴阳失调引起的。

首先,春天草木发芽,人体各个器官也从冬天“懒散”的状态中苏醒过来。

从立春开始,人体肝、胃、肺等内脏器官中积蓄的内热,就慢慢散发出来,出现春燥。加上北方春季干燥多风,人体水分容易通过运动出汗、呼吸等形式大量丢失。

这两个原因相加,让人体很难保持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就引起了上火。

在工作上,“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往往是很多单位最繁忙的时候。工作压力变大,久坐对着电脑、熬夜加班、睡眠不足、过度劳累都会损伤身体,导致上火;心情郁闷、恼怒急躁,也会引发肝火。

春季女性因为身体阴虚等原因,上火的几率通常比男性高。

最后,不少人在春天到来之后,还保持着冬天的饮食习惯,比如爱吃辣椒、羊肉、狗肉等辛辣温补的食物,很容易引起内积燥火。

在穿衣上,一些老年人也习惯“春捂”。但温度升高后“捂”得太过,衣服没有该减则减,也会引起内火上升。

给五脏开份降火餐

降火菜白菜

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过了一个春节,很多人大鱼大肉吃多了,难免出现喉咙肿痛、脸上冒痘等“上火”症状。此时,不妨来点蔬菜降降火。

白菜可益胃生津、滋阴润燥、清泻肺热、通便利肠,是很好的降火菜。白菜可以与百合、山药一起清炒,能清肺火,有助防治呼吸系统疾病。

降火肉鸭肉

中医认为,鸭肉性寒,有养胃补肾、消水肿、止热痢、消毒热、止咳化痰等功效。适用于体内有热、食欲不振、大便干燥者食用。

营养学研究表明,鸭肉的蛋白质含量高于一般畜肉,而且其中的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适宜三高人群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最好少吃烤鸭、烧鸭等,可以与冬瓜、薏米、春笋等一起炖食。

降火汤马蹄茅根萝卜汤

很多人习惯饭前或饭后喝汤,我们不妨做一份降火汤。很多食材都有去火作用,比如萝卜汤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绿豆汤可清热解毒、止渴,山药、茯苓熬汤能健脾。

在这里推荐一款马蹄茅根萝卜汤,适宜实热上火者食用。将马蹄、白萝卜洗净、去皮,与鲜茅根、瘦肉、生姜一起熬制,加少许盐调味。萝卜被老百姓誉为“小人参”,不仅营养价值高,还有清热消痰作用;马蹄和茅根也具有去火功效。

这款汤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润肠通便作用,但身体虚寒、大便溏泻者不宜饮用。

降火粥山药糯米粥

中医认为,粥不仅是一种食物,还具有药膳的辅助治疗作用。熬粥时加入菊花、百合、山药等食材,有助去火。推荐一款山药糯米粥,将山药去皮洗净,切片备用;马蹄削去外皮,切成丁;糯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大枣洗净备用。锅中加入冷水,放入上述食材,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慢炖约1个小时即可。

注意,糖尿病患者在饮用时不要放糖。

降火茶三花茶

工作间歇,泡上一杯降火茶,有助清热解毒。推荐一款三花茶:取金银花10克,菊花10克,茉莉花3克,沸水冲泡。菊花味甘微苦,具有清肝明目的功效,有助清泄肝火。金银花味甘性寒,气味芳香,可清热解毒。这款茶香气浓郁,可提神醒脑、宁神静思,有疏风清热、养肝明目的作用。

降火果梨

春天气候变化大,空气干、湿度低,人们常有咽喉痛、嗓子沙哑等表现,更要经常吃新鲜水果。

梨能止咳化痰、养阴生津、滋润肺胃,主治咽干口燥、声音嘶哑、大便干结等,春季食用可以去火。梨既可以生吃,也可以与白萝卜等一起煮水喝。不过,梨性寒凉,脾胃虚寒而致的大便稀薄和外感风寒而致的咳嗽痰白者忌用。

THE END
1.茶语茶心中蕴含的哲理又是什么《茶语 茶心》美句,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不仅是一种审美享受,更是人们生活智慧和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它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对于理解人生、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要了解“茶语”与“茶心”。在《茶语 茶心》中,“茶语”指的是关于饮用茶的语言或谈话,而“茶心”则是指品鉴https://www.gztep.com/cha-ju-zhi-shi/556874.html
2.蕴含哲理的诗词(通用14篇)篇4:参悟茶传说背后蕴含的哲理 黄山毛峰的传说十分耐人寻味。 故事说,明代天启年间有一位为政清廉而又儒雅的县令熊开元,携书童春游来到黄山云谷寺,寺中长老献上一种芽如白毫底托黄叶的好茶,以黄山泉煮水冲泡,不仅茶的色、香、味无与伦比,而且会在茶变化升腾过程中在空中出现“白莲”奇景。长老说乃是当年神农尝https://www.360wenmi.com/f/file57yrw6qi.html
3.茶中自有人生哲理,你需要了解的五个道理茶百科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品茶已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除了茶的美味和香气之外,茶还蕴含着许多人生哲理,这些哲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和世界。在这篇中,我们将介绍五个茶中的人生哲理,帮助您更好地领悟茶的深刻之处。1. 心静自https://www.mpegnet.cn/qtc/176617.html
4.悠然自得揭秘传统茶艺中蕴含的哲理悠然自得揭秘传统茶艺中蕴含的哲理 在这个喧嚣纷扰的世界里,人们常常忽略了身心的平衡与和谐。茶语静心优雅的句子,就像一股清风,让人在繁忙之余,稍作停留,体会生活中的宁静与美好。这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文化、艺术与哲学交融的一种方式。 传统茶艺,不仅是对茶叶本身的一种尊重,更是一个深邃文化底蕴的展现。每一https://www.hxihbjwx.cn/qing-cha/748054.html
5.功夫茶之韵:生活的艺术与哲理功夫茶的感受在悠悠的岁月里,有一种饮品,它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它就是功夫茶,一杯清茶,几片茶叶,却蕴含着人生的哲理,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功夫茶的感悟。 功夫茶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它需要精心准备,从选水、选器、到泡茶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泡茶的过程,就像生活一样,需要我们细心去品味https://www.coffee.cn/tea/post/127219.html
6.茶韵学探究传统茶文化中的艺术与哲理茶韵学:探究传统茶文化中的艺术与哲理 茶韵学之研究,源远流长,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在这个领域中,我们不仅能够品味到那一缕香气,更能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深邃智慧。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片充满诗意的地方,用心去感受和理解。 一、茶韵学的定义与意义 在中国古代文https://www.36vvccrfk.cn/cha-zhan-hui/734538.html
7.茶道中的人生哲理52句精选关于茶的谚语导语:有人说人生如茶:如果人生真的如茶那样简单多好。一杯水加几片茶叶,泡出来的就是茶水。茶叶在杯中慢慢下沉,热气不断从杯中飘出,粒状的茶叶渐渐沉于杯底而舒展开了,这时便有茶香从杯中溢出,茶叶就完成了一生的使命。以下是关于茶的人生哲理语句,欢迎大家阅读! https://www.ksrmyy.com/ask/186594.html
8.关于茶的七言绝句大全:品茗雅韵,普洱茶香茶诗不仅仅是表达茶的美感,更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哲理的探讨。以下是几首蕴含人生哲理的茶诗七言绝句: 1. 《喝茶》 慢煮时光立阳台,停杯觅句诗眼开。 水中品有青山味,雾绕云蒸向我来。 2. 《茶与人生》 绿意红情大碗冲,明前谷雨味不同。 黄芽应约黄昏后,普洱当随普醉中。 http://www.0411hd.com/2024baiqi/teawenhua/25090.html
9.普洱茶茶语人生:经典诗句与句子解析,探索茶文化背后的智慧与哲理在我国的茶文化中,普洱茶以其独有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普洱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的载体。从古至今,多文人墨客都对普洱茶情有独留下了多经典诗句和句子。这些诗句和句子不仅揭示了普洱茶的品质特点,更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本文将通过对这些经典诗句与句子的解析,探https://www.jqcom.cn/2024baiqi/teawenhua/882113.html
10.关于茶的唯美句子有关茶简短有意境的语录22、一片茶叶,一壶香茗,一曲流觞,一段恩情。是世界改变了茶的运途,还是茶的运途改变了世界的脚步 关于茶富有哲理的句子 1、茶在众生的心里,有不同的味道。那一壶用静水煮沸的新茶,在茶客的唇齿间回绕,品后有人似觉苦若生命,也有人淡如清风。 http://m.xuexili.com/mingyan/4306.html
11.暗藏玄机!今年这些院校录取通知书味道很“农”蕴含“三生万物”的哲理 第一层是绿树掩映的主校门及校训石 第二层是古朴典雅的主楼 第三层是书声朗朗的教学楼 和钟声袅袅的实验楼 图片来源:吉林农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 以小麦的金黄、 充满生机的深绿为主色调 回归农业本源,自然与人文交融 http://h5.ifeng.com/c/vivoArticle/v00256cB69MRq7vipPFUH6ObI4pqdyKx6YBvYAOAbUQIi3U__?isNews=1&showComments=0
12.探索茶香背后的哲理揭秘一杯温柔的智慧探索茶香背后的哲理揭秘一杯温柔的智慧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茶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人们追求精神平衡与生活品质提升的一种方式。那么,茶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让我们从几个角度来探讨。 首先,从传统文化角度看,茶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交流心意、抒发情感的一种媒介。它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https://www.y1iyqn96.cn/bao-jian-cha/843579.html
13.山茶花的花语和象征意义(揭示山茶花的深意与生命哲理)山茶花,被誉为“南国之国花”更因其丰富的花语和寓意而引发人们对其深思,不仅因其美丽的外貌备受喜爱、。带领读者探索其中蕴含的生命哲理和人生智慧,本文将揭示山茶花的花语和象征意义。 1.山茶花的美丽外貌 -绚丽多彩的花瓣 -美丽而挺拔的花姿 -清新淡雅的芳香 https://www.qinfanghuamu.com/article-5661-1.html
14.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通用12篇2.3艺术表现形式单一,文化拓展不够艺术品的设计方式和设计内容同样有多种形式,比如:将图画文字记载在传统工艺的壶上,或者将所蕴含茶文化的工艺设计手法运用到现代艺术品雕塑中,保证可以更好的为人们展现有艺术审美价值的作品的同时,也展现了设计者独有的艺术设计理念和思想。不同作品的设计风格具有明显的区别性,但也https://www.xueshu.com/haowen/143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