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养老地产市场规模有望超7万亿元房产

太保安联9月20日发布的《中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和实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预计2020年我国养老地产市场规模将达7.7万亿元,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2.3万亿元。

此外,据《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梳理,除上述3家险企之外,目前还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阳光人寿、合众人寿、前海人寿、恒大人寿、君康人寿、仁和人寿等险企曾宣布或实质性介入养老社区投资,已经投入资金和计划投入资金合计超过1000亿元。

一家目前已在养老社区有布局的险企董事长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养老社区的投资回报周期与保险资金投资周期十分匹配。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投资养老社区可以实现保险客户服务链条的闭环,同时,保险与养老社区还可以实现有效协同。

今年以来,国家政策层面曾多次释放出引导商业保险参与养老服务的意图。对此,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就商业保险参与养老服务,目前保险公司相对成熟的模式主要以养老地产为主,泰康保险、合众人寿、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等险企在此方面都做得比较多了。

逾10家险企布局养老社区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19年中国养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6.8万亿元,预计2019年-2023年的年复合增速约为17.13%,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2.8万亿元。在需求驱动下,近年来众多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了养老地产,打造医、健、康、养产业一体化服务。

从目前的市场前景来看,《报告》也提到,2016年以后,各大开发商纷纷进入养老地产领域,进入了“抢滩登陆”的黄金机遇期。护理医院、护理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延伸性服务,也逐渐成为养老地产项目吸引中高端客户的重要增值服务之一。

原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市场处处长贾飙曾表示,截至2013年10月末,保险公司投资到养老地产的总的计划投资额是150亿元,实际投资额是50亿元。而到2017年6月末,共有8家保险机构投资29个养老社区项目,计划投资金额678.2亿元。

虽然近两年监管未透露险企布局养老社区具体投资额,但根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目前包括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泰康人寿、中国太平、阳光人寿合众人寿、前海人寿、恒大人寿、君康人寿、仁和人寿等12家险企已经介入养老社区或宣布投资养老社区,已投入金额与计划投入金额合计超过千亿元。

再如,今年8月22日,君康人寿宣布加入康养战局。据君康人寿董事长路长青透露,按照君康人寿大健康战略的规划,未来5年,将在全国核心城市布局5-10家大规模、全功能医养融合的持续照料康养社区。目前君康年华北京顺义新城康养社区与君康年华上海闵行浦锦康养社区,共规划建设2500余套生活单元,预计总投资70多亿元,社区建成后公司将长期持有运营。

随着险企密集布局养老社区,与养老社区挂钩的保险产品销售额也大增。记者近期获悉,随着全国医养布局的持续扩大,泰康保险对接养老社区的“幸福有约”养老保险计划销售持续增长,2018年销售超2.1万件,高端客户数量迅速积累。

从险资投资养老地产的产品端来看,孙洁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些项目多是适合高收入群体的,目前来看,适合工薪阶层的项目还比较少。未来,保险公司可以多开发一些类似养老储备产品、补充养老基金等产品,以满足各个收入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险资投资养老社区有三优势

养老社区投资回收周期长,为何险企热衷于该领域?

在业内人士看来,保险资金规模大、成本低、期限长、追求长期稳定的收益,这些特点决定了保险资金与养老产业之间具有天然的契合点和良好的匹配度。

例如,近期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表示,险资负债匹配管理有多重要求:一是保险资金的首要特点是负债的属性,客观上要求保险资金必须满足资产负债匹配的原则。负债的资金要求保险资金运用时要做好结构性的资产负债匹配安排,确保保险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收益性,以满足未来赔付的要求。二是保险的负债资金具有显著的长期性特点,要求保险资金配置追求久期匹配,通过久期来控制利率风险。三是保险资金配置追求绝对收益的要求,目标是长期投资收益超过负债成本。四是保险投资运用的核心是资产负债的管理。五是保险资金配置追求大类资产配置,保险资金配置追求安全性和一定的流动性。六是保险资金追求多元化的投资,分散投资风险。

而投资养老社区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上述险资资产负债匹配需求。《报告》认为,险资养老产业投资具有三重优势:一是可以通过在养老领域的不动产投资来实现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二是可以延伸产业链,通过深度挖掘保险公司现有客户的保险需求,将传统养老险、健康险与入住养老社区相结合,打造保单实物化;三是保险公司投资的养老社区可以通过自身稳健经营获取良好的长期收益。”

虽然养老社区投资有多重属性匹配险资收益要求,但对比来看,目前险资在养老地产领域的投资占比并不高。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保险资金运用的余额是17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银行存款2.6万亿元,占15.16%;债券5.9万亿元,接近6万亿元,占了34.45%;股权、证券、投资基金占2.2万亿元,占12.61%。单以计划投资额来看,险资在养老地产领域的投资占比很小。

为何险资投资总额在险资运用余额中占比不高?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与我国险企资金参与养老地产行业限制较多有关:一是保险公司投资非自用性不动产的最高比例最髙不可超总资产的15%,二是不同于房地产商可以通过预售商品房或按揭贷款的形式一次性收回成本,险资投资兴建养老地产只租不售,束缚了运营的灵活性。

THE END
1.支持力度升级平台经济迎政策利好中国信通院近期发布的《平台经济发展观察(2024年)》显示,2023年,头部平台企业经营情况明显好转,市值排名前十的上市平台企业总营收为3.6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由降转升;总净利润达3854.4亿元,同比增长42.4%,增速较上年增长22.8个百分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19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曾先后四次研究https://www.zgswcn.com/news.html?aid=234138
2.以后你有钱也买不到北上深的房子了买房房价现金流一线城市房许家印翻船,不是因为他欠了两万亿,而是因为资金链断裂,还企图向外转移资产。 否则他欠十万亿都没事,该怎么潇洒就怎么潇洒。 不是你说不买房,债务就不会转移到你头上。 你不喜欢房子,可以不买,安心等保障房就是了。 只是以后,你会越来越买不起房子,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房子,以后你可能有钱也买不到。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5FD38P05566SCK.html
3.日经225指数收盘跌0.37%报38208.03点财经频道金吾财讯 | 日经225指数收盘跌0.37%,报38208.03点。 据NHK报道,日本内阁拟将批准13.9万亿日元(920亿美元)的额外预算,以为首相石破茂的刺激计划提供资金。额外预算的部分资金来自3.8万亿日元高于预期的税收收入、前一年的盈余以及额外发行价值约6.6万亿日元的债券。这份预算的规模略高于去年,引发了人们的疑问,即近期经济https://stock.stockstar.com/IG2024112900016388.shtml
4.人民币升破6.8,外汇储备重回3.1万亿,黄金连续大涨,这是巧合么最近有三个现象非常值得关注,它们分别是人民币持续升值,目前已经升破了6.8,来到了6.78附近,与此同时,伴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中国的外汇储备也出现了连续3个月的持续增长态势,截止到2022年12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已经达到了3.13万亿美元,不仅如此,中国的央行也在国际市场连续两个月增持了约97万盎司的黄金,这一系https://www.zhiguf.com/focusnews_detail/1321627
5.财知道首破31万亿美元!美国国债“信用卡”又快刷爆了在突破30万亿美元八个多月后,美国国债规模日前突破31万亿,不断逼近31.4万亿美元的法定债务上限! 美国财政部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截至10月3日,美国未偿联邦政府债务余额约为31.1万亿美元,其中公众持有的债务约24.3万亿美元,政府间债务约6.8万亿美元,已大大超过美国去年全年约23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 https://m.dbw.cn/guoji/system/2022/10/06/058990860.shtml
6.美债破24万亿美元大关:海外央行与机构撤资美联储成最大买单者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美国政府机构、美国机构投资者与国际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分别为8万亿、7.9万亿与6.8万亿美元,占当期美国国债余额的比重分别是35.3%、34.8%与29.8%。 然而,随着今年3月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与美元荒局面涌现,“三足鼎立”局面正悄然动摇。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4/10/c3386693.html
7.央行重磅发布!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6.8万亿元,同比增长27.6%,比年初增加1.3万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5.1万亿元,同比增长13.8%,比年初增加5681亿元。 涉农贷款持续增长 2023年三季度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5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1%,增速比上年末高1.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6.63https://m.gmw.cn/2023-11/02/content_13035575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