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界,性格倔强,说话直爽还自带撕逼属性的,周鸿祎肯定是其中一员,一些媒体甚至直接给他起了一个「红衣大炮」的外号。
这不,在12月23日360的媒体答谢会上,周鸿祎在感谢马云教会他演讲后,又去调侃了一下最近停盘中的乐视,他表示:今年,一些企业令自己意识到不能太贪心什么都做,然后闹得没钱.....(真撕逼直率Boy)
不过,也正是因为他的撕逼属性,很多恨他的人恨的咬牙切齿,但真正喜欢他的人觉得他率真、直爽。
这些年,许多富二代开始创业,也不断有「穷人就不应该创业」、「富二代创业更容易成功」等声音出现。周鸿祎作为一位已经有所成绩的创业者,对于创业这件事,犀利的他也有着不同于他人的想法:
穷人才应该创业。因为很多创业者在缺人少钱的情况下,才逼得自己去做更接地气的事情,才逼得自己做出极致的创新。
与其他创业者进行适当的交流可以,但总参加乱七八糟的大会没有用处,安心的打磨产品才是正路。
企业不赚钱可耻,光靠炒作、PPT发布会做不好品牌!
一、穷人才应该创业,穷能逼出创新和潜力
我认为,其实今天绝大多数创业者都是穷人,大家通过创业期望改变现状,我觉得无可厚非。而且很多创业者成功后,摇身一变,把自己描绘得非常高尚,好象他一出生就有这么高的思想,其实并非如此。
我想说,穷人如果不应该创业,那中国谁还应该创业呢?
我想替他回答一下。我发现,很多大公司花了很多无用的钱,还办不成事。但注意!这是大公司的特权,不是创业公司的特权。我甚至对比过外面的小团队,和大公司做同样产品的团队,发现产品做好,真的未必砸很多钱去推广。
而且,正因为很多创业者没有钱,或者缺人少钱和资源,才逼得你去做更接地气的事情,才逼得你做出极致的创新。反过来看,很多团队就因为有很多钱,所以产品不需做到极致,照着别人抄一下就够了。
这两年,很多新锐的公司起来,在他刚起步的时候,他们基本上都没有太多钱。实际上,正是因为这种穷人思维、缺少资源的思维,才能把一个公司的潜力挖掘出来。
我认为,在大公司里面,也包括360,我们搞所谓的内部创业、内部孵化,我觉得是假创业。因为他跟创业者最大的差别是,外面的创业者会面临生死的问题,在生死压力前面,有的创业者可能就下去了,但有的创业者就会被激发出无限潜能,绝路逢生。这样才能造就真正强悍的创业者。
相反,在大公司内部,一个事儿做不好可以找无数理由,因为公司的班车开得不及时,因为今天雾霾太重所以我不太想上班,只要跟老板解释了,我可以异地再换个部门,或者再接个项目,完全没有生死压力。
大家都认为,我还算个优秀的产品经理,我也喜欢创新。我认为,创新都是憋出来的,如果你有太多钱,可能就没有创新的动力。
所以,今天这个世界,聪明的人当然成功概率会大一点,但聪明的人如果比你还勤奋,那你是不是要更勤奋?
二、参加各种乱七八糟的大会,不如安心打磨产品
现在,中国跟美国一样,有无数个的创业盛会、孵化器、加速器,后来我发现,有点儿变味了,很多创业者都没挣到钱,创业辅导机构都挣到钱了,甚至一些做传销的、做大众培训的,都在教大家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这种创业大会多到什么程度?只要你愿意,在北上广深这几个地区,每天创业者什么事儿都不干,参加四五个会都没有问题。
扪心自问,这样交流下,真正就能解决你创业的问题吗?其实我觉得不能。而且,很多创业者在参会过程中,不自觉产生一种错觉。一上台,掌声雷动,你马上以为自己就是人之骄子,万众瞩目的中心。
因此,创业热潮越热,自己要越冷静,保持适度距离,听别人讲完后要自省,要有点儿定力。如果听风就是雨,这叫东施效颦,弄不好就是邯郸学步。
三、企业不赚钱可耻,光靠炒作、PPT发布会做不好品牌
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成功地把很多企业和它的用户连在了一起,哪一个企业,包括互联网企业,它连接的用户群越多,它的品牌价值自然也越大。
所以我们今天讲互联网的品牌价值,其实最重要的价值,是取决于它的用户群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互联网企业都是通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免费而有价值的服务。
你如果利用这种免费模式,你实际上比你获取一个亿用户的成本要更低,你成功地利用免费的模式,获取了几千万或者一个亿用户的基础,那么羊毛出在猪身上,你可以利用这个用户基数提供其他的互联网增值服务,这种参与模式是的,这是我们看到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成功。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很多传统行业,都和互联网结合起来之后,很多人把这个免费的理论盲目地扩大,扩大到什么情况呢?你投入的成本随着你服务用户的多少,是成比例增加,你就会发现,随着你的用户越来越多,你整个的成本越来越高,就导致你通过什么样的增值服务,都无法覆盖你的成本,那在这种情况下,免费模式就不存在。这就是王先生所说的,有的企业不挣钱,它不仅没有价值,而且它会对整个产业带来很大的伤害。
所以,我想说,有的企业不挣钱,我觉得是光荣的,他可以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但是有的企业不挣钱,可能是可耻的,因为他违背了商业的基本发展规律。
四、创业九死一生,如果去做,要有三个必备素质
如今,在中国注册一家公司很容易,但是真把想法变成产品,把产品变成商品,把商品让很多人去用,我觉得这对很多人来说,还是具有非常大的挑战。创业就像买彩票,中大奖概率太小。
可以预言的是,不管你多么有创业热情和激情,创业不会因为激情高了,成功率就会提升,创业永远是一个九死一生的事情。
要知道,我们看到的每一家成功公司,在它荣耀的背后,一定躺了100家不成功的公司。而且这些不成功的公司,他们的创始人,也和我们一样勤奋、一样聪明、一样刻苦。别人成功不等于你成功,因为成功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即使对于今天大家热捧的,所谓95后90后创业英雄,甚至包括我自己,甚至包括所谓的行业大佬,我依然认为我们所有人的成功,至少超过一半是偶然的运气在起作用。
这些人,只是说在恰当的时候,不小心做对了一个正确的事情。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积累,贸然出来做一家公司,我觉得风险很大。如果真的要去创业,我建议要做到几个最基本的点。
创业必备素质之一:创业一定要创新
如果真的要去创业,我建议要做到几个最基本的点。
第一个,创业一定要创新。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叫ThinkDifferent,就是一定要跟别人不一样。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造成一种从众心理。比如老师出了一道题,我们就恨不得答案都一样,对吧?我们需要一个标准答案,如果我们的答案跟别人不一样,老师就会判我们错。我觉得这真的是毁了一代人,我认为很多问题是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条条道路通罗马。
最重要的是,你怎么找到,跟别人不一样的路。当年我们做安全时,大家做杀毒软件都在卖。如果我也跟他们一样去卖杀毒软件,他们卖200块钱,我便宜点卖50,是不是我就能做得更好?错了,我当时卖25,我也没比他们卖得更好。
为什么?因为你不是第一个了,你可能是第四个、第五个,而且市场已经被别人占住了。所以当时我就想了一个思路,就是刚刚我说的「免费」。实话说,当年我们也不知道怎么赚钱,但实在是黔驴技穷。
当时,我们和他们唯一不一样就是他们收费我们免费,他们有免费版本我们就终身免费、永远免费。当时不仅我的对手认为我疯了,我的投资人也都认为我疯了,我的投资人都差点求我说,大哥呀,您能不能不这么折腾公司了。后来我跟投资人讲,我说没办法,我们必须要跟竞争对手不一样,哪怕只有一点点不一样。
事实上,正是因为这一点点不一样,我们才击败了所有的对手,变成了当时中国安全的老大。
很多人创业,在创新的时候往往在谈概念。我给大家一个建议,不要去追逐概念,应该多从身边寻找用户,还有哪些没有被满足的需求,我们叫刚性需求。要去发现用户在用已有产品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不舒服的地方。其实从这些小的点开始,一样可以做出差异化和创新。
创业必备素质之二:改变用户体验
大部分人,包括我都不是发明家,我从来没发明过任何东西,但是我们能够把现在的东西,去做一些改变。
我觉得大家能做的其中一个改变叫用户体验的改变。什么叫用户体验的改变,说白话就是把它做得更加容易、更加简单。
还有一个改变叫商业模式的改变,今天互联网行业所有成功的例子,都可以纳到这两点里面。
举一个例子,以前我写博客。最早我是坚持天天写,但是坚持了三天以后,我就坚持不下去了;我就开始坚持每周写,坚持两周以后,我坚持不下去了。后来我就坚持每月写,坚持了两月之后,我又坚持不下去了。因为肚子里没货啊,我又不是一个特别好的诗人。
但不知道是谁,对博客做了一点点改进,就发明了微博。微博有什么特点?微博在技术上有特别牛的地方吗?好像没有。微博就做了一件事,只能写140个字,想多写都不行。这是一个伟大的创新吗?微博刚出来的时候,肯定没有人觉得是。当初Twitter刚出来的时候,我也觉得不以为然,我觉得吃饱了撑的,140个字哪够发挥的啊?
但后来我发现,140个字太好了!为什么?会用短信就会写微博,微博对阅读者来说也降低了难度,大家只要看看标题,简单晃一眼就知道在说什么。结果微博,或者在国外叫Twitter,竟然变成了一个革命性的东西,并且颠覆了我们获取信息和获取新闻的方式。
所以我经常会用这种例子来激励自己,创新真的不像想象的那么难。
创业必备素质之三:不要恐惧失败
今天的中国,创业热潮风起云涌。但我每次去对比中国和美国,会发现中国还没有真正的硅谷,至少目前还没有。
我认为中国年轻人的聪明才智并不比美国人逊色,但为什么我们在创业上还有这么大的阻碍?我觉得是由于两个文化上的差异。前面我说了一个教育中的「从众心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化是什么,是我们恐惧失败。
我在很多事情上失败过,我也做过很多错误的决策,但我摔倒了我一定会再爬起来。我觉得只有做个不怕失败的人,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你才可能去真正地坚持创业。
所有研究乔布斯的人,他们都只是研究乔布斯成功以后多么牛掰。如果真的去看看《乔布斯传》会发现,乔布斯人生最低谷是他被苹果赶出来,他当时变成硅谷的最大的Loser(失败者)。后来他自己做了一家公司叫NeXT的公司,NeXT代表了乔布斯的期望。但实话说NeXT做得不怎么样,直到乔布斯把NeXT卖给苹果,他重新回苹果,才赢得人生的第二次辉煌。
所以今天每一个人,我觉得我们如果都能够形成一种新的价值观,我们不再鄙视失败也不嘲笑失败,我们能够很宽容这些失败者,我们也能够宽容自己。
我们也不以失败为耻辱,那么我们中间就能够有很多人鼓起勇气去尝试,去尝试创业,去尝试做一个产品。如果这个产品不成功,我们也会觉得没关系,重新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