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车原创11月15日,广州车展期间,阿维塔厂商领导接受了媒体专访。专访就阿维塔后续产品以及销量预期等问题回答了媒体提问。
马青竹:阿维塔此前有一些渠道的变革,接下来在渠道上大概会有什么样的节奏?
陈卓:刚才雍总讲的是喜的一面,也还有忧的一面。明显可以看到,我们跟竞品比,产品力还没有被完全打开,我们下沉渠道的覆盖,现在跟其他的主要品牌、跟友商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三线城市覆盖率才60%。我们现在差不多推进到400家左右,今年年底会推进到470家,但要实现基本上同等的覆盖和量级,差不多得达到700家左右,我们还是要努力加快推进渠道的建设。
曾智聪:从消费者角度来理解,这一类经销商合作伙伴是不需要押车的经销商吗?
陈卓:对,这个是相辅相成的,选择任何事情都有利弊,选择押货肯定动力会更强,但是整个市场价格体系会更加混乱,品牌价值的维系难度会更大。所以在绝对量的追求和品牌价值的追求里面,阿维塔是坚定地想要稳住价格体系,保持好品牌。但是在一定范围内,经销商有一些灵活的地域性促销,他们对市场的感知比我们更在一线,需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身的作用,也给他们一定的空间,但是需要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去适应市场、适应灵活的竞争,同时也让整个品牌价格体系保持稳健。所以模式的选择也好,还有具体的操作形式也好,没有一成不变的,只是说在哪个阶段更适合什么样的选择。
马青竹:刚刚发布会提到增程打开了阿维塔的任督二脉,您是否可以透露一下增程这一块接下来的规划?另外想谈一下您对增程中长期的市场如何看?
曾智聪:那个电池会不会越做越大?
雍军:肯定的。
马青竹:所以您非常看好增程的未来?
黄少华:刚才军总说小车不会做增程,我想问小车会到多小?我们现在07有增程,再往下会到06、05,还是还会往下走?第二个问题,卓总提到北上广大城市会做旗舰店,我们的旗舰店是自营还是他营,怎么来规划?比如蔚来做旗舰店,更多是形象上的,不一定是销售、售后的功能。所以阿维塔做旗舰店,在北上广大城市会做几家?由经销商来投资的话,如何来规划平衡?
雍军:我说一下第一个问题,我们还有一款E16,这个大家都知道的,那个是比07更小一点的车,但是它依然会配备增程和纯电双动力。当然未来有一些车只有纯电,但是还没有到披露的时候。我们未来会规划17款车,有很多车还没有到披露的时候。
龚梦泽:我了解到最近深蓝的组织人事架构调整比较大,为了敏捷化、体系化,组织体系变得很扁平,但是改革很快,而且集团给了很大的支持。我想知道组织架构的调整,是集团在做试点吗?如果深蓝比较成功的话,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借鉴?
陈卓:集团的信息掌握不全,我说下阿维塔的情况。今年2月份开始,我们就在持续做组织架构的设计研究,其实跟承浩总那边的思路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但是具体动态形式或者选择会有不同,因为每个品牌、每个团队的特性不同,我门要对阿维塔“量体裁衣”,这个很重要,但是理念是一样的。这一轮华为和小米进场,某种程度上是降维打击,我们自己复盘的原因,第一是没有真正做到toC,我们都被保护着,没有直接面对用户。以前有媒体帮我们沟通、过滤、反馈用户意见,一线销售上经销商也过滤了,信息回不来,后面的供应也是。所以准确来说,以前是一个toB的产业,沟通、理解没有那么高效。
第二是产品意识,汽车行业稳定这么多年,门槛很高,一个发动机、一个驱动就足以把很多人挡在外面。现在智能化等新的门槛在形成,但总体来说偏简单,这就使得更快的行业有更多的优势,这时只能去学习。第一就是产品经营的意识,端到端的打通,形成更高的效率,就是你刚才说的扁平化,这是一定没有办法阻止的。我们的产品强,是在于IPD、PDS、产品开发的流程非常完善,但是这个产品从前端用户的洞察和定义,再到后端销售的变现,没有完整的在固化流程里面串起来,而是通过职能配合来实现的。但是未来不行,未来是端到端的,要靠流程的标准驱动,要靠独立封闭才能高效决策,才能把它打通。其实你们很快看到阿维塔也会有类似的动作,但是具体操作可能不一样,趋势是一定会的。华为所说的IPD和IPMS打通,端到端的对市场变现,这是我们必须学习和具备的能力。第二个是与用户数字化的链接和面对面的沟通和洞察,必须反映到产品的快速迭代上去,这种能力也是我们原来所欠缺的,在组织和工具开发的过程中,要把这些东西弥补起来。
柴旭晨:此次阿维塔率先入股华为引望,与其他同样入股10%的品牌相比,阿维塔的差异化或独特点在哪里?阿维塔入股华为引望后,目前有哪些最新进展?
陈卓:首先大家也知道,我们是第一家投资引望的,10%,115个亿,真金白银的。第二,我们还有10%的优先权。而且过去五年,从概念设计到第一代产品实现,我们是紧密合作一起走过来的,互信和相互之间合作的磨合,走到了一个阶段,所以才有引望的投资。大家知道我们这个体系,投资管控还是比较严格,这么大的股权投资,对长安来说都是历史上首次。但是内部的调研投票意愿、判断都非常集中,都愿意和华为合作下去。而且说实话,华为也愿意跟阿维塔这样的合作伙伴一起走下去,因为它也看到阿维塔身上的优势,团队的攻城能力、召集能力,团队文化的匹配,所以在它的合作伙伴里面,无论是这次股权的售卖、还是其他合作,阿维塔都是排在相当优先级的考虑里面。反映在产品上,大家可以看到三激光的系统,目前只是阿维塔在用,而且未来估计也只是阿维塔在用,它会给用户带来更多的安全。基本的性能实现是差不太多的,包括07用的单激光也挺好的。但是真正的安全上限,看300度和看120度,高精度的看,远距离的看,其实还是有很大差别,特别是转弯、掉头等场景里,三激光的优势还是很大。
另外一个事情是在接下来的合作里面,上次重庆签约的时候,董事长已经发布了HIPlus模式,未来我们和华为会走得更加紧密,从前端的用户洞察、产品定义,到最后IPMS的营销,联合团队会一起深度参与。这次07上市的时候,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尝试,相互的价值很不错,所以以后还会继续紧密走下去。这里面就涉及到未来的一些产品,它的目标大家要对齐,华为内部也有共识,对于阿维塔这种长期战略合作伙伴,作为更进一步的合作伙伴,要把最先进的技术搭载在阿维塔的产品上。我们的战略推进会一直持续,而且紧密合作。
黄少华:目前智驾是用的华为最高端的这套?
陈卓:对,我们一直都是用最高端。
黄少华:接下来我们还会用其他华为的技术吗?
曾智聪:这个HIPlus模式,比较具像的升级表现在哪里?
陈卓:相当于合作范围更大,从最开始用户需求的捕捉、洞察,到产品的定义、开发,再到后端怎么跟消费者沟通,如何做营销推广,都整合在一个团队,在这个产品上。
曾智聪:前端也借助它的一些互联网的基建能力?
陈卓:对,我觉得借助的是两个点。一是它有比较成形的IPMS、IPD,现在我们改革,某种程度也是在学华为、学理想、学小米比较领先的地方,学习他们成功的地方。第二是它有用户基础,有华为自己的用户。阿维塔的用户中,50%多都是华为用户,所以通过华为其他领域的用户识别和洞察,能帮助我们在这方面看得更深一些,这两方面的价值是可以整合在一起的。中间的产品实现,双方通过第一代产品已经跑通了、已经磨合了,在营销推广上其实是思想碰撞。营销这种东西没有绝对的对错,能够用真正用户听得懂、好传播的沟通方式,把产品、把品牌带出去就是好。
黄少华:我们的用户从3千多到现在的过万,用户画像是否有发生变化?还有在产品层面,五大buff,用户认为哪个更重要的?这方面是否有一些数据?
陈卓:第一个问题,确实从3千到1万,用户还是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特别是07上市之后,我们发现07的人群覆盖、年龄阶段变了很多,50岁左右的人有将近20%,这个我们自己都没有想到。因为07更像一个比较传统的SUV,尽管它的设计神韵依然在,但是接受的范围已经打开到50岁。12的用户是很年轻的,30多岁、20多岁是两个峰值,07就打得很开,年轻的特别年轻,很多是20岁左右,我在杭州的店做第一批车的交付,一看全是90后、00后,还有刚结婚的,我赶紧说用自己的积分换一份结婚礼物送给你,这个很有意义。但是董事长去交付的时候,有50多岁的用户,还有一位将近70多岁了,是以前重庆一家很大企业的退休的董事长。大家都说阿维塔比较年轻,但其实各个年龄圈层都有,接受度打开了,这是第一个变化。
唐燕:我想问一下营销方面,第一个问题,现在大家都推出一口价,刚才您也说到阿维塔不卷价格,想问一下是不是现在集团给你们的销售压力没有那么强?第二个问题,阿维塔进入万辆俱乐部了,你们自己复盘认为自己做对了什么?
陈卓:首先,不是压力没那么大,虽然经历了品牌建设的路线,但是目标牵引一直是狼性拼搏的市场,是基因的底色。董事长也好,董事会也好,给我们的目标其实很高,明年我们的销售目标是22万多。去年阿维塔给的目标是10万,是没有实现的,但是如果第一年能实现10万,我觉得基本上叫创造奇迹,雷总有这个能力实现了,但对我们来说,从渠道、品牌、产品、人群、用户基盘等各方面都是初创,说实话一时半会没有办法那么快做到。但是我们依然追求非常快的速度,其实交付到现在才22个月,今年虽然10万的年度目标可能摸不到,我估计7万多应该是大有希望的,但是10万的能力已经具备了。所以当你能力具备的时候,下一个挑战的目标,就是更高的目标。其实那个目标对阿维塔有重要的意义,我自己的理解,就是我们自己盈亏平衡的量,做到那个量,意味着阿维塔基本解决生存和规模保障问题。虽然很挑战,但是我们一定要去努力争取把它啃下来,单月上两万,就意味着我们盈亏平衡的线已经迈过了。但如果把成本控制、销售结构、上端产品做得更好,也可能实现得更快一些。这个目标是很有挑战的,但是我们也很乐意去冲刺,也很兴奋。
唐燕:未来有几款全新的车?是什么样的?
陈卓:未来三年,我们将推出包括全新轿车、大五座/大六座SUV、MPV在内的17款产品。
赵文华:上次我跟小鹏交流的时候,了解到他们的后台数据显示,在南方市场调用激光雷达的频次非常非常低。阿维塔是饱和的三激光,肯定会带来成本的上升,有没有考虑过出非激光雷达版本,让成本上更可控?因为像我们重庆,激光雷达的调用频次肯定是比较多的,但是南方市场基本上是不用的?
陈卓:我们和华为一起有技术准备和储备,最后还是要根据市场的用户需求。我也跟余总他们交流过,用户消费到一定价位之后,都把安全看得很重,愿意多花一点,买一个安全、买一个放心,而且现在激光雷达成本价格也下来很多。我们自己在这方面没有那么激进,总体来说智驾还在一个探索的过程中。站在我们的角度来说,还是希望把更多的安全给到用户。当然如果用户确实有需求,也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决定。
曾智聪:小车有没有可能上纯视觉的方案?
陈卓:有可能,我们都有准备,就是看是否需要。
雍军:有一个数据,07有一个版本是不带激光雷达,但是订单只占1%。
龚梦泽:陈总,您提到盈利的预期问题,我了解到我们可能马上要拿一个新的title,就是第一个国有车企实现盈利转正。从几千辆到一万辆以后,其实从品牌传播、消费者认知这块,虽然也有媒体的推送,但确实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自然流量。以前车的定价法则就是车壳加动力,现在又加智能,但我们是华为的智能,很多东西是比较趋同的,进入一万辆俱乐部以后再往上走,下一步豪华的故事该如何讲?
陈卓:首先,国企第一个实现盈利的,我估计是深蓝,也是特别值得高兴的一件事情。阿维塔还有一个过程,我们要拼搏更高的规模,要做更好的成本管理,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路径,看到了希望。
第二,阿维塔现在虽然迈向一万台,但还是一个初创平台,自然流量有那么一点点,但是还不够,毕竟是品牌建设是长期的过程,1、2年根本不够。我认为至少要实现连续二代产品的成功,这个品牌才算基本生存,或者说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小米强,是因为小米的品牌积累了十几年。阿维塔现在知名度都还没有打开,所以也拜托各位继续支持和帮助我们。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