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M6261
本刊代号82-204
订购处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每月15日
每期定价12.00元
本刊地址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100832
关键词:重大灾害;前期报道;军事报道
2020年1月中下旬,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及湖北地区快速传播。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从陆军、海军、空军三所军医大学各抽调150人,共计450人组建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三支医疗队于1月24日夜到达武汉,军事报道也伴随着非战争军事行动而展开。
作为新华社首批两名军事记者之一,我于1月25日15时左右抵达武汉,随即展开报道工作。在前7日的报道中,我和我的同事及时发布多条节点性军队信息,同步推出一批融合式新闻产品,结合武汉封城7日采写了军队支援湖北抗击疫情直击的重点报道《战武汉》,还参与采写了多篇重点综合稿件。
回顾在这场疫情中前期的军事报道,前期播发的一些文字、图片和视频新闻全网阅读量过亿,且未引发负面舆情,对安定民心、坚定信心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以总结为“三快、四合、五放”。
一、“三快”,指的是到达快、发稿快、建立流程快
“军队医疗队要支援武汉,你做好准备……”刚刚回到老家重庆,即接到上级通知,我随即按照预先号令要求,收拾好行装,并开始跟医疗队对接。大年三十晚上,得知医疗队深夜将以军机投送的方式飞赴武汉,我在不能按原计划在中途搭乘车队车辆与其同行后,又采取“跨站买票,就近下车”的方案购买了大年初一的高铁票。直到上了高铁,我都还不知道我能坐到哪里,能不能进武汉。当时就一个信念,想尽办法一定尽快抵达武汉。最终,在列车长的帮助下,我在汉口站下了车,成为第一批抵达武汉的军事记者之一。
二、“四合”,指的是在前期要融合、联合、整合、聚合
具有生产融合新闻产品的能力,已经成为新闻记者的必备技能。在重大灾害报道中,还必须在这种能力前面加上一个定语:快速。报道中,我坚持融合思路,尽量做到每篇报道都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相融合的方式推出,经常左右手一边一台手机,分别拍摄图片和视频,来不及或无法及时到达的点位,采取通联的方式获取图片、视频。生动的融合新闻产品获得了受众认可,单平台阅读量“100万+”成为普遍现象。
三、“五放”,指的是放弃传统思维、放下原有分工、放开地域局限、放大新闻视野、放手设计产品
只会写文字稿的记者在全媒体时代不是一名合格的记者,一名优秀的军事记者必须摒弃传统思维,学会左右开工、拳打脚踢。特别是在类似这样的突发重大事件报道中,在人手不够、设备不到位的情况下,必须一专多能,有条件要干,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特别是在微视频流行的当下,文字记者要敢于因陋就简利用现有条件拍摄视频,在记录转瞬即逝的新闻影像、放弃传统思维的同时,实现文字记者向融媒体记者的转变。我用手机拍摄的军队新增援医护人员抵达武汉视频新闻产品《来了》,经后方编辑精心剪辑后,在抖音上两个小时获点赞超过45万,极大鼓舞了我在前方拍摄和创作视频的信心。
在前期的报道中,我没有把视野仅仅停留在发现挖掘典型上,而是把典型报道尽量往后放,安排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阶段;拓宽思路,把报道的格局定位在“国家形态下的支援行动”上,不孤立地采写部队新闻,尽量做到了军队行动和国家、地方抗击疫情行动同频共振,形成合力。事实证明,在疫情不明,民众恐慌情绪蔓延的情况下,受众更多关心的是军队做了什么,军队还能为控制疫情做什么,并不关心这件事是谁做的。
在新闻产品的设计上,除了广泛应用文字、图片、视频、动图、水彩画等样式外,我还和军地同事合作,尝试推出了子弟兵在武汉音频故事栏目“听!”系列节目,同时配发海报,传播效果较好,单客户端阅读量基本保持百万级。但现在看来,我们在新闻产品的设计上还不够大胆和丰富,沙画、图表、动漫和小程序等形式没有用起来,直观性和可读性仍然不强,也缺乏这样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很多地方值得深刻总结和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