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如果说年轻人有什么新的代名词,那无疑是:
在上班与上进之间,他们跑去了上香,在买包与买醉之间,他们买起了刮刮乐。刮彩票已然成为年轻人新潮的娱乐方式、舒压方式。
01.即开型彩票销售情况
《经济参考报》显示,即开型彩票是我国目前上市发行的彩票品种中历史最悠久的,发行32年来销量虽有起有落,但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2012年,福彩即开票销量历史高峰销售总额达到202.4亿元,而从2013年起,因技术、渠道等问题其又出现出逐年下滑态势,在福彩总彩票销售额占比不断降低。直到2019年,即开型彩票止跌回升,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02.即开型彩民消费画像
在了解具体的销售情况后,我们将视线收束到彩票消费主体——彩民的身上,通过问卷调查和平台数据爬取逐步挖掘他们购买即开型彩票的消费行为,由此得出一幅基础的彩民画像。
从年龄阶段来看,即开型彩票的受众主要是18-24岁的年轻群体。性别方面,刮刮乐的受众以女性为主。不难看出,即开型彩票以其体验感和刺激性的特点吸引着喜欢尝试新鲜、未知事物的年轻人。
购买彩票的彩民中,选择去实体彩票店购买彩票的占比82%,有人认为在实体店可以亲自挑选符合自己眼缘的彩票。而在自助售卖机购买彩票的占比14%,他们觉得在这买更加自主和便捷。
在购买面额上,近半数的彩民选择购买10元面额的即开型彩票。市面上较为熟知的10元面额刮刮乐(福彩)有”非常有戏“、”大赢家”,顶呱刮(体彩)有“中国红”、“绿翡翠”。选择人数最少的则是30元面额的即开型彩票,主要有“喜相逢”、”宝石之王“。
可见,任何追求财富的方式都不如10元一张的刮刮乐让人感到快乐,且不会让人倾家荡产。
大多数即开型彩民采取“见好就收”的策略,选择将好运收入囊中;另外一部分彩民则坚持一鼓作气,选择用中奖金额再次购买,希望延续好运。看来大家采取“保守战略”的仍占主流,并没有过分追求中大奖。
对于年轻人而言,除了奶茶唱歌电影院,刮刮乐似乎已经成为了新的“生活必需品”。在谈到为什么购买刮刮乐,是什么契机让他们开始购买刮刮乐时,”社交“二字是所有回答中出现最频繁的词语。朋友们出去玩时路过彩票店,进店买上一两张刮刮乐,不论中奖与否,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早就收入囊中。
除了社交属性,近些年刮刮乐不断丰富的花样和亲朋好友中奖的经历,都让刮刮乐诱惑力十足。
03.与时俱进,吸引新世代
由于年轻人为即开型彩票消费的新生主力军,近些年彩票在吸引年轻消费群体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新的营销方式层出不穷。
“喝咖啡送彩票,社交暴富两不误!”与传统的门店相比,“彩票+咖啡”的混搭风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经营模式,边喝咖啡边刮彩票,这一新奇的组合吸引来不少顾客打卡。
彩票与体育IP结合,让很多体育爱好者有了很强的归属感以及沉浸式购彩的好去处。比如体彩与奶茶品牌CoCo的联名,巧妙地将欧洲杯的体育精神融入了日常的饮品中。这不仅是一次运动元素与饮品融合的创新,更通过“购买饮品送彩票”的活动,让消费者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彩票带来的乐趣。
“彩票+快闪店”则充分贴合了年轻人的“快消费”节奏,例如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开设的彩票快闪店,结合彩票本身的惊喜快乐属性和机场特殊的空间场景,“让大家在离开福州之时都能带上一份‘有福之州’的幸运”,成为沉浸式购彩的好去处。
近年来,即开型彩票的票面设计展现出卓越的创新性和多样性。其风格不再受限,勇于跨界融合,巧妙地将剪纸艺术、传统戏曲元素、古典音乐韵味等多元文化精髓融入其中。
例如,福彩刮刮乐游戏“招财猫”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剪花娘子”库淑兰的剪纸艺术风格,票面整体色彩鲜明、造型可爱,生动的展现了我国剪纸艺术的魅力。这些丰富的彩票设计不仅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个性化喜好,更让每一位购彩者在享受购彩乐趣的同时,能够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04.是生意,也是公益
由此可见,购买彩票后的“刮一刮”“乐一乐”,让大家在获得幸运体验的同时,也助力了社会公益事业。
05.迎接好运,拥抱生活
年轻人购买彩票的狂热背后,不仅仅是对财富的渴望,更是社会压力的反映。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成本的增加、房价的攀升以及职场竞争的激烈,许多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彩票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了一种寄托希望和缓解压力的方式。许多人希望通过小小的一张彩票,实现财富的飞跃,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正是这种不切实际的希望,容易让人忽视彩票本质上的随机性和低中奖率,从而陷入盲目的购买彩票行为。根据统计数据,彩票头奖的中奖概率往往只有百万分之一甚至更低。所以,切不可沉迷购买彩票,导致投入过多,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围。
当年轻人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彩票、理性地看待中奖的可能性时,才能在捕捉好运的同时拥抱更好的生活。此外,这种理性的购彩习惯也有助于维护彩票市场的稳定,促进彩票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让彩票成为社会发展中一架稳定前行的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