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3中国射箭协会大众射箭教练员(三级)培训大纲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射箭运动训练水平,适应大众射箭运动发展的需要,规范大众射箭教练员培训,指导基础教训人员了解掌握射箭动作原理和技术要求,根据国际箭联大众教练员培训课程和中国射箭大众射箭培训要求,订立此大纲。
一、教学对象本课程针对从事射箭基础训练教学的人员,包括但不仅限于大中小学教师、射箭俱乐部教练、在职(退役)运动员和有一定射箭训练教学经验的人员。
二、课程、课时安排共计48课时。
三、课程任务和要求(一)射箭安全知识及要求*主要内容:介绍射箭运动的安全知识及要求。
*任务目的:通过讲解射箭的基本安全要求,帮助学员了解射箭运动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和安全隐患,做好预防,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主要包括场地安全规划、护具的佩戴与要求、射箭安全要求、射箭流程安全要求及拔箭等环节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1.1.2箭靶应放在无房门一侧的区域内,防止习射过程中,有人误入,造成误伤。
1.1.3室内由于高度有限,需在箭靶前方3-5米处的房顶上方悬挂硬质塑料挡板或其他隔挡物,防止初学者箭支射到房顶反生反弹,伤及人身安全。
1.1.4其他室内场馆必备的安全要求。
1.2室外射箭场地的安全要求1.2.1由于室外区域广阔,开放性较高,需在箭靶后方适当距离处设置足够高度的挡箭墙、布或网,或者留出足够的安全隔离区域。
1.2.2室外习射不同距离时,起射线应为同一条线,且统一射箭,统一取箭,确保习射过程的安全性。
1.2.3初学者在室外习射时应以短距离练习为主,还应配以指导人员,确保安全。
1.2.4箭靶后留出安全隔离区域,如果是草地,至少需要留出50米以上的区域;如果是硬地,由于箭支在地面上滑行出的距离不可控,必须设置挡墙。
2.射箭护具佩戴的安全规范与要求2.1护臂护臂作用:护臂主要是佩戴在习射者持弓手的小臂内侧,以防止弓弦打臂,造成损伤。
使用方法:将护臂紧贴持弓手小臂内侧,然后用具有松紧性能的带子将护臂固定住。
注意事项:近身端要贴紧手臂,切记松动,否则撒放时,弓弦易挂住护臂,造成打臂,形成损伤。
部分肘关节向内凸出的学生,需要佩戴两个护臂或是加长护臂,保护好肘关节和小臂。
2.2三指护指(反曲弓)护指作用:钩弦时,手指承受拉力较大,为防止长期练习导致手指被划伤,习射者均需佩戴护指。
使用方法:首先选择适合自己手指大小的尺寸。
佩戴后,以不太紧也不会不滑脱为宜。
注意佩戴后,大拇指和小拇指的自然放松。
2.3大拇指护指(传统弓)护指作用:因传统弓要求使用拇指勾弦,所以拇指承受拉力较大,为防止长期习射导致拇指损伤,习射者应采用“护指”(扳指等)以保护拇指。
使用方法:初学者建议佩戴皮“护指”。
有一定基础后,可以更换硬扳指,在进行多箭支训练时,可以更好地保护手指。
注意事项:护指尺寸的选用,以引满弓时护指与拇指的外侧留有缝隙,且不滑脱为宜,护指不宜过小或过大。
2.4持弓手护手(传统弓)护手作用:护手佩戴于持弓手的拇指和食指,佩戴在虎口处,防止习射时箭羽划伤虎口处的皮肤,起到保护持弓手的作用。
使用方法:根据护手的长短,佩戴于持弓手的食指与拇指上。
注意事项:二指的选用需大小适宜,软硬适中,以不影响撒放时箭的飞行轨迹为宜。
3.射箭运动的安全要求未经许可,不碰器材。
弓不空放,箭不对人。
不戴护具,不得习射。
服从安排,搭箭向前。
听从口令,齐射齐取。
除有许可,不进射区。
前方有人,即刻停止。
取箭在侧,箭后无人。
服从管理,保证安全。
(二)射箭项目概览与中国传统射箭文化特色简介主要内容:介绍射箭的历史、演变和发展;介绍中国传统射箭的文化特色。
任务目的:通过介绍射箭运动的起源;中国古代射箭;中国现代射箭的发展;世界射箭运动的发展等,使学员初步掌握射箭的文化内涵,树立传承意识。
世界上几乎每个民族都有制造和使用弓箭的历史。
远古时期,弓箭的发明、制作与使用,可谓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
如恩格斯所言“弓箭对于蒙味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
”远古时期,人类以使用打制石器为主要工具,进行最初的生产劳动和生存防御,而“劳动是从创造工具开始的。
”人类在生产实践中,根据自身经验,将工具不断改善与革新,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更好地服务于自身生存。
弓箭的使用,便是起源于此。
1.1.2弓箭历史发展梳理中国文化有史可考的最早朝代是商朝。
商代之前,射箭的主要功能和性质没有超出狩猎和军事的范畴。
商代之射仍以狩猎、军事和巫术意义上的射箭为主,但也出现了其他性质和形式的射箭活动。
后来盛行的礼射竞赛,其各种竞赛要素,在商代已经做好了储备。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因而在西周早期所兴盛的最高形式的“大射礼”,只能在一些诸侯君长内展开,其规格大大下降,无法与西周金文中所反映的大射礼相提并论。
尽管大射礼的规格有所下降,但是乡射礼却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
据《仪礼》、《周礼》等礼书记载来看,礼射赛会已经发展到了极为完备的地步。
“六王毕,四海一”之后,秦王朝及至汉朝推行的是中央集权。
射艺活动开始出现了两大分化。
主力的“射”重回军事化,即“以射显武”,更多侧重于射箭的功力。
而主礼的“射”则走向娱乐化,即以娱乐性质为主的“射”,最终发展出纯粹娱乐性质的“投壶”项目。
隋唐是自秦汉以来的又一次全国大一统,尤其是唐朝,可谓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
隋唐盛世经济繁荣、国力昌盛,人民安居乐业,这也为射箭活动的繁荣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从而形成了相对多元、文武兼修的特点。
为了平复“五代十国”遗漏下来的政权纷争格局,以及与同时期辽、金等国不断对抗,宋朝伊始便极为重视培养武技人才,促使射艺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宋代在重视武技人才的同时,也注重射箭对人们的礼仪教化功效。
元朝时期,人皆善射,特别是马上射术堪称精湛,常以骑射称霸各方,达到“人不驰弓,马不解勒”的生活状态。
明朝建立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倡导“文武兼备”的人才培养理念,主张“敬德尊礼”的社会管理制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巩固其统治。
这也直接推动了射艺在军事、教育等领域的发展。
清朝以精锐的铁骑和弓马骑射得天下。
因此,清朝前期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军事武艺,特别是骑射技能。
1.2中国传统射箭经典理念解读“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论语》“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
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孟子》“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礼记》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
射至于司马,使子路执弓矢,出延射曰:“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馀皆入。
”盖去者半,入者半。
又使公罔之裘、序点,扬觯而语,公罔之裘扬觯而语曰:“幼壮孝弟,耆耋好礼,不从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
”盖去者半,处者半。
序点又扬觯而语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乱,者不?在此位也。
”盖仅有存者。
——《礼记》1.3中国传统射箭传承的当代意义1.3.1时代需求的角度当代中国需要对优秀传统文化加以传承和发扬。
射礼无疑是中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这一文化现象已经传播至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日本、韩国都深受中华射礼的影响。
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去传承中华射礼。
1.3.2文化基因的角度射箭最早的历史痕迹约在两万八千年前,与人类漫长的进化融为一体。
中华射礼早在商周便有非实用性的意义表达,与中华文明的形成血脉相融。
中华射礼就像文化基因一样融入到了我们的血脉中。
1.3.3文明进步的角度射箭最初是用来狩猎的,后来成为战争中的重要武器。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射箭从实用性功能中逐步分离出一些非实用性的功能。
竞技比赛、习礼修德等文化现象标志着射箭活动的发展演变。
弓箭不再是野蛮的杀戮武器,而是修身养性的良方。
1.3.4社会教化的角度中华射礼在先秦时期的士大夫层面,几乎是全员参与的体育盛会,其社会教化意义重大。
当时所推崇的价值观,通过射礼赛会等集体活动,潜移默化的渗透进了社会骨干阶层。
射礼就当时而言,可谓于国进贤、于民教化、于士修德。
2.国际射箭运动发展概论射箭是人类仍在使用的最古者的技艺之一;射箭历史的发展几乎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世界上几乎找不到一个从未使用过弓箭的民族。
2.1国际射箭项目竞赛概况2.1.1射箭运动项目的发展十四世纪起源于英国,十六世纪出现了三种运动形式:(1)对靶射箭:发展成目前的“射准射箭”;(2)地靶射箭:目前仍是国际箭联正式开展的项目;(3)漫游射箭:发展成目前的“野外射箭”。
2.1.2奥运会射箭比赛射箭是较早进入奥运会的项目之一,早在1900年举行的第二届奥运会(巴黎)就有射箭项目;射箭是女性进入奥运会的先驱之一。
1904年第三届奥运会(圣路易),设三个女子项目:射箭、网球、高尔夫。
后来由于规则不统一,从第八届奥运会起,射箭离开了奥运大家庭,直到1972年第二十届奥运会又重返大家庭,但只设个人项目,1988年汉城奥运会增加了团体项目。
2.1.3射箭项目的分类(1)射准射箭(TargetArchery),分室外、室内;(2)野外射箭(FieldArchery)(3)残疾人射箭(Para-Archery)(4)越野射箭(RunArchery)(5)滑雪射箭(SkiArchery)(6)3D射箭(3DArchery)(7)地靶射箭(TheCloutArchery)(8)射远射箭(FlightArchery)(9)骑马射箭(非国际箭联开展项目)。
2.1.4弓、箭的分类比赛用弓的分类(6大类):(1)反曲弓(2)复合弓(3)光/裸弓(4)长弓(5)足弓(6)传统弓(包括:中国、日本、韩国、英国、美国、土耳其等世界各国的传统弓)。
前5种弓为国际箭联的比赛用弓,国际箭联对每种弓有具体规定。
传统弓类似光弓/裸弓、长弓。
比赛用箭的分类:从材料上分:铝合金箭、碳素箭、碳铝合金箭、竹箭、木箭等等。
从各种型号、规格上分。
在国际奥委会评估夏季奥运项目后(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国际箭联认为:射箭要在奥运会中强有力地提升,需尽快改变;要树立射箭的价值、形象、共同的品牌;要有定期的、有规律的闭环系列赛;要有专业团队等。
2.2.2制定“国际射箭发展计划”(2007-2012)(1)围绕“国际公认的奥运会重要项目”进行了系列改革—5年24项任务。
伦敦奥运会后持续改革推进(2013-2015)。
2.2.3推出“新国际箭联计划”2017年国际箭联代表大会通过,目前有120个项目、计划在实施。
2019年6月世界射箭锦标赛期间,第53届国际箭联代表大会总结了2017年以来改革的成绩,进一步提出改革措施:——室内锦标赛不再举行,由世界射箭室内系列赛替代。
该赛事为所有级别的运动员提供了一条通往世界级别比赛的道路,也为优秀射箭运动员提供了更多的职业收入机会。
——光弓被正式确认为射准射箭的一个弓种,包括室外和室内,列入规则;这一改变是基于射准射箭中光弓运动员人数的增加,并为光弓运动员创造正式的世界纪录打开了大门。
一一良好的治理(Goodgovernance)。
围绕良好治理的原则,提出了一系列巩固国际箭联运动、章程的全面动议,其中包括引入任期限制等规定。
2.2.4国际、国内主要射箭赛事(1)国际箭联主要射箭比赛奥运会射箭比赛、青奥会射箭比赛、各类射箭世界锦标赛、射箭世界杯、世界大学生射箭锦标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射箭比赛(非必设项目)、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射箭比赛(2020年首次,福建晋江)。
(2)亚洲主要射箭比赛亚运会射箭比赛、亚洲射箭锦标赛、亚洲杯(原大奖赛)、亚洲青年射箭锦标赛、亚洲大学生射箭比赛(亚洲大体协主办)、亚洲残疾人射箭锦标赛等。
(3)国内主要射箭比赛全运会射箭比赛、全国青年运动会射箭比赛、全国射箭冠军赛、全国射箭奥林匹克项目锦标赛、全国室外射箭锦标赛、全国室内射箭锦标赛、中国箭王争霸赛、全国传统弓射箭比赛、全国野外射箭比赛等。
(三)射箭运动的基本技术与训练方法主要内容:介绍射箭运动的基本技术原理和训练要求。
任务目的:通过讲解射箭的基本站势、推弓、钩弦、身体准备姿势、举弓、预拉、开弓、靠弦、持续用力、瞄准、撒放、动作暂留和收势等基本动作要求和作用,以及基本的力学原理,使学员初步掌握射箭的基础训练原理、规范的基本技术和训练方法。
其中,单列两课时讲解传统弓的推弓、钩弦、靠弦、瞄准等技术环节,单列两课时讲解复合弓的钩弦、开弓、持续用力、瞄准等技术环节。
*内容提纲:1.射箭基本技术教学要点、易犯错误与练习方法1.1基本站势教学要点、重点难点、易犯错误与练习方法1.2推弓教学要点、重点难点、易犯错误与练习方法1.3钩弦教学要点、重点难点、易犯错误与练习方法1.4身体准备姿势教学要点、重点难点、易犯错误与练习方法1.5举弓教学要点、重点难点、易犯错误与练习方法1.6预拉教学要点、重点难点、易犯错误与练习方法1.7开弓教学要点、重点难点、易犯错误与练习方法1.8靠弦教学要点、重点难点、易犯错误与练习方法1.9持续用力教学要点、重点难点、易犯错误与练习方法1.10瞄准教学要点、重点难点、易犯错误与练习方法1.11撒放教学要点、重点难点、易犯错误与练习方法1.12动作暂留教学要点、重点难点、易犯错误与练习方法2.传统弓特殊技术的教学方法传统弓由于弓的构造等原因,其在推弓、钩弦、靠弦、持续用力、瞄准、撒放等技术环节有着自身的技术特点,本环节将根据传统弓的特点进行专门的讲解。
3.复合弓特殊技术的教学方法复合弓由于弓的构造等原因,其在钩弦、开弓、持续用力、瞄准、撒放等技术环节有着自身的技术特点,本环节将根据复合弓的特点进行专门的讲解。
1.1.4站立类型平行式站立暴露式站立优点:舒适;抵抗部分风的影响;射箭运动员面对靶,更有利于专注;弦间隙更好。
缺点:肩部对齐不佳;臀部不稳定;持弓臂/撒放不稳定;身体重心改变。
隐蔽式站立优点:有利于肩部定位;有利于撒放;抗部分风的影响缺点:射箭运动员背向起射线,因而受到干扰;臀部不稳定;持弓臂/撒放稳定性受到影响;身体重心可能改变;弦间隙不佳。
1.1.5站立个性化在其他所有技术动作都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开始进行技术回顾:对齐与弦间隙之间的妥协(暴露式站立);纠正脚的定位,等待射箭继续用力和闭眼撒放的测试结果。
1.1.6站立练习标记肩的宽度,然后将箭放在地面上,紧靠着鞋;确定宽度和方向;可视化练习→感知练习→强化掌握1.2推弓教学要点、重点难点、易犯错误与练习方法1.2.1持弓手目标:弓/手的接触面一致,以确保每次射箭时,弓在垂直面和水平面的工作方式相同;保持良好的弦间隙;必须以较低水平的张力实现上述目标。
1.2.2持弓手推弓位置的关键点1.2.3持弓手位置检查:用凡士林或类似产品;弦间隙与旋臂;放松1.3钩弦教学要点、重点难点、易犯错误与练习方法1.3.1勾弦目标:钩弦位置保持一致,以确保每次射箭时弓(持弓臂)的工作方式相同;钩弦手指一致;靠弦手指位置一致,以获得相同的;靠弦-瞄准眼距离;接触箭的手指尽可能放松;实现上述目标过程中,手指必须最大程度放松。
1.3.2勾弦概述:钩弦手像钩子一样牢牢钩住弦,直到撒放;钩弦动作完成后,钩弦手和臂就会非常被动,将上身靠近弓弦;许多射箭运动员将弓倾斜以观察他们的手指在弦上的位置。
1.3.3勾弦的位置:开满弓时位于第一指关节处。
因为有3种瞄准方法,因此钩弦手指放置在弦上的位置也有3种。
开始并尝试是成年以及青少年初学者的第一步。
对于年轻射箭初学者、裸弓射箭运动员、使用瞄准器的射箭运动员,采用不同的教学技巧。
1.3.4勾弦用力:最小张力(松弛),大拇指和小指自然弯曲。
1.4身体准备姿势教学要点、重点难点、易犯错误与练习方法1.4.1身体准备姿势目标预先做好身体准备姿势(定位)以支持之后的发力。
1.4.2身体准备姿势是什么?从弯曲的躯干姿势到直立并预先对齐。
1.4.3身体准备姿势怎么做?头部向上伸展,胸部下沉,背部平直,肩部下沉,身体重量平均分布在两脚上,重心低,腹部收紧。
1.4.4初步总结:整个身体位于射箭面:肩部、臀部和脚在彼此正上方。
转头面向靶:鼻子和下巴面向靶身体重心略向前脚趾。
1.4.5技术要点:稳定垂直;上身放松,下身适度紧张;重心分布;身体与弓的定位;检查最初弓长。
1.5举弓教学要点、重点难点、易犯错误与练习方法1.5.1举弓目标:举弓以保持之前姿势1.5.2举弓关键点:手臂上举;不要耸肩;肩部保持在同一高度;检查肩部状态;检查斜方肌的;紧张程度和平衡。
1.5.3举弓高度:取决于开弓方法、准星、弦对齐、靶心高度。
1.5.4举弓检查:身体定位完成后闭眼;举弓时闭眼;举弓结束时睁开眼睛。
1.6.预拉教学要点、重点难点、易犯错误与练习方法1.6.1预拉目标:为了便于在正确/对齐的情况下,精确重复地完成开弓动作。
1.6.2预拉原则:预先身体对齐=肩部在臀部和脚的正上方;预先对齐。
1.6.3预拉高度:取决于开弓方法;预拉时、拉满弓后,弦对齐,总是对准黄心。
1.6.4预拉四个重要位置:身体垂直;头部/胸部&身体姿势;拉弦肩;持弓肩/胸部。
1.6.5预拉肩关节预定位:为了更好地利用骨骼结构进行对齐;预拉而不是开满弓。
1.6.6预拉练习:用镜子;在肩上放一支箭;用举弓和预拉;(不是开满弓)代替。
1.6.7预拉检查:长度一致性;身体准备姿势定位后闭眼;举弓和预拉时闭眼;预拉动作结束时睁开眼睛。
1.7开弓教学要点、重点难点、易犯错误与练习方法1.7.1力产生的基本原理(1)放松:来自肩下方的力;轻松的开弓动作。
(2)力的平衡。
(3)相互作用力:运动员的动作在射箭面成一条直线。
1.7.2保持准备姿势拉弓时一直保持准备姿势,头部静止,保持持弓肩在同一高度。
预拉后,持弓肩在开弓时几乎不移动。
持弓肩:由于身体轻微扭转,所以允许持弓肩出现微小变化;寻找“肩部与持弓臂”的对齐和“弓弦间隙”之间的折中。
拉弓时勾弦手腕放松。
开弓时,手指不要弯曲。
1.7.4拉弓勾弦手指力的分布食指25-35%中指40-60%无名指25-35%1.7.5拉弓的方向沿着射箭面,弓弦在眼睛和靶中间,手在同一高度。
不建议开弓时将弓过于升高。
1.7.6拉弓练习自我观察:在镜子前做没有箭的开弓动作弹力带拉弓:后拉弹力带,利用弹力带、弓弦进行对齐1.7.7拉弓速度:开弓结束阶段变慢1.7.8拉弓一致性预拉前保持睁眼;开弓时闭眼;然后睁开眼睛:准星应该在中央,且弓弦已对齐。
箭头与响片的距离相同。
教练先拍照,让射箭运动员评估拉弓动作是过长、相似,还是过短,然后展示照片。
1.8.靠弦教学要点、重点难点、易犯错误与练习方法1.8.1靠位的目标:通过每次固定一致的靠位,保证拉距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