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上午,网络安全先进典型表彰仪式在武汉举行,19名网络安全杰出人才、优秀人才及优秀教师受到表彰。据悉,今年网络安全杰出人才奖励达100万元。
2016年,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的指导下,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网络安全专项基金举行了“网络安全人才奖”、“网络安全优秀教师奖”等评选活动。评选活动经过中央有关部门和院士推荐,组织专家评审,并进行公示,最终评选出网络安全杰出人才1名、优秀人才10名、优秀教师8名,所获奖金为网络安全杰出人才100万元、优秀人才每人50万元、优秀教师每人20万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获评“网络安全杰出人才”;清华大学教授王小云、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总工程师云晓春等获评“网络安全优秀人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建伟、四川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兴蜀等获评“网络安全优秀教师”。
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局长赵泽良说,网络安全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今年的网络安全宣传周首次举办网络安全杰出人才、优秀人才、优秀教师等先进典型表彰活动,是要通过网络安全宣传周的平台建设一个爱护网络人才、培养网络人才的良好格局。(长江日报记者彭学武通讯员林祺高鹏)
网络安全杰出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
为实现网络强国梦而努力
“不谈获奖感言,谈谈愿望……促进加快构成我们国家的网络安全体系,为实现网络强国的中国梦努力。”9月19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荣获“2016年网络安全杰出人才”称号,当主持人让他谈谈自己的获奖感言时,他借此机会说出了毕生的愿望。
196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的沈昌祥,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军队的密码研究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研发。近20年来,沈院士率领团队活跃在众多网络安全战线,大到三峡工程,小到体育彩票防伪系统。2000年前后,他作为二代居民身份证防伪技术的首席专家,坚持使用芯片技术,“最终坚持下来了,事实证明,我的主张经得起历史检验”。
2000年,他联合其他院士上书中南海,建议设立网络安全专业和学科。2001年,武汉大学在全国招收了第一批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生。2007年教育部成立“信息安全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他担任首届主任,组织申报一级学科。2010年,国家增选一级学科,沈昌祥连夜组织编写组逐字逐句讨论修改。2015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网络空间安全”为一级学科。
9月19日,沈昌祥在采访中表示,以他自身的成长经历,建议网络安全应该从娃娃抓起,培养网络安全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76岁的沈昌祥院士,在计算机信息和网络安全方面,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奖十多项。
沈昌祥院士的科研成果在信息处理和安全技术上有重大创造性,多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全国全军广泛应用,取得十分显著效益,使我国信息安全保密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网络安全和科技创新、咨询论证和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记者贺亮)
网络安全优秀人才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王小云:
解码女天才设计中国密码算法标准
清华大学教授王小云破解了包括MD5、SHA-1在内的5个国际通用的Hash函数算法,动摇了Hash函数设计的理论根基,震惊了整个密码界。她提出的针对Hash函数碰撞攻击的模差分攻击方法被写入三部密码学专著,成为二十世纪以来密码分析史上的三大事件之一。
王小云对两大用于数字签名的经典Hash(MD5和SHA-1)的成功破解,导致标准制定者美国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不得不提前弃用SHA-1,2007年NIST向全球征集新的国际标准密码算法,王小云放弃这个机会,转而设计国内的密码算法标准。时至今日,王小云仍为自己的选择而自豪。由她主持设计的我国Hash函数标准算法SM3已被纳入我国22个重要行业规范中,广泛应用于金融系统、通信系统、国家电网系统、电子认证、医疗保健系统等,为我国信息安全技术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今年50岁的王小云,仍会通宵待在实验室,与学生一道反复钻研。王小云说自己对密码学就是有这疯狂的劲头。(记者柯立)
云晓春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供图
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
总工程师云晓春:
带队研制国家互联网安全应急平台
今年45岁的工信部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云晓春教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说,保证网络信息安全是自己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
最让云晓春教授看重的,是他与团队共同研制的“国家互联网安全应急平台”。该平台能对网络进行实时监测,“简单地说,有了这个,就使我国初步具备对国家级网络安全事件的技术保障能力,相当于给我国的国家级网络空间训练了一支常驻军。”
目前,网络空间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大战略空间,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不过,我国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正在显著提升。以“国家互联网安全应急平台”为例,随着近年来持续不断的升级完善,该平台已经成为国家网络安全管理的核心基础支撑,在党的十八大、“9·3”阅兵等国家重大活动的网络安全保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记者张弛)
段海新本人供图
清华大学网络科学与网络空间研究院研究员段海新:
播撒网络安全实践的火种
“蓝莲花”战队成立后,参加过多个国家和地区的CTF(CaptureTheFlag)形式的对抗赛,多次入围决赛;竞争最激烈的比赛还是美国的DEFCONCTF,这是世界最高水平的安全攻防对抗赛,2016年8月,“蓝莲花”和上海交大的0ops组成了B10op联队,获得了大赛亚军,创造出中国战队历史最好成绩。
“‘蓝莲花’就像是一颗种子或者一个火种,”段海新说,它促进了国内安全攻防竞赛的发展,提高了许多学生的网络安全实践能力。(记者谭德磊)
荆继武本人供图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总工程师荆继武:
筹划推进我国网络可信体系建设
目前荆继武和一批国内顶尖的网络安全专家一起,在国家网信办的带领下,筹划推进网络可信体系建设。建立网络可信体系是他目前最大的心愿:两年内国家出台引导性的可信建设战略,再过两三年,实现一些大型网站的试点,逐步纳入国家可信管理体系,到六年左右时这个体系初具雏形。(记者翟兰兰)
季新生本人供图
国家信息技术科研“一等功臣”
去年8月,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信息技术研究所季新生教授获授一等功。在网络安全领域奋战二十余年,他见证并参与了我国通信技术崛起发展的壮丽篇章。国产首台大型程控交换机“04机”,业界首套全IP移动通信系统,他带领的科研团队屡屡“刷新”我国通信领域科研成果。
进入通信技术科研领域25年来,季新生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国家及国防发明专利17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三等功4次。
荣光的背后,是不断创新的自励与无数次迎难攻坚。“要把走新路试新招当成一种习惯,不走跟在他人后面轻轻松松仿制的道路。”季新生说。
这一点,从季新生的重大科研成果中可见一斑。从参加研制国产首台大型程控交换机“04机”到率队攻关业界首套全IP移动通信系统,从计费软件、信令协议到通信网络安全,其科研课题始终在不断拓展和跨越学术研究领域。
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的带头人和国家“2011”计划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移动通信安全方向的首席科学家,季新生目前主要致力于开展具备内生安全能力的5G网络架构研究,期望能为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网络安全作出新的贡献。(记者舒翔宇)
肖新光本人供图
哈尔滨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肖新光:
与病毒作战是爱国和正义
在刚刚结束的G20杭州峰会上,由哈尔滨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120多名工程师组成的技术支撑团队,成为G20峰会期间网络安保的重要力量。
这家诞生于2000年的民营企业何以在短短16年间就成为业内翘楚?“安天”的破茧化蝶,正是源于肖新光这位掌舵人的“家国情怀”。
1994年,肖新光还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工程系一名大二学生,本来理想是从事国防和航天事业的他,因为帮助老师杀毒而改变了人生方向:“计算机病毒是我一生的敌人。”
为何会选择网络安全威胁检测作为终生事业?肖新光给了一个极具情怀的回答:因为网络安全是一个可以集中技术信仰和美好理想的领域,它融合了爱国主义、正义力量、对技术孜孜以求和对用户的关怀等,没有哪一个领域有这样的魅力。
对于未来,肖新光表示,传统威胁正在向高级威胁进化,关键基础设施、智慧城市等领域将是攻击的重点目标。“威胁蔓延到哪里,安天就会把防线构筑在哪里,这是我们的使命征程。”(记者王恺凝)
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范渊:
G20杭州峰会击退3000万次网络攻击
安恒信息连续两次入选全球网络安全500强。从2007年国内第一套网站漏洞扫描器发布并用于奥运安保,到2014年在国内率先推出大数据安全态势感知平台——风暴中心,安恒信息每年至少发布一款包括大数据态势感知、通报预警平台、密盾、攻防实验室、情报分析、云防御等创新型产品。
目前安恒信息服务的客户领域,涵盖金融、运营商、医疗、政府、公安、能源、等级保护测评机构等。记者在其官网看到,武汉网信办、人社局等部门均是安恒信息的客户。
范渊告诉记者,在本次网络安全宣传周上,安恒信息将和包括武汉高校在内的8所国内顶级高校签订人才培养计划和实践计划,为网信产业的健康发展推选出更多优秀的网络安全人才,每年预计输出近千名安全专业人才。(记者张隽玮)
顾坚公安部供图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巡视员顾坚:
填补公安网络侦查技术手段空白
荣获个人一、二、三等功,两次全国公安科学技术突出贡献提名奖,研制网侦装备填补国内空白……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巡视员顾坚表示,网络安全既关系国家安全,也越来越多关系到老百姓、每个网民的切身利益和安全。
参加公安工作以来,顾坚一直在一线参与公安机关网络侦查装备的研发工作,作为“网络犯罪侦查专用设备”的主要研制者,顾坚在业务需求调研、系统整体规划、技术路线制定、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起了关键作用,填补了我国公安机关网络侦查工作技术手段的空白。
在顾坚眼里,国家的网络安全事业,全民都应该参与,而网络安全宣传周是一次很好的宣教科普机会,有助于提升全民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也有助于国家信息安全事业的发展。(记者明凌翔)
郑文彬本人供图
奇虎科技有限公司核心安全事业部总经理郑文彬:
19岁起带出500人安全团队
驱动神童、网络奇才、最早揪出“熊猫烧香”的人、在多次全球性黑客大赛上攻破难题让世界刮目相看、获得本次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优秀人才奖……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让郑文彬充满了神秘色彩。
2006年底,郑文彬接受360邀请来到北京的时候只有19岁,网络安全市场才刚刚起步。出于兴趣,十年摸索至今,带出一个500人的团队,郑文彬的身上看不出丝毫倦感。现在,他的安全团队已经构建起一套自动化的病毒处理系统,大多数的病毒检测、分析和处理都能靠这套系统解决。
郑文彬说,由于自己是做网络安全的,所以在生活中也会犯一些“职业病”,看到家人发微博,会提醒少发个人照片和桌面截图,因为这些都是黑客获得目标信息的主要途径。
郑文彬说,过去的网络安全问题顶多是信息泄露,但是,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如果医疗设备或是家电被黑客攻击,就可能威胁人的生命安全,假如黑客操纵信号灯,就会造成交通事故,假如入侵发电站,就会导致城市电路瘫痪。
“作为20万网络安全从业者之一,我感到队伍还远远不够。”郑文彬说,我国网络安全人才本科、硕士、博士加在一起只有8000人左右,而全国网民有7亿多人,希望国家出台具体措施和政策,激励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的成长。(记者翟兰兰)
网络安全优秀教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刘建伟:
让空间信息网络数据可靠传输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主要任务就是站好三尺讲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刘建伟说,教师是他从小的梦想,也是他心中最为神圣的职业。
十年的北航教学生涯,刘建伟可谓硕果累累。他主讲的《信息网络安全》成为北航的本科生精品课程,《密码的奥秘》获评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015年,刘建伟获得北京教学名师奖,这是他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获得的最高荣誉,也是他最为看重的一项荣誉。
对于我国目前的网络安全现状,刘建伟认为,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去解决和防范,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这方面在国际上还是处于劣势,毕竟计算机软硬件都是外国的。”(记者刘海锋)
祝跃飞本人供图
信息工程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祝跃飞:
主持设计我国首个公钥密码标准
今年54岁的祝跃飞教授,长期从事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讲“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网络安全协议设计与分析”等课程。作为主要设计者,设计的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SM2,是我国第一个公钥密码标准,目前已成为国家商用密码标准,获得广泛应用。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祝跃飞深感信息的安全存储、安全传输和安全处理日益重要。网络安全就是要确保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网络系统能够连续、可靠、正常的运行,提供不中断的服务,其本质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
网络安全受威胁时,于个人来说,意味着个人隐私、个人财产会受到侵害,进而人权、人身自由也会受到侵犯;对于城市来说,互联网连接着城市的水电系统、金融证券、交通运输等重大基础设施,深入渗透到了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安全受到威胁就意味着城市稳定受到危害;对于国家来说,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亚于国土安全,在目前信息化条件下,发动一场战争往往是由网络战争为起点的,没有国家的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的长治久安。
网络安全建设对于维护个人、城市、国家的健康运行都具有重大意义,秉承着这样的信念,祝跃飞始终未曾停下深入研究的步伐,并不断培养新的科研人才。本次来到全国网络安全宣传周,祝跃飞也想就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网络空间拟态安全防御理论与技术进行交流探讨。(记者舒翔宇)
四川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兴蜀:
云计算安全国家标准的探路者
发布《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指南》国家标准,填补国内云计算安全标准领域空白,在男性学者居多的计算机研究领域,陈兴蜀巾帼不让须眉。
“像金融、医疗等行业的云端储存着大量普通市民的个人基本数据,如果云端得不到有效的安全保障,那么这些数据就有可能被窃取并泄露。”陈兴蜀说,《云计算服务安全指南》标准的目标就是指导政府部门在云计算服务的生命周期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保障数据和业务的安全,安全地使用云计算服务。(记者陶盼)
崔宝江本人供图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崔宝江:
带出网络攻防竞技世界强队
在中国高校白帽黑客圈里,北京邮电大学“天枢战队”具备很高的知名度,作为该战队的组建者和指导教师,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崔宝江带领这支队伍不断取得突破。近一两年,国内的网络安全竞赛团队在国际知名的网络攻防竞技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获得多项一等奖。
然而,如潮的正面评价和出色的网络对战成绩,并没有让崔宝江沾沾自喜,反倒是国内网络安全技术水平暴露出的种种漏洞,让他感受到切肤之痛。“被动就要挨打,中国网络安全技术水平提升刻不容缓。”
不过,需要清醒认识的是,少数团队水平的提升,短期内仍然难以提升国家网络安全整体水平落后的局面。从斯诺登事件陆续暴露的信息表明,目前我国的网络安全水平仍然处于被动、低效和防护能力薄弱的状态,国家整体的网络安全技术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关键技术甚至存在代差,我国网络安全技术水平的提升之路仍然任重道远。(记者刘海锋)
胡予濮本人供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保密研究所所长胡予濮:
深夜灵光乍现攻破密码领域难题
5月8日,奥地利维也纳,欧洲密码学年会在这里举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保密研究所所长胡予濮向全世界400多位同行宣读了他的论文。他的论文《GGH映射的密码分析》,攻破了密码学界著名的“GGH密码映射方案”。胡予濮证明了“GGH密码映射方案”的安全性原理并不存在,绝大多数应用也不成立。
胡予濮介绍,在传统观念中,人们认为,不事先进行秘密共享,是无法进行保密通信的。但现代密码学用数学方法实现了无需交互就可以在公开信道上共享密钥,但仅限于两方和三方。如何将这一机制扩展至四方乃至多方,一直是现代密码学遗留下来没有解决的公开问题。
在2013年的欧密会上,时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博士生萨吉·杰瑞格,以及IBM研究员克雷格·金特里和塞·哈勒维,共同提交了一篇论文,解决了这一公开难题。他们的方案被称为“GGH映射”。
“GGH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密码原语,就像是地基。我的成果就是证明了地基存在隐患和问题。”胡予濮介绍。
攻破“GGH密码映射方案”,被胡予濮认为是自身最大的学术成就,也被学界广泛认可。(记者康鹏)
黄永峰本人供图
清华大学电子系教授黄永峰:
研发多个版本网络流媒体隐藏通信工具
信息隐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信息安全技术,是目前加密技术的有力补充。目前,网络流媒体隐蔽通信主要采用信息隐藏技术、以网络流媒体为载体,实现机密信息的交互式、实时的隐蔽传输。
2004年,清华大学黄永峰教授开始涉及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当时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主要是采样图像或音视频文件作为隐藏载体,基本上没有基于网络流媒体的信息隐藏研究成果。
“我提出在低速率的压缩语音中隐藏信息,并以VoIP(VoiceoverIP)网络流媒体为载体来实现隐蔽通信工具时,很多同行表示难以理解。”黄永峰说,他选择当前广泛应用的ITUG.723.1语音编码为载体,研究在压缩语音下的隐藏方法。
通过10年来的潜心研究,黄永峰的研究团队建立了压缩域下的隐藏新方向:分别以ITUG.723.1、ITUG.729A和iLBC等多种压缩语音编码为载体,发明了一系列的信息隐藏算法;并采样这些算法、以团队研究提出的多维隐藏空间模型为理论基础,研发了多个版本的VoIP隐蔽通信工具。
邱卫东记者贾雪梅摄
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工程学院教授邱卫东:
做一等学问必先砥砺一等人品
资深金庸粉、信息安全研究专家邱卫东教授崇尚郭靖的“大侠”风范,并以此为榜样激励自己在科研中“做一等学问,必先砥砺一等人品”。在密码学、信息安全等领域低调耕耘20多年,他做出了多项创新突破。
接受记者访谈时,邱卫东表示:对我来说,我所做的研究一是要保护百姓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二是为国家信息安全服务,攻克技术难关,让我们的技术不落后于别人。真正有才华的网络技术人士要做到德才兼备,才能去做正确的事情。
谈及美国大片《谍影重重5》中的智能视频分析等技术,邱卫东称我们也在研究,希望能应用于银行、公安、金融等领域。比如,出了交通事故,目前还是靠人工翻看监控视频,如果应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通过对视频录像的异常部分打上标签并进行浓缩等技术处理,就能很快找到想要的监控部分,大大提高效率。作为科研人员,研究成果必须能够落地,要真正能够服务于社会和百姓,推动社会进步,这是我们的价值所在。
关于武汉正在建设“智慧城市”,邱卫东建议,针对智慧城市未来信息安全发展,应注重以下几点:可持续发展与信息安全的自主可控;顶层设计与信息安全规划须围绕智慧城市特点着重构建;应制定定制化的安全解决方案,政府与信息安全机构和部门需紧密结合。(记者贾雪梅)
刘吉强记者何晓刚摄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吉强:
培养的信息安全人才供不应求
“我从小到大特别痴迷数学。数学成绩几乎都是学校或班里的第一名。”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吉强说,自己是名副其实的“学霸”。
1999年7月,博士毕业的刘吉强到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任教。2001年参与了北京交通大学信息安全体系研究中心的建立,并留在中心工作。2011年,刘吉强作为北交大主要完成人之一参与研究的项目“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可信网络终端系统”,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目前,信息安全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工作几年后年薪几十万元的很常见。”刘吉强认为,学生的高收入能够体现学院的教育价值,也说明社会对网络安全人才的重视和需求程度越来越大。
“目前网络安全形势严峻,每一个人都应该加强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刘吉强说,至今他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会保持一些良好的网络安全行为习惯。比如:在平时的邮件发送中,他往往会对重要邮件进行汉字加密,这些小细节虽略显麻烦,却体现了他的严谨态度和安全保密意识。“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长江日报记者明凌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