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向来被视为佛教圣物。据说只有真正有修为的人,火化后才有舍利子。在一堆灰白的骨灰中间,玻璃珠一般的舍利子散发出晶莹剔透的佛性之光,仿佛是在向世人昭告死者高僧大德的身份。
但是,基于把舍利子当作佛法修为试金石的认知,却产生了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对世人很有影响的高僧大德,若死后烧不出舍利,人们便会怀疑其修为、德行,甚至会有很多无中生有的风言风语传出;而不管一个人修为如何,只要死后能烧出舍利子,那便是真正的大师。
但是,舍利子真如传言般是真修行的证物吗?舍利子真的有无上法力能加持你吗?
舍利是梵语Sarira的音译,也有译作“设利罗”,在印度指的是尸体或身骨,或曰“灵骨”。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曾指出:“舍利就是遗体,但这个称一般只用于佛和有德行的出家人的遗体。”所以,最初的舍利子是指修行人火化后所剩下的骨头。
关于彩色玻璃珠一般的舍利子产生的原因,有人认为是长期吃素的结果,也有人认为是体内结石所化,但是这都被证明不靠谱。还有一种说法是随葬的随身物,例如珍珠、玛瑙、水晶等,在火化时与人体骨骼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
科学家曾对舍利子做过分析,检测出舍利子是一种骨质结晶物,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钙、磷、硅等元素。在条件具足的条件下,人人都能被烧出舍利子,与修为无关。
由于形成的条件极为严格,彩色玻璃珠般的舍利子却是极为少见。但是如果你坚持认为只有彩色玻璃珠一样的才能叫舍利子,或者是代表了修为的高深,那你让佛祖怎么办?毕竟目前确认为真的佛舍利都是骨质的。
所以,如果按照火化后的所剩的骨头作为舍利的标准,那么实际上舍利子并非不常见。
第一,中国自古提倡土葬,火葬是中国近代才被广泛使用的。而佛教则一直提倡火葬,所以中国古人如果不是出家,死后尸体都不会火化,更不会有所谓火化后的骨头了。
第二,火化的温度问题。释迦牟尼佛之所以烧出了“八斛四斗”舍利,是因为当时条件所限,自然燃烧产生的温度不够高,所以骨头不容易烧碎。现代人死后都是送去火葬场火化,火葬场的高温足以把人类的骨头烧成灰,而法师死后一般是不会送去火葬场火化的。
第三,心理作用。普通人就算在火葬场火化后有剩下了骨头,我们也不会觉得这是舍利子,反而会觉得火葬场的技术有问题。而高僧大德死后,人们对他有相应的期望,所以会在骨灰中仔细找烧剩的舍利。
值得。
舍利子并不具有什么神奇的利益和好处,但是佛教供奉舍利的原因之一是佛或高僧大德生前慈悲智慧、利益众生,因而圆寂后如有舍利,必然受到信众崇敬、供奉,是一种“追远”的表现。这就像普通人通过具有纪念意义的遗物,怀念逝去的亲人一样。
而但是你不能因此认为把舍利子当作圣物来供奉的行为是迷信。大名鼎鼎的都灵裹尸布你应该听说过吧?基督教徒把其当作最神圣的圣物,但是说回来也就是裹尸体的破布而已。
对于佛弟子来说,舍利子寄托了对逝去的高僧大德的思念,从而激励我们学习高僧大德的发心、德性与修为,让自己持之以恒的精进修行。
对于那些认为舍利子具有种种神奇功效,祈愿供养舍利子来让自己升官发财永保富贵好运连连的,就算了吧。
舍利子确实跟高僧大德有种神秘的联系,但不是因为他是高僧大德,所以烧出舍利子;而是因为烧出了舍利子,我们能够以此寄托对高僧大德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