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西法师辅导讲记——《入行论》第29课及思考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圣者寂天菩萨所造的《入菩萨行论》。《入菩萨行论》通过十品的内容,为后学弟子介绍了如何趣入菩萨行、成就菩萨行的殊胜窍诀。按照华智仁波切的科判,前面三品是“未生者令生”:怎样生起菩提心;四五六中间三品是“已生令不退”:生起之后怎么样不退失;七品以后是“不退而增上”:在不退的基础上,如何让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辗转增长渐至圆满;最后一品是把所有善根为利益众生而回向。我们现在学习的是前三品,也就是未生者令生的殊胜内容。前面两品已经学完,今天开始学习第三品内容——受持菩提心。本品是先通过前行将自己的心修好之后,再真实地受持菩提心——从内心发起殊胜菩提心,然后通过仪轨受持菩萨戒。第三品讲了受戒的前行、后行,但最关键的精要内容是正行部分:受持菩萨戒,所以把“受持菩提心”作为本品的品名。

现在讲第五个科判——随喜。修持自心、让自相续清净这个内容分了八个科判,前面讲完了四个科判,今天讲第五个。随喜在字面上是随和喜,“随”是跟随一切众生和圣者的善业和福德;“喜”就是欢喜,跟随凡夫和圣者的善根以及由此而来的殊胜安乐而产生欢喜心。

随喜一词不一定用在善法上,跟随恶业而生欢喜也是一种随喜。忏罪文中有:我们忏悔往昔自造、教他造、随喜他造的恶业。我们如果跟随别人的善业而生欢喜,这是一种善法和修行方式;如果跟随别人的恶业而生欢喜,本体即是一种恶业和烦恼心,是产生恶行的因。此处随喜是指跟随善业、安乐而生欢喜。跟随恶业、恶行或者跟随别人的痛苦而生欢喜、幸灾乐祸之类,不属于这个随喜。

随喜是一种心法,我们随喜功德或随喜别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身语表示,但主要还是以心安立,因为它是一种内在的欢喜心。如果我们能够跟随别人的善业而产生欢喜,根本没有嫉妒的烦恼,就是真正的随喜。有时我们看到别人修善法自己做不到,或看到别人的功德自己没有,很自然地产生出嫉妒心。嫉妒一方面是自己不如人,另一方面是自己没做这个善根,看到别人做心中很不舒服。嫉妒本身是一种烦恼,是五毒:贪、嗔、痴、嫉妒、骄傲之一。佛在经典中说,任何一种五毒都能让自己堕恶趣。所以我们对随喜的修法不是听一听、了解一下就可以,而是需要在清楚了知之后,真正去实践和修行。

随喜一方面可以对治嫉妒的烦恼(对他人的善业和安乐真实生起欢喜的时候,这里面是没有嫉妒的),另一方面可以断除相续中的烦恼;还有一个方面是可以让我们无勤获得功德。佛陀在经典中说,如果见到别人做善法时自己由衷地生起欢喜心,那么自己无勤可以获得与彼同等的功德,因此这是一种无勤获得善根的方法。随喜的本体是远离了嫉妒的一种善法,善根主要是从内心安立,如果自己能够诚心随喜别人的善法、福德、安乐的话,自己也随应地修持了这种善法,也能相应地获得如是的功德。这大概就是它的原理。

听到此处我们马上要问:既然随喜可以无勤地获得善根,那么我们随喜一般世间人的善根,同时也随喜佛菩萨的善根,这些无勤获得的善根有没有差别?实际上是有差别的。并不是所有的善根功德我都能够获得,这里面有所区分。假如我们一随喜就能够完全获得所随喜对境的功德,那么我们随喜释迦佛的善根、文殊菩萨的善根、十方诸佛的善根等等,随喜之后就能够获得如是的功德,那我们的功德很快圆满了,应该马上无勤成佛了。事实上并非如此,一方面所随喜的对境有很多种,另一方面能随喜者——我们自己,在随喜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完全获得对方同等的善根,还需要观察。

上师在讲记中提到,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分析:如果我们所随喜对境的境界不如我,比如说他的发心微小,那我在随喜时所获得的善根可能超过他。比如对方做了一件放生的善事,他放了五斤鱼,我看到或听到后很欢喜,产生了随喜心。我自己的发心是通过菩提心或者空性正见摄受的,境界比他高,那我随喜获得的功德反而超过他。如果我随喜对境的境界和我差不多,通过同样的观察,随喜就获得同等的善根。第三种情况:如果我随喜的对境境界比我高,这时我就获得和自己境界相应的善根,就是说我随喜对方的时候,我只相应地获得和我自己水平同等的善根,不能够完全获得对方的善根。比如说对方是佛菩萨,他们正在做广大的利生事业,我们看到之后没有一点嫉妒,真心诚意地随喜。这时我们能够获得善根,但只是对应自己的境界而获得相应的善根。

还有一种情况,上师在讲记中提到,有些人可能是显现上随喜修得太好,听到或看到别人在修善法,就说你们做就可以了,我不用做,只要随喜就行了,我一随喜就获得和你们一样的善根。有些人经常有这样的语言或行为,实际上这种想法值得观察。一方面随喜是调伏我们内心的一种殊胜修法。我们以前再再提到过,佛法所有的修持全是调伏自己的心,绝对不会有任何取巧的方法。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就可以获得某种善根,这样的修法可以说完全没有。因为投机取巧不符合真实的善道,实际上取巧的心相应于懒散或懒惰,自己不愿意去做,找一个借口,想很容易、很取巧地获得这个善根功德,实际上是难以获得的,因为发心不正,怎么可能得到清净的善根呢?也许你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点随喜的心,但夹杂着取巧的动机,不一定能获得这么大的功德。

我们在修随喜的时候要避免落入这个误区。上师在讲记当中也提到,不要来假的随喜。有些人看到别人修善法,内心非常不舒服,但还口是心非地说:“随喜、随喜。”这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在修持佛法的时候,我们要通过学修佛法调整自己的心,逐渐让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把自己的心调整到善法上,从虚伪的状态调整到真实的状态,这个是最重要的,也是我们修学随喜的一种殊胜作用。

当然此处是说我们应该如何随喜,那具体到底应该如何修呢?虽然我们不应该生嫉妒,但是我们没有通过修行佛法的话(有些人天生嫉妒心不是很强,有些人嫉妒心很强,有些人不是特别强也不是没有。)大多数人很容易有意无意地产生嫉妒心。这怎么办呢?当看到别人、尤其是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修某种善法、或者得到某种快乐的时候,不需要人劝自己马上就产生嫉妒心,很难产生随喜心。针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因此必须要通过修持对治嫉妒的专门修法,让自己生起欢喜心。这个问题在后面会专门讲到,怎样让我们内心生起欢喜,此处就略过,到时候我们会专门学习对治嫉妒的修法。总而言之,关于随喜要了知的主要问题就是这些。

前面是简单介绍一下随喜的意义,下面我们开始看科判:

辛五(随喜)分二:一、随喜世间善;二、随喜出世善。

所有的善法可以分为世间善根和出世间善根。世间善根可以获得世间安乐,出世间善根可以获得出世间解脱的安乐,世间善和出世间善分别可以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安乐,所以这两个方面都要随喜。

首先讲第一、随喜世间善。颂词是:

心乐而随喜,一切众有情,

息苦诸善行,得乐诸福报。

“心乐而随喜”:就是说我们看到了别人的善根,应该很高兴地产生欢喜心。随喜谁的善根呢?颂词说“一切众有情”。“一切众有情”这个词很重要,我们看多了有时会忽略。我们看到自己欢喜的人得到福报或修善法时很容易产生随喜心,但看到自己不欢喜的人就很难产生欢喜心。此处颂词说的是“一切众有情”,就是不加简别的所有众生。我们要切实地去行持这种平等、不偏袒的随喜,基础是一定要把平等心修好,就是修好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中的舍无量心。如果能够把舍心修圆满,我们自然而然就不会有任何的偏袒,不会对亲友和怨敌有偏颇的心态。但是我们刚刚处于入门阶段,还有很多菩萨行我们做不到。因此首先我们要了知,了知之后,我们就能够看出自己的心和颂词标准之间的差距,知道差距之后,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目标,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逐渐向目标靠近。此处所随喜的范围非常广:一切众生,不单单是人,还有天人、阿修罗(这里不包括圣者,圣者的功德在后面说)还有旁生,旁生也有可能做善行,以及地狱有情。当然地狱有情做善法的几乎没有,如果有的话,我们也随喜。饿鬼当中也有一些心善的饿鬼、修福报的饿鬼,所以这里随喜的对境是一切众有情。

那么随喜什么呢?“息苦诸善行,得乐诸福报。”主要是离苦得乐,离苦得乐有因和果的差别。善行是因,如果要息灭痛苦必须要修善行,通过修善行而断除恶业,断除了恶业才能够息灭痛苦,所以善行是息苦的因。“得乐诸福报”:福报是果。得到福报的因是什么?也是善行。众生如果要离苦得乐,都要通过修善法才能成办,所以此处说一切有情离苦得乐全都是因为善行而获得。

我们对于众生现在所行持的种种善行都要随喜,比如说我们在媒体、电视、网络上看到了令人感动的好人好事,我们看到之后当然要随喜。因为这种善行按因果的规律来看,不会空耗,可以帮助行善的人息苦得乐,符合颂词所讲的随喜的对境,对于诸如此类的善行我们要随喜。

善行的果,就是息苦和得福报。比如看到某个众生开始很苦,通过治疗或者其他方式从痛苦中脱离了,我们见他脱苦了我们要随喜。看到这个众生拥有了福报,拥有了世间的快乐,我们也要随喜。

此处我们讲随喜世间的善法。我们学佛学到一定的时候,会产生一种轻视世间人的想法,觉得世间人做的善法既没有菩提心也没有出离心,这样的善法是不是不值得随喜?不是这样的。发了菩提心固然好,但是世间人能够产生善念做一些善事,不论对他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是有利的。作为一个菩萨,看到这些善因善果的时候,同样应该生起欢喜。虽然世间人的因缘不足够,不能够真正像一些修行者一样,以出离心菩提心摄受善法,但是他能够修善法,就能够得到安乐,这也是菩萨乐于见到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无差别地随喜世间的诸多善根。

下面讲第二、随喜出世善。出世间的善根包括了已经出世的圣者的善根,以及正在修出世间善根的修行人相续当中的善根。里面又分两种:随喜小乘的善行和随喜大乘的善行。

首先是随喜小乘的善行:

随喜积善行,彼为菩提因。

随喜众有情,实脱轮回苦。

颂词的前两句主要是对小乘因的善行做随喜。“随喜积善行,彼为菩提因”:菩提是觉悟的意思,不仅佛有觉悟,小乘声闻缘觉也有觉悟。佛经当中经常提到三菩提:第一种是声闻菩提,就是声闻的觉悟;第二种是缘觉菩提,就是独觉的觉悟;第三种是佛菩提,是佛陀究竟的觉悟。菩提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指佛的究竟菩提,但是此处提到的菩提,主要是指小乘声闻和独觉的觉悟。我们要随喜小乘行者所积累的善行。

要成为一个小乘行者,前提是首先必须要生起出离心,对整个轮回产生厌离,很想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为了远离轮回而发起求解脱的心,这种心就叫出离心。小乘所有解脱的善根都是从出离心的基础上生起的。为了出离轮回守持清净的戒律,为了出离轮回修持人我空性,所有这些修法都可以成为小乘菩提的因。

现在很多人不愿意提小乘大乘的名字,怕有一种不恭敬,所以提南传如何,北传如何,藏传如何。实际上佛经中是直接出现了小乘大乘这个词语的。当然有的时候在不同的场合,我们讲南传修行者也没什么不对,但是小乘的说法必定是从佛经当中出来的,所以我们也不用害怕:这样的说法是不是大乘行者自己编的?贬低小乘等等,实际上在佛经中佛陀是直接这样说的。

修持了正确的因,就一定会有正确的果。我们修法的时候,一方面要修持正确的因,另一方面要让正确的因不出现违缘。就像播种、种庄稼一样,首先要选一个良种,选好之后要遣除各种违缘:不能让苗芽受到霜冻、冰雹等等危害,要采取防护措施,佛教术语叫做具因、无障。任何一个法如果它的因具足了,没有障碍,就一定会结果。我们修行善法也是这样,如果因是正因,而且没有障碍,这个因一定会结果。前面说到“彼为菩提因”,这些小乘行者的因已经圆满了,如果没有障碍的话,就一定会结果。结的什么果呢因为他所修持的因是离开轮回的因,所以果一定是离开轮回的果。第二句说“随喜众有情,实脱轮回苦”。我们要随喜一切有情,真实脱离轮回的痛苦。从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些痛苦当中脱离,获得阿罗汉果位,这就是小乘的修法。当然小乘断障的问题、境界问题就比较大了,要讲得是个专题,此处只是讲它的因果,至于细分的问题、断证的问题,有可能在智慧品中提到,到时候我们再做分析。

下面一段讲随喜大乘的因果。

随喜佛菩提,佛子地诸果,

亦复乐随喜,能与有情乐,

发心福善海,及诸饶益行。

此处讲解的次第是先讲大乘的果,再讲大乘的因。前面一段首先讲小乘的因,再讲小乘的果。

第一句“随喜佛菩提,佛子地诸果”,是对大乘善行果的随喜。佛菩提,就是究竟的菩提,获得究竟的觉悟,称之为佛陀。佛陀对一切所知没有任何不了知的地方,是大乘的无学地和究竟的果位。首先我们随喜佛陀的觉悟。大乘的有学地是指“佛子地诸果”,佛子是指菩萨,菩萨地是从一地到十地圣者果位,菩萨从一地到十地之间分别由浅至深,由少至多都会有所证悟,断除相应的障碍,这是修行菩萨地所获得的果位,这方面我们也要随喜。这是从严格意义上说,如果不太严格的话,可以把资粮道加行道放进来。总之我们要随喜佛的菩提和菩萨的诸果。

“及诸饶益行”:发了菩提心后,菩萨会做利益众生的善行: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这就是行菩提心,六种能够成佛、能够利益众生的行为。对这些能为众生带来安乐的行为我们也要随喜。

下面讲第六个:

辛六、请转法轮: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苦惑迷众,燃亮正法灯。

请转法轮也是积累善根、净化相续的一种殊胜方便。佛陀如果不出现在世间,不转法轮的话,我们连三宝的名字都无法听到,正是因为佛在世间转了法轮,才给世间带来了正法的光明,我们因而知道了三宝,知道了取舍之道,知道要修行,知道了本性,这些都是通过佛转法轮的恩德才获得的。所以在殊胜的大乘论典中,赞叹佛最殊胜的事业时,没有去赞美佛具有三十二妙相,法相相当庄严,超过当时所有人的相貌;也没有赞叹佛具足很大的神通,可以怎么样撼山动地,可以帮助众生从疾病当中脱离;也没有赞叹佛的弟子很多,包括很多大施主和国王,而是从佛转法轮方面赞叹了佛陀的稀有功德。如果佛不出世,如果佛出世之后不转法轮,众生就无法了知修行之道,没办法从迷惑和烦恼中脱离,所以说最稀有的就是佛讲了法,告诉了众生调伏烦恼的方法,很多众生依靠这个方法调伏了自心,走向了解脱。佛涅槃之后,正法留在世间,一代一代地传承,一代一代地修学。现在我们有幸坐在这里讲闻佛法,也是因为佛转了法轮的恩德,因此我们要请佛转法轮。

佛陀当年为了得到正法,为了得到一个偈颂,甚至为了半个偈颂,可以舍弃自己所有的财富乃至生命,佛求法是通过如此殷重的心去求的,通过这样一种殷重的心去求的法,对他的相续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我们在求法的时候太过于随便,会觉得这个法太容易:是不是和世间的知识一样?有时还不如世间的知识。我们就不会珍惜,不珍惜的话,正法的价值也会消减的。求法者本人不会重视这个法,也不会去修持。前面说的是当年请佛转法轮的情况,后来请转法轮也用于住世的高僧大德,有些时候因为弟子的恶行,显现上上师暂时有厌离心不想传法了,我们也在上师面前祈请转法轮。

上节课我们提到,度化众生需要两方面的因缘,要成为能化所化,必须要有传法者和听法者的因缘,两种因缘聚合了,传法这个缘起和善根才能够成办。所以只是传法者有传法的能力,听法者没有意乐不想听,或者不知道法的价值,一个人讲一个人闻的情况也不会出现。所以请转法轮,最早是在佛出世的时候,后来也用于传承当中。

请转法轮这一支,总的科判是清净自己的相续,通过请转法轮可以清净自己的相续。以前自己有过舍法罪、谤法罪,或者阻碍别人听法等罪过,经常修持请转法轮,这些罪业可以逐渐得以清净。当然请转法轮本身也是一个很大的善根,可以让自己的心相续得到加持。

我们修这一支的时候,要观想在十方佛面前合掌祈请,对娑婆世界来说,释迦牟尼佛已经趋入涅槃,但是在十方刹土中,还有正在住世的无数佛陀刚刚显现证悟,我们就在诸佛刚刚显现证悟的时候,观想我们拿着法轮等宝物,去祈请诸佛转法轮。世间也有很多菩萨、善知识,因为各种因缘停止转法轮,我们也观想祈请他们转法轮。现在我们就可以一边听一边这样观想。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十方佛”是指所祈请的范围,不是一两尊佛而是十方诸佛。祈请的时候行为是合掌,“诚”是很虔诚的心态。祈请的内容是什么呢?“为苦惑迷众,燃亮正法灯”。为了痛苦迷惑的众生,燃亮正法之灯。众生处于迷惑黑暗当中,如果没有正法,谁能够了知取舍之道?没有正法的牵引谁能够知道本性之道呢?即便我们对照着书本听上师的讲解,有时牵涉到本性问题、空性问题,尚且还不能懂,何况世间中根本就不存在法,不存在法本的时代,我们又通过什么因缘能够了知本性、能够了知心性呢?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没有正法的指引,众生一定是处于愚痴黑暗当中,为了一切众生不入非道、趋入正道,我们祈请十方诸佛,祈请一切善知识,一定要转法轮。

辛七、祈请不涅槃:

若佛欲涅槃,合掌速祈请,

住世无量劫,莫令世间迷。

当年佛陀准备趋入涅槃的时候,有一个铁匠的儿子叫真达,他诚心地祈请佛陀住世,佛陀当时答应他再住世三个月。在传承当中,有的善知识准备涅槃的时候,他的弟子或侍者,也是诚心地祈请他延缓涅槃,这种情况很多。为什么要祈请佛住世呢?因为佛或者传承上师们,哪怕是住世一天,即便不传法,也能够给整个世界带来很多的祥和,给众生带来无穷的利益。我们知道一个圣者住世时,有形无形可以度化很多众生,可以帮助很多众生。既然如此,佛及圣者住世和不住世有很大的差别,因此“若佛欲涅槃”,我们也是于十方佛面前,合掌而劝请,祈请一切十方诸佛“住世无量劫”。在无量劫当中不趋入涅槃,不要让世间处于无知无明状态。这就是祈请不涅槃的修法。

在《极乐愿文大疏》中说,如果我们修行祈请不涅槃,能够消除自己的寿障。当然我们并不是为了消除自己的寿障而去祈请佛不涅槃的,而是它本来就有这个作用。为什么要请佛不涅槃?这里讲得很清楚,如果佛涅槃了,世间会处于迷惑当中,如果佛不涅槃,整个世间就有光明,完全是为了众生的利益着想,才祈求佛、圣者、殊胜的善知识们长久住世,不要入于涅槃的境界当中,所以我们要修行祈请不涅槃的修法。

本课就到这里。

思考题

289、什么叫做随喜?随喜分为哪几种类型?有哪几种说法?

答:所谓随喜,根据《俱舍论》的观点,就是指无有任何嫉妒心,对别人所做的一切善根发自内心地欢喜。

总的来讲,随喜分二类:随喜别人世间随福德分善法的因和享受人天福报的果,随喜诸佛菩萨、罗汉出世间随解脱分善法的因和获得三菩提之果。

有两种说法:1)随喜世间善因善果、随喜出世间解脱因与解脱果。

2)按照有些高僧大德的分法,可以分为下士道的随喜、中士道的随喜、上士道的随喜。

290、别人买福利彩票中奖了,见此情景你应该怎么想?

答:应该发自内心随喜他的福报,希望他以后能中更大的奖,获得更多的财富,不仅得到人天安乐,更希望他获得究竟的佛果。而不能看到他中奖了,就想“我什么时候能中奖啊?我要是能中奖该多好啊!”进而产生嫉妒心。

291、有人认为:“见到别人行善、放生、布施,就算自己什么都不做,一随喜就能得到同等功德。”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如果你实在没有能力,在这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下,见别人行善、放生,而远离嫉妒心,发自内心地真诚随喜,如身体方面眼泪直流、汗毛竖立;语言方面,赞叹别人的功德;心里也不掺杂任何不清净的分别念,而是一种绝对纯洁的欢喜心。这样的话,可以得到同等功德,如乔美仁波切云:“若闻他人行善时,断除嫉妒之恶心,心意真诚作随喜,佛言彼得同等福。”

但是,如果你明明有能力做这些善事,却舍不得用自己的钱,杂有自私自利的烦恼毒药,光是投机取巧地在一旁随喜,希望平白无故捞一份功德,这种随喜有没有功德也不好说。

292、如果真心真意随喜别人的善举,是否能得到同等的功德?为什么?

答:不一定。如果随喜的对境不同,获得的功德也有大小之别。对上等者——佛和菩萨的善根进行随喜,只能获得一部分功德,而不是全部;对中等者诚心随喜,可以获得同等的功德;对下等者随喜,能获得超越他的功德。因此,真心随喜他人的善举,所获的功德也不能一概而论。

293、随喜什么样的善根所得的功德最大?

答:假如随喜的对境是诸佛菩萨或者他们的发心和行为,这个功德无法衡量,远远超过了随喜世间善根和小乘行人的善根。

294、请转法轮的必要性是什么?在哪些情况下应该祈请大德转法轮?

答:众生为无明愚痴所蒙蔽,也为无始恶业所缠缚,一直处于轮回的可怕深渊中,如果没有诸佛菩萨智慧大悲光明的照耀与引导,他们将永无解脱轮回的机会。因此,我们要祈祷十方三世诸佛菩萨,恳请他们转动法轮,燃亮光明法炬,度化为业惑所困的苦难有情。

有许多大修行者,以一些弟子眷属的不如法邪行而心生厌离,或因一生的事业已经圆满,于是不再转法轮。在这种情况下,某些善缘具足的弟子若去恳切祈请,以此因缘这些大德也会继续传法。

THE END
1.双色球买什么中奖率高教你几招双色球买什么中奖率高 教你几招 第一招:结合前人之鉴 该方法乃世界最为经典的双色球制胜法则。先寻找一群彩民,在预测的范围内集中购买、统一分配,中奖几率显著提高,尽管说不能稳重一等奖,但是小奖之类的还是频频出现的,非常给力。 第二招:量力而行https://www.17500.cn/arts/sdetail-11159241.html
2.假如中了1800万彩票,怎么做保持利益最大化来自股财神赵公明假如中了1800万彩票,怎么做保持利益最大化?假如中了1800万彩票,实际上需要扣除20%的税,剩下的1440万才是自己的,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可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一、闭紧嘴巴,说也不说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领奖的时候一定记得戴上面具,万万不可露脸。回家后谁都不要说,包括自己的配偶、父母、子女,并不https://weibo.com/3142233143/OsIMBfvPg
3.买彩票中五百万!你该如何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买彩票中五百万!你该如何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问题补充:答案让你们来答了吧 https://www.haian.com.cn/thread-1460156-2-1.html
4.TowardsDataScience博客中文翻译2020(七百八十九)根据Shopgram 的报告,不同类别的顶级网站现在都在使用 Shopify,以获得其独特的好处。根据统计数据,如今,电子商务占据了全球零售市场 16%的份额,而 Shopify 作为电子商务领域最大的参与者之一,在使用电子商务技术的网站中占据了 20%的份额。 从数据角度来看,Shopify 为所有商店的数据提供了统一的数据结构,因为它们都https://blog.csdn.net/wizardforcel/article/details/142687333
5.管家婆精准资料大全怎么样管家婆精准期期准精选单张彩票最大投注金额不超过20000元。 购买者可在当地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设置的投注站进行投注。投注号码可由投注机随机产生,也可通过投注单将购买者选定的号码输入投注机确定。投注号码经系统确认后打印出的兑奖凭证即为“11选5”电脑体育彩票,交购买者保存。http://www.manmankan.com/kaifu/game/kf2878666/
6.4万字回顾2023电商复盘2024经营风向,藏在这50条洞察里这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事情,而这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事情。对于私域体系的建设来讲,这是一个规则产品,甚至是和消费者的整个数字化生存的习惯相背离,也同样需要长周期大投入。今天淘系把低价作为5场战役的攻坚连,并不是因为他最终要抵达到这里,而是因为只有这件事情是最短平快的争取转型时空成本的机会窗口。https://36kr.com/p/2540161078304901
7.合买彩票“带头大哥”揭秘:不管输赢都有提成一位他的追随者告诉记者,像“长远利益”这样大牌的合买发起人,网站需要花费大价钱才能留住他,因为他能带动数万名彩民在一家网站购买彩票。 而留住这些大牌合买发起人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用最直接的方式——利益。 号称中国最大的彩票代购网站“xx彩票网”的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大牌发起人可以获得等同于彩票站一样的销https://www.yntc8.cn/news/2013012920320.html
8.彩票真的能中五百万吗,你中的最大奖是多少?买彩票这东西吧,就当是乐趣吧,切记不要太认真,不然会走火入魔。有一亲戚之前买双色球,偶然中了个二等奖,到手七八万块钱,那时说实话我们确实羡慕,但羡慕过后还要继续工作生活,养家糊口。而这个亲戚吧自从中了那次奖后,有些入戏太深,一边品尝着中奖的喜悦,另一边后悔自己倍数下少了,利益的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246240640648959979.html
9.中国人短期旅游在日本买彩票中大奖怎么办可以定居吗中国人短期旅游在日本买彩票中大奖怎么办可以定居吗 根据日本相关规定在日本定居需要满足申请人已在日本构筑起了永久的生活基础,且该外国人的定居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的情况,其申请才会被准许。并且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为一般标准,必需持续住在日本达5年以上。 2. 必需https://wenda.so.com/q/1471842224728936
10.德国外长放话:中国捍卫自身利益,德国也会贝尔伯克还提及了在电动汽车产业上与中国的分歧,妄言中国“破坏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并扬言“我们不会容忍其他国家违反国际规则,损害德国和欧洲的产业利益。” 贝尔伯克称,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与中国一样,都会“维护自己的利益”,在经济、气候和安全政策方面,德国将以“尽可能合作,必要时独立”为原则。 德http://m.dldybhq.cn/20241208/146.html
11.4949最快开奖资料4949,警惕虚假彩票陷阱,关于4949彩票的真相与3、合法购买:购买彩票应通过合法渠道,避免参与非法赌博活动。 4、谨慎选择:在选择购买彩票时,应谨慎选择信誉良好的彩票销售机构,避免上当受骗。 5、加强监管:政府应加强对彩票市场的监管,打击非法赌博活动,保护公众利益。 “4949最快开奖资料”等虚假彩票信息是一种严重的社会现象,需要我们共同警惕和打击,公众应提高警https://www.xinbaowujin.com/post/2696.html
12.新澳门最精准正最精准龙门,彩民喜中彩票大奖经济驱动力:参与彩票投注的人群大多出于对经济利益的渴望。 心理诉求:中奖的幻想和追逐财富的心理使许多人乐于购买彩票。 社会效益:彩票销售所产生的资金往往用于社会公益事业,这增强了其社会认同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彩民对彩票的需求不仅限于中奖的期待,更渴望参与感和社交体验。 https://www.sjt12.com/post/6074.html
13.如何计算A股借壳成本?(最全实操版!)(最全实操版!) 1 借壳成本该如何计算? 业务实践中客户经常会问到借壳成本,也有人会有不同的算法,有的认为借壳成本是借壳时的利益流出,诸如支付给对方股权转让款和无偿送还的资产等,也有人认为借壳是壳公司的股票总市值。 个人观点,借壳的成本应该是借壳实现后的合理市值被摊薄的部分,即上市形成的无对价权益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104825016&efid=wHBn5e44VDX1GGrSIa-0Ew
14.警惕虚假彩票陷阱,切勿盲目追求最快开奖的彩票号码财经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彩票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彩票行业牟取非法利益的现象,关键词“494949最快开奖今晚开奖号码”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不法行为,需要我们保持警惕,切勿盲目追求所谓的“最快开奖”。 http://kytechbio.cn/post/1481.html
15.进入?下载体育?电子电竞投注流水,93768时时中彩票最新版亮点,多多28app官方安装下载,英雄联盟买外围哪里买,博万体育黑不黑足球跟单app软件推荐,买足球什么网站最好,特邀注册短信彩金领取37,j9国际站官网,pg电子亡灵大盗大奖视频1777.㏄官方版,泛亚电竞怎么玩,名贯彩票邀请码,电子爆分,外围买球技巧mg再抢银行中奖,大数法则,28049澳门,http://m.yooser.cn/NUM/moa/pmhkQAzatMo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