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亭记》阅读及答案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①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璟兵②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③,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④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⑤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滃然:水盛大的样子。②周师破李璟兵:后周出兵由赵匡胤指挥,进攻南唐,在滁州的清流关大败之。南唐主李璟割地求和。③铲削消磨:削平削灭。④涵煦:滋润化育。⑤刻露:清晰地显露出来。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顾:回头B.升高以望清流之关升:登上

C.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按:察看D.遂书以名其亭焉书:写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B.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C.因为本其山川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散文,融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于一体,以“乐”开篇,以“乐”终结,“乐”贯串始终,景怡人,情动人,理启人。

B.文中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之意。

C.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援引史实,通过写景、议论、记叙,达到突出颂扬赵宋王朝统一天下的功德的写作目的。

D.作者欧阳修时为滁州刺史,是朝廷命官,他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将滁州治理得井然有序,与百姓相处和谐,关系融洽,于是他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共9分)

(1)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答: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3)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

欧阳修《丰乐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13.(3分)A(顾,看)

14.(3分)

B(A、“之于”的.合音;“之乎”的合音。B、都表原因C、于是;依靠D、于是;竟然)

15.(3分)C(重点落在“丰乐”二字上,歌颂宋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16.(9分)(1)(3分)我治理滁州以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

(始:才、甘:意动,觉得甘甜,每字1分,句意通畅1分)

(2)(3分)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简少,又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

(乐:喜欢、俗:民风,每字1分,句意通畅1分)

(3)(3分)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一起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在大树的浓荫下休息。(乃:于是、掇:采摘,每字1分,句意通畅1分)

修既治滁之明年①,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②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③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④数及⑤宋受天命,圣人出而海内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⑥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⑦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⑧其山川,道⑨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⑩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无论是记述还是描绘,全文都是围绕“乐”而写:建亭取名为“乐”,是思乐;与滁人共游为“乐”,是享乐。乐在亭中,乐在山川,乐在和平安定的岁月。

欧阳修的散文,语言简洁,含义深远。全篇不足500字,却多角度、深层面地写出了“丰乐亭”的“乐”意。

翻译

我担任滁州的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向滁州人讯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这美景中往来游乐。

自从唐朝败坏了它的政局,全国四分五裂,英雄们全都起来争夺天下,到处成为敌国的,哪能数得清呢到了大宋朝接受天命,圣人一出现,全国就统一了。以前的凭靠险要的割据都被削平消灭。在一百年之间,静静地只看到山高水清。要想问问那时的情形,可是留下来的老年人已经不在人世了。如今,滁州处在长江、淮河之间,是乘船坐车的商人和四面八方的旅游者不到的地方。百姓活着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衣吃饭,欢乐地度过一生,死后被人送进坟墓。有谁晓得这是皇帝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化育到一百年的长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既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秋迎风霜,冬赏冰雪。秋冬草木凋零,山岩裸露,春夏的清幽秀茂,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他们推求这里的山川形胜,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使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而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便写下“丰乐”二字来给这座亭子命名。

太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丰乐亭记》阅读题及答案

①明年:第二年。

②顾:向四周看。

③按:查核。

④胜:尽。

⑤及:到达。

⑥涵煦:滋润化育。

⑦幸:庆幸。

⑧因为:于是就。本:根据。

⑨道:称道。

⑩夫:句首语气词。宣:宣扬。A滁:滁州[安徽省]

11.书:写下

12.名:命名

B:丰山:在滁州西南

C:耸然“高耸的样子

D:窈(yǎo)然:幽深的样子

滃(wěng)然:水势充盛的样子

俯仰:这里为环顾的意思

辟地:开辟出一块土地

掇幽芳:意为欣赏清秀而芬芳的风景。

荫乔木:在大树下乘凉。

刻露:指秋冬时节,草本凋零,景致萧瑟。

岁物:收成

事简:公务简单

掇(duō):拾取,采取

(一)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林泉高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名之者谁

2.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D.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

(2)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译:

4.上面两段文字都写了山水之美,请你写出两个同时含有“山”和“水”的成语。

(1)

(2)

5.(乙)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假如他去游览琅琊山,他会喜欢这座山吗为什么

(二)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掇:(duō)拾取,采取。(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佳木秀而繁阴()(2)遂书以名其亭焉()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3.翻译下列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4.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

5.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用文中词语回答)

6.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

7.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答案】

(一)1.(1)像鸟的'翅膀(2)命名。

2.:C。

3.:(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所以山有水就有活力,有草木就有生机,有烟云就秀丽妩媚。

4.:山清水秀山穷水尽千山万水山重水复。

5.答案示例一:会,因为琅琊山上有山峰,有酿泉,有醉翁亭,有林木,这符合画家郭熙对山水的审美标准。

示例二:会,画家郭熙认为,有山水、草木、云烟、亭榭等景物的相互衬托,画面才美,而琅琊山正符合他的审美要求。

(二)1.(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2)命名

2.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3.(1)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2)于是每天和滁州的人(一道)抬头观看山景,低头倾听泉水声。

4.与民共乐

5.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

6.与民共乐或与民同乐

7.同: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甲文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乙文以掇j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写秋冬。

异:甲文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多用而字,有回环咏叹的意味。乙文用散句描写。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窃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璟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世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8.下列各组名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与人乐乐

B.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盖亦反其本矣

C.尝以周师破李璟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能以足音辨人

D.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其日牛马嘶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丰乐亭所在地滁州“山川美”和“风俗美”的一组是

A.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而故老皆无在者

B.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而喜与予游也

C.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滁州介于江淮之间,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尽管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纳清凉。

C.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使人民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太平气象,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

D.作者反复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对人们居安而不思危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有“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⑶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答案:

8.D(D都是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A动词,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乐”;形容词,可译为“快乐”。B动词,据语境及下句的“道”推断,可译为“叙写”“描绘”,但如译为“根据”,亦可通;名词,可译为“根本”,此处指王道。C.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率领”“带领”;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法,可译为“凭借”“依据”。)

9.D(B、C项的前句不属于“山川美”,A项的后句不属于’‘风俗美”,可据此排除

10.A(文中是说滁州因处江淮之间,非通衢大邑,故四方商旅宾客皆不至。)

11.(10分)

(1)于是疏通泉水,凿开岩石,开辟出一块地方来建造亭子,从而和滁州人一道来这里游乐。

(3分,每句1分。第一句应译出“疏”,第二句应译出“以为”,第三句译文应体现“往游其间”句式特点)

(2)百姓在一生中接触不到外边的事情,安心地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快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死。(3分,每句1分。第一句应译出“外事”,第二句应译出“畎亩衣食”,第三句应译出“乐生送死”)

(3)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有幸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4分,译出判断句式1分,译出“所以”、“安”、“幸”各1分)

附参考译文

我治理滁州以后的第二年,夏天,才饮到滁州一处泉水,甘甜无比。向滁州人打听,在州城南面约百步远的近处找到了泉源。那儿上面是丰山,高耸而突兀;下面是幽谷,幽静而深藏;两者中间有一道清冽的泉水,翻滚着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地看看,很喜欢这里的风景。于是疏通泉水,凿开岩石,开辟出一块地方来建造亭子,从而同滁州人一道来这里游乐。

滁州在五代战乱的时候,是兵家用武的地方。过去,太祖皇帝曾率领后周的军队在清流山下打败李璟十五万兵马,在滁州东门之外活捉了他的将领皇甫晖、姚凤,从而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察过当地的山川形势,查对过滁州的地图和记录,又登上高处眺望清流关口,想找到皇甫晖、姚凤被擒的地方。但是,经历过战乱的老人都不在了。因为天下太平已经很久了。

自从唐代政治颓败,天下四分五裂,英雄豪杰都起来争夺天下,到处都是敌对政权,哪能数得清呢?!到了宋朝承受天命,圣人一出天下就统一了。过去凭借山川险阻称王称霸的人,有的被削平,有的自行消亡了。百年之间,寂静无声,只见青山依旧高耸,河水依旧清澈。想打听当时战争情况,可是经历过的老人都早已去世了。现在滁州位于长江和淮水之间,乘船坐车的商贩和四面八方宾客都很少来到这里。百姓一生中接触不到外面的事情,安心地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快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死。谁能知道皇上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如雨露滋润、阳光普照已达百年之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地方僻静而且公事清简,也喜欢当地的民风安闲。既然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就天天同滁州人在此有时昂首观青山,有时低头听流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在茂密的大树下纳凉,秋迎风霜,冬赏冰雪,秋冬的刻峭裸露,春夏的清爽秀丽,一年四季的景色,没有不可爱的。我又幸运地遇到当地百姓为年年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我为他们描绘这里的山水(或“根据这里山河的特点”),说说这里风俗的美好,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有幸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宣扬皇上的恩德,并和百姓共享欢乐,这是知州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便写下“丰乐”二字来给这座亭子命名。

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皇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指欧阳修)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所不至()②乐生送死()

③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④名其亭()

【小题2】下列句中的“而”与“仰而望山”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而年又最高B.水落而石出C.朝而往D.而吾蛇尚存【小题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2分)

民生不见外事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小题5】从文段可以看出,作者表现出了与《醉翁亭记》一文相同的政治理想,就是:________(不超过5个字)。

答案

【小题1】①到②以……为乐③……的原因④命名

【小题2】C

【小题3】民/生不见外事

【小题4】(1)(我)喜欢滁州地方偏僻而政事简略,又爱这里的人习惯于安适清闲。(2)野花开放,散发出淡淡幽香,(好的)树木也都秀美而茂盛。

【小题5】与民同乐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词不离句”,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来确定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如果孤立片面地理解某个词语,往往会出现错误。所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4)中的名为动词,命名的意思;(2)中“乐”就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以----为乐”的意思。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而这个连词的用法的能力。A、表并列。B、表并列。C、表修饰。D、表顺承。例句中“而”的作用为“表修饰”,所以选“C”。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的时候,除了要理解句子的意思之外,还要注意句子的结构。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句子时,除了要注意“(1)中乐、简、之”以及“(2)中“芳、秀、繁阴”等重点字的意思,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翻译句子的完整性、准确性。所以翻译句子时,第一步:写出主干。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

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皇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指欧阳修)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1.选出加粗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安此丰年之乐安于畎亩衣食

B.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朝而往,暮而归

C.幸生无事之时也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D.四方宾客之所不至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翻译句子。

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②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子游也。

3.文段中点明了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所写景物与《醉翁亭记》中描写的景物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

5.本文段选自欧阳修的《丰乐亭记》,结合文段,想想作者为什么要以“丰乐亭”来命名。________

6.从文段可以看出,作者表现出了与《醉翁亭记》一文相同的政治理想,就是:________(不超过5个字)。

1.D

2.①喜欢滁州地方偏僻而政事简略,又爱这里的人习惯于安适清闲。

②又幸好当地百姓为他们获得丰收的年景而高兴,因而爱和我一同游玩。

3.夫宣上因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

4.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5.因为当地百姓获得丰收,生活和美快乐,作者又与民同乐,所以以此命名。

6.与民同乐

语段,完成小题。(4分)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②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③,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掇>拾取。②<刻露>明显地表露出来。③<本其山川>依据其山川地。

【小题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小题2】本段文字多角度写出了作者之乐,请再概括出四种。(2分)

【小题1】(那时)又恰好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意思正确1分,语句通顺1分,共2分)

【小题1】乐岁物丰成,乐山川之美(可爱之景),乐风俗之美,乐和平安定,乐与民同乐。(每个0.5分,答对任意四个得2分)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THE END
1.隋唐五代名人64进32—王之涣VS史思明步行街主干道美职篮英雄 https://bbs.hupu.com/629339972.html
2.3D2024325期定位字谜(二)3D字谜320期一位:相声八扇屏。二位:小品三鞭子。三位:武术六合刀。开778 321期一位:考试不答卷。二位:喝酒不吃饭。三位:自行车轱辘。开542 322期一位:兄弟结伴走。二位:考试八股文。三位:桃园三结义。开867 323期一位:将军九冲锋。二位:宰相三挂印。三位:英雄闯五关。开536 https://www.ssqzj.com/2024/1204/7660794.html
3.体彩P32024325期东汉末年直选定位分析P3预测:P3胆码预测P3杀码预测 排列三2024324期开奖号码:630 大小比:1:2, 奇偶比1:2。 排列三2024325期分析 一、跨度分析: 上期跨度为跨6,根据跨度走势,本期不看好跨度:5,7 关注跨度:3,4,6,8 上期和值为和9,根据和值走势,本期关注和值:11,12,13,14 https://m.cz89.com/read_8995280.htm
4.福彩24年327期[何老大]3d字谜5 24年329期败家子+唐僧真言3D字谜 6 24年329期正老北京本期3D字谜 7 24329期3d新北京+粼粼字谜15 24年329期3D晚秋(乙种和值)谜 16 24年329期3d山东真诀+丹东一句定三 17 24年329期3D晚秋https://www.800820.net/p/9537086.html
5.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通用6篇)14.明太祖所设立的直属中央的三司中,分管民政和财政的是 A.按察司B.都司C.民政司D.布政司 15.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事件是 A.创立八旗制度B.在中央设置内阁 C.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D.设立军机处 16.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A.红楼梦B.西游记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3n12jb7.html
6.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检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诗——中华文化的灵魂 世界上没有哪种艺术像我国古诗一样如此久远辉煌初,袁忠为沛相,尝欲以法治太祖,沛国桓邵亦轻之,及在兖州,陈留边让言议颇侵太祖,太祖杀让,族其家六、(15分) 18.以“希望”为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可以添减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导学号https://yuwen.chazidian.com/xiangxi-353694/
7.2023—2024学年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分析8篇(全文)三、诗句填空(七句选五句完成)(5分) 9、敏而好学。(孔子) 10、,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1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 长沙》) 12、山气日夕佳,《饮酒》 13、不是花中偏爱菊。《菊花》 14、,离离山上苗。《咏史》 15、静如处女。《孙子兵法》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u6t4rqx1.html
8.gyjsnxn.jiaming8.cn/detail/077956.html15%好评2326人) 女脱衣服永久网站 海岸线文学网之绝色肉欲 52BB啪一啪 921.22MB 82%好评3339人) 女人在厕所尿尿gogo1919 粗几八操小骚穴视频 泡妞视频下载网站 详情 免AV乱轮 sifangKTV一区 详情 被按在落地窗前操视频 日韩熟妇操逼大吊美女 详情 叶罗丽文茜美图类似软件 女高中生被中出射进去了http://gyjsnxn.jiaming8.cn/detail/077956.html
9.皇朝文獻通考:皇朝文獻通考15 诣 16 文庙行礼至海实县尸一草阅海塘 17 幸失山观潮 18 谕增筑塘下石坦水三层以卫石塘至杭州遣宫祭禹陵切南镇 19 海神庙 20 阅兵 21 御试进献诗赋士子中选者四人特赐内阁中书至江密 22 亲祭 《明太祖陵》 1 阅兵 2 御试江苏安徽进献诗赋士子中选者十一知人特赐内阁中书至惟安 3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3142026&remap=gb
10.姜文藏在《邪不压正》里的20个彩蛋,你发现了么?(邪不压正)影评等了四年,《邪不压正》终于能看了。姜文为了这部电影,筹备了有差不多十年。今天上映,可以算是国内影迷一个盛大的节日。《邪不压正》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都第一时间去看了电影。扑面而来的第一感觉就是——果然是姜文的手笔。依然是情绪澎湃的张扬,依然是乱世纷争的谋划,依然是他钟爱的北洋时期。不同的是,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375138/
11.活侠传全武学获取方法四师兄处购买,或龙渊处获得,龙渊问你对龙湘印象如何,选第二个呆呆的,如果你此时有江湖鬼蜮录,会给你江湖鬼蜮录·续。 36. 战神语录: 四师兄处购买获得。 37. 南宫风流扇: 四师兄处购买获得。 38. 太祖长拳: 参加南宫寿宴时礼物为丹药或者字画,赵活会被安排到其他桌被一个和尚抢位置,让出位置即可获得。 https://www.9game.cn/news/10205497.html
12.《梦幻西游》科举活动答案大全360部落冲突攻略答案:5名 13、下列哪种宝石可以增加物理防御? 答案:月亮石 14、海底迷宫中没有什么怪物? 答案:蛟龙 15、第一次进入梦幻西游时所在的地方是? 答案:门派内 16、下面哪种不是梦幻西游手游里的宝石? 答案:孔雀石 17、下列哪种宝石可以增加气血? 答案:光芒石 http://u.360.cn/coc/article/104125
13.100个高考文言文易错实词全解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三国志·田畴传》) 【夺】强行改变 【译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他而没有加以强行改变。 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吕氏春秋》) 【阿】偏袒 【译文】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 22.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北史·宋隐》) https://www.jianshu.com/p/adc8831ed4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