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钱从哪儿来很重要,到哪里去也很重要,因为它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每年两会后,财政部都会在其官网上发布“通告”,向全国人民报告今年国家的钱要怎么花。其中会隐藏了很多你意想不到的“真相”和“趋势”。这些钱的流向,决定着当今中国的面貌。
这份通告叫中央政府预算报告。看懂这份报告并不容易,连专门负责审议全国人大代表都常常一知半解的。那么,智谷趋势就带大家走马观花看看要点。
2019是减税降费大年,高层喊出政府要过紧日子,那么账本中可以看出是怎么个“紧”法吗?
这两天热炒老龄化以及养老金未来可能枯竭的话题,那么财政上是否已经开始有计划做出安排了呢?
……
观察每一项支出的强与弱,多与少,增与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央执政思路的变化。
2019年中央大账本
从账本上看,中央2019年计划花12.2605万亿元人民币,比2018年实际花掉的多了一成多,2018年花了大约11万多亿。
延续了近些年每年都在涨的势头。
这个数太大,换了说法,如果按照2018年底中国(不含港澳台)人口13.95亿计算,平均每人可以摊到8788.5元。
中国作为单一制国家,中央财政当然是居于支配地位。
这些钱具体花到哪儿?人们不费脑子就能想到的有国防,对外援助,中央政府机关日常运转,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教育科研,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等;还有一般人不大注意的,比如扶持环保、新能源产业,政府债务的利息等等。
零零总总成千上万个子项,所以每年审议预算是全国人大最重要的工作,没有之一。
当然,如果实在看不过来,也可以选自己最有兴趣的。中央大账本是由四本帐构成的,分别为: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支出、以及中央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它们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第一本账:紧日子怎么过看它
最大的一本账是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总额11万亿。
11万亿中,留在中央这一层的其实只有3.5万亿,另外的7.5万亿由地方上花。只看比例,中央政府的规模挺可观的。
一、谁花钱花的少了?
从去年起,政府就喊着要过紧日子。怎么过?就是压缩一般性支出。
2019年预算数较上一年执行数增长明显有所控制,甚至有8个大项显示为负增长——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下降3.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就是政府维持自身运转、提供一般公共服务花的钱,这一块明显少了。以往,税务、海关花费最多,但今年砍下来的金额也最多,算是为带头过紧日子树立了榜样。
其中,光基本建设就减少了57.72亿,这笔钱可以在“2019年中央基本建设支出预算表”中找到。基本建设包括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简单说比如邮电事业、农林水利气象,还有文化科研单位盖办公楼等等都属此列。
(2)城乡社区支出下降3.4%,减少金额为2.96亿,减量最多的是城乡社区公共设施,有2.17亿。
(3)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下降5.6%。
(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下降5.9%,这个下降主要是2019年中央没有打算从一般公共预算中掏钱补充全国社保。
(5)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下降9%。
(6)粮油物资储备支出下降14.2%。
(7)节能环保支出下降15.1%,原因也是基本建设支出减少,有75.45亿。
除了压减一般性支出,把大量趴在账户上没动的钱用起来也是一门技术活儿。
在中央本级支出中,有8小项在2018年动用了结余资金,因此抵减了当年支出。这是2016年以来中央财政首次出现盘活存量资金。这8小项分别为: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中的人大事务、财政事务、商贸事务,
教育支出中的教育管理事务,
卫生健康支出中的计划生育事务,
农林水支出中的扶贫一般行政管理事务,
交通运输支出中的成品油价格改革对交通运输的补贴、邮政业支出。
另外,卫生健康增长最快,鼓励生育在路上。
二、中央本级财政,国防最花钱
2019年中央本级打算花掉3.5395万亿,从高到低为:
(1)国防支出11898.76亿
(2)债务付息支出4994.23亿
(3)科学技术支出3543.12亿
(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90.46亿
(5)教育支出1835.13亿
(6)公共安全支出1797.8亿
(7)交通运输支出1355.18亿
(8)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177.15亿
(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35.71亿
(10)其他支出952.79亿
(11)金融支出947.72亿
(12)外交支出627.1亿
(13)住房保障支出560.22亿
(14)农林水支出451.66亿
(15)节能环保支出362.68亿
(16)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357.36亿
(17)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326.35亿
(18)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314.33亿
(19)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09.54亿
(20)卫生健康支出243.58亿
(21)商业服务业等支出87.21亿
(22)城乡社区支出83.4亿
(23)债务发行费用支出43.52亿
(一)国防最花钱,1.1898万亿元,超出了中央本级支出的三分之一。“兵者,国之大事也”,在预算上也是得到充分体现。不过,国防具体怎么花的,在此没有体现。
(二)花钱最少的是债务发行费,但要还债的钱却一点都不低,仅次于国防支出,而且债务付息支出增长了20%,债务负担不轻。
(三)花在民生上的钱,继续增加。这里包括了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以及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有3214.42亿,比2018年的执行数多了86.93亿。这个计划生育,难道是要下大力度鼓励生育了?
其中,教育支出最多,1835.13亿。但愿这笔钱可以多向地方、基础教育倾斜一点。
中央在全国教育财政支出中占比大概只有5%-6%,在基础教育上承担不足1%,高等教育和地方的支出比例大概为3:7。央地仍存在事权责任不对等的情况,地方财政自主性受约束,但需承担绝大部分的教育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
这意味着什么?
如果一个落后地区人口持续流出,那么当地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会更加缺乏动力,反正最后培养出来的人才都会流失。
还有,今年给留学生的钱又涨了,达到92.51亿。中央花在来华留学教育的支出有39.2亿,而2017年共有来自180个国家的5.86万名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在华学习,平均每个中国政府奖学金生能拿到6.69万元,远超中国人平均年收入。
(四)科学技术支出3543.12亿,主要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支出增加。
应用研究最被看中;基础比应用研究少了一半有余;社科因社科基金支出而增加了,但仍不及基础研究费用的十分之一,也少于科技条件与服务花费。
三、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有大变化。
一般性转移支付有67763.1亿元,占比高达90%,而在2018年预算中这一比例为63%;
剩下的专项转移支付为7635.9亿,比例从37%缩小至10%。
一般性转移支付是中央给财力较弱的地方的补助,一般不限定用途,也能更好地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自主安排的能力,可以均衡地方的发展;而专项转移支付则是中央为了特定宏观目标下拨的,需专款专用。
为什么今年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
随着央地财事权和责任划分相统一的推进,财政需与之相配套,所以口径也出现了调整。在一般性转移支付中,新纳入了:
(1)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以往会单列出来)
(2)一般性转移支付下面新设立了一个“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规模高达3.2万亿元,其中包括了此前一些专项转移项目
但是,“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的每一项支出都是针对具体事务,一般性转移支付的“专项化”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
再来看今年各省市从中央一般公共预算中拿到多少钱?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最多的地区依然是中西部省份,四川、河南、湖南为前三。最少的除了五大计划单列市、上海天津两个直辖市,就是海南、宁夏、浙江。
今年还有一个情况值得注意: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除了上海增加了9%,其他地区均为负增长。谁家的娃谁抱走,今年中央要勒紧裤腰带了。
这里有两个猜测:
一是今年要大减税,因此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也在减税基础上减少了;
二是,未落实到地区数额为11472.81亿,比2018年的预算数多了913.11亿,这是想留钱过冬,准备到时候哪里不足补哪里?
第二本账:中央政府的备用金库
2019年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数454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留在中央的有3395.55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有1151.61亿元。当政府性基金账户有盈余时,还会调入一般公共预算中,今年预算数有4.23亿。
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中花费最多的是“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有866.1亿。
这些钱是用到了哪里呢?没错,我们常听到的光伏发电骗补,那些补贴就算在这一项支出中。它是根据社会用电量预计增长情况测算的。
花销第二多的是彩票公益金,因为它需要掏钱补充社保464.28亿,多买一张彩票,可以为着急的社保多贡献一份力。
第三本账:看国有资本的经营业绩
今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数为1253.97亿元,增加142.24亿元,增长12.8%。其中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钱有389.77亿,比去年增加了68.23亿,增长21.2%。
央企这本账一般原则是收支平衡,支出变多,也就是说国有资本账户里的收入也多了。官方解释为:一是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利润稳步增长;二是进一步扩大中央金融企业国资预算编制规模。
拿2018年来说,全部央企的净利润为14583.38亿元,增长了11.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也是上缴到政府手里的钱,有8566.66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范围内的,有8318.53亿,增长了10.8%。
第四本账:争议最大
2019年中央社会保险基金支出5509.94亿,增长了87.4%,钱主要花在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上。
今年社保账本最有看头的是中央调剂基金,也是去年一度引起大争论的“南方养老金支援北方”制度。
东北等人口外流严重、老龄化危机步步紧逼的地区一度出现养老金告急,因此,中央决定要全国统筹养老金,减少一些欠发达地区的负担。
2018年7月1日,中国建立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各地按比例上缴资金形成中央调剂基金。中央不留存基金,按离退休人数全部向各地定额拨付。
2019年中央调剂基金预算规模4844.6亿元,这也是各地上缴的资金,中央现在要将这4844.6亿元全部分给地方,谁分得最多,似乎答案没有悬念——辽宁、黑龙江、四川。
可以说,现在是五省两市在养着全国的老人,除了贵州、云南和西藏能实现自给自足。这也证明了西南地区这两年的发展不乏动力。
不过,调剂制度似乎是杯水车薪。
社科院最近发出了预警,称养老金结余或于2035年耗尽,没等80后退休养老金已经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