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斯特拉波[8]介绍,从前,地中海的马略卡岛和梅诺卡群岛的居民曾因家兔繁殖过剩、农作物受害严重而请求罗马赐给新土地,让居民移居,随后当地居民从非洲引进了鼬獾以便铲除家兔。老普林尼也曾说过巴利阿里群岛因家兔群体数量激增,致使农作物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当地居民上书请求奥古斯都皇帝派军队帮助清剿。日本也曾经多次有过猎人杀光了狐狸导致野兔肆虐,严重困扰农家生活的事例。家兔的繁殖能力极其旺盛,在古代只是栖息在地中海地区的各国,19世纪初在苏格兰,家兔还极为少见,但是现在不仅是苏格兰,连英格兰和爱尔兰,家兔都肆虐成患。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初人们为了打猎或养殖,人为地引进了家兔,但是不久家兔数量暴增,远远超过当地的原产动物,严重危害农作物。为了根绝兔患,人们利用各种手段,但至今仍未达到目的。笔者以前作为苦读书生,曾在英伦漂泊九年,由于澳洲和新西兰的兔肉罐头物美价廉,经常以此作为佐餐佳肴,与之相比,花费在啤酒上的钱却不断增加。
中国有一种跳兔,又名“蹶鼠”的动物,据莫廉道夫讲属于“pedetescapensis”,与兔子同属啮齿类动物,但亲缘关系较远。《本草纲目》中记载:“跳兔头目毛色皆似兔,而爪足似鼠,前足仅寸许,后足近尺,尾亦长,其端有毛。一跳数尺,止即蹶仆。”跳兔英语称作“springhare”,后腿很长,外貌和习性同澳洲的袋鼠相似(见图4)。《孔丛子》记载:“北方有兽,名蹶者,常假足于蛩蛩巨虚,食得甘草,必啮以遗蛩蛩巨虚。二兽见人来必负蹶以走。”二兽背蹶逃走,并非为了保护蹶,仅为了得到甘草而已,而蹶为二兽提供甘草也只是为了要借它们的腿。这和日本与英国结盟一样,只不过互相利用罢了。据《山海经》记载:“天池之山,其上无草木,多文石,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用其背上毛飞,飞即仰也),其名曰飞鼠。”这个动物可能就是跳兔。
图4跳兔
《博物志》
《礼记》中有“脊兔去尻”,大概是因为从外表上看兔子有多个排泄粪便的肛门而使人觉得很肮脏。关于兔肉的药效和毒害,《本草纲目》中有多种记述,例如,“陶弘景曰:‘兔肉为羹益人,妊娠不可食,令子缺唇。’”日本的《调味故实》中记载,妇女自怀孕至生产一百二十天之内忌食兔肉。瑞典民间迷信孕妇看到楔子打入木桩时的裂缝或兔子的头部,生出的孩子必定是裂唇。瑞典人还制定了许多孕妇忌讳的守则,比如孕妇如果在锯台下走过,新生儿的哭声会像拉锯一样;如果吃了有花纹的鸟蛋,生出的孩子脸上就会长满雀斑;如果吃了鸡蛋,孩子的皮肤就会像鸡皮一样粗糙;如果触摸了猪,孩子会像猪一样哼哼;如果看到失火现场或受伤的马,孩子会长痣斑;如果嗅到腐烂尸体的气味,孩子喘气会有臭味;如果在坟地踩到腐烂的棺材,新生儿会患癫痫病等,真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17]但是孕妇如何做才能生出海量的酒豪则只字未提。达文尼埃所著《波斯纪行》(1676年)中曾经记述拜火教信徒因为兔子和松鼠像女人一样有月经来潮,所以绝不食用,不知是否属实。
据老普林尼的《博物志》第八卷第八十一章记载,曾经有人尝试以兔毛织布,结果发现并不柔软,而且易折断,没有实用价值。这对于不做深入研究只是一味奖励养殖家兔的政府官员应该引以为戒。《盐尻》[22]第三十卷中讲:“某记曰永享七年十二月,天野民部少辅远干于其领内秋叶山猎获一兔,由信州林某献给德川将军。同八年正月三日,德川将军新年赛歌时以此兔为羹。自此松平家每逢岁首皆以兔为羹,林氏又献款冬,此乃款冬之兴始也。”林某的手法很巧妙,新年伊始朝廷官员都要举办庆典和宴会,可以借此推销兔子和款冬。日本没有与兔子有关的游戏,在英国有一种名为“野兔与猎犬”的游戏。一个年轻人扮作兔子首先出发,在途中各处藏匿一些东西,余下的人则扮成猎犬追踪搜索,他们为了便于奔跑都穿着运动衣,不分季节,一般定为周六下午在野外开展此项运动。但是由于运动量过大,大多数人都不能坚持到底。[23]
老普林尼的《博物志》
《本草启蒙》中写道:“兔生性狡猾,栖息之处窟穴非一道。”猎人以烟火熏一道则由他道逃出,故《战国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兔子的后腿长,所以奔跑迅猛,其毛色与土地、青草等环境很接近,而且极其狡猾,据学者说兔子的狡诈程度要超过狐狸。例如野兔懂得猎犬追踪的特性,可以用极巧妙的方式奔跑来掩藏踪迹,有时向前奔跑长距离之后再沿原路折返数百英尺,然后突然横向跳跃隐身在草丛中。猎犬不知其中有诈,穷追下去,兔子便趁机向相反方向逃离。并且,野兔逃跑时会选择适合自己而不适合猎狗的地形,非常机智。[28]于是美国黑人相信吃了兔子肉能像兔子一样机警和敏捷,[29]非洲班图人的民间故事中形容兔子是动物中最狡诈的家伙,但是抄录这个故事的欧洲人误译兔子为狐狸。[30]
俄罗斯的民间故事讲兔子嘲笑幼熊时向熊吐口水,母熊愤怒赶来要教训兔子,兔子飞快逃脱,而熊却掉进了陷阱。蒙古的传说讲在一个月光明亮的十五之夜,兔子和羊结伴出游,路上遇到野狼,狼要吃羊的时候,兔子灵机一动,谎说自己是帝释天的使臣,来猎取千张狼皮,狼听后惊慌逃走了。日本的民间故事《打火石山》也讲述了兔子以智慧战胜狐狸的故事。《五杂俎》第九卷记载:“狡兔遇鹰来扑,辄仰卧,以足擘其爪而裂之,鹰即死……鹰遇石则不能扑,兔见之,辄依岩石傍旋转,鹰无如之何,则盘飞其上,良久不去。”《伊索寓言》有一个故事讲家兔被老鹰叼走幼兔之后,盛怒之下连根拔掉了大树,摔死了老鹰巢中的幼雏。印度有兔子将狮子骗入陷阱的故事,这个故事还讲到,月亮湖边住着一群兔子,兔王号称“葬王”。由于象群踩死了许多兔子,兔王非常愤怒,对象王说月亮厌烦大象。象希望去面见月亮,于是兔子随象群来到湖畔,指示映在湖水中的月影。象王将鼻子插入湖水准备向月亮道歉时,平静的水面不停地摇曳,月影骤然间增加了许多。于是兔子对象王说你扰乱了湖水的宁静,月亮更加恼怒了,象王诚惶诚恐,率领群象逃离了此地。自此以后兔群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31]
最后谈及和田垣博士[53]的《兔粪录》,笔者还没有拜读,内容不详,但知道兔粪之中生长各种罕见的菌类,笔者曾经收集了许多种兔粪打算制作图解。据广岛县东南部地区的人介绍,用糖水口服兔粪可以治疗尿床症。笔者的干儿子曾经将兔粪晒干用线串起来谎称是田边地区的佛珠土特产,兜售给来此地的庙宇朝拜的香客。现在的世道是只要有本事赚钱发财,人们就会另眼相待,真是世道难测。
注释
1.参照萨西《随得手录》(1867年)第3章。——原书注
2.参照《本草启蒙》第47章。——原书注
3.译者对照当今的动物学资料无法确认原文相应的学名,因此采用定论的学名。以下北京的兔子学名相同。——译注
4.亚比西尼亚是埃塞俄比亚的旧称,以下为行文方便均译为现代名称。——译注
5.图3是原产于南非的岩兔。——原书注
6.参照伍德《博物画谱》第1卷。——原书注
7.参照赫秦《家兔》第6页。——原书注
8.斯特拉波(Strabo,前64-前23),希腊历史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地理学之父”,著有《地理学》等。——译注
9.肥前平户藩主松浦静山著。文政四年(1821)十一月十七日甲子之夜起稿,故名《甲子夜话》。分3篇共278卷,撰写长达20年。书中笔录了地方大名的趣闻和市井轶事等。——译注
10.参照托马斯·布朗《俗说辨惑》第3卷第17章。——原书注
11.希罗多德,公元前5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出生在小亚细亚,曾游历各国。著有《历史》一书,有“历史之父”之称。——译注
12.毕嘉(G.Gabiani,1623-1694),意大利耶稣会士。——译注
13.参照阿斯特列《新编纪行航记全集》第4卷第676页。——原书注
14.经译者查原著,该地名为Kalka。1223年,蒙古军曾在迦勒加河大败钦察、罗斯8万联军。——译注
15.参照《甲子夜话》第64卷。——原书注
16.参照萨西《随得手录》第1章和第2章。——原书注
17.参照洛德《瑞典小农生活》(1870年)第90页。——原书注
18.大阿尔伯特(AlbertusMagnus,1200-1280),德国神学家,多明我修会的修士,以博学著称,号称“全能博士”。——译注
19.详见克兰·布朗奇《妖怪事典》第4版第283页。——原书注
20.参照《老兔巫术篇》第207页。——原书注
21.详见《本草纲目》第51卷。——原书注
22.《盐尻》的作者是天野信景(1663-1733),他是尾张藩士,自幼研习朱子学,《盐尻》涉及日本史、地理、文学等。——译注
23.参照哈茨利特《信仰与民俗》(1905年)第1卷第305页。——原书注
24.参照《本草启蒙》第47卷。——原书注
25.石勒(274-333),五胡十六国后赵的高祖,出生于现在山西省羯族部落,由山贼首领归顺后成为前赵的将领,329年推翻了前赵朝廷后占据了华北,继而称帝。——译注
26.颠当是指一种地蜘蛛,身长12至18毫米,头大,身体呈红黑色。——译注
27.中井芳楠(1853-1903),出生于和歌山,是明治时期的银行家和教育家,1885年毕业于庆应义塾后在和歌山的藩校执教。1880年进入横滨正金银行后被派驻伦敦,任分行长。此时与南方交往甚密。——译注
28.详见伍德前述的著作。——原书注
29.参照欧文前述著作第230页。——原书注
30.详见华纳《英属中非土著人篇》(1906年)第232页。——原书注
31.参照戈佩尔纳其斯《动物谭原》(1872年)第2卷第8章。——原书注
32.详见前述的克兰·布朗奇著作第284页。——原书注
33.参照《大英百科全书》第11版第2卷。——原书注
34.据查,引用文有误,原文应为“七月一日鼠初游行,以声闻乘教化一切鼠身众生”,文中讲述的不是兔,而是鼠。——译注
35.详见甘邦《作为历史科学的民俗学》第287页。——原书注
36.参照前述的哈茨利特的著作。——原书注
37.详见《民俗学入门》第102页。——原书注
38.详见巴齐《埃及诸神谱》第1卷。——原书注
39.参照《大英百科全书》(第9版)“图腾”条目。——原书注
40.塔斯马尼亚人是澳大利亚东南塔斯马尼亚岛的土著人,自1825年起,白人实施种族灭绝计划,这个岛的居民也由原来的数千人逐渐减少,终于在1876年消亡。——译注
41.弗雷泽(JamesFrazer,1854-1941),英国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宗教史学家。生于格拉斯哥,先后在利物浦大学及剑桥大学任教。1914年受封为爵士。1920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和英国科学院院士。著有《金枝》《图腾与族外婚》《对永生的信仰与对死者的崇拜》等。——译注
42.鲍桑尼亚是2世纪后半叶希腊的地理学家,曾经旅游各地,撰写了长达10卷的《希腊介绍》,这是了解希腊鼎盛时期的重要历史资料。——译注
43.详见《随笔问答》杂志(1909年)第10辑第11卷。——原书注
44.参照阿博德《马其顿民俗》。——原书注
45.详见甘邦《作为历史科学的民俗学》。——原书注
46.详见哈茨利特《信仰与民俗》(1905年)。——原书注
47.参照泰勒《原始人篇》第1卷第4章。——原书注
48.芬兰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号称“欧洲最后一块原始保留区”,现在是芬兰重要的观光地。——译注
49.参照库克斯的著作第109页。——原书注
50.详见克兰·布朗奇《妖怪事典》。——原书注
51.参照前述洛德的著作。——原书注
52.参照《随笔问答》杂志(1909年6月5日)第458页。——原书注
53.和田垣谦三(1860-1919),出生于但马国(现兵库县),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赴欧洲留学,1883年回国。1886年任帝国大学法科大学教授,主张引入德国的财政学。1898年转为农科大学教授,后又出任日本女子商业学校、东京商业学校校长。除经济学和法学方面的著作之外,还著有《兔粪录》《吐云录》等随笔。——译注
《生肖奇谭》,【日】南方熊楠/著栾殿武/译,湖南人民出版社·浦睿文化,2022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