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题干(审题)——再看选项(可先排除掉那些与题干无关、不合逻辑、前后矛盾的选项),若是题组则读完每一个小题再做答(不一定最先做第一小题,注意各小题间的前后提示)
应试技巧
一、审题关键(学会在试卷上勾画关键词)
(一)明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条件。
1.明确题干要求。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由提供条件的疑问句或陈述句构成,长短不一,图文并茂。
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如“最多的、最合适的、”“最主要的、正确的、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大、小、高、低、长、短、多、少、第一”等等。
【例1】读表1,据此回答(1)~(3)题。
表1: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
(1)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
(2)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3)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D.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答案】(1)B(2)C(3)A
【技巧点拨】(2)(3)小题题干均有关键性指导语“正确的是”,该题可以采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的答案。
2.分析解题条件。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明示条件: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
【例2】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答案】D
【技巧点拨】根据题干附加的明确解题条件“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避开的朝向”加以解读,北极地区盛行风向为东北风,故应该避开东北方向。暗示条件:多潜隐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
(二)分析选项
1.分析选项正确性。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
选项叙述错误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误为因果,如“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
②表述绝对化,如“迎风坡降水一定多于背风坡”。
③前后矛盾,如“卫星在大气层中高速运转能较好地散热”。
④概念混淆,如“海岭海沟等构造带将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⑤表述错误或不完整,如“赤道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太阳系是由行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
⑥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举例不当,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
【例3】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使运动物体质点的水平运动方向()
A.在任何地方均发生偏转
B.在极地不发生偏转
C.在南半球自高纬向中纬运动时向东偏
D.在北半球自低纬向中纬运动时向东偏
【答案】D
【技巧点拨】选项A“在赤道上不偏转”——表述绝对化;选项B“在极地偏转较大”——表述错误;选项C表述举例不当;选项D表述成立。
【例4】澳大利亚与巴西自然地理特征相似的是()
①都是所在大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②都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③都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④首都都是单一政治职能为主的城市⑤人口都集中分布在沿海⑥都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A.①④
B.②⑥
C.③⑤
D.③⑥
【答案】B
【技巧点拨】①④⑤不符合自然地理特征。
(三)运用科学方法
1.直选法(再现法)。把记住的知识再现出来,主要考查记忆的准确性;做题时要审清题干、题支,判断与所记内容是否完全一致,切忌似是而非、只看大概,或只看前一两个选项。
【例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太阳尘埃加强将导致荒漠化日益严重②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③耀斑的强辐射会干扰无线电通讯④太阳黑子增多会导致地表平均气温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技巧点拨】要求准确记住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突出表现。
2.排除法。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较多时,可将选项与题干条件对照,将错误选项排除(1~3项),缩小范围,重点分析剩余选项。切忌将正确选项排除,即排除该项一定要有充分理由,自己有100%的把握。运用此法最后要复查。
【例6】下列各组港口中,都属于北大西洋沿岸大港的是()
①波士顿、汉堡、安特卫普②鹿特丹、圣保罗、开普敦③伦敦、悉尼、圣弗朗西斯科④纽约、利物浦、蒙特利尔
【技巧点拨】圣保罗、开普敦属于南大西洋沿岸港口,悉尼、圣弗朗西斯科属于太平洋沿岸港口,故②③排除。
3.优选法。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如果都符合题干要求,但题干中又有“最”、“主导”、“主要”、“第一”、“核心”等字样,就应该采取选优法进行取舍。
【例7】微电子工业在硅谷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环境
B.交通
C.知识和技术
D.军事订货
【答案】C
【技巧点拨】注意“主导因素”。
4.转换法。主要用于“借用条件”的选择题。将命题条件转换成与该条件意义相同的另一种说法(与选项的关系更明确、更直接)。
【例8】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地区,不会有()
A.热带沙漠气候分布
B.寒流
C.冷锋活动
D.从南极地区漂来的浮冰
【技巧点拨】“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地区”属于热带地区。
5.图解法。利用示意图辅助解答选择题。在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象等方面,可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绘制出图形,直观地表现解题条件或将条件具体化。
【例9】10月1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趋向正确的是()
A.N,向北移动
B.S,向南移动
C.N,向南移动
D.S,向北移动
【答案】B
【技巧点拨】可画图帮助建立空间概念。
二、选择题的类型
1.正误选择题。
题干中往往有“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等,这类选择题一般是基础知识测试题。主要用排除法、筛选法、直选法等。解题时要注意对四个选项都要进行判断,切忌想当然,或只看了一个熟悉的选项而不顾其他选项。
【例10】目前,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主要位于()
A.干旱区
B.半干旱区
C.半湿润区
D.湿润区
【技巧点拨】最紧缺的地区是华北平原。
2.最佳选择题。题干中往往含有“最”这个关键字,即在给出的选项中找出最佳的或是最合适的选项。所给选项往往与题干都有联系,但联系最为密切的或最为合理的选项只有一项。主要用比较法、优选法、直选法等。
【例11】下图是1999年我国高速公路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1999年,我国各地区高速公路发展程度存在着很大差异,其中()中
A.西南三省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
B.华北平原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
C.非季风区没有高速公路
D.沿海岛屿没有高速公路
A.经济发展水平
B.气温高低
C.降水量多少
D.气象灾害频率
【答案】(1)B(2)A
3.因果选择题。由因求果:题干为原因或条件,选项为结果;由果推因:题干为结果,选项为原因或条件。主要采用分析推理法、逆向思维法、直选法等
【例12】若黄赤交角变小,下列关于五带范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带变小,热带变小
B.热带变大,温带变大
C.温带变小,寒带变大
D.寒带变大,温带变大
【答案】A
【技巧点拨】根据黄赤交角大小决定五带范围来选择。
【例13】下表是2001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a、b两省分别是()
A.云南江苏
B.广西吉林
C.湖北西藏
D.四川广东
【技巧点拨】根据数据分析及甘蔗、甜菜分布规律判断。
5.组合型选择题。选项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项目组成,是多项选择题变成单项选择题的一种主要形式,往往比其他类型的选择题要复杂一些。主要采用排除法等。
从选项入手,找准一个或多个正确或错误选项,排除1~3项。各项都有的不用判断;在三项中出现的多为正确叙述,也可先不判断其正误;注意一下长短项。
【例14】下列关于大气对流层特点的描述,其中全部正确的一组叙述是()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③低纬地区厚度小于高纬地区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技巧点拨】采取排除法,排除③。
【例15】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1)~(4)题。
(1)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2)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3)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降水量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4)该山可能位于()
A.赤道附近
B.40°S附近
C.40°N附近
D.极圈附近
【答案】(1)A(2)A(3)A(4)A
【技巧点拨】第(1)题要求按空间顺序排序。
7.选择题组。近些年高考题中出现的,也是当前文科综合试题中选择题的主要形式。往往是给一段材料或图表资料,然后分多个方面进行命题。解题时要注意对材料进行认真分析,领会其实质含义,正确理解图表中的信息及信息之间的联系。统览几个选择题,包括:
A.从哪几个不同角度考查;
B.情境是否相同;
C.条件是否有继承;
D.后面的对前面的是否有启示。
特别要注意区分上述的B与C两点。
【例16】读等值线图,完成(1)、(2)题。
(1)若图示曲线为等高线,且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b、c、d各点气压最高的是d点
②若有一条小溪,其流向是b流向d
③b、d的相对高度大于a、b的相对高度
④b、d位于山脊上
A.①②③
B.①③④
D.①②④
(2)若图示曲线为一月等温线,则b地可能位于()
①北半球大陆上②北半球海洋上③南半球大陆上④南半球海洋上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1)A(2)B
【技巧点拨】要求进行思维转换,第(1)题为等高线,第(2)题为等温线。
此外,还可借助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相邻学科知识解答地理选择题。
最后,当你对某个选择题无把握时甚至无从下手时,可根据自己认为可能性最大的选项,大胆猜答(猜答也是一种能力),绝不留题不答不选。
牢记三心:静心、耐心、细心。
铭记“三审”:即:一审材料,二审题干,三审选项。
注重选择题方法的灵活选择,做到因题而异。
选择题只要求把正确的选项选出来即可,不探究原因,因此只要能够把正确选项选出来的方法就是好的方法。
选择题技能专练——规律应用型
1.技法领悟
地理规律主要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高考常考的地理规律主要是自然地理的五大规律: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物质运动规律、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利用地理规律解题的一般思路:
(1)提取试题的图文信息,明确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
2.增分策略
(1)利用分布规律解题
【典题试做1】
(2018·北京文综)下图为北半球某日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推断,()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2)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A.冬至B.小满C.夏至D.立秋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北京周边地区等压线较稀疏,风速较小,且风向为西北风;甲地位于低压(气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读图可知,图示时刻北半球的气压高值区出现在蒙古境内;热带太平洋洋面无低压中心生成。综上可知,选项B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图示时刻北半球的气压高值区出现在蒙古境内,该高压系统为亚洲高压,中心气压高于1060百帕,势力强盛;正常年份,亚洲高压在1月份时势力最强,因此该日最接近冬至日。选项A正确。
答案(1)B(2)A
(2)利用演变规律解题
【典题试做2】
夏季风进退早晚会给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带来很大的影响。下图是110°E~120°E区域夏季风前沿进退等纬度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范围内,夏季风最北可达()
A.东北北部B.华北地区
C.江淮地区D.华南北部
(2)我国东部地区最易出现“南旱北涝”现象的年份是()
A.1955年B.1965年
C.1975年D.1995年
专练一规律应用型
(2020·江西省南昌市摸底)下图示意江西省境内一幢乡村住宅楼某日不同时刻太阳光线,该地6月日照时数(太阳实际照射地面的时数)少于8月。据此完成1~3题。
1.前阳台正对的方向是()
A.南偏东B.东偏北C.西偏南D.西偏北
2.图示日出太阳光线最不可能出现在()
A.1月B.3月C.7月D.9月
3.该日该地日出时刻的地方时约为()
A.3:30B.5:30C.7:30D.9:30
湖泊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和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面积的改变是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指示器。下图是近50年来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动态变化统计图。据此回答4~5题。
4.读图可知()
A.1965年以来青藏高原西部地区湖泊面积持续扩大
B.1995年以后青藏高原湖泊面积总体增加
C.青藏高原南部和东部地区湖泊面积总体上变化较大
D.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湖泊面积变化速度最快
5.青藏高原南部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冻土面积增加
B.西南季风增强
C.冰川面积增加
D.蒸发量增大
(2020·福建省泉州市质检)岩溶台地是指山体为石灰岩,顶部相对平缓,四周为陡崖的一种岩溶地貌。湘西岩溶台地因与峡谷伴生而独具特色。下图为岩溶台地绝壁上悬挂式瀑布景观及湘西主要岩溶台地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6~8题。
6.绝壁形成的地质过程()
①地壳抬升,流水下蚀加剧②流水沿岩体断裂处溶蚀
③地壳运动,岩层断裂④岩体沿断裂处解体崩塌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
C.④②①③D.②①③④
7.悬挂式瀑布形成的关键是()
A.丰富的降水形成较大的河流
B.活跃的地壳运动形成巨大的高差
C.地表河流下蚀强于地下河溶蚀
D.河流溯源侵蚀造成崖壁岩石坍塌
8.与峰脊峡谷区域相比,台地峡谷区域台地分布更广泛的主要原因是()
A.岩性坚硬B.河流较多
C.降水较少D.断裂较少
(2020·黑龙江双鸭山市期末)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0°34′W,44°50′N)的大西洋畔,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琵拉大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它吞没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据此完成9~11题。
9.琵拉大沙丘东侧的森林为()
A.落叶阔叶林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10.琵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盛行西风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扩大
B.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
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D.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11.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现象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20·辽宁沈阳市调研)下图为我国新疆、青海和西藏三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根据区域内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的差异,分为Ⅰ~Ⅴ区。读图回答12~13题。
12.该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是()
A.ⅠB.ⅡC.ⅣD.Ⅴ
13.如果在Ⅴ区建设一批光伏电站,其不利的条件是()
A.太阳能缺乏B.缺少资金、技术
C.消费市场狭小D.政策制约
阿瓦什国家公园(图a)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公园内食草动物逐水草而居,食肉动物随之迁徙。中国建造的亚吉铁路穿越该国家公园。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安全,铁路沿线设置了供动物通行的涵洞通道(图b)和路堤通道(图c)。据此完成14~15题。
14.该地野生动物从北向南穿越通道最频繁的月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15.与涵洞通道相比,设置路堤通道有助于()
A.食草动物安全通过
B.食肉动物捕食猎物
C.列车顺利穿行
D.观光旅客沿线游览
下图为澳大利亚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16~17题。
16.推测图中气压分布最可能出现在()
A.2月B.5月C.8月D.10月
17.下列四地中,近期最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年份
总人口(百万人)
自然增长率(%)
性别比
2015
144.09
0.19
87
2016
144.34
0.17
2017
144.49
0.10
2018
144.47
-0.01
注:性别比通常指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
18.近年来,俄罗斯总人口增长的原因是()
A.出生率升高B.死亡率降低
C.经济水平高D.接纳移民多
19.造成俄罗斯性别比严重失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史上多次战争
B.传统生育观念影响
C.男性人口外迁
D.新生人口偏少
20.针对该国的人口问题,俄罗斯未来应采取的措施是()
A.树立男女平等观念
B.吸引国外移民迁入
C.禁止胎儿性别鉴定
D.鼓励职工提前退休
专练一规律应用型参考答案
答案1.A2.A3.B
答案4.B5.D
解析第4题,仔细读统计图可发现,青藏高原西部湖泊面积1988~1995年略有减小。青藏高原西部、北部湖泊面积1995年后明显增加,东部、南部湖泊面积变化不大,说明青藏高原湖泊面积总体增加,其中西部湖泊面积变化速度最快。选B。第5题,解答本题需要调动陆地水体运动变化规律。读图可知,青藏高原南部湖泊总面积呈减少趋势。而由上题可知,青藏高原湖泊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说明气候变暖,冻土和冰川融化,面积减少,补给湖泊的水量增加;西南季风势力增强,降水增加,湖泊面积会增大,而不会缩小;由此可推测青藏高原南部湖泊面积减小的原因是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选D。
答案6.B7.C8.D
解析第6题,解答该题需要调动岩溶地貌发育演变的规律。根据材料和景观图可知,绝壁是岩体先发生断裂,然后持续进行石灰岩的化学溶蚀过程,最后在地壳向上抬升过程中,下蚀作用加强,岩体崩塌解体而成的。选B。第7题,从景观图可知悬瀑从地下冲出悬崖断面,说明地表河流下蚀流入地下,转化为地下河,而且下蚀作用强于化学溶蚀作用。选C。第8题,读湘西主要岩溶台地空间分布示意图可知,峰脊峡谷区多断层,而台地峡谷区断层较少,可推知断层处受流水化学溶蚀和下蚀作用强,容易形成峡谷。选D。
答案9.A10.A11.C
解析第9题,本题要利用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图中沙丘位于北纬44°附近的大陆西岸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第10题,琵拉大沙丘位于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影响。根据沙丘移动方向判断,盛行西风将沙吹向岸边,会使沙丘扩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在迎风坡会产生较多降水,不是沙丘形成的原因。根据纬度判断,该地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其沿岸洋流应为暖流。第11题,本题要利用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原理进行分析。该地景观只是局部小范围内的情况,不属于地带性规律,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现象。
答案12.D13.B
解析第12题,本题需要利用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本区域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新疆地区。根据我国年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可知,青藏高原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自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年太阳辐射总量减少。新疆年太阳辐射总量较青藏高原少,可推断图示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南多北少,Ⅳ、Ⅴ地区多,Ⅰ、Ⅱ、Ⅲ地区少;同时Ⅴ所示地区是该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选D。第13题,本题需要运用光伏电站区位原理来分析。光伏电站建设除了要考虑太阳能资源是否丰富,还要考虑距市场远近、技术水平高低、资金多少、前期电网等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等。读图可知,Ⅴ区位于西藏北部高原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资金、技术缺乏。选B。
答案14.D15.A
解析第14题,本题需要利用野生动物迁徙规律进行分析。非洲大草原野生动物逐水草而居。读图可知,该公园位于北半球低纬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北半球草原即将进入干季、南半球草原即将转入湿季时,是野生动物向南迁移的高峰。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为6月份到10月份,可推知该地野生动物从北向南穿越通道最频繁的月份是10月。第15题,比较两种通道可知,路堤通道上有大量的植被,通道建在铁路之上,可推知有利于食草动物安全通过。
答案16.A17.C
解析第16题,据图可知,同纬度海洋上出现高压中心,陆地上气压较低,应是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最可能出现在2月,A对;5月、8月北半球是夏半年,南半球是冬半年,B、C错;10月澳大利亚是春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气压差异并不明显,D错。第17题,丙地靠近低压中心,易形成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