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科技浪潮奔涌、消费提质升级、产业变革激荡……中国奋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投资是一场长跑,紧跟指数,把握时代“贝塔”。“指数快看”栏目,深度辨析不同指数的特点,帮助投资者探寻投资新机遇。
近年来,从ChatGPT推出,到国内大模型涌现,再到Sora面世……AI浪潮在奔涌而来。产业浪潮,总会在股市中掀起浪花。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通过指数投资把握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是一个便捷的选择。
拆解人工智能产业链
人工智能产业链可以拆解为上游算力、中游模型、下游应用三大环节。
下游应用环节,集合了各种技术应用于不同场景、赋能千业百态,包括软件应用和硬件应用,例如智能驾驶、机器人等,发展空间广阔。具体来看,软件应用方面,凭借我国居于全球之首的网民规模等优势,国内各类软件应用可将AI功能快速推送给用户并进行迭代;硬件应用方面,我国不断提升的制造业实力,也将为机器人、AI可穿戴设备等硬件加速落地提供坚实支撑。
行业分布连连看
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中证软件服务指数、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从名称可以看出,这几只人工智能指数对产业链上中下游的覆盖侧重各有不同。
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则侧重于产业链上游算力和下游软件应用,成份股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通信设备及技术服务、电子三大行业。
而中证软件服务指数,侧重产业链中游的大模型和下游的软件应用,其行业分布在四只指数中最为集中,成份股均属于计算机行业。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聚焦产业链下游的硬件应用——机器人。指数中机械制造行业占比过半,同时还包括电力设备、航空航天与国防、公用事业、有色金属、医疗、非金属材料等其他三只指数未覆盖的行业,行业分布在这四只指数里最为广泛。
成份股大比拼
除了行业分布,指数的权重股及其集中度,也是观察指数之间差异特点的重要角度。
从成份股数量与集中度来看,中证软件服务指数成份股数量最少、为30只,前十大成份股合计占比超六成,集中度最高;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成份股数量最多、为100只,前十大成份股合计权重为45%、相对较为分散;而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和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成份股数量均为50只,前十大成份股合计权重分别为51%、56%。
从前十大成份股的具体分布来看,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与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共有7只重合个股,但前者的第一大权重股海康威视,均未出现在其余三只指数的成份股名单中。中证软件服务指数与前两只指数的前十大成份股重合数量分别为2只、5只,而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与其余三只指数的成份股重合度最低。
值得一提的是,科大讯飞是这四只指数唯一共同的成份股,且是其中三只指数的第一大成份股,占比均在10%左右。
“人工智能+"释放增长潜力
由于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商业模式、业绩兑现节奏有所不同,因此四只人工智能指数业绩增速会存在一定分化。根据招商证券预测,2024年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中证软件服务指数成份股净利润增长较快,均超过60%,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和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增速也都超过30%。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