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刘强东AI数字人大火,空间计算板块强势爆发。与此同时,对于数字经济,国家支持政策频繁出炉,近期九部门更是联合发布《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
AI数字人的主要看点是什么?空间计算板块行情爆发的触发因素有哪些,发展空间如何?作为我国一大战略发展方向,数字经济哪些细分领域已经呈现不错的投资价值?
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
南方科技创新基金经理王博
博时基金行业研究部总经理助理兼基金经理黄继晨
天弘中证计算机ETF、天弘中证计算机ETF联接基金经理林心龙
长城久祥基金经理刘疆
摩根士丹利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监、大摩数字经济混合基金经理雷志勇
诺德基金基金经理谢屹
上述基金经理认为,空间计算技术将生产力从二维升至三维,具有极大潜力,但目前需进一步完善技术储备。其发展空间可媲美移动互联网产业,涵盖硬件、应用生态等领域,有望创造万亿级新兴市场。
刘强东数字人直播首秀意义重大
王博:AI数字人主要看点有两方面:一是下游端,目前应用AI数字人最为成熟的电商行业即将迎来新一轮爆发,从AI数字人客服拓展至AI带货主播等更高级、复杂的应用。根据艾媒咨询调研,95.6%的中国AI数字人客户为中小微企业,且分布在电商行业最多。二是下游增长带动上游AI技术供应商和算力需求向好。
林心龙:刘强东以AI数字人形式开启直播首秀,创2000万人观看纪录,成业内首创。此次直播有两大投资看点:一是探索数字人商业化潜力,二是展示AI在现代零售的应用前景。受益领域涵盖大模型技术、算力及AI应用。
谢屹:刘强东数字人直播首秀意义重大。首先,直播领域行业的供给格局或将改变。之前很依赖主播,而数字人可以进行批量生产,边际成本大幅降低,且数字人背后对接AI,其知识储备、表达能力都可被标准化。此外,数字人还可进行24小时直播,企业有完整把控力。其次,这种逻辑可以被推广到整个互联网零售及传媒领域。
基础软件和硬件生态驱动空间计算行情
中国基金报记者:空间计算板块行情爆发的触发因素有哪些,刘强东数字人是否起到催化作用?
林心龙:空间计算板块的行情爆发得益于三个核心因素。首先是技术进步,AR(增强现实)和VR(虚拟现实)技术的日益成熟推动了空间计算行业的迅猛发展。其次是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吸引了大量投资。最后是跨行业应用的广泛拓展,空间计算技术正从消费电子产品扩展到医学、教育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刘强东推出的AI数字人推动了空间计算的发展。AI与空间计算结合被认为是人机交互的革命性创新,智能体将成为未来终端。空间计算作为元宇宙核心技术,结合NLP等AI技术可提升数字人交互能力,证明其可行性,优化用户体验,推动技术进步,为空间计算发展提供新动力。
王博:空间计算板块行情主要由基础软件和硬件生态完善驱动:一是3D内容软件成熟,如渲染、动画等,决定行业增长基础;二是高算力AI芯片支持复杂神经网络运行和数据快速处理。
刘强东AI数字人是应用生态重要催化,现象级产品发布能促进新兴产业成长,带动产业链需求或验证技术落地。近期催化剂包括苹果VisionPro发布及直播电商AI数字人推出,展示成像、交互优越性能及内容生成技术进展,推高预期。
谢屹:数字人与空间计算是计算机应用的两个领域:前者替代人的语言思维和形象,后者在数理思维和行动上替代人,尤其在制造业。目前的趋势有:一是智能化,如仓储盘点、流水线监控等由计算机替代;二是底层逻辑与数字人相似,都是计算机逐步替代人完成的任务,提升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空间计算远期空间广阔
有望催生万亿级新兴市场
中国基金报记者:空间计算的发展空间如何?如何看待这一板块的投资机会?
黄继晨:空间计算技术本质上是将人类的生产力从二维升级到三维空间,必将促进生产力的阶跃性发展,远期空间较大。但短期须看到当前技术储备仍需进一步完善,比如在3D空间构建过程中,需要更高性能的算力支撑。
王博:根据Market.us预测,空间计算有望从2023年1426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约6202亿美元,CAGR(复合增长率)达18.3%。
投资机会可从两个角度拆分,一是按技术类型区分,AR、VR和MR(混合现实)短期内扩散趋势明显,对空间计算的需求明显提升。长期来看,空间计算与物联网(IoT)的集成,可以增强交互能力,服务/产品更直观、更高效。
林心龙:空间计算依赖先进硬件与强大软件,未来将发展更先进硬件。其在教育、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潜力,将深刻影响多个行业,实现终端变革。技术突破在于实现立体交互,重构产业生态。全球空间计算市场2023年达232.6亿美元,预计2024—2032年复合增长率达41%。中国市场增长强劲,潜力巨大。
谢屹:空间计算涉及探测、理解和干涉三个关键环节,通过激光雷达、传感器等设备感知空间变化,利用视觉技术分析3D世界,并自动应对事件。最新趋势是智能化和虚拟化,将催生众多应用,如物流无人机、人形机器人和XR元宇宙。
未来预计有更多积极政策出台
中国基金报记者:近期九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您怎么看?未来数字经济领域还有哪些政策及利好值得期待?
刘疆: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已推出一系列积极政策促进产业成长。人才是数字经济的核心驱动力,此次举措精准把握了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未来预计将会有更多积极的政策出台,同时,国内在技术、产品等方面有望实现显著突破,如半导体设备及制造的进步,GPU等高端算力芯片的创新,以及新兴AI应用的爆发。
王博:从数字经济产业体系的角度看,可期待未来数字基础设施领域配套政策完善,一方面对数字人才教育产业着手严格规范;另一方面,预计加大对人才引进与培养、算力升级、模型开发等重要环节的补贴。
雷志勇:政府发布的行动方案体现了对数字经济长期发展的支持。数字人才培育将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激发数字经济活力。期待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领域更多政策扶持,以及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进展,这将增强消费者和企业信心,推动数字服务更广泛采用,促进数字经济持续发展。
谢屹:此行动方案颇具前瞻性,旨在解决新技术普及带来的转型期问题,特别是人才结构失衡。方案强调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支持各方加强创新型、实用型数字技能培训,不仅针对在校学生,还包括为有经验者提供新技能培训的机构。这有助于覆盖广泛群体,特别是帮助被新技术淘汰的人员,确保新技术的平稳推广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林心龙:未来数字经济领域值得期待的政策和利好,主要包括:一是促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数字生态进一步融合;二是政府主导下的数字需求释放,特别是在建设、医疗、教育等领域,有望率先形成规范化的数字需求释放机制;最后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促进国内数字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数字经济领域已出现很多成熟投资机会
中国基金报记者: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一大战略发展方向,哪些细分领域呈现不错的投资价值?如何把握?
谢屹:首先,所有能通过采用数字技术达到生产效率提高的行业都存在普遍的机会。比如快递行业正在尝试的物流无人机。其次,为各行业提供数字化手段、设备、软件的企业,大概率会更多受益于整个经济体数字化提升的过程。最后,最具爆发性的可能是应用新的技术开创出的全新行业或者商业模式,很多集中在虚拟现实领域。
黄继晨:三大子行业有望成为重点。一是AI算力,Sora展示大模型规模法则效用,硬件和基础设施先行;二是AI应用,中国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完备,内需市场和人口规模为AI应用提供基础,看好视频生成、游戏制作、AI+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三是AI数据,大模型训练需大量数据,掌握数据资源的企业将获数据要素资产价值重估。
刘疆:数字经济涵盖多个关键方向:重大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领域从算力到应用均充满潜力;国产替代为重要战略,保障数字经济安全;景气度驱动投资机会,科技行业变化快,新产品、新政策推动细分领域快速崛起。把握这些方向,有助于发掘数字经济领域的投资机会,共享发展红利。
短期追踪政策导向
中长期把握产业趋势
中国基金报记者:请从不同细分领域的周期性差异角度,介绍您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主要布局思路。
谢屹:数字经济的投资方向丰富,差异性大。布局的思路主要是抓住可靠性,而不是短期炒作的波动性。落实到具体投资标的选择,要选择商业模式已相对成熟,盈利兑现程度较高,前景明朗,监管政策友好以及产业逻辑清晰的方向。
黄继晨:遵循“硬件和基础设施先行,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随后跟上”的科技创新投资规律,在一项平台型新技术出现早期,优先布局基础设施环节。同时,也对产业前沿应用保持紧密跟踪和高度敏感性,等待“应用奇点”到来。